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4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4年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前人種樹 後人吃果及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生活觀雷久南
養生智庫
探訪來自海洋的生命元素張毓珊
瞭解營養補充品梅博士
自然生活
食物森林-5周妙妃
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三)史丹勒博士
心得分享
感恩的神奇力量邱麗惠
滌塵除舊迎新心-身心健康小秘訣守真
心靈湧泉
從喜悅中創造 從欣賞中提升雷久南
也許你想知道(八)潘定凱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三十四)-史丹勒博士談疾病與死亡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華德福教育基礎理念-人學》
《華德福教育基礎理念-人學》

現代教師在學校中所做的一切,其背後一定要有著對宇宙法則的全盤了解。很明顯的,做教育,特別是在低年級,對老師的靈魂有一種要求,就是他要與人類的最高理想境界維持著一種關係。目前教育之病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認為低年級的老師好像只是一種次級從屬的職位:我們認為他們的工作不如高年級老師有價值。我並不是想要討論現代社會結構文化上的普遍問題。然而,我們必須注意到,在今後,我們必須將所有教師視為平等,大眾一定要覺得低年級的老師和高年級的老師是一樣的有價值,特別是在他們的靈性特質方面。那麼,今日就沒有人會訝異於我們認為就算低年級老師也必定要知道的事,雖然他們還不能將這些知識直接的用在兒童身上。無論如何,如果教育要有成果,這些知識,都一定要在所有的教學的背後做後盾。

在教學中,一方面,我們把大自然界帶給孩子,另一方面,我們帶給他們靈性的世界。作為人類,只要我們是地球上的生物,並且是生存在物質界的生與死之間,我們就與自然界有關係,並在另一方面,與靈性的世界有關係。

現代心理學可說是發育不良。心理學特別遭受天主教在869年頒布的一項教條的後遺症影響。此教條遮蔽了一個古時的洞見,來自人類本能的洞見,即人類包括「身體、靈魂和靈性」的洞見。在現代心理學中你幾乎都是聽到「人類只有簡單的兩部分」的說法。你會聽到人類只有包括「肉身和靈魂」,或「肉體與靈性」,只取決於你如何稱呼這兩者。人們把「物質的體」(Körper)和「有生命的體」(Leib)基本上看成同一回事,「靈性」(Geist)和「靈魂」(Seele)也是如此的不加區分。(譯註:這四者在第一講中提到如下:「人類在物質界的投生,是有形的肉身Körperleib與靈性靈魂Geistseele的相遇」。四者的區分說明如下:「靈魂」是屬於個人情緒思維的意識,「靈性」則是超脫個人情緒思維的意識。這是史丹勒博士要區分的重點,因為若不知道人類有著靈魂與靈性的區分,可以超脫個人靈魂而修持靈性,就無法談超脫個人的人智學了。至於Körper與Leib的區別則並非那麼重要,因為史丹勒博士本人也會混用,Leib一字,因為與英文life(生命)是同一根源,所以多是指活的有生命意識的「體」。而Körper因為與英文corporeal(物質的、肉體的、有形的)拉丁文corpus同一根源,所以多指物質的「體」,如肉體、氣體、液體、立方體等等。史丹勒博士在講人類肉體時會Körper(physischen Körper)與Leib (physischen Leib)兩者通用,因為肉體死亡了就比較屬於物質性的Körper。但在講星芒體(Astralleib)和生命體(以太體Ätherleib)時則多是用Leib,不過他早期也有講星芒體時用Astralkörper的情形。)幾乎所有的心理學理論都是從人類只有兩部分的錯誤導出來的。如果我們接受了只有這兩部分且當作事實,就不可能真正的洞見人類本質。因此,原則上,幾乎所有今日的心理學都很外行,常常都只是文字遊戲而已。

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那大錯誤,這在十九世紀下半葉成為大事。因為這錯誤令人們完全誤解了一個真正偉大的物理科學成就。你可能知道海爾布隆市(Heilbronn)的好公民已在他們城市的中央豎立起一尊雕像,此人一生幾乎都被鎖在瘋人院:朱利葉斯.羅伯特.梅爾(Julius Robert Mayer)。當然,你知道,海爾布隆市民都相當以他為榮。他的名字與「能量守恆定律」相提並論。該定律說宇宙中所有的能量或力量的總量乃是常數,這些力量只是在互相轉化型態而已,例如,某力量出現在某一時間為熱量,在另一時間為機械能,等等。然而,梅爾的定律是只有當它被根本的誤解了,才會被講成這樣!梅爾發現的重點乃在能量的變化形態,而不是創造出這抽象的能量守恆定律。

當我們廣泛地來看,能量守恆定律對我們的文明歷史而言,其重大意義何在?-它就是我們了解人類的主要障礙。因為一旦人們相信新的力量永遠不會被創造出來,我們就再也不能了解人類的真相。人類真正的本質乃是在於「經由人類,新的力量會不斷的被創造出來」的這項事實。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人類,是唯一的一種生命,在其中,新的力量,甚至連新的物質,都會被創造出來,我們在後面會講到。然而,因為目前的世界觀,人們無法接受可以充分認識人類的想法,就流傳成了這種能量守恆定律。如果我們只用它來看自然界的礦物界,植物界和動物界,我們可以說這種定律沒有干擾到什麼事,但當我們試圖用它去了解人類時,它立刻就破壞了真正了解人類的可能性。

作為教師,你需要讓你的學生了解大自然,並同時引導他們對靈性生命有所認識。如果對大自然沒有至少在某種程度上的了解,並與靈性生命建立關係,人們便無法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正確的角色。讓我們現在首先把注意力放在大自然。

大自然以兩種方式展現,其一是我們在思想的生命中面對它,如你所知,這是有圖像的特質的也是反映了產前的生命。其二,我們在像是「意志的大自然」中接觸到大自然,這是像一個種子的芽,指向死後的生命。以此方式我們就不斷的參與大自然的運作。這,當然,看起來似乎人對大自然就是這兩種關係,這引起了人類只有兩部分的錯誤觀點。待會我們會再回來講這一點。

如果我們只用「思想與想法」去面對大自然,那麼我們就只能理解在其中持續死亡的那部份。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則。要清楚的了解到,那些你在推理與省思的方法的幫助下而發現的美麗大自然的法則,都是與死亡的過程有關的法則。

而當萌芽中的活躍「意志」去面對大自然時,它是體驗到一些與那些基於死亡的自然法則完全不同的法則。因此你們這些仍然帶著許多現代與今日科學錯誤的觀念的人,可能會很難理解這一點。帶著我們的感官(包括完整的12感官)與外界接觸的,並非我們的理解認知力,而是意志力。現代人已經完全失去洞見這情形的能力。當他們讀到柏拉圖說的,眼見的實際行動過程就是像一種「觸手」伸出去到那所見的東西,他們認為這是很幼稚的講法。當然,那觸手是一般感官無法察覺的,但柏拉圖覺知到它們的存在,表示他已經進入了超感官的世界。我們看見東西的方式,其實就是一種更細緻的、類似兩手抓東西的過程。例如,拿起一支粉筆時,這個肉體的運作過程,與你在看東西時,從你的眼睛放射生命之氣的力量去「抓住」這樣東西的心靈運作過程非常的相似。如果現代人的觀察力夠強,他們就能夠從觀察大自然中觸類旁通明白這項事實。例如,如果你看一匹馬的眼睛,它們的眼睛是朝兩邊看,那麼你就會感覺到,就是因為眼睛的位置與人不同,馬和人與周圍環境就有了完全不同的關係。以下的假設狀況最能讓我們清楚的說明這種差異的原因。想像你的手臂無法在身前交叉。你會永遠留在音語舞的Ah的姿勢,永遠無法做到「O」的姿勢,因為你不能把你的手臂在身前交叉。在超感官的眼睛方面,馬也是有同樣的情況;它的左眼永遠無法交錯其右眼所見。人類,由於他們的眼睛的位置,能夠讓他們超感官的手臂互相接觸。那就是超感官的感觸到「自我意識-我」的基礎。如果我們根本無法左右相觸,或是這種相觸就像無法「合掌」做祈禱或類似的靈性活動的動物一樣,並不重要,那我們就絕對無法感受到那「自我」的靈性感。

眼睛和耳朵的感知度的重要性其實不在其被動的部分,而是我們主動的經由意志將它們延伸到那被見聞的東西上的這種能力。現代哲學經常會去註解一些正確的東西,結果反而創造出各種說法,大致上而言,僅證明了這些說法是與正確事實相差多遠。我們發現,在Lotze's哲學所說的「屬性」Localzeichen中有指出他認識到那「意志感官」的生命的活動。然而,我們感官的組織就是有著意志的本質,特別是觸覺,味覺和嗅覺,很清楚的是與那屬於意志的代謝系統連結到更高層次的感官。

因此,我們可以說,當人類用智識力去面對大自然,並理解到那些屬於死亡的東西的時候,那麼,這些死亡法則就會成為他們其中的一部分。然而,當人們用那顯然不可捉摸的意志,延伸入感官的意志,則是領悟到是什麼將大自然從死亡中升起,變成了世界的未來。

一但你能如我剛才所說的,以正確的眼界來看大自然,想想你與大自然的關係會多麼生動。你就會對自己說「當我走出去,走進大自然,光與色彩在我面前閃耀。在我吸收光與色彩之時,我就將我自己與大自然走向未來的那一部分合而為一。當我回到我的書房思考大自然與其法則,我就是在忙著處理大自然裡不斷死亡的那一部份。」在大自然中,死亡與生出是不斷交織的。我們會了解死亡,因為我們帶著我們出生前生命的反映,也就是智力的世界、思想的世界,經由它,我們就可以了解「死亡」這種大自然的基本特質。我們也可以明白大自然會存在於未來的那一部分,因為我們不僅可以用智力和思想去了解大自然,還可以用我們屬於意志的那一部分去了解它。

如果人類無法從他們的前世生命中留下任何東西,如果他們無法從前世生命中保存一些後來成為思想生命的東西,那他們就永遠無法得到自由。人類將只會與死亡有關係,當他們想要自由也只是解放那與死亡的本質相關的東西,他們只能自由解放那些正在滅去的東西。如果他們想用意志的生命與大自然連結,他們也只會落入不省人事無知的狀態,因為連結到意志的一切,都還是種子。他們會是大自然的生命,但不會是自由的生命。

上述兩項活動,經由智力了解到什麼是死的,並經由意志領悟到什麼是活的,這是只有人類才有的,沒有其他地球上的生命,從出生至死亡,會帶著這樣的特性。這是純粹的思維,無關外界大自然的思維,但有關於人類超感官的,有關於能令人類成為自主生命的,有關於超越了死亡之下、生命之上的東西。如果我們想要講人類的自由,那麼我們就必須尊重這種人類自主權方面的東西。我們必須著眼於純粹的、不受感官限制的思維,意志永遠活在其中的思維。

但是,如果你從這個角度來看大自然,那麼你會說,「我看著大自然,那死亡之流和新生之流就在我之內流動,死亡與重生」。現代科學對這種關係所知甚少,因為,對科學而言,大自然是一個整體,死亡與生出,不斷的混合在一起。今日,許多科學家們所說的有關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本質,都是非常的令人困惑,因為死亡與生出不斷的混合在一起。如果你想分開這兩個流合成一個純粹形態,那麼你就一定要問自己如果人類不存在大自然會是怎樣的一個情形。

當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現代科學與其基本哲理是處在一個相當尷尬的狀態。試想一下,如果你去問,問一個現代科學家如果沒有人類大自然與其本質會變成如何?這位自然科學家會,當然,首先是很震驚,因為這個問題是如此的非比尋常。不過,他或她會考慮科學資訊來回答問題,會說那麼地球上就會只有礦物質,植物和動物,但沒有人類。地球的發展過程從一開始,從它還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雲狀的狀態,還是會一直繼續至今,只是這個過程沒有人類而已不可能有其他的答案。該科學家也許還會加註雖然人類有挖土壤務農或建造機器改變地球面貌並由此帶來變化,但這些變化與大自然本身所帶來的變化比較並不是非常重要。所以,原則上,科學家總是會說,就算沒有人類的存在,礦物,植物、動物還是會發展。

這是不正確的。如果地球的演化沒包括人類,那麼大多數動物就不會存在了。動物界的主要部分,特別是高等動物,在地球的演化中出現,只是因為人類需要感謝一下它們的「幫手」(當然,我在這裡是比喻的說法)。人類在地球發展中一個特定的階段,為了要更進一步發展,必須擺脫當時高等動物的特質,那時的高等動物與現在是大不相同的。我們也許可以理解這個大擺脫大清掃,如果我們可以想像在一種混合物中有東西溶解了,那溶解的物質會沉澱和落下。以同樣的方式,人類,在發展階段早期是與動物界共為一體的,然後在動物界就沉澱落下了,在地球發展過程中如果人類不須要成為現在的樣子動物也就不會成為今日的樣子了。因此,如果地球的發展若沒有包括人類,動物和地球本體都會與今日的外貌看起來大不相同。    (下期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