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22年05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22年05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應變非常時期 身心靈三方面做準備雷久南
《養生智庫》
全面終結電磁波危害 慈客
新產品 水源/補氣能量片應付電的傷害 雷久南
《自然生活》
堆肥的方法(5-5)—千層派堆肥法 周妙妃
《書籍介紹》
靈魂的歷程與歸宿(九)俞靜靜
《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教師討論會第二課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十二感官之觸覺 呂理瑒
《心得分享》
清潔—為新事物創造空間 琳達湯瑪斯 孫承瑄譯 
《也許你想知道》
也許你想知道(三十九)《金剛經》說什麼(4/4) 潘定凱
《未來醫學》
未來醫學與古文明的交會(六十四) 一人類與宇宙的關係(14) 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活用養生智庫精華》
活用養生智庫精華應變非常時期 提升靈性利益地球上的生命  雷久南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堆肥小冊(五)—千層派堆肥法(5-5)
堆肥小冊(五)—千層派堆肥法(5-5)
11、千層派堆肥法(菜圃的地表覆蓋堆肥法)

(1) 園藝的觀念和技術

園藝的觀念和技術並不深奧,它就在我們身邊,公司行號、郵局、銀行、餐廳、及大多數家庭裡,觸目所及,櫃台、辦公桌、牆角、陽台,皆可看到一盆盆的花草盆栽。種植植物、欣賞植物的形態與生長早就滲透進我們的骨子裡,園藝高手可謂滿天下。

我曾參觀過時下流行的植物展,展出的是仙人掌多肉植物、鹿角蕨、空氣鳳梨、和蔓綠蓉等等觀葉植物,這些植物模樣奇巧多變,搭配美麗的盆器或固定在木板釘掛於牆上,看起來令人驚喜連連,讓人愛不釋手,但是其價位也是令人瞠目結舌,一株上千元上萬元的比比皆是。參觀者大部分是年輕人,收藏與種植這些植物是時尚與格調,稀有的種類更是玩家爭相買賣的商品。這麼多年輕人收藏與種植這些植物,表示很多年輕人也具備有園藝的知識與技術,足以養活植栽。

當我看到這些賞玩植物如此受到珍愛的時候,我真為農田裡辛苦耕種的農夫們叫屈,他們辛勞種出的是菜市場裡論斤論把僅數十元還要被挑三揀四的蔬果,但這些蔬果卻是讓我們健康活著的寶貝。在現今糧食自給自足與營養均衡越形重要的時代,農業和園藝專家們怎能不想方設法讓大眾重視這些可供食用的植物呢?

想像一下,我們是不是可以舉辦一下二十一世紀食用植物展:展覽場裡攤位林立,有胡蘿蔔類、地瓜類、豆類、南瓜類、絲瓜類、花椰菜類、芹菜類、萵苣類、油菜類、茄子類、小黃瓜類、番茄類、香草類…,攤位眾多,各攤均擺放展示著一棵棵活生生的蔬果,各攤位的品種動輒數十種以上,各個品種模樣奇巧多變,或種在美麗盆器或懸掛於牆上。這個植物展不僅會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更是親子與學校的絕佳教育場所,相信參觀的人都會忍不住買回家玩賞一番,然後還可以作成佳餚,提供品嘗不同種類的風味。食用植物的種類繁多,形相美麗多變不輸觀葉植物,為了讓大家重視食材,先以欲鉤牽,這個食用植物展能夠改變對食材的認知,讓大眾驚豔,接下來就能讓食用植物的種植深入每個家庭,那麼大眾對生態、對農業、對營養學的涵養一定會大大提升。

每一個人都可以用園藝的觀念和技術在身邊種植食用植物,園藝的觀念和技術也可以應用到小型的農地。台灣的農地大多小型,卻是用工業機械化的方式耕種,這些農地是我們的菜圃,是使用頻率最高也是對我們健康最重要的土地,值得更仔細呵護。菜園如能用園藝的方式耕作,園藝式的種植是精耕的,種植密集且持續耕種,它充分利用土地,產量豐富,又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和土壤生物,是最優良的土壤。

在菜園裡密集且持續的精耕方式,在我的菜園是這樣耕種的。我的小網室約50平分公尺,用於種植易有蟲害、鳥害以及需要攀爬的小型蔬菜。裡面菜圃有長條形有長方形,寬都小於1公尺好方便耕作,扣除走道,菜圃的面積共約25平分公尺,網室外的菜圃面積也共約25平分公尺。

葉菜類主要在屋頂種植,有時網室裡有空位也是充分利用播種一些。播種一行葉菜類約1公尺,平均6週收成,一行1公尺可收成2公斤,每一行一收割完就用叉子鬆動,加上腐熟堆肥,再播上新的種子。高麗菜、白花椰、綠花椰種在網室裡,從播種到收成要3個月,八月中第一次播種,一行1公尺播2棵,每隔兩週再播2棵,共播4次。十字花科最後一次的收成於12月蟲害開始時結束,改種萵苣類與茼蒿。

小網室除了防蟲害、鳥害,還可搭柱子種植豆類、小黃瓜和番茄,增加很多產量。播種豆類、小黃瓜和番茄,每棵占地長與寬均約50公分。番茄種植時間長,八月播種,要三、四個月到十二月才開始採收,但可一直採收到四月天氣太熱無法授粉結果為止,一棵可收成約5公斤。番茄種植時間較長,每隔三週就加上腐熟堆肥和一點有機肥補充養分。豆類和小黃瓜從播種到收成約需8-12週,豆類每一棵可收成0.5公斤,小黃瓜每一棵可收成約4公斤。小黃瓜和豆類的碗豆類易有白粉病,所以在12週內就結束採收並剪除,空位馬上種上蔥或是香菜、茼蒿、豆類、蔬菜。豆類的敏豆類較抗病,只要有空位,例如番茄藤旁邊,就播上兩三個種子,它們會攀上番茄藤,所以採收番茄可順道採收敏豆,一個方寸之地有兩倍收成。另外我在屋邊窄窄長長,半公尺寬、8公尺長的菜圃架了木柱,讓南瓜和黃帝豆爬上屋頂和棚架。

密集且持續的精耕方式,在家庭裡的案例,就如我在屋頂用高50公分、直徑80公分的移植袋種菜,每一個移植袋都蓋了防蟲網,是友人更換網室的回收品。從八月下旬天氣漸轉涼,我就開始播種十字花科的各類蔬菜(油菜、芥菜、蘿蔔、白菜、花椰菜…)的種子,十二月之後轉種萵苣類與茼蒿的種子(十字花科蔬菜十二月之後開始有黃條葉蚤與蚜蟲危害),每袋播種兩排,每一袋平均6週就可收成,每一袋可收成1-2公斤,每袋一收割完就鬆土,拌入腐熟堆肥,再播上新的種子。我計算了在今年這個涼爽的種植季節從八月到四月,只算30週,每一袋可以持續種植5次,一袋收成約7公斤,10袋收成70公斤。

從八月到四月統計下來,今年這個涼爽的8個月種植季節,我共採收了蔬菜約80公斤、番茄30公斤、小黃瓜20公斤、豆類14公斤、南瓜6棵共收成32公斤,皇帝豆3棵共收成15公斤。收成足夠我們小家庭食用與贈送親友,大量的皇帝豆和南瓜(切塊)、芋頭(切塊)冰凍起來,番茄切塊煮開放玻璃罐密封冷藏,可供食用到下一季。至於種在網室外菜圃,沒甚麼病蟲害的茄子、青椒、辣椒、忝菜、芋頭等的收成沒有計算;那野放的蕃杏到了冬天自然隨處生長,採集的收成也沒有計算。

四月到八月,菜圃並沒有休耕,絲瓜、蒲瓜、菜豆、地瓜葉、空心菜、莧菜已登場,終年不斷的韭菜則時時可以採收。

我以園藝式的精耕農法照顧我的菜園,充分使用與照顧土地,收成豐盛。照顧的人力只有我一個,花費的時間是兩三天去一次,每次約2小時,主要是採收、播種和澆水,有時除草與施肥。我只用簡單的小工具,我的規模還不需要農機,專業的有機農照顧較大片土地,可以借助近幾年新發明的小型農機,用來翻土、播種、收成等等,以節省人力。聯合國已有報告,工業化的慣行農業產量不及小型的有機農業,現今歐美紐澳也越來越多這種園藝精耕式有機農場的成功案例,書籍與課程也漸普及,值得我們學習引用。

小網室裡有豆類、小黃瓜、蕃茄、蔬菜等。

屋邊種植,南瓜爬上了屋頂。

屋頂用移植袋種蔬菜。

台灣的蔬菜多是用工業機械化的方式耕種,土地未充分利用與照顧。農田施肥量驚人,整地已先拌入基肥,種植小苗後還會放置一袋袋的肥料。覆蓋塑膠布是為抑制雜草,整地時絞碎拌入土裡,殘留於農田中。

(2)菜圃裡的千層派堆肥法

種植一兩年生蔬菜的菜圃,地面也是要做覆蓋的。菜圃在種植蔬果的期間,因為種子和幼苗很細微脆弱而且需要足夠的營養,然後才會健康的生長得鮮嫩可口,所以不易腐爛的碎木塊和易躲藏蝸牛小蟲的落葉就不太適合。這時地表覆蓋的材料最好是細碎、輕而鬆、不會影響小苗生長、而且能快速腐化提供養分的,最適合的是腐熟堆肥,再來就是稻草等穀類乾草、豆類乾草、苜蓿乾草、甘蔗渣、稻殼、花生殼、椰殼屑等等。

種植蔬菜的菜圃做地表覆蓋後,可抑制雜草、防止水噴濺、又可逐漸分解成為肥料。當種子播種時,就薄薄鋪撒一層,小苗長大了,在小植株週圍又時時添加,就像給土壤蓋棉被一般,可以時時呵護小苗。

在台灣四季都可以種菜,但夏季高溫多雨,平地只有少數蔬菜可以種植,所以很多菜圃會休耕,這時就可種綠肥或鋪落葉等,以保護土壤與補充有機質。綠肥最好包括豆科以補充氮肥,培育肥力。但是夏季也是病蟲害,包括蝸牛、蛞蝓橫行的季節,它們喜好躲在落葉下方,所以到了夏末準備種植時,可以把地表覆蓋物清除乾淨,只用腐熟的堆肥或椰殼屑做覆蓋,讓它們無藏身處,然後等天涼了,蝸牛、蛞蝓冬眠了,再覆蓋稻草等材料。腐熟堆肥是菜圃的最佳覆蓋材料,自製腐熟堆肥總是供不應求。

(3) 千層派堆肥法不劇烈翻犁土地

菜圃用有機質做地表覆蓋,材料一層一層的堆加上去,然後持續補充有機質和種植綠肥,這叫做千層派堆肥法(Lasagna mulching)。美國的園藝作家Ruth Stout,人稱地表覆蓋皇后(Mulch Queen),她不翻犁土地,不除草,只少量澆水和施肥,但是她的農園土壤肥沃、植株健壯。無獨有偶,世界的另一端在澳洲的Ester Deans也實施這種不翻犁的耕種法,所謂的千層派堆肥法(Lasagna mulching)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們的智慧被沿用至今,樸門永續設計系統(permaculture)也把這種千層派堆肥法作為小型農耕的基礎。

美國的園藝作家Ruth Stout持續加上有機質創造沃土。(ruthstout02.gif (317×282) (bp.blogspot.com))

種菜不用激烈的翻犁,有了綠肥與覆蓋加上偶而搖鬆土壤,就可引進空氣,讓土壤更鬆軟,水分更容易滲入,加深了農作物的耕種層,而且不會翻出雜草種子。此圖為大翻土叉。

(https://paradoxetemporel.fr/wp-content/uploads/2017/04/grelinette-2-759x500.jpg)

千層派堆肥法用於開墾和種植最是省力,所以又叫不翻犁的耕種法(No-till gardening)或懶人耕種法。一般在開墾一塊菜圃的時候,農夫用翻土機,園丁則用人力把堅硬的土地翻鬆,種植一期的作物之後,土粒沉積壓實,土地變硬,又要再費力的翻地犁土才能再次耕種。如此會重複破壞土壤結構,而且會翻出土壤裡的雜草種子,所以讓雜草問題越發嚴重,與雜草的抗爭總是難分難解。

用千層派堆肥法開墾一塊菜圃的時候,不翻地犁土,不管是草地或是堅硬荒廢的瘠土,可以直接在土地上覆蓋有機質,然後直接種植,有機質會逐漸腐化,吸引土壤生物進駐。開墾種植之後,再持續覆蓋有機質,保持地表的覆蓋。必要鬆土時,使用大型的翻土叉,踩入土裡,然後搖鬆土壤,讓水、空氣和堆肥深入土壤以加深耕種層。

菜圃用千層派堆肥法,而且不採用太劇烈的翻犁土地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現今依賴大機具翻犁的方式對土壤的破壞極大。一直以來,農民以為翻犁才能鬆土,但是現今已知翻犁的害處多於益處,翻犁是可以打散硬土,帶入空氣,但是這是短暫的解決方式。因為犁土機刀片所及深度以下的土地仍是硬殼及厭氧,大型犁土機的重量更加劇了這樣的狀態,所以植栽的根部無法深入地底,根部根系受到限制,這意味著植栽的氣候耐受性、抗病力、營養吸收都減弱。

劇烈的翻犁將土壤打碎暴露,讓土壤裡的有機質氧化消失,粉碎的土塵很快就下沉擠壓成為缺氧狀態,進而讓養分狀態改變,例如可用的氮變成氨氣,硫變成硫化氫,以及產生酒精等等,結果植株無法利用且有毒害作用。土壤呈現缺氧狀態之後,好氧土壤生物群死亡,厭氧微生物增多,厭氧微生物較多有害種類,易造成植株的病蟲害問題。

翻犁打碎和曝晒土壤會殺死大半的土壤生物群,例如真菌類的菌絲原可綿延數十公尺給植栽帶回水分與養分,翻犁將破壞這個菌絲的網絡。所以翻犁會破壞土壤生物群建立的水、養分、空氣的通道,曝晒殺死土壤生物群也消減了土壤生物群保護植物根部,抑制病蟲害的功能。

翻犁會降低土壤肥力,增加肥料用量,因為土壤被翻攪暴露於空氣中,氧氣加速燃燒,使土壤裡的碳與氮釋出消失。

在台灣有不少家庭農園和社區農園,主要提供自用或小增收入,如果應用以下所敘述的千層派堆肥法開墾與維護菜圃,會發現雜草逐漸減少、土壤鬆軟、而且終年可種植與收成。但是我常見小農園如大型農田一般管理,每年秋季請來大型耕耘機翻犁再種菜,但是秋季偶有下雨,雨後土地濕黏,耕耘機無法工作,往往一場雨下完,土地來不及乾爽又接著一場雨的下,朋友家的農園往往等到十月甚至十一月才得以翻犁然後開始種植。我呢,夏季的蔬菜進入尾聲之中,幾塊菜圃早就在八月底陸陸續續的種下秋冬的蔬菜,十月初就開始採收。家庭式的菜園,種植家庭所需即可,如果如大型農業,往往翻犁後種植太多,結果又收穫太多,所花費的有耕耘機、肥料、菜苗的錢,再加上加倍的不必要的除草、時間、力氣和精神,結果幾年後就累了不再種植了,說是種菜太累,其實是種菜的觀念與方式不適合。

小型的菜園可以做好步道,規劃成一個個菜圃,每一種蔬菜每次播種幾行,然後隔幾週再次播種,於是就有多樣的蔬菜持續的收穫食用,新鮮美味的蔬菜源源不斷,而且輕鬆愉快。

(4) 千層派堆肥法的實施

除了翻犁之外,經常踩踏、排水不良、以及土壤太濕時翻動,都會造成堅硬的土地。為了避免造成堅硬的土地,首先可以規劃好走道,避免種植區不必要的踩踏,菜圃可以堆成堆高型的菜圃 (Raised Beds)就如一般農田的一條條丘壠,小型農園則可以加上磚塊、枕木圍邊,更易維護與美觀。

然後就是土壤的維護了,種植作物或綠肥植物是第一招,讓植物根部深入地底為我們鬆土,並把地底營養帶上來,豆科綠肥還可固氮,第二招是覆蓋腐熟堆肥,第三招再加上10公分左右易腐化材料的表層覆蓋,土壤生物群有了有機質為食,自然就會繁衍深入土壤,建立通道,慢慢地把堅硬的土地變成鬆軟透氣的土壤了。

種植綠肥,施撒腐熟堆肥和表層覆蓋還可減少雜草,除了覆蓋物壓抑了雜草發芽,它們還提高了土壤生物群裡的真菌數,研究發現真菌數與細菌數比例提高可以減少雜草。

用綠肥、堆肥和表層覆蓋鼓勵土壤生物群的生長,對提供植栽營養也有幫助。土壤顆粒上的礦物質附有很多養分,但是是植物無法吸收的型態,必須經過土壤生物群的轉換,例如氮轉換成硝酸鹽或氨鹽,才能被植物根部吸收。所以土壤生物學泰斗Dr. Elaine Ingham才提出:土壤有完整活躍的土壤生物群,可以釋出土壤的養分,大大免除外來肥料的使用。

(5) 應用千層派堆肥法開闢菜圃

以上談了許多為什麼菜圃要使用千層派堆肥法與千層派堆肥法的材料與作法。樸門永續設計系統善於利用自然界的循環,常應用千層派堆肥法開闢菜圃,做成堆高型菜圃(raised beds)。

堆高型菜圃可以在土地上,也可以在水泥地上、屋頂、走道等等。菜圃可以是各種形狀:長方形、圓形、鎖孔形、螺旋形,看個人喜好,一般以長方形寬1公尺、長3公尺、高20公分最為方便操作。堆高型菜圃堆高型寬度90公分-100公分,不宜太寬摸不到中間植株,以不踩踏菜圃可以從兩邊照顧植株和鋤草為佳,長度2-3公尺較方便走動。菜圃一般都是10-30公分高,如果高些,例如40-60公分高,很適合膝蓋或腰背不適的人,連小孩子都對植物有更清晰的角度親近。

堆高型菜圃的土壤如果要速成,那麼就購買現成的優質土壤和優質有機質。在歐美紐澳國家,這些園藝材料都有規定的成品等級,土壤、堆肥、覆蓋材料都可放心使用,當然一分錢一分貨,越優質的材料價格較高。混和70%優質土壤、25%優質堆肥、5%的各式優質有機肥,就可開始種植了。如果要節省開支,徹底有機種植,那麼就付出點勞力、時間和耐心,應用千層派堆肥法吧。

應用千層派堆肥法開闢堆高型菜圃的作法如下:

(1) 收集很多的報紙或厚紙板,或天然材質的蔴、羊毛、棉的被子、毯子、墊子等作為地面覆蓋材料。購買或自製堆肥。收集田土或購買培養土。收集腐熟的堆肥、稻草、蔗渣、稻殼、花生殼、椰殼屑、落葉等。

(2) 規劃好菜圃的範圍。步道可用碎木塊鋪設,菜圃範圍可用枕木、磚塊、空心磚或浪板固定,美觀又好維護。菜圃地的選擇最好是日照、排水、遮風、有水源、土質良好的地點。條件不足時,可以用大花盆或移植袋輔助。斜坡地可先作成梯形。雜草雜木叢生的野地,先清除頑強雜草,再砍碎踩平雜草雜木,再用大翻土叉搖鬆土壤。

(3) 灑水,撒上肥料,肥料可以加速堆肥的速度及預防搶氮情形。

(4) 把報紙或厚紙板、毯子等地面覆蓋材料浸水,然後厚厚的鋪在菜圃的範圍內,報紙至少10張的厚度,它們可以阻絕光線,抑制雜草。可以加一層沙土幫助排水。接下來一層一層的覆上腐熟的動物糞肥、苜蓿等豆科的乾草、田土、堆肥、一點草木灰。一層層的堆積,同時一層層的灑水濕潤材料。

(5) 如果急著開始種菜,一層層覆蓋直至20公分高,最後鋪上10公分厚的田土或培養土,蝸牛冬眠季節可鋪上稻草等材料,然後就可開始種植。準備好菜苗或大型種子,在種植的地點用鏟子挖開並刺破地面覆蓋材料,然後抓把田土放入洞裡,再種下菜苗或種子即可。可以先種淺根的一年生葉菜類,半年後可種番茄、瓜類等較大型的作物。

(6) 如果有耐心,可以在初夏開墾好,等個半年到初秋種植旺季,正好材料腐熟,土壤含有大量腐熟有機質,最適合開始種菜。步驟(4)的一層層覆蓋可以直至30公分高,最後鋪上10公分厚的落葉或稻草。初秋時,把落葉拿開,就可開始種植。

(7) 開始種植之後,這菜圃就不用翻土了,要種植新的作物時,加上腐熟的堆肥和必要的肥料,用大翻土叉鬆動一下,表土整平,就可種植。之後就是持續的適時的種植綠肥、補充堆肥與表層覆蓋,你會發現土壤從此以後鬆軟容易耕種,而且雜草減少又容易清理。

(8) 從未覆蓋過有機質的飢餓土壤,尤其蔬果、花草、灌木等的農園,因為植栽根系較淺,要先覆蓋10公分以上的腐熟堆肥,並加上有機肥補充養分,尤其是氮肥,因為庭園覆蓋的有機質大多是高碳的材料,並不能提供足夠的營養(尤其氮肥),尤其剛加入地表覆蓋材料時,會搶了土壤裡的氮肥讓植株暫時缺氮,所以要先加上肥料和腐熟堆肥,再鋪上地表覆蓋的材料。之後,在植物生長及開花結果期,也要定期補充植株生長、開花、結果所需要的養分,但所需添加的肥料極少,因為各人土壤、種植作物及種植數量差異甚大,添加的堆肥成分與數量也不同,我估算與慣行農田相比,只需再添加10-30 %的有機肥。

(下期續)

千層派堆肥法開墾新菜圃,先撒上肥料和腐熟堆肥。

(https://homecactus.com/wp-content/uploads/2020/07/No-Dig-Gardening-Method-1.jpg)

千層派堆肥法又稱懶人耕種法。依序圍邊,鋪抑草層,一層層樹葉、乾草、落葉,鋪腐熟堆肥和土壤,就可開始種植。

lasagna+bed.jpg (634×296) (bp.blogspot.com)

澳洲布里斯本Toohey森林生態教育農場的菜圃用稻草覆蓋土壤。

https://joegardener.com/video/no-till-gardening-if-you-love-your-soil-ditch-the-tiller/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