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4年5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4年5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代代相傳...傳了什麼雷久南
自然生活
食物森林-3周妙妃
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一)潘定凱
新書介紹
專注心的康復力量雷久南
心想書成的過程陳瀅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心得分享
以心念康復自己、康復他人邱麗惠
寶寶的屁屁大事-布尿布vs.紙尿褲謝美芳
心靈湧泉
花非花潘定凱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三十二)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華德福教育基礎理念--人學》
《華德福教育基礎理念--人學》
譯序
《人學》,是史丹勒博士在創辦華德福教育時所做的演講。他認為人是一個綜合了「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的整體,

也是「生理、心理」活動的一個整體。而在一生中,人是「思想、感受與意志」的綜合體。

分別對應了「腦/神經系統,韻律/呼吸循環系統,與新陳代謝系統」。

博士的這些演講,重點乃在說明,當我們明白了人類的這種「整體性」之後,才會知道過早做注重思考的教育會傷害孩子,

才會知道這種考慮整體一生的教法的重要性,也才能支援孩子走向一生都身心健康的生命。

於是,這一系列的演講,後來就被稱為《人學》或《對人類的研究》。

當然,這一系列的演講,是因為創辦華德福教育才做的演講,

我們也可以說,這一系列演講,就是《華德福教育的基礎理念課程》。

謹此譯出,以饗讀者。

 
開幕詞史丹勒博士一九一九年八月二十日講於斯圖加特

講於對教師研討會前夕

 

今天晚上我想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為了達成重建現代靈性生命的任務,華德福學校必須是一個真正的文化上的懿行。我們要有心理準備改變一切,整體社會運動的真正根基乃是在於精神靈性界,而教育問題乃是現代最迫切的靈性問題之一。我們必須利用華德福學校所提出的可能性與優勢來改革和重整教育體制。

這個文化懿行是否能成功,乃是操之於你們手中。因此,你們有相當大的責任,要努力作為一個榜樣。這個懿行成功與否影響甚鉅。華德福學校將是人智學在生命中的效用上的活證明。它會是一個全方位的學校,意思就是它只考慮如何由人類需要的方式來教,只考慮如何由人的本質的整體性來教。我們一定要奉獻一切,致力於實現這一目標。

不過,我們還是需要妥協,因為我們還沒有發展到能夠自在的完成這項懿行的地步。政府規定了恐怖的學習目標和恐怖的標準,可說是想像中的最糟糕的狀況,但人們卻會想像這些是最好的目標與標準。今天的政策和政治活動都將人們當卒子來用。企圖將人們當作齒輪上的齒來用,這情形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劇烈。人們就像線上的木偶被操縱玩弄,但人人都認為這是反映了想像中的最大的進步。

諸如創建出無能又最傲慢的學府這種事將層出不窮。俄羅斯布爾什維克學校已經讓我們先嚐到了一點這種味道,這種學校可說是埋葬真正教育的墳墓。我們前途艱難,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必須要做這一項文化懿行。

我們必須把兩種對立的力量化為祥和。在一方面,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理想是什麼,在另一方面,我們必須靈活的妥協遠離我們理想的現況。找出如何將這兩股力量化為祥和將很困難。這只有當你們每個人都用全心力量做這項工作,才有可能實現。每個人都必須從一開始就投入全心的力量。

因此,我們學校的組織將是非官僚體制,而是合議體制,並以共和的方式管理。一個真正的老師共和國,我們將不會有接受任何來自教育委員會指導的這種方便了,反之則是,我們必須將我們必須做的事其中所有的可能性都帶到工作中,並全權負責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每一位都必須完全負責。

在我們教這個預備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替代一般學校董事會監督的共和會,並經由這工作過程,產生一個統一學校的教師綜合體。如果我們全心努力,就可以在這課程中達成一種統合感。

本課程將以「持續討論一般教學問題」,以及「有關教學上最重要的領域的特殊方法的討論會」與「實用教學研討會」的方式舉行。我們將用交談方式做教學實踐與批判。

我們每天將在上午講比較理論的方面,下午做研討會。我們上午9點開始講教學法的概觀,十一點半講教學的特殊方法,並在下午三點到六點做研討會練習。

我們必須完全意識到我們是真真實實的要去完成一個偉大的文化懿行。

但在此處,在華德福學校,我們不是要去創建一個教會學校。華德福學校不是要填充人智學的教條給孩子,來宣導一個特定的觀點。我們不是要教人智學的教條,人智學不是教學的內容。我們要的是人智學的實際應用。我們是要將我們在人智學中所得,轉化成真正實用的教學。

我們若能用人智學創造出實際應用的法則,不論是教學上通用的,或是特別在特殊方法上的教學指導,都要比能講人智學的內容重要得多,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如何能將人智學帶入教學實踐。

教派的代表會講宗教指導。我們則只會在教學的方法中使用人智學。因此,我們會根據孩子的教派老師來劃分孩子。這是另一種折衷妥協。通過合理的妥協,我們可以加速我們的文化懿行。

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面前的偉大任務。我們勇於不只做老師,我們必須以最高的意義做一群「文化人」。我們必須對一切今日發生的事有活生生的興趣,否則我們就會是這所學校的壞老師。我們不僅是為了我們的特殊任務才有熱切心。只有當我們對世界上發生的一切都有活生生的興趣,我們才能被稱為是好老師。有了對世事的興趣,我們還必須要有對學校和對工作的熱切心。精神上維持願意妥協的靈活性和對任務的奉獻心乃是必須的。唯有靠這些特質,當我們將興趣都投入給這時代難以想像的巨大、偉大的「需要」與「任務」時,我們才能達成目的。
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 史丹勒博士 一九一九年八月二十一 人學 第一講
我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一開始先來看看我們在教育上的任務,對於這一點,今天我想給你們做個簡介。我們的教育任務必須是與迄今人類所走過的教育之路有所不同。這並不是說我們是如此的虛榮或驕傲而去想像我們應該發起一種新的世界性的教育秩序,而是因為從人智學的靈性科學(spiritual science亦可譯為「精神科學」。),我們知道的人類進化的每一個時代,相續的進行,一定都各自有其新任務。人類的任務在後亞特蘭提斯時代的第一期是不同的,在第二期也不相同,就這樣的,走到了我們的後亞特蘭提斯文化的第五期。我們也必須明白,因為受到實際狀況的限制,任何一個人類進化的時代所須要完成的任務,不會在該時代的開始期就進入人類的意識,要在開始了一段時間後,才會進入人類的意識。

我們今日這個進化的時代,是從15世紀中期開始的。但是現在才從人類靈性的根源生起了一種在這個時代要完成哪些任務的感知,特別是在教育的領域。

迄今為止,既使是在此世界上最好的意願,人類在教育方面的工作都還是以舊式的教育法在執行。我的意思是說他們是用後亞特蘭提斯時代第四期的教育方式。現在呢,則是教育成功與否,將有大部分取決於我們是否有在此任務中扮演正確的角色。我們必須了解,我們一定要在我們的時代給大家一個非常明確的嚮導,一種重要的嚮導,但並非因為它可適用於整個人類的進化,而是適用於我們這個時代。因為,原因之一就是,唯物主義令人們完全不知道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定任務。請大家要在這一開始就明白這一點:「特定的時代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務。」

你將會給兒童教育和指導,你要記住這些兒童是已經受過父母給他們的教育(或錯誤的教育)的兒童。事實上,我們身為人類,必須進化到一種程度,那就是要讓父母也能明白,「今日的人類,就算在最初幾年的兒童教育歲月,也有其特殊任務」,我們的任務才算圓滿完成。不過,當我們收孩子進學校時,我們將仍然可以彌補在孩子的生命的最初幾年已經犯下的錯,或是將這些錯誤置之不理。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隨時都有完全清醒的意識,我們才能真正的教育他人。

在將自己奉獻給你的任務這方面,不要忘了今日整個文明,甚至在最有靈性生命的範圍領域內,其實都是建立在人類的「利己主義」之上的。首先,若以開放的心態看看那最受到今日人們崇敬的靈性生命的領域-「宗教」的領域。問問自己,我們現在的文明,特別是在宗教領域,是不是在迎合人類的利己主義。我們這個時代所有典型的佈道,牧師都是試圖經由人們的利己主義來說教。舉個例子,「永生」應該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你會看到今日幾乎一切,既使是在佈道和告誡,傳教士都是在迎合人類在超感官領域的利己主義。利己主義推動人們在穿越死亡之門時繼續執著自己的生命,維持著他的自我意識(也就是永生)。不論是多麼玄妙的一種層次,這仍然是利己主義的一種形式。今日每一種宗教派別在面對永生這方面,大部分都是在迎合這種利己主義。因此宗教在面對人類時,大多是忘記考慮我們在塵世的存在,而只考慮另外一端。它將眼光只放在死亡(之後的世界)而忘了誕生。雖然大家可能並未清楚的覺知到這些情形,但它們的基本傾向確實是如此。

我們活在一種時代,如果不想要人類的生命繼續往下沉淪,就必須全方位的對抗那迎合人類的利己主義。我們必須變成越來越覺知到人類在地球上發展的另一端,也就是「出生」。我們必須自覺地面對這樣一個事實:人在死亡和新出生之間有經過一段長期的進化,然後,在這個進化過程中,他到達一個點,就是他在靈界死去的那一點,因為在靈界-他在靈界的生命狀況會迫使他轉生到另一種存在的形式。他讓自己披上肉體和生命體,就會得到這另外一種存在的形式。如果他只是繼續一直在靈界發展,他就無法接收這肉體和生命體。因此,雖然我們只能在孩子出生後才真正看到他以肉體的方式存在,但我們要隨時的意識到一件事實-「這乃是一種延續」。我們不僅要看「在死後,人類的存在會體驗到什麼(這是肉體在靈界的延續)」,我們還要在意識上明白「肉體的存在乃是一種靈性上的延續」。而我們必須透過教育,繼續進行那到現在為止,並沒有我們的參與,但已經(在靈界)透過更高層的生命所做到的事。如果你令自己充滿這種意識:「在此處,你必須用你的行動,去延續高等生命在這個人的生前對他所做的事」。僅憑這一點就會給我們整個教學和教育系統正確的氣氛和感覺。

在這個時代的人,已經失去了思想感受與靈性世界之間的連繫,人們經常會問一些抽象的問題,一些以靈性世界的觀點而言,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有人會問所謂的產前教育要怎麼做。今日有很多人太抽象的看一切事情,如果我們具體的看事情,我們就不會繼續隨意的問問題了。有一次,我給了這個例子:在道路上,我們看到軌跡。我們可以問:「為什麼有軌跡?」因為一輛馬車走過道路。「為什麼馬車會走過?」因為坐馬車的人要去某地。「為什麼他們要去某地?」問到最後,總得在某處停問。但如果我們停留在抽象的境界,我們就可以繼續不斷問:「為什麼呢?」我們可以不停的轉動問題之輪。具體的思考必定會找到終點,而抽象的思考則會像一個車輪永遠轉個不停。

人們想到教育,然後就問到產前教育。但是,我親愛的朋友們,在出生前人類仍然是受到高於物質界的生命的照顧。所以我們必需將個人,與人類,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交給他們去處理。因此,產前教育,不是孩子的事。它只能是一種無意識的結果,是父母-尤其是母親-所作所為的結果。如果直到出生前母親的行為都表達了正確的道德與智識,則她這種在對自己的持續自我教育上所達到的成就,就會傳給孩子。在孩子出世前,我們愈少想到教育孩子,愈多想到如何正直的過日子,對孩子就愈好。當孩子真正成為物質世界的一員時-也就是當他開始呼吸外界空氣時-才應該開始教育孩子。

現在,當孩子走到物質界來了,我們必須意識到,他從靈界過渡到物質界,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首先,我們必須非常的覺知到人類是由兩部分所組成的。在人走入物質界的地球之前,靈性與靈魂是連在一塊的。隱藏於物質界背後的靈性就是靈性科學中所說的「靈性人」(在史丹勒博士將神智學改名為人智學之前,他是用印度梵文的原名Atma,在《靈性科學入門》一書中譯為-大我智),「生命靈性」(Bodhi覺智),與「靈性自我」(Manas思量智)這三元體。我們可說這三元體已經以某種方式存在於超感官的領域,它們是我們還需要努力進化的部份。在死亡和新生之間,我們就與這三元體-靈性人、生命靈性、靈性自我-有某種關係。從這個靈性三元體散發出的力量就瀰漫著人的靈魂的三元體-「意識靈魂」,「理解靈魂」,與「感情靈魂」。如果你觀察,人在經歷了死亡和新生這一段期間,已準備好要降臨到物質界,你就會發現我剛才描述靈性與靈魂結合的情形。人是以「靈性靈魂體」或「靈魂靈性體」,從一個較高等的世界走入了一種人世間的存在方式。他穿上了人間的衣服。這個情形反過來說也可以,就是:在地球上,「靈性靈魂體」,與肉體遺傳過程中所生起的三元體結合了。「有形的肉身」與「靈性靈魂體」相遇了,其方式是,兩個三元體與另外兩個三元體結合。「靈性靈魂體」是由:靈性三元體「靈性人、生命靈性、靈性自我」,與靈魂的三元體-「意識靈魂、理解靈魂、感情靈魂」結合。這兩個三元體先結合,再下降到物質界,與「星芒體,生命體和肉體」結合。但這後三者會先與母親的肉體結合,然後再與物質界的:「礦物,植物和動物界」結合。所以,在此處也是,兩個三元體彼此結合。

如果你以客觀的心態觀察進入人間生命的孩子,你會觀察到,孩子的「靈性靈魂體」尚未與「有形的肉身」完全結合。以靈性上的意義而言,教育的任務就是要讓靈性靈魂體與有形的肉身和諧共存。一定要讓它們和諧共存,讓它們彼此相調和,因為當孩子出生到物質界,它們彼此還不是很調諧。老師或教育者的任務,就是要讓這兩者相互調諧。

現在,讓我們更具體地看看這個任務。在人類與物質界的所有關係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呼吸。我們就是在進入物質界的那一刻開始呼吸的。胎兒在母體內的呼吸仍然是準備性呼吸,它尚未讓人類與外界有個完整的關係。只有在孩子離開母體後,才算是開始了我們一般所謂的呼吸。這種呼吸,對人類而言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因為肉體人類的三部系統都與它密切的關聯。

肉體人類的三部系統首先就是,消化和新陳代謝系統。但新陳代謝也就是消化,與呼吸是緊密相連的。呼吸過程是透過新陳代謝與血液循環相連。血液循環會吸收經由其他管道進入人體的外界物質後,所以可以說,呼吸與新陳代謝是相連的,呼吸雖有自己的功能,但是卻以這種方式與整個新陳代謝系統或消化系統相連。

另一方面,呼吸也與人的神經感官的生命相連。當我們吸氣,我們就是在按壓腦脊液進入腦部,並隨著我們的呼氣,它們就退回身體。用這種方式,我們就將呼吸的節奏轉移到腦部。呼吸是以和新陳代謝相連的相同方式與神經感官的生命相連。我們可說:呼吸是剛踏入塵世的人類與外在物質界之間最重要的中介者。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到,這種呼吸尚未完全運作,還不能支持人類肉體的生命。當人類剛開始進入物質界的存在方式時,呼吸過程與神經感官過程之間的適切關係與和諧狀態都尚未達成。

觀察孩子的本質就會看出來,孩子尚未學會用呼吸來維持神經感官過程正確的運作。此處就是我們要如何教孩子的特殊重點。首先,我們必須用人類學-人智學的方式去了解人類。因此,在教育的,最重要的作為,就是要處處都注意到如何正確的讓呼吸過程與神經感官過程和諧運作。在更高的意義上而言,就是孩子要學會融入靈性中所賦予他的,這種生下來就會的、就必須要的,呼吸的本質。這一部分的教育是會傾向於靈性靈魂方面。當我們將呼吸與神經感官過程調諧了,我們就將靈性靈魂拉入了孩子的肉體生命。大致上,我們可以說:孩子還不會以正確的方式呼吸,教育就包括了要教孩子正確的呼吸。

不過,還有另一件孩子們不會正確做的事,而為了建立有形的肉體和靈性靈魂之間的和諧,我們也必須要去處理這件事。在他們剛開始以肉體的方式存在時,孩子們還不能適當的去做的是:他們還不能完全的以適合人類的方式,做清醒和睡眠之間的交替轉換。你也許會驚訝這種強調靈性方面情形的看法與外表看起來完全矛盾。從外表來看,我們當然可以說:「可是,孩子睡得很好」他確實睡的時間遠遠的超過了人類生命的後期階段。孩子就好像是一路睡進了這個生命。不過,內在的基本醒睡過程,孩子還沒辦法處理。孩子體驗著各種物質界的事情。他用他的小小四肢,他吃,喝和呼吸。他雖在醒睡之間交替,但他卻不能將他體驗的所有物質界內的一切他眼見、耳聽、手做、腳踢的一切帶入靈性世界。所有這一切,他都無法帶入靈性世界處理後,再將其成果帶回物質界。孩子的睡眠特點就是與成人的睡眠不同。區別在於成人與孩子的睡眠就是成人在醒時的體驗會被帶入睡眠中處理轉化。孩子尚無法將醒時的體驗帶入睡夢中。因此,在睡眠中的孩子仍然活在他那渾然一體的宇宙中,尚無法將他在物質界體驗的一切帶入靈界。這就是能正確引導孩子的教育必須做到的事:它必須要讓人類能將物質界的體驗帶入睡眠中的靈性靈魂界或靈魂靈性界。作為教師或教育工作者,我們並不能真正給孩子任何有關高等靈界的東西。因為人類是在入睡和醒來之間接收高等靈界的一切。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孩子在物質界所花的時間,用正確的方式,讓他逐漸變成能夠將我們在此處對他所做的事帶入靈界,在帶過去後,他就能接收靈界的力量,並將其帶回物質界,這力量將幫助他在物質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類。

因此,你看,我們先將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指向了一個形而上的領域:說要教正確的呼吸,教正確的醒與睡交替的節奏。但是應該不用刻意說明吧?我親愛的朋友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將不會有直接的訓練呼吸,或直接的訓練醒與睡這類的問題。這一切都將只會在「幕後」。我們要學的會是教育實踐方面腳踏實地的具體措施。「但我們一定要在最基礎的層面上,意識到我們在做什麼」。不論我們在教這個主題或者那個主題,我們必須完全覺知到,我們的工作就是兩個方向,一個就是將靈性靈魂更引入地球上的肉體,另一個方向就是將肉身的本質更引入靈性靈魂之中。

不要低估了我剛才所說的事的重要性。因為你不但要專注於「你在做什麼」還要注意到「你是什麼樣子的一個人」,你才會成為一個好老師。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有靈性科學與其人智學的觀點:人在世界上有其意義,並不僅在於他做什麼,而是重要在他是什麼樣子的一個人。

誠然,我親愛的朋友,兩位不同的老師,進入同一群孩子的教室,會有很大的差別。是很大的差別,但是差別不是僅在於一個老師的教學技巧優於另一位。並非如此,主要的差別-真正有影響力的,乃在於他整個人的修為,他的中心思想,他帶著這一切,走進教室。一位全心想著人類發展進化的老師與一位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也從來不想這些的老師會對學生有非常不同的影響。一旦你開始知道呼吸過程的宇宙意義,和它經由教育所造成的轉化,還有睡眠和清醒之間的節奏的宇宙意義-就會發生什麼事?一旦你有這樣的想法,你就會挑戰你屬於自私的自我個性。一旦你有這樣的想法,你那根本的屬於個人的自我個性的影響就減低了。在那一刻,所有增強自我精神的一切,所有因為物質肉體的人而擁有的一切,都被壓抑下來。如果你已經消滅了這種自我個人的精神特性,那麼,當你進入教室,就會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在你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關係。

開始時,可能會有一些外在事件與這種新關係好像有點矛盾。你進入學校,也許你會發現自己面對一些小壞蛋,有男孩也有女孩,取笑你。現在你必須培養、強化你的心念,你完全無視於他們的嘲笑,並且接受它,認為這完全是外界的事件。接受它,也許我應該比喻為,就好像是你出門忘了帶傘,卻突然開始下雨的狀況。毫無疑問,這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驚訝。但我們通常會把被人恥笑和忘了帶傘卻突然大雨的驚訝,這兩種情形認為大有分別。你一定不能有這種分別心。我們必須要培養非常堅強的心念,直到我們不再分別這兩種情形-被人嘲笑就像突然下了一陣雨。如果我們充滿了這樣的想法,並對它們有真正的信心,然後(也許是一個星期或兩星期後,或者更久),我們一定會發現,儘管孩子們可能還是會嘲笑我們,但我們已經建立了我們希望與他們建立的一種關係。

既使面對的是困難與阻力,我們一定要經由自己的修為,達到這種關係。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意識到這種「首要的教育任務」:我們必須先教育自己,於是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一種心念上的關係,一種內在靈性的連繫,就能容納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各種動盪不安。因此,我們有意識的帶著這心念進入課堂:有一種精神靈性的關係存在於我與孩子之間-不是只有我說的話,不是只有我說的所有教學和訓誡,不是只有我教學的技巧。這些都是外在的事,我們當然要做好。但是唯有在我們明白「正確的中心思想」與「我們的教學對孩子身心的影響」之間有著一種非常重要的關係,才會正確的做好這些事。

我們教學的行為與內涵不會完整,除非我們有這樣的中心思想:人類的誕生,是為了有機會做他在靈界不能做的事。我們必須教育孩子令他的呼吸與靈界有和諧的關係。同樣的,人在靈界也無法做到如同在物質界的清醒和睡眠之間有節奏的交替。經由教育,我們必須調整這種節奏,讓人類有形的肉體與靈魂靈性體正確的整合。當然,我們不是要將這情形認為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然後又直接用在教學之中,而是要將這種對人類本質的想法,作為我們內心的法則和嚮導。

這是我想在這簡介課程中給你們的一些概念。明天,我們將開始講教育主體。

下期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