琉璃光雜誌2020年08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20年08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吉祥和諧從看待大自然開始雷久南
《養生智庫》
大樂之光的故事邱麗惠
《自然生活》
堆肥小冊(二)   周妙妃
夏天的菜園  周妙妃
《書籍介紹》
靈魂的歷程與歸宿(二)  俞靜靜
《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
人學-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第十四講 史丹勒博士 主講、潘定凱 譯
《心靈湧泉》
釋放恐懼 得到內心的自由 邱麗惠
《也許你想知道》
佛陀的過去與現在(三十一) 潘定凱
《未來醫學》
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五十七)-人類與宇宙的關係(7)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堆肥小冊(二)
堆肥小冊(二)
第二章 為什麼要做堆肥?

一、堆肥的意義

簡單的說,堆肥的意義在於它對個人和社會和整個地球是有好處的,因為它可以減少垃圾,可以改善環境,可以改良土壤結構與養分,可以種植健康的植物,這是物質上的意義。那麼,「我」為什麼要做堆肥,堆肥有甚麼意義呢?確實,每個人都要先認清楚堆肥其實跟自己是息息相關的,小的堆肥(處理家庭廚餘等)是自己處理自己製造的廢棄物,讓廢棄物不再有害自己和別人,是自我負責的態度。大一些的堆肥(庭院、農場、學校、公園等)是處理自己跟周邊環境的廢棄物,讓廢棄物不再有害自己和別人,是自我負責,利益自己和他人的態度。更大的堆肥(公部門環保單位、製作販售堆肥的企業等)處理環境的廢棄物,讓廢棄物不再徒然無功,而是用來利益自己和他人。「我」跟他人跟整個地球是一體的,如此確定自己堆肥的意義,目標明確了,才能選擇適當的堆肥方法,再接再勵,持續不斷。

只要觀察大自然,就知道順應大自然法則才是萬物生存之道,而大自然法則中最重要的是循環,每一個物件都將為另一個物件利用,每一個物件都有生存的價值。當動植物死亡時,它將腐化分解,餵養其它的小動物,最後成為細小的營養素餵養植物,動植物的生長繁殖才能繼續。所以腐化分解是大自然循環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持續不斷的在各個角落進行著,推動著大自然的循環。所以堆肥是自然的力量,順應自然法則,所有的人和生物才能擁有美好安全的未來。為了種樹讓後人乘涼,為了維繫大自然的循環,需要每個人的微薄之力,投入每一個人的信心、愛心、耐心與決心。

確定自己堆肥的動機與目的之外,還要衡量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找尋夥伴。一開始先看書,看網路,參觀,充實知識,並開始實驗做練習。接著調查一下社區的團體或公部門,尋找相關知識與技術的協助,邊做邊學,慢慢的就會結識許多相同興趣與理想的人。最後,知道了堆肥的好處,也深諳堆肥的技巧了,或許你和朋友們就會設定更大的目標,在自己的家鄉堆動學校、社區或都市的全民堆肥計畫。

社區堆動堆肥計畫,大家一起建構美好的未來。(https://ilsr.org/composting-bmp-guide/)

二、堆肥是人為的把有機質集中腐化,讓養分不流失

堆肥是藉由小生物,把有機廢棄物變成植物營養素的方法,它是如何轉化的呢?

有機質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木質素等營養素。有機質是微生物、甲蟲、蚯蚓、螞蟻等等生物的食物,在適當環境下,有機質會被它們撕裂分解變成碎片。它們把有機質分解作為能量,組合成它們生長繁殖所需的細胞結構,也釋出代謝產物。

在自然環境土壤裡,分解的第一階段需要幾天。甲蟲、蝸牛、馬陸等咀嚼、撕碎枝葉,蠕蟲、鼠婦等把碎枝葉咀嚼得更細碎,也有黴菌、原蟲等吃食食物殘渣,它們一起把成分較簡單的澱粉、醣類、胺基酸先分解,在此同時也有為這些小生物而來的獵食者,堆肥裡肉眼不見的是一個紛擾的食物網,吃食或被吃食的戲碼分秒進行著。堆肥裡於是小生命數量大增,排泄物累積,二氧化碳、水和氨釋出,厭氧情況下會釋出有機酸和甲烷,堆肥溫度迅速提高。在體積、水分、空氣、材料適當的情況下,溫度會提高到燙手的60—70度,足以殺死其中的大部分生物包括有害的病菌、害蟲、雜草種子,也能分解化學藥劑(例如殺蟲劑),如果埋進水管,可以提供免費的熱水。

第二階段溫度下降了,小生物再度增加繁殖,繼續消化分解較複雜的化合物。如果翻動,可以把外面的材料堆入內層,腐化會更完全,材料會更細碎均勻。這個階段要幾個月,像燉鍋小火慢煮,堆肥慢慢腐熟成為土壤狀的黑金。首先是蛋白質分解為胺基酸再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氨,氨會被微生物吸收組成細胞成分。接著是纖維素先分解為醣類、有機酸再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最後階段是分解木質素,歷經數年,形成多酚和其它化合物。這是個複雜的化學反應,是由各種生物共同完成,營養分子被分解與聚合,最後分解成礦物質與酵素、抗生素、維生素等小分子,是生物的代謝排出物,成了植物可以吸收的營養素,植物吸收後就可以製造蔬果、木材、纖維等。有機廢棄物藉著小生物又成了資源,腐化堆肥就是有機質循環的基石。

我們使用堆肥的最佳時機是在第二階段的後半期,當有機質還未完全分解、有益微生物數量眾多之時。腐熟堆肥最好在一兩年內用完,用於育苗或菜圃可以過篩後再使用,篩出來的枝條粗塊等可以當作下次堆肥的菌種,混入材料裡。過篩後的細碎鬆軟的堆肥聞起來有森林的香味,微酸性,就像店裡購買的昂貴的泥炭土。只是使用泥炭土是開採消耗百萬年才形成的不可再生的寶貴碳匯,而堆肥是回收植物性廢棄物在幾個月內製作完成的,用於種植可增加土壤碳匯和微生物。

堆肥腐化是個複雜的化學反應,是由各種生物共同完成。(https://www.dreamstime.com/stock-photos-spotless-banana-process-decompose-image37700493)

三、堆肥的好處

收集有機質廢棄物做堆肥,好處罄竹難書,它對整個地球的生物和環境,都有莫大的好處。

(1) 大家一起來改善環境

在家裡、在學校、在社區裡堆肥,大家可以學習大自然的循環,協力合作,養成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

堆肥是有機質廢棄物的3R(減量、重複使用、再利用reduce,reuse,recycle)。堆肥能減少垃圾,節約能源,將廢棄物循環再利用,減少環境汙染,減少碳足跡。有機質廢棄物掩埋或焚燒,會耗費能源,造成污染,有害環境。反之,以生物性的方式處理廢棄物,可以減少1/3的垃圾處理,而且為家庭和社區或農場增加了寶貴的資源,有益環境和所有的生物。

堆肥教育要從小開始。

(https://nextcity.org/daily/entry/composting-lima-trash-fix)

(2) 堆肥可建立優質土壤,維持地力

大自然裡,土壤雖然含有許多礦物質,沒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還不能稱為壤土。要經過植物生長,葉片行光合作用,根部吸收土壤的礦物質,莖葉老化掉落,再經過小動物和微生物分解腐化,和土壤混和成為腐植質。有豐富腐植質的土壤才稱為有地力的壤土,才能生產農作物,土壤的腐植質越多,壤土層越厚,營養素越豐富,涵水性越好,植物越健壯,抵抗力越強,果實越甜美。

壤土裡含有許多有機質,也生活著豐富的小生物,數量比土壤表面還多,它們的生存也需要消化土壤裡的有機質。日本一個研究調查,以碳量來計算,未施用有機質的旱田,每10英畝的土壤每年共消化481公斤的碳,作物的莖葉和根等廢棄物每年供給土壤245公斤的碳,結果是土壤每年減少236公斤的碳。要維持地力,必須藉由施放堆肥、休耕、輪作、種植綠肥、地表覆蓋等補充有機質。

堆肥能把有機質廢棄物快速濃縮變成腐植質。定期施放堆肥,可以維持土壤地力。

(3) 堆肥能建立穩定的土壤團粒

自然界裡帶正電和帶負電的物質會互相吸引靠近。優良土壤的小顆粒表面帶負電,土壤裡的礦物質分子鐵、鈣、鋁等是帶正電,細菌外包裹的代謝物、腐植質、植物的根是帶負電,它們會彼此吸引附著,形成微小團粒,再由腐植質、真菌菌絲聚合成大團粒。優良的土壤,土壤成團粒狀,土壤鬆軟,透氣良好,滲水排水及吸水涵水性佳,所以植物根部可以自由伸展。

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研究機構,位於英國的Rothamste Research Station做了許多研究。他們把土壤加熱殺死微生物,然後種上植物,再觀察土壤團粒的聚合情況。他們發現土壤光有植物生長,植物的根部並無法讓土壤顆粒形成團狀。接著他們把土壤裡的各種微生物分離,再各別加入不同的微生物,他們發現真菌類(黴菌)加入後,土壤的通氣性和滲水性都增加,植物生長更好。原來真菌類天羅地網似的菌絲,能把土粒纏繞聚合,形成團狀。

優良土壤會形成穩定的團粒,表面是負電,可吸附水分子和礦物質,並有空隙讓水分子和空氣通過。(棕色為土壤團粒,其間有空隙,可容水分子和空氣通過。藍色是水分子)(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Schematic-representation-of-soil-particle-wettability-Interaction-of-water-with-wettable_fig2_292213162)

研究土團結構的穩定性時,他們發現多年生草原的土壤團粒比一年生的小麥田的土壤團粒穩定許多,土壤裡的小動物尤其蚯蚓是其關鍵。蚯蚓在土裡行動進食時,土壤在蚯蚓的腸道裡與腸道的分泌物和微生物混合,所以加強了土壤團粒的結構,讓其非常穩固,下大雨也不會瓦解流失。另外,有機質分解腐化形成腐植質時,會釋出腐植酸。腐植酸加上鈣等礦物質時,更能加強土團的穩定性。

但是科學實驗必須把各個組成分開來才能研究,真實環境裡,黴菌與蚯蚓並無法單獨生存,自然界裡各種生物的生存息息相關。綜合以上研究,土壤裡的小生命(黴菌與蚯蚓;微生物和小動物),它們的食物來源都是來自植物性有機質。在有機耕作的土地裡,只要保持地面有植物生長,有持續供應有機質,不管是種植植物、定期施放腐植質或是地表覆蓋,細菌、真菌和蚯蚓等就會以有機質為食物,持續產生腐植質,其結果就是土壤團粒穩定的優質土壤。

(4) 堆肥可穩定土壤,預防土壤流失

土壤沒有有機質和植物就沒有穩定的結構,最後就無法阻止風和雨的侵蝕,造成土壤的流失。美國農業部在一九八六年報告,美國每年流失60億公噸的土壤,農業佔69 %的因素,平均每生產1公斤食物,就會流失20公斤土壤。

運用地勢、減少翻耕次數、保持土地植栽的覆蓋、添加堆肥和有機質覆蓋可以建立土壤團粒結構,預防土壤流失與肥力衰退。

過去40年由於土壤流失與惡化,4億3千萬公頃土地無法耕種,相當於現有農地的1/3。(https://www.slideshare.net/SIANIAgri/david-montgmery)

(5) 堆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與排水性

優良的土壤要能保持適當的濕度。植物需要吸收水分,植物需要的養分溶解在水裡,水分(和土壤)能維持穩定的溫度,水分也是土壤生物維生所需。

大量有機質和土壤結合腐化,形成腐植質後,土壤的親水性大增,50公克的腐植質可涵水100公克,就像海棉一樣,腐植質在土壤顆粒之間吸足雨水,有儲水的的功能,多餘的水分則滲入地底,不易流失。滲入地底的地下水會在地底緩慢移動,經由毛細現象往上滲透,植物最需要的就是這種穩定地下水供應的環境。

反觀長期使用化肥或機器翻犁的土壤,沒有有機質,沒有結構,雨水無法滲透吸收,容易流失,而且帶走表土。雨水僅浸濕土表的水分,容易蒸散無法儲存,地底乾涸沒有深層儲水。農業灌溉只能澆灌土表,水分容易蒸散,不僅浪費水源,植物沒有穩定供水,成長與抵抗力大受影響。

(6) 堆肥增加土壤的通氣性

沒有有機質的土壤結構差,沒有空隙,影響植物根部的生長。厭氧土壤會變鹼性,許多礦物質無法被植物吸收,造成植物營養失衡。氧氣是土壤微生物所需,也是與植物根部共生的植根菌所需,它們是植物吸收營養與抵抗病蟲害的要角,堅硬缺氧的土壤窒息了微生物,也影響了植物的健康。

(7) 堆肥幫助植物抵抗病蟲害

堆肥裡生活著大自然的微生物群,種類與數量都無法計數,大多是腐生菌,絕大部分都無害,它們彼此制衡,相安無事。堆肥也生活著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讓植物更能抵抗病蟲害。

有些人以為堆肥帶來大量微生物危害農作物,堆肥的研究發現,有腐植質的土壤並不會讓植物發生更多病蟲害。研究觀察發現,它有降低根腐病黴菌的例子,也有抑制有害線蟲及產生抗生素抑制病菌的例子。腐植質加強了植物物理、化學與生物性的抵抗力。大多數植物根部都有與根部共生的細菌與真菌覆蓋根部保護著植物,是物理性的抵抗力。某些細菌和真菌會分泌抗生素,抑制其它微生物,是化學性的抵抗力。腐植質促進土壤生態平衡,是生物性的抵抗方式。

堆肥可幫助土壤生態平衡,豐富的生物網裡彼此制衡,相安無事。(http://boulder.extension.colostate.edu/agriculture/sustainable-agriculture/)

(8) 堆肥能提供作物完整的營養

植物從空氣和土壤吸收養分,製成葡萄糖、纖維素、胺基酸、蛋白質、維生素、葉綠素、油脂等有機元素,然後植物才能成長與繁殖。

稱一下植物乾重,組成最多的是碳和氧(各佔44%)和氫(6%),來自空氣;其它組成的十幾種養分是來自土壤、糞肥、堆肥、和土表覆蓋物。

碳、氫、氧是植物所需最多的營養素,免費來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雨水。碳是植物的基石,將近佔植物一半的乾重,碳來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也來自土壤微生物的代謝。

氮是植物細胞的重要元素,存在蛋白質、胺基酸、葉綠素、DNA分子裡,對枝葉生長、種子成熟、基因遺傳都很重要。空氣中有4/5是氮氣,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只有閃電時,氮與氧結合再與雨水混合,才會降到地面。植物的氮肥主要來自有機質被微生物消化而釋出。細菌、黴菌和其它土壤生物會釋出二氧化氮、氨、硝酸鹽等,都極易溶於水再被植物吸收。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也能固定氮,增加土壤的氮肥。動物糞肥和海草含有大量氮肥。堆肥時產生的氮會和氫結合為氨氣氣體,蓋住堆肥可防氨氣消散,再經由微生物轉化為硝酸鹽,就可被植物吸收。

磷也是植物細胞的重要元素,是生化反應的能量分子,與生長、果和種子成熟都有關係。土壤裡的磷酸含量不缺,但是會與鋁和鐵等結合而固定。堆肥裡的有機質和腐植質會和鐵、鋁結合,讓磷酸變成可被植物吸收。海草、鳥類、骨頭、蝦殼、蚯蚓糞肥等材料含有大量磷肥。

鉀也是植物細胞的重要元素,對醣類和蛋白質合成,以及光合作用非常重要,可強化根、莖的生長、以及結果。它存在有機質裡,海草、草木灰最多。來自花崗岩和玄武岩的石粉可提供鉀。化學肥料施放鉀肥過量會影響其它養分(例如磷)的吸收。有機肥料養分均衡,沒有過量的問題,以草木灰及海草含量豐富。植物所需的鉀和硫,研究發現只要土壤有大量的有機質,很少有缺乏的情形,也不須施放化學肥料。

除了碳、氫、氧、氮、磷、鉀。鈣、鎂和硫也是植物需要的巨量元素。鈣對植物成長、種子形成、植物吸收其它養分很重要。硫是蛋白質、酶和維生素的成分,常和鐵、鉀、鈣、錳結合被植物吸收,只要堆肥廚餘與庭院材料,就可補充硫,不虞匱乏。

另外還有微量元素鐵、錳、銅、鋅、硼、硒、鉬、碘、矽、鈷、鉻、錫、釩、鎳、鋰等,所需雖然微量,缺乏時植物生長會受損,例如花椰菜缺鉬,葉片會變窄,叫心鞭病。柑橘類缺鐵或硼,葉片會變黃。硼對開花與結果是很重要的,缺乏時會影響植物對其它養分的吸收,它在海草含量豐富。微量元素是植物所需,也是人和其他動物健康所需,所需甚微,過量時反而有毒性。堆肥含有多樣化有機質,糞肥、稻草、海草等等,微量元素均衡,能適量的供給植物,堆肥裡的水溶性有機物黃腐酸,還能溶出土壤顆粒裡的微量元素。

除了以上營養素,堆肥裡還有維生素、生長素、抗生素、酵素等,植物吸收後可以增加抵抗力與免疫力。

土壤再肥沃,因為植物會抽取營養(尤其農田和果園),然後帶離農地為人食用,所以需要持續補充營養與有機質(微生物也跟著存在),並且覆蓋保濕,才能維持土壤的品質。持續定期的添加堆肥、糞肥和表層覆蓋物就是維持土壤品質的最佳方法。供給堆肥,堆肥形成腐植質,除了完整與均衡的營養,腐植質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在植物需要營養的生長季節(也正是微生物的生長季節),藉由微生物把營養素釋放出來給植物,既不流失不浪費,也不會污染環境。腐植質在第一年會釋出50%的養份,之後會緩慢釋出,持續數年。所以每年持續補充堆肥,就可確保植物的營養供應不斷。腐植質裡的小生物也是營養素的儲存庫,代謝或死亡分解會釋出營養,它們就像是一袋袋的肥料。所以除非是土地極度缺乏養份,復育初期需要補充某些養份,否則腐植質是適量、適時又不污染環境的營養庫。

蚯蚓堆肥與庭園堆肥的營養素分析比較表:碳,氮,磷、鉀、鈣,鎂,鈉,鋅,銅,鐵,錳。(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Nutrient-composition-of-vermicompost-and-garden-compost_tbl1_270528480)

(9) 堆肥有八爪章魚的結構(chelate螯合物)

有機質就像八爪章魚一樣,可以抓住營養素不隨水流失,只有植物根部靠近時才被植物吸收。地衣和藻類就是因為可以製造八爪章魚結構的物質,才可以生長在石頭上。

用顯微鏡看堆肥,可看到有機質呈現膠質狀,上帶負電荷,可吸附各種帶正電的營養素如磷,鈣,鎂,鐵,銅、錳、硼等,當植物根部伸展時,會釋出正電的氫離子與堆肥膠質交換,因此堆肥是植物的營養素銀行。沒有堆肥膠質的吸附,這些營養素就會被雨水沖洗帶走。

實驗觀察到生活在低有機質土壤的植物,在雨後會迅速生長,然後就停止。

生活在高有機質土壤的植物,在雨後生長沒那麼快速,但是雨後仍然穩定成長。進一步實驗發現,含大量腐植質的土壤,用水沖洗時,沖出的營養素較少。含少量腐植質的土壤,沖出的營養素較多;而加了化學肥料的土壤,沖洗後,化學肥料和土壤儲存的養份都流失了。越優質的土壤,養份越不會隨著雨水流失,是因為堆肥膠質的吸附力。

堆肥,蚯蚓糞肥、糖蜜、酵母菌、優格、發酵乳等都有八爪章魚的結構,富含營養素,可做為堆肥強化劑。

腐植質表面帶負電,可以吸附各種營養,氮、鈣、鎂、鉀等等。(https://www.cropnutrition.com/is-your-soil-up-to-the-challenge)

(10) 堆肥可中和毒素

腐植質的八爪章魚結構可以抓住重金屬例如鉛,避免有毒的重金屬進入食物鏈。土壤內的重金屬,例如鋁,會抑制磷的吸收,對植物造成毒害。分解中的有機質會把鋁吸住,因此對植物較無毒害。高有機質的土壤能穩定的吸附重金屬,不溶於水,不會被植物吸收。

(11) 堆肥可中和酸鹼值

堆肥可以中和酸鹼度,土壤不需使用調節酸鹼的添加物。蚯蚓也是中和酸鹼性的要角,經過蚯蚓腸胃道的蚯蚓糞肥,是絕佳的酸鹼值調節劑。

(12) 堆肥優於化學肥料

腐植質能供應植物的營養,這方面的研究很多,植物能獲得完整的營養是與大自然合作的結果,化學肥料是無法替代的。

化學肥料是用化學藥品製作植物所需的巨量元素如氮磷鉀等,讓其容易溶於水快速被植物吸收而迅速生長。化學肥料不如有機肥料和堆肥有完整均衡的營養,化學肥料原料來自地球資源,其開採、製造、運送都消耗能源,所以並不是永續的方法。

化學肥料有許多是來自石油,在一九八四年,美國種植玉米每公頃需要240公斤的氮肥,相當於每公頃需要572公升的汽油提煉,石油是有限不可再生的地球資源。磷必須與有機質結合,再由微生物釋放,否則就會被鎖住在土壤裡,即使有足夠的磷也無法被植物吸收。化學磷肥是用硫酸處理磷礦,因此磷肥裡的硫酸鹽會酸化土壤,殺死土壤微生物及蚯蚓等小生物,妨礙微生物的腐化功能,妨礙蚯蚓濃縮磷肥,也讓土壤呈現酸性,造成生態失衡,影響營養循環。

氮和磷是植物所需的巨量肥料,也是農業施放最大量的化學肥料,因水溶性容易被雨水沖走,有35%氮肥和15—20%磷鉀肥是流失的。流失的氮肥到了河川,會造成藻類增生進而優氧化,殺死河川所有的生物,破壞水域生態,讓河川失去生命力。化學肥料也讓土地肥力降低,失去結構,土壤硬化,蚯蚓和微生物死亡。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可被植物吸收,代謝或腐化後儲存為土壤裡的碳匯。種植植物與人為堆肥可加速強化儲碳的效率。(https://ucanr.edu/blogs/blogcore/postdetail.cfm?postnum=22224)

(13) 堆肥可減少溫室氣體

植物需要的養份以碳、氫、氧最多,來自空氣和水。植物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加水、陽光、土壤裡的養份,製造出碳水化合物,然後再進一步製造其它細胞成份。植物含有95—99.5%的碳水化合物,舉凡細胞壁、纖維、澱粉、木材等等都是碳水化合物。碳是細胞組成最大量的元素,細胞中的醣類化合物會轉變成葡萄糖,作為食物,作為生長的能量。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當此地球暖化危急之時,多種植植物可以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儲存在植物組織裡。植物生長良好時,也會養育生活在土地的動物和微生物,它們也是以碳為基本組成元素,所以也可儲存大量的碳。把二氧化碳存放在土壤裡,就是碳匯(carbon sink),可以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當動植物死亡分解時,微生物新陳代謝,在氧氣充足情況下,碳與氧結合,形成二氧化碳(CO2)釋出,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氧氣不足時,有水分情況下,碳會與氫結合,形成可燃的氣體甲烷(CH4)釋出,甲烷也是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強25倍。但是適當的堆肥,二氧化碳和甲烷會被微生物再吸收,轉化成植物的營養分子被植物吸收存放,這是堆肥的重要功能之一。

移除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存放在植物、動物、微生物還有堆肥裡,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減少溫室效應,減緩地球暖化。

(14) 堆肥和生物多樣性

堆肥可以大幅減少破壞環境,減少開採農業資材導致的破壞,保留生物的棲息地。堆肥又把廢棄物變成腐植質回到土壤,能活化土壤,讓土壤裡和地面上的植物和小生物,都得以蓬勃生長,形成多樣性的生物網。

(15) 堆肥和有機農耕提供完整的營養

化學肥料種植的農作物生長快速,植物來不及吸收足夠的營養素,其營養素含量和風味都不及有機種植。迅速採收和殺蟲劑更掩蓋了植物的抗病能力。人類以此類植物為食,所以也有營養不足,免疫力降低與中毒等問題。長期來說,化學肥料種植對土壤肥力、土壤生態、人體健康並無好處。用有機方式種植的蔬果安全、好吃又營養,基礎就來自土壤裡的豐富腐植質。堆肥就是在製造腐植質,它含有充分的營養素,土壤的營養素越完全,植物吸收的營養素越完整,然後我們的食材就越優良。從土壤、到植物、到人,營養素是連貫的。

從美化環境到我們的食物品質,都可以發現堆肥是建設的基石。沒有列出的還有許多好處,譬如學習堆肥、堆肥生活化,是優良的教育、運動與娛樂,它讓孩子與大人學習到自然界的循環方式,還可以一起活動筋骨,寓教於樂。另外,最重要的,這些行動裡還蘊含著精神層面,就是養成對大自然環境的尊重與對社會的責任。正確的觀念帶動正確的行為,堆肥也可以是思想教育的基石。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