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4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4年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釋放情感、釋放能量雷久南
吃出健康
我的康復之道梅博士( Dr. Mitchell May )
豆的魅力Tina Wellman 著 李令儀譯
童年王國
如何幫助孩子自然渡過病苦琉璃光媽媽經驗分享系列二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電腦教學對兒童成長的干擾雷久南
在交會時放出的光彩王育琪
預防之道
從人智學的觀點談睡眠的重要性菩芸
心靈湧泉
靈性的詩篇-第二篇 超越生死門之十六(續)潘定凱
天堂之路潘定凱
持續的愛楊士慕
自然農耕
從土壤學觀點談農業現代化(完)  雷通明
新書介紹
心連心、親子情布瑞.佐登( T.Berry Brazelton, M.D. ) 齊若蘭 譯
現身說法
一位高科技受難者的忠言亞瑟.費斯坦堡( Arthur Firstenberg )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琉璃光養生世界



 








天堂之路

王知行,專長是科學。在國外名校修得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後,即在國家科學研究機構工作。在中年時,帶領民間企業將研究成果商業化,獲得了大筆的財富,在公司內職高位尊。於是覺得人生一切順遂,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隨波逐流,也沒有想到什麼過去、現在、未來。然而,人過中年,在晚年來時,見到了政局的變遷,社會的動亂,以及好友及同事們相繼去世,才感到世事變化無常和人間的苦楚。於是隨著同事好友的因緣,開始接觸宗教,希望能為人生找一個答案。例如,「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死?為何有苦?有沒有解脫的方法?」

由於他科學的背景和研究精神,他接觸了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也研讀了各教的經典。他發現佛教雖然經典齊全、教義明顯,但不論各宗派都要求自覺,就連號稱最方便的淨土宗,也要求念佛一心不亂。性好思考的他,覺得念佛一心不亂太難了。而具有純正中國血統的道教,在道德經中找不到他的答案,顯然要有因緣得到師父的指引。而以耶穌基督的教義傳播的各教派,似乎最容易離苦得樂。因它們都宣稱只要信耶穌,既得永生。死後入天堂,再也無須受苦。而基督教教友們的熱心助人的熱情也讓他覺得非常的溫暖。雖然聖經中有許多他不解的謎,他還是選擇了信奉基督教。在研究這些宗教同時,他也接受了佛教不殺生的觀念,成為了素食者。因為他在聖經中也見到了耶穌所說的「你們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得怎樣對待別人。」他也深信耶穌說的「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這個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他也積極的布施行善,因為耶穌說的「要賣掉你們所有,把錢賙濟窮人,把財寶存在天上。要為自己預備不會破損的錢袋,你們的財寶在那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在如是做之後,他心情無比的平靜。因為佛教經典中也說,修行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也必生天上。於是他有規律的參加著基督教教友們所辦的活動,平安地等待生命終點的到來。

那一天終於到來,在死去的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升上雲端,見到了一個金光閃耀的大門。一位老者坐在門前金碧輝煌的聖壇前,他滿心歡喜地想「我必定是升到天堂了。」於是他心裏想問老者「我在那裏?」奇妙的是,他尚未開口,老者似乎已經聽到他的問題。老者回答「其實你並不存在」他想「是嗎?那這個認為有我的我是什麼呢?」老者回答「你只是像大海裏的一個暫時生起的水泡,並不是真正的分離存在。」他想「這個好像是佛教的理論。」老者回答『在高等靈界,是沒有人間所謂的宗與教的分別的。在人間「宗教」這個字的根源是 re-ligere ,是「再度合而為一」的意思,也就是「再度與神合而為一」的意思。』他想「神!我是不是可以見到祂呢?」老者回答「神是無所不在的,你所見的一切都是神。」他想「這聽起來像是佛教禪宗所說的佛性無所不在,可是佛說法不是否定一神論?否定有一個神創造了世界嗎?」老者回答『這只是人間不同宗教在名詞應用上的不同。基督教中所說的「神」,其實是指所有有情眾生的神識。所以聖經中所說「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可以說是「眾生的神識在未成星系的宇宙漩渦中運行」。而所有有情眾生的神識共同創造的世界及其命運,在佛教中稱為「共業」。所以「神創造了世界」可以說是所有有情眾生的神識共同創造了世界』。他問「究竟是怎麼造的呢?」老者回答『這一點在你看的各教經典中其實都已經說明了。佛經中說眾生在清明的本性中因為妄想要覺才能清明,希望「能見」,所以生出空性,創造了空間。又希望在空間中有「所見」,於是在空間中生出了色相,也就是世間的一切』。

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就是沒有邊界、沒有定義、無關語言文字的眾生清明的本性,「一」就是眾生所創造的空間,「二」就是眾生再在空間中分為陰陽。前面所說的相對而生的「能見」與「所見」既是陰陽的一例。二生三就是陰陽對立後陰陽又再生,於是三生萬物從此生生不息,眾生就活在這樣充滿著萬物的陰陽的世界中了」「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也是同樣的意思,「無極」就是沒有邊界,「太極」就是一個極大的邊界,也就是眾生所創造的空間。

聖經中說「上帝命令「要有光」」這就是剛才所說的「能見」。而「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開」這就是陰陽的分野了』。

王知行道「那麼,人世間為什麼有苦呢?」

老者回答「既然有陰陽的對立,自然就有苦樂」。「在聖經中亞當和夏娃的故事所講的就是這件事情,當亞當夏娃相見並不覺得羞恥時,就是說當陰陽分野的時候,並沒有所謂陰陽一定要對立。但是當眾生將陰陽對立、男女對立後,男女赤裸相見便會覺得羞恥了,也就是從此分別了善惡。既然有陰陽的對立、善惡的對立,就自然有喜、有悲、有苦、有樂。所以人間有苦乃是必然的」。

王知行問道「那麼,有解脫的方法嗎?」

老者回答『當然有的,在這個陰陽所造的世間,當有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答案就已經存在了。

在這個陰陽所造的世間共有三種層次也稱為「三界」。第一層稱為「欲界」就是有男女淫欲的世界。若不再有淫欲的妄想,就升到第二層稱為「色界」就是仍然執著於色相與禪定的世界。第三層稱為「無色界」,是已無色相,但心識住於深度禪定的境界。如果超越了這三界就是解脫了。

眾生之所以不能解脫超越三界,是因為有五種妄想覆蓋了本性的光明。第一種妄想叫做「色陰」其根本是一種堅固的妄想。就是希望有山河大地、花草美景,希望有堅固實體的境界的一種妄想。第二種妄想叫做「受陰」,其根本是一種虛明的妄想。就是依著虛幻的外境而生出感受,例如眼睛隨著明暗、耳朵隨著動靜而生出感受的妄想。第三種妄想叫做「想陰」其根本是一種融通的妄想。就是能融通變化,使心隨境,或使境隨心的一種妄想。例如心想醋梅,口中水出的這種妄想。第四種妄想叫做「行陰」,其根本是一種幽隱的妄想。就是極不明顯但卻不斷的生滅運行的一種妄想。這就是生死的根本。人類心臟的跳動就是行陰的運作。第五種妄想叫做「識陰」,其根本是一種顛倒的妄想。就是顛倒的以妄為真,將生滅與不生滅和合而成,能令一切諸法似有非有、似無非無的一種妄想。

要除去這五種覆蓋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觀」那能用耳聽聞的「聞性」。這個聞性的本性是不動的。當你聽到聲音時,知道有聲是動、無聲是靜,內不隨妄識分別,外不隨聲塵流轉。當你修到如陶淵明說的「結蘆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此時外在的境界已不能再影響你了,便破「色陰」。功夫更深時,不但「所聞」的聲塵滅了,「能聞」的耳根也滅了,此時不需要耳朵也可以聽了,便破「受陰」。再繼續觀,將能破受陰的「覺智」或「法執」也破了,此時夢想消滅,醒時與睡時都一樣的清醒,也就是「寤寐恆一」,就破「想陰」。再將能空「覺智」或「法執」的「空智」也破了,就破「行陰」,此時生死已經可以自己控制了。最後證悟到明白本來不生不滅,沒有所謂世間與出世間的分別,就是破了「識陰」。』

王知行道「我在佛經上讀過你說的這個方法,但是道家是否也有解脫的方法呢?」

老者回答『有的,道家所說的「煉精還氣」就是就是超脫了欲界,進入了只有色相的色界。「煉氣還神」就是超脫了色界,進入了只有神識的無色界。「煉神還虛」就是超脫了無色界進入了空界。「煉虛還無」就是回歸本來無所執著卻又涵容一切的「道」的境界。』

王知行道「聖經上為什麼沒有講這樣的法門呢?」

老者回答『其實耶穌所講的法門,是一個簡單而殊勝的法門。他是將眾生的心指到了一個純善的境界。相當於佛經中所說的阿彌陀佛的法門。因為實在沒有理由,眾生要在一個陰陽的世界中受苦,眾生是可以將心放在一個絕對而純善的境界中,將有苦的陰陽的世界轉為極樂的世界的。所以耶穌說「你們的財寶在那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如果所有眾生的心都在天堂,不執著於世間的一切,人間就不會有惡了。你也是因為晚年一心都在行善,一心都在天堂,所以你會在死後來到這裡見到我。』

王知行問道「那麼,你是聖彼得嗎?」

老者回答「如果你認為我是聖彼得,我就是聖彼得了。其實,萬法唯心造,我們所見的一切,不過都是前塵往事所留下的影子罷了。」

王知行難以置信的想著「所以你和剛才的一切都是我自己造出來的?」

奇妙的是,當他這樣想的時候,老者就不見了。

於是他忽然覺得,他都明白了。

想到他生前一切解不開的謎,他想大笑三聲,但他忽然又覺得,大笑三聲也是多餘的。當他這樣想的時候,他忽然見到,十方洞開,一片光明,他看到了佛經上所說的有無量光明的諸佛的淨土,也看到了耶穌所說的天堂。奇妙的是,這些地方似乎有分別,又似乎沒有分別,它們似乎都是同一個的地方。於是他明白了,佛經上所說的往西方有十萬億佛土之遠的阿彌陀佛的淨土,當你不執著於「量」的觀念的時候,原來十萬億佛土之遠就在眼前,這十萬億佛土只是要增廣我們的心量罷了。而無量壽佛、無量光佛,並不只是指無量壽佛壽命的久遠,它還要去除我們心中一切都要執著、一切都要計較度量的觀念。當你沒有了執著,則處處都是無量的光明。

而他也同時看到人間,自己的葬禮。聽到親朋好友們為他唱他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人間沒有不散的筵席」。

在電光石火的一瞬間,我們來到人間。

在這有情的世間,我們相遇。

在人間這一場大夢中,我們努力的扮演著自己的角色。

有時,也許我們互為父母兄弟或姐妹。

有時,也許我們共為朋友情人或仇敵。

有時,我們是縱身原野的走獸。

有時,我們是自在翱翔的飛禽。

有時,我們又是水中的游魚,以那隨時警醒的眼睛,看著人間的滄海桑田與悲歡離合。,

然而,不論是悠遊自在的一生,或豐功偉業的一世,我們都躲不過那有情眾生註定的命運,

那有生必定有滅的命運。

於是,在這一刻,我們離別。

讓塵歸塵,土歸土。

讓那經歷了無數悲歡離合的眼淚,還給大海。

讓那經歷了無數生離死別的肉體,還給大地。

讓那呼吸了無數人間歲月的氣息,還給和風。

讓那帶我們走過無數陰晴圓缺的暖觸,還給太陽。

讓我們,再一次,輕輕的告訴自己,

人間沒有不散的筵席。

聽到這首歌,他不禁流下了感激和喜悅的淚水。他感激所有他見過的人、見到的事。不論它們是善是惡。因為它們都幫助他走上了人間最後這一段以純善的心走過的路。喜悅的是,他知道,那無量光明之處,即將是他,也是所有有情眾生最后的歸宿。

 

(本文故事人物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