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23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23年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感恩梭巴仁波切永恆無限愛心康復力量雷久南
自然農耕
關於植物原型 孫承萱
華德福教育
《教師討論會》第四講 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心靈湧泉
向全身的細胞微笑 邱麗惠
心得分享
光彩C是我的仙丹 深心
也許你想知道
《淨土法門》說什麼一之五 潘定凱
未來醫學
未來醫學與古文明的交會(七十)一人類與宇宙的關係(20)
人類身為宇宙創造力的交響曲 
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也許你想知道(四十五)《淨土法門》說什麼–之五
也許你想知道(四十五)《淨土法門》說什麼–之五

這一期 我們就來看看,古來弘揚淨土的大德,是如何的苦口婆心的勸修淨土法門與教我們如何修持淨土法門。還有一些這些大德神奇的事蹟。

永明延壽禪師(五代十國)

永明延壽禪師據說是阿彌陀佛的化現,紀載在《憨山老人夢遊集》如下:

乾祐三年。(五代十國時的)吳越國忠懿王。他的生日,在永明寺做供僧齋會。當時就是延壽禪師當家說法。此日有一長耳和尚也來到齋會。渾身都是疥癩,又逕自坐到齋會的上座。大眾看了都很厭惡。忠懿王見到,也認為是大不敬。請他離開。和尚就回到山裡住處。禪坐在他室內。齋會之後。忠懿王問延壽法師:「今天齋僧。有聖僧來嗎。」延壽說:「那個長耳和尚,就是定光古佛的化身。」忠懿王聽了才後悔自己請他離開。便立刻趨車前往長耳和尚住處禮拜說道:「弟子肉眼凡夫。不識古佛。願求懺悔。」長耳和尚說道:「唉!這個阿彌陀佛,真是多嘴啊。」說完就在坐位上圓寂了。忠懿王因此知道了延壽禪師就是阿彌陀佛,趕忙趕回去要禮拜延壽禪師。回去時,延壽禪師也示現圓寂了。

永明延壽禪師的生平與對淨土法門的宣揚

《淨土聖賢錄》中記載,五代十國時吳越國的世宗時,尚未出家的王延壽任稅務官,但他用公款買動物放生。這是盜用公款,罪應死刑。但是當時的王也信佛,就派人去看這個人被行刑時的狀況,並說如果他不怕,表示他是真的並非貪財而且不畏生死,就放了他。結果發現他行刑時確實坦坦蕩蕩,於是放了他。後來他追隨翠巖禪師出家,大澈大悟。在國清寺行法華懺時,禪觀中,見到觀音菩薩用甘露灌在自己口中。之後就辯才無礙,下筆也如有神助。但是他當時還是不知自己該專心一致修習禪定還是該修各種善行莊嚴淨土。於是在智者禪院,做了兩個籤,一個是「一心禪定」一個是「萬行莊嚴淨土」,一心專注地祈禱,並規定抓籤七次都要是同一個籤才算是答案。結果七次都是淨土的籤。從此專心修淨土。做各種功課誦經、念佛、施食、放生都是迴向淨土。

他做誦經念佛等功課,旁邊的人都會聽到天樂的聲音。

他著作了講解佛法概要的《宗鏡錄》一百卷。

還有講歸心淨土的《萬善同歸集》。其中對淨土開示的概要如下:

問:「唯心淨土—只有心淨才是淨土,這個唯心淨土,遍滿十方,為何還要藉著阿彌陀佛淨土的蓮花台這種有形質的東西,把身形寄託其上,安養其中,於是有了取捨的念頭,這樣怎麼能達到「無生」的門路,有歡欣與厭惡的心情生出,又怎能達到「平等」境界呢?」

答:「唯心淨土,這是要心確實大澈大悟了才能達到的淨土。《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上說了,一切眾生諸佛及各種國土,都是自心識想所顯現的,但是也說了,菩薩如果能了知諸佛與一切法,都是心識作用的差別而已。就會得到隨順忍的境地或是成為初地菩薩。捨棄這個身形,快速生到極樂淨佛土中。

所以你知道了,要真正認識了自己的心,才會生到唯心淨土。執著了境界,只會墮入你所攀緣的境界。既然明白因果一定不會錯,因就是果,就知道除了一心之外並沒有其他的法、其他的世界。然而,「平等」的境界,「無生」的要義,雖然你景仰這些教法,也生出信心,奈何你力量不足,觀的能力淺薄,心也浮躁,外境又有很強的吸引力,習氣又很重。所以需要生到佛國,藉著這種身在佛國的殊勝因緣,各種堅忍的力量才容易成就,能盡速的行菩薩道。《十疑論》上說:有智慧的人,一心求生淨土,之後明白「生」其實不可得。這樣就是真的「無生」。這就是所謂的「心淨故即佛土淨」。愚者被「生」這個字所綁縛。聽到「生」就當作生命的出生來解釋。聽到無生也當作沒有出生來解釋。不知道「生」就是「無生」。「無生」就是「生」。若無法通達這個道理。粗魯的來批判往生佛國的是與非。這是毀謗佛法的邪見之人啊。」

問:「除了一心之外並沒有什麼世界,佛也沒有去來,哪裡有什麼看見佛還有佛來迎接你這種事?」

答:「就是這一心在念佛,用這個一心來觀一切,那麼它包含萬法。既然了解境界都是一心,了解一心就是佛。那麼,隨著你所念的一切就都是佛。《般舟經》說,就好像有人夢見七寶或是親屬而歡喜,醒來了再追憶,不知要去何處找這七寶或親屬。這樣子念佛,就是唯心所造,也是「有」也是「空」,所以就沒有來去。又既然知道是好像幻境並非實境,那也不妨「心」「佛」兩者皆忘,但並不排除幻境,這樣「心」「佛」兩者都好,「空」「有」兩者並無妨礙,這樣就是沒有去來。也就是不妨全部都見,而秉持著「見」就是「無見」,這就是常常契合於中道的境界。所以佛實在是沒有來,心也沒有去,與佛境界相互感應,只有自己一心所見。這就好像造罪的眾生,感應到地獄的境界。《唯識論》說這一切就好像地獄眾生會共同見到獄卒來逼害著自己。所以都是罪人自己的惡業的心識所顯現出來的,並沒有心外的真實的銅狗、鐵蛇這些事。世間的一切景象境界,也是這樣子的。然而,佛土,並沒有限制在東邊或西邊。如果正確的了解,清楚明白,累積的習氣斷絕,心裡明白的道理與心識運作的方式完全相配圓滿,就是親自證明到達了無生的境界。」

問:「觀無量壽經說了十六種觀想法門,都是收攝心念修定。觀想佛的相好,最後修持圓滿,才進入淨土。為何說散亂的心念也能往生淨土?」

答:「經文上已經說明有九品。所以當然有升降高低。但是總體而言不出兩種心念,第一是「定心」,如果修習禪定觀想,就是上品往生。第二就是「專心」。只要念名號,所有的善業薰修。發願迴向淨土,就是後面的品級。仍然需要一生都皈依彌陀。生命結束前精進修行。坐臥之間常常面對西方當作功課禮敬的時候,念佛發願的時候,要懇切至誠,沒有其他雜念。好像在坐牢一樣,好像有仇人追殺,水災火災的逼迫,一心求佛拯救,願意脫離輪迴之苦。快快證入無生境界,廣大的救度所有有神識的眾生。繼承興隆佛法。立誓報答父母、眾生、國家、三寶的恩德。如果能如此至誠,必定不會失敗。但是如果言行不一,信心也輕微,沒有念念相續的心,反而有常常要間斷的心意。以這種懈怠,臨終想要往生。就會被業障牽引,到時候恐怕難碰到善友幫助,而是死亡逼迫,正念無法成就。為什麼呢?就是因果,「因」實在,「果」就實在。聲音相和,發出的共響就順暢。身體站的直,影子也會正。如果要臨終十念容易成就,就要先準備好。集合了自己的功德,迴向臨終這一刻。念念都不缺這方面的專注與迴向,就不用擔心了。因為善惡這兩者的輪迴,苦樂這兩者的互相報應,都是貪嗔癡這三種業所造,然後因緣果報顯現。如果心念瞋恚邪淫,那就是地獄的業報。貪心又小氣,就是餓鬼業報。自願愚痴障蔽那就畜生業報。我慢貢高,修羅業報。堅持五戒,是人道業報。勤修十善,是天人的業報。證悟人空,是聲聞業報。知道了因緣相續的本性而遠離,就是緣覺業報。六度一齊修持,就是菩薩業報。真性常在、慈悲平等,就是佛的業報。如果心淨,就會感得變化生在淨土的香台寶樹的世界。心藏污納垢,就感得穢土的丘陵坑壑。都是與心的品質同等層次的果報。能感得增上的因緣的方法,除了追求心的本源,沒有別的方法了,要得到淨業的果報就要行淨業的因。就像水會往下流,火會往上升騰。本質就是如此,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禪師還寫過四條修行概要,後人稱為《永明四料簡》。

一、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二、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三、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四、無禪無淨土。鐵牀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箇人依怙。

解釋如下:

一、一個人若能在修禪中徹悟,明心見性。又深入經藏,了解各種法門。在這些法門中,又能用信願念佛的淨土法門,自利利他。這就好像老虎還長了兩支角,更為勇猛。此人今生就是帶領眾生的導師。往生淨土是上品上生,來生必定是成佛作祖。

二、如果沒有在禪法中明心見性,但有信願行求生西方淨土。依靠阿彌陀佛以淨土攝受眾生的大誓願,萬人願意這樣修,這萬人就必定往生。到了淨土,有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隨時在側,那裏還會需要你發愁不能開悟呢?

三、其人如果在禪法中徹悟,明心見性。但是各種習氣,不易斷除。這種情形,如果沒有同時修淨土,不求生淨土,十個人之中有九個人都是走上蹉跎浪費光陰的道路,因為我們進入死後尚未投生的中陰身時,自己未除的習氣一時現前,很容易一瞬間就隨著最強的習氣生出的中陰境界,走入下一次的善惡輪迴。

四、而如果是沒有修禪也沒有修淨土,沒有因果觀念,以往修的善業就得福報,在福報中隨著追求感官享樂,造作各種惡業而不自知,等到福報享盡,就是惡業報來到的時候,情慾熾盛、盡情貪逐聲色的人,死後就是感得鐵床銅柱慾火焚身的業報,因為這是眾生死後歸空的自然物理現象,排出所有的累積才能歸空,所以死後各種受苦,沒有人可以依靠保佑,而時間的長久,根據以往的業的多少,感覺可能是萬死千生般長久。

蕅益大師(明末清初)

蕅益大師最令人敬佩的是他精通經教,學識淵博,實修實證,著作甚廣。《楞嚴經》中許多如同宇宙秘密的文字他著作了《楞嚴文句》為大家做了解釋。《四書》他有《四書蕅益解》將儒家的文字又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來解釋。《周易》他也有《周易禪解》。但他卻苦口婆心極力弘揚看似最簡單的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對淨土法門的宣揚與用功方法

示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沒有別的奇特,只是「深信」、「努力行持」這兩個要點而已。

佛說:「人只要念彌陀佛,就是無上深妙的禪定。」

天台宗的教法說:「四種進入「三昧」(也譯為「三摩地」,是依正念而進入的禪定)的法門,都可稱為是「念佛」。而念佛名號的這個三昧,可說是三昧中的王。」

雲棲大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就囊括了八種教法,圓滿的收攝了五個宗派。」

可惜今日的人,把念佛看做太粗淺容易的事,認為是愚夫愚婦才需要的用功法門,所以信的不深。信既然不深,行也就不力,終日悠悠不專注,於是淨土的功夫不能成就。如果有師父巧設方便,要深入明了這念佛三昧的,卻又常用參究「念佛是誰」的「誰」字,認為這是最向上的方法。卻不知我們現前一念的念佛,這能念的心,本來就會遠離過錯、避絕所有是非,不需要再故意去「離」、去「絕」。就是現前一句所念的佛,也本來就是超越了「凡情」,遠離各種「算計」,哪裡還需要煩勞你去說什麼妙理談什麼玄機?只珍貴在你信得堅定,守得穩固,一直念下去,或一晝夜唸十萬,或五萬三萬,就是以你決定了的數量,就一定做到不缺少為準。如此的行,終此一生,發誓絕不改變,如果這樣還不能往生淨土,那三世諸佛便是誑語。一旦你往生淨土,因為佛力的加持,你的修行就永遠不會退轉,在淨土的國度,種種的法門,都自然現前。所以用功最忌諱的是今天張三,明天李四的沒有定性。遇到講教理的人,就尋思經內章句想表示自己也懂。遇到禪宗的人,又尋思如何參究有禪機的文字與對方問答。遇到律宗的人,又想尋思各種規矩威儀。這就是每一個法門都不成就,就像算帳卻沒有一筆帳算得清楚一樣。如此怎會知道念熟了阿彌陀佛,佛經三藏十二部極致的教理,都在裡面了。禪宗一千七百個公案,向上的玄機關口,也都在裡面了。戒律方面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最究竟的戒律,也都在裡面了。

講到大乘的「六波羅蜜」—行持六件事就可度你到解脫生死的彼岸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 襌定。智慧。」也都包括在念佛裡面了,因為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那就是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再起貪嗔痴,那就是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再計較是非人我,那就是大忍辱。

真能念佛,沒有間斷沒有夾雜其他念頭,那就是大精進。

真能念佛,不再妄想紛飛,那就是大禪定。

真能念佛,不再被其他的旁門左道迷惑,那就是大智慧。

試著檢點自己,如果身心世界還沒有放下,貪嗔痴的各種念還會自動生起,是非人我還在掛懷,間斷夾雜還沒有除盡,妄想紛飛還沒有永遠滅盡,種種的其他旁門左道還能動搖志向,便不是真念佛啊。

要到一心不亂的境界,也沒有其他的方法。就是要在最初下手念佛號時,須用念珠串來數,要記得分明,規定自己一定的課程,決定不缺少。久久純熟,純熟到連自己不念時,佛號也會自行跑出來念,然後記數也到達定數,不記也會到達定數。如果初心時,便要說好看的話,要說什麼念佛就是著相,學佛不要著相,要學圓融自在,這些情形,都是信得不深、行得不力的藉口。就算你能把所有的教理還有禪宗的一千七百轉語玄機都說得頭頭是道,這些都還是屬於生死岸邊的事,並非解脫生死的彼岸,臨命終時,這些東西決定都用不著,幫不上忙。該如何做,自己好好想想,我只能在此對你道聲「珍重」。

印光大師(清末民初)

在《印光大師永思集》中記載著這樣一段文字,所以後世都認為印光大師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而印光大師也正是非常強調《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念佛的方法。

以下就是《印光大師永思集》中的文字,翻譯成白話:

我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學於上海女子中學,我有一位叫張孝娟的女同學,住在西門路潤安里,是和我交誼最深的,她的母親張太太,把我當作她的親女兒一樣,所以我也以「阿母」稱呼她,常常放學後,我都待在她家吃飯過夜,變成習慣了。

民國二十五年、國曆十一月二十三日那天晚上,我也住在她家,與孝娟睡一張床,中夜時睡著了,夢中遠遠見到觀世音菩薩立在一個小島上,島的四周都是大海,水天一色,觀世音菩薩身長一丈多,身上瓔珞莊嚴,手裡拿著淨水瓶,就如同一般看到的觀世音菩薩畫像。我自己則在一葉小船上,小船駛近了小島,菩薩招手告訴我說:「大勢至菩薩,現在就在上海教化眾生,你怎麼如此昏迷,不去聽他講法呢?」我當時不知道要怎麼回答。菩薩又說:「印光和尚就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過四年教化世間的因緣就結束了。」菩薩說完就消失了。這個時候,忽然起了驚濤駭浪,小船幾乎翻了。 我大聲呼叫「救命」,這個時候孝娟把我推醒了,說:「信芳,你是做惡夢了吧?」,我就把夢境告訴她了,兩人相視笑笑就沒事了。

第二天早上,我把夢告訴了孝娟媽媽,並問她「有沒有菩薩名叫大勢至,有沒有和尚叫印光的」張媽媽一直信佛,驚訝的說道:「大勢至菩薩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啊,印光和尚的名字,我過去聽孝娟的父親說過,說是普陀山的得道高僧。」我又問「印光和尚現在在上海嗎」張媽說:「我也不知道」,我心裡放不下,第二天,看到《申報》,見報上登有《丙子護國息災法會通告》,才知道上海有人請印光和尚來上海在覺園主持法會。這個時候,才覺得這個夢太神奇了,我和孝娟、孝娟媽媽都驚訝不已。我們三人也就一起去了覺園,聽印光大師說法,三個人一同皈依了大師,大師賜我的法名是「慧芬」、張媽是「慧範」、孝娟是「慧英」。

慚愧我自己業障深重,沒有能精進修行,現在已經有了孩子,整天忙些俗事,念佛求生淨土的事情也荒廢了,昨天得到一位姓蘇的朋友的信,說印光大師已經在靈岩山坐化往生了。可嘆啊,大師已經走了,真的是教化因緣只有四年,竟然完全如夢中菩薩所說一樣。我也算是和大師有一段佛門的因緣,不能一句話也不說點,我流著淚寫下了這點不成文的小記,寄到上海《覺有情半月刊》發表,藉以表達我對大師的哀悼! 南無大勢至菩薩!

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七日楊信芳記

印光大師對淨土法門的宣揚與用功方法

以下皆出自《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翻譯為白話如下:

永明延壽禪師所謂「萬人修萬人去淨土」的情形,是指「信」「願」具足的人。既然有真信切願,就該修「念佛」的正行。就是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這三者,乃是念佛法門宗旨與要道。

有念佛但沒有信願,這樣不能往生。有信願沒有念佛,也不能往生。「信願行」三者都具足無缺,就決定往生。得生淨土與否,全都來自「信願」的有無。而往生後在淨土的品位高下,則全都來自你「持名」的深淺。

淨土法門廣大包容了上中下三種根器的人,除了能夠接引上上根器的人,也能夠廣泛徵引中下根器的人。愚癡的人每每都認為淨土法門是淺近的小乘法門,主要是因為沒有遍閱大乘經論、沒有親近具有慧眼精通佛法的人,以自己的顛倒執著的心,測度如來探求事物發展的起源和結果的大道。就好比瞎子看太陽,好比聾子聽驚雷,他們當然看不見聽不到,而以他們自己的所見所聞的妄相去評論。

必須知道信願念佛這個法門,是如來為了普度眾生,以徹底悲心所宣說的法門。只有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大菩薩才能究竟擔荷。這些愚癡的人們見到愚夫愚婦都能念佛,便認為淨土法門是淺近的小乘法門。這和看到小星星掛在天空,就認為天空小,小蟲行走在陸地上就認為陸地小的觀點,有什麼兩樣呢?

如果對淨土法門能生起無上的信心和嚮往,就是多生多劫深種善根所致。假如能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就是以凡夫心成如來的本質寶藏,好像作染香工作的人,身體上也會有香氣,現在就與佛的氣分相接,臨終哪能不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呢?

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在六道中,造過各種惡業,可說是沒有不造的。如果無心修行,反而不覺得有各種希奇古怪的惡念浮現。如果發心修行,則這些念頭會更加多些(這是因為真心與妄心相互比較了,而顯得更明白,並非從前沒有,只是不明顯而已)。這種惡念出現的時候,就應當想阿彌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點雜念妄想,至誠懇切念佛聖號(或小聲念,或默念)。必須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能如此常念,則一切雜念,自然消滅了。當雜念起時,要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許這雜念在我心裏作怪。若果然能如此常念,則心意自然清淨。當雜念初起時,如一人與萬人敵,不可稍有寬縱之心。否則它就作了我的主人,我就受它的侵害了。若拚命抵抗,它就自然會隨我所轉,這就是所謂的「轉煩惱為菩提」了。你現在能常常以阿彌陀如來的具備千萬德行的偉大名號極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淨。心清淨之後,仍舊念著不放鬆,則業障會消,智慧會開了。絕對不可以生急躁心。

無論在家當居士或是在寺廟為僧人,都必須對上恭敬、對下和藹。要忍人所不能忍的,做別人所不能做的。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早上到晚上,從晚上至早上,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有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它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驕傲誇讚自己。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如果你果能依照我所說的做,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沒有女人。若是女人或其他生命,生到極樂世界,都會成為童男之相,是蓮華變化出生。一旦從蓮華中出生,就都與極樂世界其他的天人一樣,不是先變小孩然後漸漸長大。極樂世界的人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造業的事。因為仰仗了阿彌陀佛的慈悲之力,而且極容易往生,但要以念佛為根本原因。生到淨土之後,見佛聞法,必定圓成佛道。十方世界,只有這個方法最為超勝。一切修持法門,只有這個方法最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你千萬不要聽別人話,自然可以得到這最殊勝的利益。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就要收攝心念懇切的去念,自然能夠歸一。收攝心念的方法,首先要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想收攝就沒有來源。一旦至誠了,這時還沒有純一,要收攝耳朵專心聽。無論出聲念或默念,都須要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心念之中仍然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這樣的攝心,妄念自然息滅了。如果妄念的波瀾仍然興起,就用十念記數,將全心力量,用於一聲佛號。這個方法,雖然心中還想生起妄念,但是沒有時間空隙讓它生出了。這個攝心念佛的究竟妙法,在過往弘揚淨土的大師們,還沒談到,因為當時人的根器還利,不須如此用功,便能歸一。我因為心難制伏,才認識到這方法的妙處。因為每次試都靈驗,不是輕率的想像隨口說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同分享這個方法,讓大家,萬人修,萬人都成功去淨土。

所謂十念記數的方法,就是當你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要念得清楚分明,還要記得清楚分明。到十句結束,又須要再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以繼續念成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念珠分心,只憑心念記住數目。如果十句一直到底的記數有點難,就分成兩段念,就是從一至五一段,從六至十第二段的念。如果還是覺得費力,就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段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落腳,一心不亂,久了自然會得到訣竅了。要知道這十念,與晨起與睡前的十念定課,收攝妄心的意義雖相同,用功的方法大大不同。晨起與睡前十念,是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這一口氣你念了幾聲佛。而平時的十念則是,以念出一句佛號為一念。那晨起與睡前的一口氣一念做十念還可以,如果念到二十、三十,就會傷氣成病。這種十念則是念一句佛,心裡知道是一句。念十句佛,心裡知道是十句。從一至十,然後再從一至十,縱使日念數萬,都是這樣的去記。不但除去妄心,最能養神。隨你要快要慢皆可,沒有凝滯阻礙。從早上到晚上,都很適宜。比那掐念珠記數的,利益差別如天地的差別。念珠記數身勞而神動,這個方法則身體安逸而心也安定。但是作事時,或難以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完畢,仍然回復攝心記數。則外界跑來跑去的一切,都會跟著進入專注一境的佛號中了。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的人當然不用講,如我等這種鈍根的,不用這種十念記數的方法,想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這種收攝心念佛的方法,乃是又可以淺、又可以深,即是小、又是大的不可思議方法。

就是要景仰相信佛所言,千萬不要因為你看不到佛的境界,就生疑惑,以致於多劫以來所種下的善根,從這疑惑中喪失,不能究竟親獲實益,那可真是悲哀啊。掐念珠念佛,只適宜行住二時。如果靜坐養神,因為念珠用手動的緣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

以上三位大師,也可說是佛菩薩再來,的言語,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都苦口婆心的解釋,真心懇切的勸說大家都修淨土法門,就怕你不信而錯過了今生往生淨土、脫離輪迴的機會。而且也說了非常實用的修行的方法。除此之外,就只能道聲「珍重」了。

(未完 下期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