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取材自海仁老法師主講 釋文珠法師筆記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世樺出版) | ||
有情有想生凡塵 情想均等生凡人 升天登仙人人愛 無人願下風火輪 嫌貧愛富是紅塵 嫌苦愛樂是凡人 苦樂雙無登聖諦 歸無所得正覺成 本期佛藉著文殊師利菩薩說明,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為殊勝。文殊師利菩薩代表智慧,所以表示這是最智慧的選擇。下一期中還會見到文殊師利菩薩說他自己也是依此法門而修成的。但這並不是說其他法門不好,只是為了突顯這個法門的好處。因為慶喜(阿難)代表了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聞而不修」也就是「光聽不練」,所以永遠無法入道。這個法門,因為直接與聞性接觸,確實是相當殊勝,讀者可由下圖做一個參考。 圖中是想說明直接觀聞性這個方法,可以說是以障礙我們的五陰而言,不將重點放在前面的障礙,而選擇更為內在的、生出一切覺知力的「聞性」來下手。理論上而言,是更為直接,離最後的目標更近,應該更容易達到目標。不過入門的方法,因為有個人的習氣特性,如果已經有了非常相應的修習方法,倒也不必因此而有所動搖。 (導讀完,以下為本文) 世尊,我因為如法修行證得了無上的佛道,還得到耳根能同時有六根的功能、六根能互相交換運用的這種圓通。除了三十二應,十四無畏之外,並非刻意做作就得到四種無法用世間思考議論能夠明白的無上的功德。 其一,由我最初由古觀音如來所說的超然的道理,升起超然的智慧,用聞性的心為起修,心性修到精微而擺脫了只有耳根才能聽聞的限制,於是見、聞、覺、知不再互相分隔,成為一種圓滿交融的清淨明白的覺心,所以我可以在清淨中起任意的功用而示現許多不同的面貌,能說出無數已修證成果的如來們才明白的各種利益眾生的咒語。 在示現面貌時,可以有一個頭或三個頭,或五或七、九、十一,直到一百零八、千、萬,至八萬四千個堅固不壞的頭的相,各數目都有其代表的意義。而手臂的數目也可以是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十八、二十、二十四,直到一百零八、千、萬、八萬四千,持著代表言行合一的手印的手臂。眼睛的數目也可以是二、三、四、九到一百零八、千、萬、八萬四千,表示所見清淨莊嚴的眼睛。這些示現,有的現仁慈相,有的現威德相,有定有慧,都能救護眾生脫離苦與樂這一類相對性的束縛,而得到大自在。 其二,由我聽聞本性的「聞慧」和不執著空與有的思想,脫離了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就像聲音可以穿透牆垣,不受阻礙。所以我可以示現各種外形,誦念各種神咒,這些形相與咒語都能以無畏的力量施於眾生,所以十方如微塵般多的世界都稱我為施無畏的行者。 其三,由我修習這本來就有的、超越一切的耳根圓通法門,證得清淨,所以我所經歷的世界上的眾生,都願意捨棄身命或珍寶,求我哀愍。 其四,我由此修行,證得佛心得到究竟,能以各種珍寶供養十方如來,利益普及法界六道眾生,令他們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定則得定、求長壽得長壽,甚至求證得不生不滅的的涅槃,亦可得到大涅槃。 佛如果問我得圓通的法門,我是由耳門圓照的這種修定法門,於是本來攀緣的心不再受外塵與內根的限制而得到自在,也由進入聽聞本性之流而證得大定,如此成就佛果菩提,所以耳根圓通是第一等的法門。 世尊,當時的觀音如來,讚歎我能這樣容易的入門修習,證得圓通法門,於是在大會中,就授記我的名號也是觀世音。因為我觀聽的能力已經證到十方圓明,所以我這觀音的名號也能遍傳十方世界。此時,世尊就從其座上,從「五體」│頭及四肢,同時放出寶光,遠遠照耀到十方世界無數的如來及將繼承其位的法王子的各菩薩的頂部。從無數的世界│那些無數的如來也是五體同放寶光,來灌到娑婆世界如來的頂部,也照到會中各大菩薩及阿羅漢的頂部。林木池沼也都如同有情的眾生一般演奏法音,光芒互相交織,就像寶絲網,當時的大眾都得到未曾有過的境界,都得到不生不滅的正定境界。天上也落下百寶所成的蓮花,青黃赤白的顏色交錯其間,十方虛空都充滿七寶的色澤,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大地山河,同時消失,只見十方的無數國士都合成了一個世界,自然的演奏著因圓通而有的樂音,代表十方世界其實僅是色相上的虛妄不同,一旦超越色相,就成一個真實世界,一切渾然天成,無需造作。 於是如來就請代表智慧的文殊師利法王子來選擇一門,於是說道:「你看今日這二十五位聖者,都說出了他們自己最初成道的方便法門,都認為他們的法門是真正圓通的根本,他們的修行,其實真的沒有優劣、前後的分別,但我現在希望慶喜能夠開悟,這二十五種方法,該選那一根來修呢?而且我入滅之後,這個世界的眾生要修菩薩行以求得無上的道果,又要選那一種方便的法門才容易成就呢?」 文殊師利法王子,明白佛的慈悲指示,就從座上起身,頂禮佛足,依佛的意旨而說道:「我們這遍佈一切的覺性,如海一般澄清不動,圓涵萬物,雖然圓涵萬物,其本性仍是澄清不動,所以這個覺性是本來就清明而超越一切的。 奈何這本來的清明,一念不覺,以為有「能夠照見清明的能力」與「所照見的清明境界」這兩種分別。一旦有「能、所」,真正清明沒有能照所照的照性就被覆蓋了。 在迷失中,以為本來的真正的空,是一個虛空的境界,又根據這個虛空而自己建立了一個世界。 由於最初妄想有見到一個澄徹清明的境界,而凝結成這個國土,在國土中有知覺的,就是我們這些眾生。 所以虛空的境界乃是生於我們的本來覺性之中,就像海中浮起了一個水泡。這些如微塵般多的有煩惱的世界,都是依著這些空而建立的。 如果這水泡一旦滅了,就知道這些空本來也是「沒有」,何況那在空中生出的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種「有」的境界呢? 若回歸了本性,就知道本性中沒有相對的境界,但是要回歸本性則有許多方便的法門。 二十五位聖者所證之道,法法皆可通達,不論用順或逆的方法都是方便,但是若論及令那些初發心修行的人能進入正定而言,各法門在快慢遲速上還是有差別的。 依觀色塵的方法而言,因為色是妄想凝結而成,觀智薄弱的人就無法透徹觀破,那麼這個不明徹的色塵如何能幫助速證圓通呢? 依觀聲塵的方法而言,音聲雜含了語言文字,我們依語意而明白,音無法涵容一切語意,又如何令修者速證圓通呢? 香塵的作用則需仰賴鼻根相合,若離鼻根則無香氣,若不能恆常的喚醒覺知香塵的覺性,又如何幫助修者速證圓通呢? 味塵也不是本來知其味,舌根合於有味的時候才有所知,覺味之性也不是恆常的與味合一,也難以令修者速證圓通。 觸塵是有所觸時才明白,若無所觸則不明白觸性,因為觸性與觸塵合離的特性並非固定常在,又如何幫助修者速證圓通呢? 法塵乃是外塵│「色聲香味觸」所造成的影子,稱為內塵,必需憑藉外塵而有,即然受限於外塵,它的能觀的法智與所觀的法塵就不是遍涉一切的了,不能遍涉又如何令修者速證圓通呢? 眼根的見性雖然可以明白見到眼前的境界,但是後面卻看不到,只能見到四面中的兩面的範圍,又如何令修者速證圓通呢? 鼻根所觀的出入息,出息通於外,入息通於內,但在出入之間則沒有相交之處,即然有分支隔離而不能互相涉入,如何令修者速證圓通呢? 舌根的修法不是無端而有,要因味塵才有覺味,沒有味則無所覺,即然非恆常又如何令修者速證圓通呢? 身根的修法,也是要與觸塵有所觸才有覺性顯發,也不是圓覺的觀法,身根與觸塵各有邊際,分離時暗中並不互相通會,如何令修者速證圓通呢? 意根的修法,因為意根有著雜亂的思維,無法見到法明的覺性。既然無法脫除雜亂思維,又如何令修者速證圓通呢? 眼識的修法,夾雜了眼識、內在的眼根、外在的塵。若問眼識之本元,即非根,亦非塵,亦非自生,亦非和合而有,這眼識的本身就無定相,又如何令修者速證圓通呢? 而普賢菩薩以耳識聽聞洞徹十方,這是他久修十大行願的本因的大威力,如果初心不能入道,如何能用此法門速證圓通呢? 鼻識是因為難陀內心散亂,佛的權宜之計,藉觀鼻端的修法來收攝妄想,以令心安住,但這會將所觀的鼻端作為所住的境,一旦有所住的心,就不是圓通,又如何能以此法獲得圓通呢? 舌識的修法是播弄音聲語言說法,這是因為富樓那尊者早已開悟才有此效用,因為語言文句的本質就是煩惱,又如何能以此法獲圓通呢? 身識修法是以身根執持戒律,若無身就無所謂持戒,本質並非遍佈一切的,又如何能以此法獲圓通呢? 至於意識修法,目犍連尊者的神通乃是過去世修持的因緣,與今生的意識去分別法塵並無關係。而觀意識攀緣法塵的這種修法並非遠離法塵,仍然需要法塵來起作用,所以又如何能以此法獲圓通呢? 若以觀地大來入門,地性堅硬有障礙,並非通達無礙,是有為法,不是聖人所證的圓通之性,又如何能以此法獲圓通呢? 若以觀水大的特性,這是以想念而成的境界,非真實有。我們如如流動的覺性,並非以想念而起的覺觀,所以用觀水境的方法又如何能獲圓通呢? 若以觀火大的特性來修,若是厭離欲火而求出離,就不是真心的出離。初發心的人也不一定皆有欲火,所以不適合所有初發心的修者,又如何能以此法獲圓通呢? 若以觀風大的特性來修,風的動性一定要相對於寂靜才能顯發。即然有相對,就不是無上的覺性,而是相對的生滅法,又如何能以生滅法獲圓通呢? 若以空大的特性來修,虛空是昏鈍的,並靈明覺知之性,無覺性則與正覺的菩提相異,又如何能以此法獲圓通呢? 若以唯識的特性來修,我們的八種識心都是由緣而生,並非常住不動的,存心來觀識性已經是虛妄,又如何能以這生滅的識大為本修因來求圓通呢? 念佛的法門,前念非後念,並非常住不動。前念滅,後念生,是生滅法。生滅的因與常住的佛果是不同的,又如何能以此法獲圓通呢? 我可以向世尊這樣說,不同的佛,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眾生的特性,所以有不同的度化法。在我們這個許多眾生都很能夠受苦而不求出離的「娑婆世界」,佛的教法乃是以音聲來度化眾生。欲修持正定者,應該以最銳利的耳根聞性入門來修。觀世音菩薩的這個方法實在很好,修得離苦,得到解脫,在如河中沙一般多的世界生滅中,進入如微塵般多的國士,以得到大自在的力量,將無畏施與眾生。觀世音的妙音,以清淨本性令眾生去除貪瞋癡的梵音,還有感應能遍佈眾生的海潮音,示現各種形象,拯救世間,令眾生得真正的安寧。甚至超凡出世進入常住不動的聖人境界。我可向如來報告,觀世音菩薩所說的十方圓明,就像一人靜居一處時,十方同時擊鼓,此人可以同時聽到十方的鼓聲,這就是耳根有其真正的圓滿性。 眼睛是眼前有所障礙就見不到,口鼻也是如此,身體要與觸塵相合才有知,心念則雜亂無緒。惟有聲者,隔著牆垣的聲音,不論遠近都聽得到。耳根的通徹之性,是其它五根所沒有的。音聲的本性是有聲為動,無聲為靜,於是我們將這兩種情形分為「有聽到」與「沒有聽到」。但是無聲時我們說「沒有聽到」,其實並非如此,能聽聞的本性並不會隨聲音而有生滅。而是無聲時,聞性未滅。有聲時,聞性也未生。是聞性本無生滅,本離生滅,也就是聞性是真實常在的。 就算在夢想中,沒有清醒時的思惟,但是聞性仍在。就像世尊所說,人在夢中聽到樁米聲,以為是鐘鼓響。可見聞性的覺觀是超越思惟的,是其他五根的身心所不及的。 而在這娑婆世界中,也是以音聲來宣說講明佛法。眾生迷失了本來的聞性,隨著聲音起分別,而有了生死的流轉。所以慶喜雖然有極好的記性,記得十方如來的教法,但仍然無法避免咒語的誘惑而落入邪思,這不就是隨著所聞的聲音淪落三界嗎?如果能轉這聞根,反過來聞自己的本性,就能脫離妄境而證得真實。 慶喜啊!你要仔細聽,我依著佛的威力,宣說這如金剛般不壞的空性,還有如幻夢般的假性,還有不空不有的中性,這三種空觀、假觀、中觀,就能出生一切諸佛的正定。 你歷生以來已聽聞無數世界的佛所說的秘密法門,但是欲望的煩惱未先去除,多聞反而無益,成為循聲流轉的過錯了。 若用聞性來修持佛所說的教法,不如將聞根用來聞自己的聞性。聞性生出能聞的這種攀緣心,這不是自然生出來的,乃是因為有了聲塵才有的能力,才有了耳根的名字。 如果你能夠將聞性旋轉向內聞,不再是向外攀緣聲塵,於是與聲塵脫離,一旦脫離,那裡還有耳根的名字呢?如果耳根這一根能夠歸源,那麼六根都會隨之解脫的。 (下期續)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