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0年02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0年02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光彩你我 光彩生命雷久南
養生智庫
重新思考癌症雷久南
自然農耕
醒一醒,我們快沈了!周妙妃
自然生活, 自然建築
來自亞馬遜的聲音——自然與生命的原初法則王品涵譯
從空地到綠之屋俞靜靜
生機建築百寶箱俞靜靜
心靈湧泉
靈性詩篇——第三篇歸無所得法(十八) 潘定凱
回家的路——2012和你我的極限朱嵐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心得分享 研習摘要
全光譜色彩的運用陳慧慈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十五)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靈性詩篇 第三篇 歸無所得法(之十八)


靈性詩篇 第三篇 歸無所得法(之十八)
有情有想生凡塵  情想均等生凡人
 
升天登仙人人愛  無人願下風火輪
 
嫌貧愛富是紅塵  嫌苦愛樂是凡人
 
苦樂雙無登聖諦  歸無所得正覺成
 
取材自海仁老法師主講
 
釋文珠法師筆記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世樺出版)
 

 
本期觀世音菩薩所說的修證過程,比起其他聖者而言,可說是最為詳盡。依海仁老法師的說明,這是因為觀世音菩薩知道佛想告訴我們以下二點,所以特別詳述此「耳根圓通」的法門。其一是慶喜(阿難)一向喜好多聞而不真修,所以隨著聲音而流轉世間,其二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是耳根最為敏銳。
 
「耳根圓通」是觀「聞性」而不「循聲流轉」的法門,就是「看著自己那能聽的能力而不隨著外在的聲音流轉」。如果有人罵你,你就生氣,有人讚美你,你就高興,這樣就是循聲流轉。觀聞性則是不論有人罵你或讚美你,你知道這些言語的意思,但你能一視同仁,這樣就是你向內看著你那能夠聽聞的本性,不向外隨著聲音流轉,不貪求好聽的或慎恨煩惱不好聽的。所以你的內心就不會上下起伏,而維持在一種平靜的狀態。當你這樣「聽」的時候,在同時,眼睛所看的,鼻子所聞的,舌頭所嚐的,身體所觸的,意念所想的,都會漸漸的跟著改變。這種專注的觀聽,與上一期大勢至菩薩的念佛法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其實是一樣的意思。
 
也就是說,一般人的情形是使用能聽的能力,將所聽到的聲音做出「愛憎」的反應。例如,不論面對父母、兒女、伴侶、同事或音樂,聽到覺得好聽的聲音或順從讚美的言辭就「愛」,聽到覺得不好聽的聲音或反駁批評的言辭就「憎」。如果沒有如此反應,就會被人認為沒有感情,殊不知這正是苦的根源。我們要脫離這種情形,就用這個方法│觀「聞性」│就是看著自己那能聽的能力,這樣就比較容易突破對聲音內容的執著,因為直接的去看或去觀「有聲」│是動,「無聲」│是靜,而「能夠聽到動與靜」的這個能力本身並無變化,這就是「聽聞的本性」是不動的,是靜的。接著再突破對「靜」的執著,再突破「只有用耳朵才能聽到聲音」的執著。到了這個地步,還要再明白當我們「看」著自己那能聽的能力,這個在看、在觀的「覺知心」就是「能覺」,所以還是有「能覺」與「所覺」,只要有能、所,就是二元的,就是相對的,無法究竟。若要究竟歸一,就要將所有的「能、所」都「空」掉。不過要注意到「空」掉還是有「能空、所空」,也要去除。連有關「空」的一切也都沒了,那應該什麼都沒有了吧!這就是所謂的寂滅現前。這樣仍是執著在寂滅的狀態,雖然相對於「世間」的一切而言是「出世間」了,但可說是還有一個極精微的、認為已經出世間、處於寂滅的心識(這不是我們一般世間思考的心識),要破除這種執著才是究竟。
 
耳根圓通的法門,將障礙我們清明本性的五種覆蓋│「五陰」 [1] 逐一破除。列表如下:
 
在大勢至菩薩說完念佛圓通之後,觀世音菩薩就從座上起立,頂禮佛足而說道「世尊,我回憶以往如天上來河水中那麼多的沙子般的無數劫以前,當時有位名觀世音的佛在世間。我在那位佛的時候,就發了要覺悟成佛的心。那位佛就教我,以不聽聞聲塵而去觀自己那能夠聽聞的本性,這樣就是「聞」,再根據這種不執著「有聲」,亦不執著「無聲」的道理,而升起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的智慧,這樣就是「思」,將每一個念頭都轉虛妄的耳識,回歸聞性,這是「修」。那位佛就是教我由這樣的「聞思修」入正定。
 
我最初於是在觀聞性之中,進入了這種觀聞性的觀流之中,不隨外界聲塵流轉,平時一般人所聽的外境就這樣泯滅了。
 
平時所聽的、進入耳根的,即然靜寂了,那麼動與靜這二種相異的相,就統一為靜了。即然沒有動相、靜相的分別,那又如何去找出一個靜相呢?所以動靜二種色相就不生了。(如此破了色陰)
 
這樣漸漸定力增深,於是不僅所聞的動靜二聲塵都滅盡,能聞的耳根也不再需要了。(如此破了受陰)
 
能聞的耳根滅盡是我空了。但是執著於這能夠滅去耳根的「覺智」是法執未空,於是也不停留執著於這種境界,要繼續超越將能覺的覺智也空掉的境界,些時知見不發出,妄念不再相續。(破了想陰)
 
能將「覺智」空掉的是「空智」,在圓滿的邊際了,但如果住在這空智中,仍未究竟,所以將這「能空」的「空智」也滅掉,此時生滅的境界才滅盡,寂滅的境界才出現,這樣就是破了行陰,識陰現前,也就是「世間」的生滅法已經滅盡(破了行陰),而屬於「出世間」寂滅境界於是顯露。(識陰現前)
 
這種寂滅的境界,亦不執著於其中,於是豁然開朗,超越一切,證得了十方圓明的大圓鏡智。(破識陰)
 
如此得到兩種殊勝的境界,一是往上,合於十方諸佛的本妙覺心的境界,與諸佛如來,有了同等一樣的慈悲之力。二是往下,心識與十方一切六道中的眾生共為一體,所以與眾生心中的一切悲傷仰慕同感同應。
 
世尊,由我以身心修習供養觀音如來,而承蒙觀音如來傳授,讓我明白一切「有為」「無為」皆如幻夢的由聞性起而薰修「如幻聞薰聞修金剛正定」的法門,而證到與諸佛如來同一慈力,讓我可以用三十二種身份,相應於眾生的心念與世界,來利益他們。
 
世尊,如果有已成就的菩薩,以正定的方式,斷除一切煩惱,已經接近圓覺的境界,我就示現佛的相,為他說法,讓他不執著於一切而得到究竟的解脫,如果有未逢佛世,被稱為「獨覺」的修行者,自行修止修觀而證悟,超越「聲聞」「緣覺」,但未斷法執,我就現獨覺的相,為他說法讓他解脫法縳。
 
若是生值佛世,依佛所說十二因緣 [2] 的教法,而悟無生的道理的「緣覺」類的修行者,斷了十二緣,不生滅境界現前,但仍未脫法縛,我也現緣覺的相,為他說法,令他解脫。
 
若是依佛的苦集滅道四諦 [3] 的教法修學,先將知見上的迷惑斷盡而證四諦空,再繼續修持,除去各種行為上的煩惱習氣,而進入寂滅的「聲聞」類的修行者,我也現聲聞的相為他說法,讓它破除法縳而得究竟解脫。
 
若是有眾生,明白了欲愛是苦的因,所以不犯欲愛,也保持了清淨的身心,這是屬於能生到(在欲界之上)無欲的梵天的修行人,我就現梵天之王的相,為他說修離欲定的方法,讓他解脫欲界之苦。
 
若有眾生想要當天上的王,統領諸天,我就在他面前現統領忉利天的帝釋的相,為他說能令他生天的上品十善 [4] 等法,讓他成就。
 
若有眾生,想要能如欲界天頂的天人,身得自在遊行十方,我就會在他面前現自在天人的相,為他說上品十善等法,讓他可以成就他的願望。
 
若有眾生,想要如色界天頂的天人,能在虛空中飛行自在,我就在他面前現大自在天的天人相,為他說上品十善、四禪 [5]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等法,讓他能成就得生此天。
 
如果有眾生,喜愛統領鬼神,維持國上的安樂,我就在他面前顯現天大將軍的相,為他說三皈 [6] 五戒 [7] ,十善業及管理鬼神的方法,讓他成就護持國土的能力。
 
如果有眾生,喜愛統領世界,保謢眾生。我就在他面前示現保護著宇宙間四大洲的四大天王的相,為他說五戒十善,護國安民的方法,讓他能成就心願。
 
如果有眾生,喜愛生於天王的太子宮殿,有使令驅使鬼神,我就在他面前,示現四天王的太子的相為他說法,令他成就。
 
如果有眾生喜歡做人間的王,我也在他面前示現人間國王的相,為他說五戒十善,修持仁德,因而能得到為王的果報的方法。
 
如果有眾生,喜愛受人推舉,管理族姓,我就在他面前示現族姓中長者的相,為他說仁民愛物、廣濟眾生的方法,讓他成就長者之願。
 
如果有眾生,喜愛談論古來聖賢的懿行,清淨自居,我就在他面前示現居士的相,為他說持戒修善,清心寡欲的方法,讓他成就。
 
如果有眾生,喜愛治理國土,管理州政,我就在他面前示現宰官的相,說修身齊定治國平天下的法,讓他成就。
 
如果有眾生,喜愛天文地理、醫卜星相的道術,平時調攝身心,固精養氣的,我就在他面前示現淨心傳道的婆羅門的相,為他說如何可以成就的法門,讓他成就。
 
如果有男子,喜愛出家的生活,願持各種戒律,我就在他面前示現比丘的相,為他說法,讓他成就。
 
如果有女子,喜愛出家的生活,願持各種戒律,我就在他面前示現比丘尼的相,為他說法,讓他成就。
 
如果有男子,喜愛持五戒,我就在他面前示現願持受在家戒的優婆塞的相,為他說法,讓他成就。
 
如果有女子,喜愛持五戒,我就在他面前示現願持受在家戒的優婆夷的相,為他說法,讓他成就。
 
如果有女子,相夫教子,樂於修身,管理家務內政,我就在他面前示現王候等夫人的相,為他說各種女主人的德行之道,讓他成就。
 
如果有男子,願意守持童貞,不求婚娶,我就現童男身,為他說清淨梵行之法,讓他成就。
 
如果有女子,願意守持童貞,不求婚嫁,我就現童女身,為他說清淨梵行之法,讓他成就。
 
如果有已在天上的眾生,明白天道亦為無常,喜愛出離天道,往上增進的,我就現天人身,為他說解脫之道,讓他如願成就。
 
如果有龍類的眾生,想要出離龍類,不再於龍類內輪迴,我就示現龍的相,說忍辱仁慈等法,讓他可以如願出離。
 
如果有勇健的鬼神(藥叉)想要出離,我就在他面前示現鬼神之相,為他說持戒修福,護生愛物的法門,令他成就。
 
如果有愛香的樂神(乾闥婆)想要出離,我就在他面前示現香樂神之相,為他說放逸尋樂的過患及修五戒十善的法門,讓他能出離。
 
若有好戰的非天(阿修羅),想要脫離,我就在他面前示現阿修羅相,為他說慈忍謙恭及十善的法門,讓他能成就出離的心願。
 
如果有天上的歌神(緊那羅),想要出離,我就在他面前示現緊那羅的相,為他說欲樂無常,當修十善的方法,讓他成就如願。
 
如果有蛇首人身的樂神(摩呼羅伽)厭離其類,我就在他面前示現摩呼羅伽的相,為他說忍辱柔和、慈悲愛語以成就他的厭離心。
 
如果有眾生,喜愛人道,願在人道中修行,我就示現人身,為他說皈依三寶、守五戒十善,讓他能成就,不失人身。
 
如果有不屬於人道的,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眾生,或無形有想或有形而無想的眾生想要出離其道,我都在他們面前示現如同他們的形象,為他們說法,成就他們的心願。
 
這三十二種示現就稱作三十二應入國土身,這都是因為修持及聞薰聞修金剛正定,無須刻意就能示現的妙力,自在成就一切眾生。
 
世尊,我也因為以這種聞薰聞修金剛正定的妙力,與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心意相通、同悲同仰的緣故,讓這些眾生在我的身心之上能得到十四種無所畏懼的功德。
 
其一是,我不是觀外在的聲音,不被聲塵所轉,而是觀這能聽聞聲音的聞性。如此成就後,十方苦惱的眾生,一旦觀到這觀音名號的聲音,就能得到解脫。
 
其二是,將六根的知見等都轉妄歸真,內見的覺火就熄滅了,所以能令持我名號的眾生,若遇到大火的災難也不會受害。
 
其三是,將向外觀聽的能力轉向聽聞的本性,所以令屬水的耳根也轉妄歸真,於是讓稱我名號的眾生,遇大水時也能漂而不溺。
 
其四是,這樣修持,斷滅了妄想,心中不會有殺害的念頭。於是令持名的眾生,在進入羅剎鬼的國度時,鬼也不能加害。
 
其五是,如此熏修,將妄聞轉為真聞,於是六根都如同聞性一般的銷滅。妄性回歸真性,本性無所動搖,所以能令持名的眾生,在被殺害時,刀亦截截斷壞兵刃像割水,像吹光,都無所動搖。
 
其六是,如此熏聞,將本性的精明光芒顯露,光明照遍法界。那麼一切屬於幽暗類的鬼神,都無法發揮其威力。那些食人鬼、魘魅鬼、噉精氣鬼、熱病鬼,在持名眾生的旁邊都目不能視,無法加害。
 
其七是,如是修持,將外在音塵等色性,一概圓滿的銷滅了。由觀聽聞本性而回歸,重入真性,遠離外在一切虛妄的色塵。如此能令持名的眾生,不論是禁閉繫縳或枷鎖都無法著身。
 
其八是,音塵滅盡,聞性不再受根塵所限。「內、外、自、他」皆為一體,所以生出罩一切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此令持名的眾生,經過盜賊四起的險路,賊也無法劫害。
 
其九是,這種薰修聞性,遠離了色塵。於是不為色境所動,能令持名眾生,若因貪色而貪婬,就能欲火自熄而遠離貪欲。
 
其十是,純一聞音的妙性,不是與聲塵相對的,於是聽聞所用的耳根與所聽的音聲都同時銷滅,只剩圓融的妙覺明心,沒有能聽、所聽、能對、所對的情形了。如此能令受忿恨苦惱的眾生,超越能恨所恨而遠離瞋恨。
 
其十一是,將塵境銷泯,回復本有的光明,於是外在的法界與身心皆如冕璃一般明朗透徹無所障礙,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或無善心的眾生,永離癡執昏暗的境界。
 
其十二是,將地水火風四大所成的形體銷融,回復本來的聞性,成就了本來不動的道場。於是參與世間事時,也是如同金剛不壞,令一切圓滿。如此遍往十方,供養如微塵般多的諸佛如來,在每一位佛身邊都可成為繼承佛位的法王子。這樣去造就一切的功德,就能夠令法界中沒有孩子的眾生,想要生男孩,就誕生有福德智慧的男孩子。
 
其十三是,如此修到六根都圓通無礙,不再有能照所照而是完全歸一。真性光明照耀一切,包容十方世界。如同大圓鏡,永恆明照一切的空如來藏的境界。這種空境,能承受十方如微塵般多的如來微妙難以思議的法門,完全受持無礙。這樣承受一切,如女性承受的功德,就能令法界中沒有孩子的眾生,想要生女孩子的,就誕生有福德、性情柔順,眾人愛敬有加的女孩子。
 
其十四是,這整個無邊大宇宙中,有百億的日月。在這些世間,有如同六十二憶個天上來河水中的沙的數量的法王子,他們各自修法,以身示範教化眾生,以及隨順眾生所用的方便法門與智慧,各各不同。但是由我所得到這種圓通的根本境界,能發出耳門本來的妙用,於是身心的微妙境界是含容周所有法界。所以能令持我名號的眾生,與那持六十二億河水沙數的法王子名號,所得的福德完全一樣。世尊,我這一個名號,與他們那麼多的名號完全一樣,都是因為我已由如幻聞薰聞修金剛正定中修到真正圓通的緣故。
 
這就是十四無畏力,因為是種究竟的力量,所以福力無邊,能廣被一切眾生。
 

 
[1] 五陰:見二○○七年二月琉璃光雜誌《歸無所得法》一文
 
或《超越生死門》一書中五陰與四體比較表。
 
[2] 十二因緣:見二○○八年二月琉璃光雜誌《歸無所得法》
 
[3] 四諦:亦稱四聖諦,見二○○八年二月琉璃光雜誌《歸無所得法》
 
[4] 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5] 四禪:生於欲界之上的色界的四種禪定。
 
[6] 三皈:歸依佛、法、僧或覺、正、淨。
 
[7]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以上詳細解說均可查維基文庫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佛學大辭典
 

 

 
經文原文              破除五陰的過程     解結的過程
 
初於聞中 入流亡所              解動結
 
所入既寂 動靜二相     色陰
 
了然不生               解動結
 
如是漸增 聞所聞盡     受陰              解根結
 
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     想陰              解覺結
 
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     行陰              解空結
 
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 世出世間     識陰             解滅結
 
十方圓明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