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十二感官 譯者序
 

十二感官 譯者序

 

早上,女兒被鬧鐘吵醒,睡眼惺忪地上了我的車之後繼續睡覺,就這樣一路載她到了學校。後來,每天早上我到房間叫她起床。我將窗簾拉開,在身邊跟她講話,並且輕輕搖動她;她上車之後不再睡覺,我們一路聊天到學校。被鬧鐘吵醒與被我叫醒,兩者之間有何差別?因為我喚醒了她的視覺、聽覺及動覺,而不像鬧鐘只是觸動了她的聽覺。

我們從母體出生時,甦醒在這個地球上。天生的感官在這個世界裡醒來,然而有些感官則仍在沈睡之中。我們的心田需要耕耘灌溉,心靈的感官需要文化的滋養來喚醒它們。不僅小孩子被鬧鐘吵醒與被父母叫醒有很大的差別。就連晚上睡覺時,小孩子是聽錄音帶疲累之後才入睡,或是由媽媽在床邊講故事讓她進入夢鄉,這兩者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

兩人見面時的熱情擁抱,不只是單純的交際禮儀,其實他們是在進行感官的交流。一般認為,觸覺讓我們與接觸到的人或物連結在一起。本書則向您吐露觸覺的另一個秘密—它其實是讓我們與外界的事物分離。觸覺讓我們知覺到一條界線,一條劃分你我的界線,讓我們尊重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體悟到這點,父母就不會對子女過度干涉,醫師也不至於將觸診變成性騷擾。

我們經常聽到的是五種感官: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本書則另外包括:生命覺、動覺、平衡覺、溫度覺、語言覺、思想覺及自我覺。一般書籍介紹的是各種感官的生理反應,本書除了這些內容之外,還同時探討十二種感官的心靈活動,以及各種知覺為我們所帶來的影響。有些感官對我們而言是新穎陌生的,但它確實在影響著我們。造物主為人類創作出身體,這是個完美的有機體。相較之下,我們的靈與心則還不夠完善,無法與自己的身體匹配,因此會出現一些拉扯。一般人對於「活在當下」的解讀比較偏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逍遙主義。在這裡,我們則強調當下的你是否「身心合一」。例如,一個熱戀中的男孩子,在他騎車前往約會的路途中,他的心早已經到了女友那邊。在他的潛意識裡也明白自己的心早已脫離,所以不由自主地加快車速,急著將身體帶過去會合。唯有等到他與女友見了面,讓自己的身、心合一之後,他才能真正地「活在當下」。這是普遍的案例,只是我們不常去探究這些。在職場上也是如此,身為工程師,心卻坐在經理的位置上。與其說「人浮於事」,不如說「心浮於身」。

艾伯特‧索斯曼(Albert Soesman)醫師根據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博士的感官研究及人智學的見解為基礎,加上自己多年的演說經驗,將其對十二感官的體悟撰寫成此書。本書透過最容易覺察的路徑--自己的身體--引領我們進入人性的核心。作者採用疑問句的方式為我們解說各種知覺感官的本質,這些感官其實是超乎我們的肉體範圍。例如,我們常說:「眼見為憑」。然而,眼睛所看到的只是一個人的外貌。本書則告訴您,如何經由視覺來透視這個人的心境。聽覺又比視覺深入一些。例如,買西瓜的時候,單靠眼睛無法看出一顆西瓜的好壞,我們會敲一敲聽出它到底好不好。

有時你會發現,為何別人家的小孩一下子就跟同學玩在一起。而自己家的小孩卻像一滴油浮在水面上一樣,無法跟同學融合在一起!其實,他只是有些感官受傷了,或者還沒被喚醒。人的身體具有自我療癒的能力,只是我們還沒去啟動它而已。有時就像車子發不動一樣,其實車子並沒壞只是電力不足,充電過後或是請別的車子幫忙搭電就能讓它重新啟動。十二感官就是我們身體的充電器,這本書則是它的使用說明書。

為何我們會對一些事物不再感到興趣?甚至對某人也不再過問!因為我們的內心已經失去溫暖。內在的太陽不再燃燒,以致於我們無法將興趣輻射出去。這依然是個溫暖的世界,只是你的溫度覺暫時被關閉。你不忍心看著別人獨自站在冰冷的角落,我們也同樣不願留下你一個人在外面孤單受凍,這就是我們的溫度覺。

 

◎十二感官 一書琉璃光已出版,每本定價二二○元,請參考封底彩色頁。

◎本書譯者將分享如何將十二感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請參考四十一頁琉璃光台灣活動。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