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4年8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4年8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從加護到康復:談能量急救雷久南
養生智庫
無為活水自然來
自然生活
食物森林-4周妙妃
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二)史丹勒博士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心得分享
光的恩典-神奇的全光譜療法謝宛蓁
視覺與生命學習心得金鳳
心靈湧泉
也許你想知道(七)潘定凱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三十三)-史丹勒博士談疾病與死亡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也許你想知道(七)
也許你想知道(七)

上一期中我們講了人類若要脫離所有靈體的掌控,而得到所謂的「自由」或「自在」,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們若深入追究,只要還有想要「我」的自由,就表示還有一個「我」在那裡,還是不自在,或者說還不算是真正的自由。所以,以究竟而言,真正的「自在」還是要放棄、放下那有「自我」感的「神識」。

通常我們都會認為我們能思考能決定事情的這個「神識」是屬於自己的,是我們在掌控的,其實若仔細觀察思維,就會看到並非如此。為什麼呢?我們想想,我們的眼睛,你能叫他不要看嗎?你可以閉上眼睛(我們說是閉上眼睛,但是這只是閉上眼瞼-眼睛「外面」的門而已)。但是你可曾想過,你能叫眼睛不要看嗎?連你閉上眼睛它都要令你看到黑暗。鼻子要聞到香臭,這你也不能控制,你可以閉氣,但是你不能叫鼻子停止嗅的功能,這與剛才說的關眼睛的門是一樣的道理,你只能暫時關閉流過鼻子的空氣流動,也就是暫停肺的呼吸,暫時令鼻子無新鮮的空氣可以嗅,但是它並沒有停止嗅的功能。同理,耳朵的聽到聲音你更無法控制,連類似關眼睛關鼻息的方法都沒有。還有舌頭嘗味的功能,身體感觸的功能,腦子(實際上是所有臟器共同)思維的功能,都是你無法控制的,所以這些功能好像都有它們自己的神識,我們無法控制,於是古人就將它們分成六個不同的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以上是大家都容易覺知到的屬於感官與思維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神識。這是人類的六種神識。在其幕後,還有兩個大家比較不注意到它們存在的第七、第八識,就是「自我意識」與「藏識」梵文是「末那識」(manas)與「阿賴耶識」(alaya)。第七識末那識的功能是隨時的思量「這是不是與『我』有關的?」不斷的去執著前面的六個識是屬於「自己」的這種功能,我們就是藉著第七識建立了與「我」有關的一切,所以這個識也可說就是「自我意識」或「我執識」相當於我們在最初提到的那掌管生滅的神識。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功能則是能涵藏一切萬物的種子,有「藏」的功能,所以一般譯為「藏識」,藏發音為寶藏的藏。它就像種子一般,儲存著所有的記憶,相當於我們最初提到的那宇宙的記憶神識體。這個種子,一旦有了「我」和適合的時間加上與適合自己能量振動的父母的肉體因緣與環境它就能藉著這記憶長成我們的肉身。就像植物的種子,一但有了適合的時節氣候加上水、陽光、空氣、土地,就能長成一棵特定的植物。藏識就像是大海,我們就像上面偶爾浮起的水泡,但是我們的一生與其它水泡相碰撞的一生記憶,從來也未失去,都在這大海之中,載沈載浮,等待著我們那自以為真實存在的「我」來存取它,成為下一生的「我」。也就是說,這個末那識藉著前面所提到的六種感官的識而認為這就是「我」,再藉著藏識中的一切記憶而認為有世間與世間一切運作的「法」,於是就有了我們的生命和世間的一切。

但是以真相而言,這一切本來都是不存在的。是我們認為它存在、想要它存在,所以才漸漸有了以後的一切「人類的歷史」,或者也可以說「神識的歷史」。不但「我」不存在,連剛才所說的「大海」其實也並不真實的存在,只是我們認為它真實的存在。希望擺脫這所有的神識的「掌控」的人,就會想辦法除去這個對「我」的執著,或說是對「我的生命」的執著,真正願意捨棄的,且終於成就的人,在印度古傳的文獻中就稱為「阿羅漢」,中文有時簡稱為「羅漢」,這個名詞是在佛陀之前就有的,所以並不是佛教發明的理論,而是古來的事實。因為他們已經捨棄了「我」,所以當然也就不再有「我」來投生到下一世,只處於大海之中因為這大海沒有人類的思維也不會有人類的分別生滅對錯苦樂於是就沒有我的生滅,也就是他們脫離了輪迴,不論這個輪迴是史丹勒博士所說的人只會投生為人的輪迴,或是佛教中所說的會輾轉投生於天上、人間、好戰的修羅、餓鬼、畜生、地獄等六道的輪迴。他們都不再走這條生滅之路了。

而這些羅漢也分為兩類,一類是不相信還有其他境界,或是認為其他境界只是自尋煩惱,沒完沒了,滿足於就以寂滅的狀態停留在輪迴之外就好。另一類是相信有「佛」這種境界,也就是認為把「我」空掉了還不是究竟,不但要能把「我」空掉,而且也不在乎繼續維持「我空」的這種境界,不在乎輪迴的境界,身處輪迴而心無輪迴,這樣才能幫助還在輪迴的眾生,這樣才算究竟。這就是把「藏識」-「法」也空掉了,就是身處大海,但是明白只是假相。這種情境在佛教中就稱為「法空」。「我空」與「法空」都成就了,沒有所謂的空或不空了,就是佛的境界了。當然,講這個道理很容易,做到並不容易,因為「空」並不是把一切變「沒有」,而是在示現「有」的時候,也能如「空」一般的純淨,也就是能以「不沾不染,最純淨的身心」-「空」-處於我們大家認為的「有」,行動於我們大家認為的「存在」之中。做每一件事,每一個起心動念,都能做到清清淨淨,一塵不染。所以那本來控制著我們的八種神識,就在不斷的磨鍊淨化中被轉化,末那識的自我意識破除,能真正平等看待一切生命,就被轉化成「平等性智」,變成了一種智慧。「意識」則被轉化成「妙觀察智」,能觀察到一切生命的需要而幫助之。眼耳鼻舌身等五識,被轉化成「成所作智」,也就是能幫助你成就你想要做的事。藏識則被轉化成「大圓鏡智」也就是能如鏡子一般,清明的鑑照一切,來無所黏,去無蹤跡,一塵不染。

在史丹勒博士所說的神智學中(見《靈性科學入門》-靈性科學原名就是神智學) 也有講到這些神識轉化的情形,只是神智學所說比較傾向於印度教的源起,所講的情形雖類似佛教但是不同。「末那識」(在《靈性科學入門》中譯為「思量智」  這是梵文manas原義)-這是人類的「我」對掌管欲望思維的星芒體做了修鍊,將其轉化了,史丹勒博士除了直接用梵文稱呼它,也另稱為「靈性自我」,也就是有靈性的自我,不是只被肉體欲望所控制的我了。與「阿賴耶識」類似的是史丹勒博士所說的atma,在《靈性科學入門》中譯為「大我智」,梵文atma/atman原義是「真我」。(佛教中認為修行到將「阿賴耶識」認為是「真我」,還不是究竟,這是兩者的不同之處)-這是人類修行已經能夠改變到肉體的層次,於是產生「大我智」,史丹勒博士除了直接用梵文atma稱呼它,也稱為「靈性人」,就是這個人已經是純淨的靈性的意思。所以史丹勒博士的說法是這兩個識是「自我意識」對星芒體與肉體的轉化的成果。因為史丹勒博士是說人用「自我意識」體來轉化人類另外三個體:星芒體、生命體與肉體。所以我們在此還要加上一個對生命體的轉化,史丹勒博士對生命體的轉化的說法就是,當人修行轉化到掌管習慣與生命的生命體的層次,就會將生命體轉化生成「覺智」(Buddhi《靈性科學入門》中譯為覺智是因為這個字是「菩提」梵文覺悟的意思。)而史丹勒博士也將其稱為「靈性生命」-也就是掌管生命之氣的生命體已經轉成純淨靈性的意思。所以不論是神智學或佛學,其實都是在講我們如何利用「我」也就是「自我意識」來修行轉化,將那只為滿足自我欲望的生命,轉化成「為了所有的生命而活的」的純淨的生命。     (下期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