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4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4年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釋放情感、釋放能量雷久南
吃出健康
我的康復之道梅博士( Dr. Mitchell May )
豆的魅力Tina Wellman 著 李令儀譯
童年王國
如何幫助孩子自然渡過病苦琉璃光媽媽經驗分享系列二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電腦教學對兒童成長的干擾雷久南
在交會時放出的光彩王育琪
預防之道
從人智學的觀點談睡眠的重要性菩芸
心靈湧泉
靈性的詩篇-第二篇 超越生死門之十六(續)潘定凱
天堂之路潘定凱
持續的愛楊士慕
自然農耕
從土壤學觀點談農業現代化(完)  雷通明
新書介紹
心連心、親子情布瑞.佐登( T.Berry Brazelton, M.D. ) 齊若蘭 譯
現身說法
一位高科技受難者的忠言亞瑟.費斯坦堡( Arthur Firstenberg )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心連心.親子情



 



心連心.親子情

布瑞.佐登醫師

T. Berry Brazelton, M.D.


傑出的臨床醫師克勞思、肯奈爾和研究人員菲麗絲.克勞思能夠提供第一手的觀察與分析,詳細描述親子間的緊密聯繫產生的過程,真是為人父母者的大幸。我還記得最初克勞思和肯奈爾開始構思他們的經典研究時,一般醫院還把正常健康的母親生下正常健康嬰兒的過程,當成病理醫療的案件,認為有可能引發危險的後果。考勞思和肯奈爾的研究改變了全美各地的生產方式。

醫界在為母親設計安全無菌的生產技術,以及為新生兒發展出安全有效的照顧方式時,就預示了整個生產過程將受到病理學和醫療的控制。當我們愈來愈滿意安全和無菌的問題時,我們顯然忽略了其中所牽涉的「人」的因素-新生兒的父母。他們感覺自己好像被動的病人,而不是滿懷自信,為照顧新生兒做好準備的準父母。醫生為了減輕分娩和生產的痛苦和控制產程的進行而預先採取的醫藥措施,卻會導致母親和嬰兒在產後幾天情緒沮喪、反應遲鈍。此外,產婦在注射藥物之後,會在需要感覺效能十足,擁有自主權時,卻感覺「失去控制」,任人宰割。父親原本就被排除在生產過程之外,此時更感到備受忽視,無能為力,而他們其實應該參與整個過程,並且獲得充分支持。

一九五○年代,美國開始注意到歐洲有一些研究報告提到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可以讓婦女在生產過程中保持清醒,充分參與。女性似乎有能力熬過、甚至駕馭生產的痛苦,並且深深引以為傲!在美國各地,生產教育協會的各種團體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來,護士、醫生和經歷過痛苦生產過程的父母也開始組成支持團體,準父母發現透過產前教育及分娩過程中的支持,未服藥的參與式生產方式成為深具效果、且令人興奮的生產經驗。

身為小兒科醫生,我一向對於新生兒的反應行為,以及新生兒一出生就能靈敏地對父母有所反應的現象,極感興趣,因此我非常贊成應該回歸更「自然」的生產方式,包括準父母都積極參與整個生產過程。我們曾經觀察未注射藥物、在生產過程中始終保持清醒的母親,發現他們生下來的嬰兒反應都比較靈敏,在產房中就會把頭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以目光尋找著發出聲音的臉孔。當嬰兒看到其他人的臉孔時,臉上立刻浮現光彩,彷彿在說:「原來你在這裡!」如果新生兒能選擇我的男性聲音或媽媽的聲音,他一定把頭轉向媽媽的方向,尋找媽媽的臉孔。當小寶寶終於找到媽媽時,每個母親都會自然伸出手來,把小嬰兒抱在懷裡,此刻她們心裡都明白:「你已經認得我了。」這是很典型的情況,許多新生兒就像這樣,自然而然地找到父母,讓父母興奮不已。當父母試圖和新生兒溝通,而新生兒也有靈敏的反應時,父母對嬰兒的感情也大幅加深,這就是克勞思和肯奈爾所謂的「親子間的緊密聯繫」產生的過程。本書的重心就是說明專業人士和父母如何參與及增進這種機會的各種寶貴方法。

這些年來,當嬰兒出生方式一直在改變時,我參與了波士頓的普特南兒童中心(Putnam children's Center)心理分析學家的研究,我們研究的主題是父母適應新責任的過程。在懷孕期的後半段,準父親和準母親都會經歷一段煩亂不安的時期-「我真的能順利當上爸爸(或媽媽)嗎?我能當個好爸爸或好媽媽嗎?還是我會毀了我的孩子?如果我當上了爸爸(或媽媽),我一定得像我的父母一樣嗎?我當然不想變成那樣!」當他們了解到,自己唯一可以參考的養兒育女經驗就是自己的成長過程時,他們會對為人父母的角色更加小心,害怕自己搞砸了。當他們問自己這些問題時,他們也開始懷疑:「我們是不是犯了一個錯誤?我們真的想要這個孩子嗎?」如果他們不確定自己真的想要小孩,他們會自問:「我們這種矛盾的心理,是不是已經傷害了孩子?」我們也發現,所有的準父母都會預先設想小孩受傷害的情況,不管小嬰兒受到什麼樣的傷害,新手父母都會認為是他們的錯。

當我們了解父母在懷孕期惶恐不安的心理後,我們開始好奇:為什麼這種現象如此普遍,會在懷孕後期深深影響了準父母的情緒,而且這種普遍現象似乎總是具有適應性。我開始明白,其實這一切紛擾的目的是要促使成年人動員所有的情感能量,來適應為人父母的過程,並且與自己的孩子產生一種心連心的緊密聯繫。換句話說,他們的自我質疑其實涵蓋了某種「預警」作用,要他們提起精神,發掘新生兒的特殊才能,當個成功的父母。我視之為一種適應性的過程,能幫助一個人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產後為人父母的角色。本書的三位作者體認到這股力量,並且告訴我們,在小孩剛出生時,父母就有可能和他們產生心連心的緊密關係。

克勞思和肯奈爾對於新生兒與父母之間緊密聯繫的研究,產生了普遍而強大的影響。他們的研究對象是在生產期間一直保持清醒,因此能在產房中擁抱、照顧新生兒的父母,他們的研究成果改變了全球醫療院所的接生方式。大多數醫護人員都了解這項研究的意義,因而開始改變做法,提高父母在生產過程中的參與度。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他們努力的成果。今天的父母在面對生產過程時,感到更堅強,更有能力掌握生產過程,對於自己為人父母的能力也更有自信。針對這類父母的一歲、兩歲、三歲和七歲小孩所做的研究也顯示,這些小孩在好幾方面的表現都有進步。我的詮釋是,父母的自我形象改善後,將會直接傳達給嬰兒,並且表現在他們日後在學校的成績或整體表現上。

這項研究備受肯定,但對於所有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而言,很明顯,單單靠嬰兒剛出生時親子間的緊密聯繫還不夠。這種心連心的親密關係就好像墜入愛河一樣,但是在往後的漫長日子裡,將愈來愈難維持愛情的熱度。隨著時光流逝,小孩逐漸長大,為人父母的角色會變得愈來愈困難,也愈來愈重要。面對養兒育女的各種挑戰,本書為努力加強親子關係的父母,提供了必要的支援。成功踏出初為人父、人母的第一步後,這種興奮當然提高了為人父母者對自己的期望,然而這並非促進親子關係的唯一誘因。嬰兒的發展會不斷帶給父母喜悅和興奮,對父母而言,從參與新生兒每個發展階段的經驗中,他們感受到不斷的驚喜,而且獲益無窮。如此一來,嬰兒也等於積極參與了自己的發展過程,而最初投入建立親子緊密聯繫的能量現在轉化為持久的凝聚力。

為人父母者在本書和其他相關書籍、以及熟悉這類研究的專家協助下,將會更有信心勝任父母的角色,,同時也會將這樣的感覺傳達給新生兒和其他較大的孩子。感到自己能勝任父母的角色,是改進父母表現的基礎,尤其將更有能力施予,也更能成功地與未來的孩子產生親子間的緊密聯繫,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非常感謝肯奈爾、馬紹爾和克勞思持續的研究,讓我們了解父母和嬰兒之間緊密的情感聯繫產生過程中的行為。他們最近針對陪產士(doula,在分娩過程中協助產婦的婦女)的效果所做的研究顯示,在分娩和生產過程中,訓練有素的支援人力是多麼的重要。儘管有些人批評,作者並沒有「證明」親子之間產生緊密聯繫的敏感期,他們仍然不斷努力,促使醫院能讓產婦在更符合人性的氣氛下生產。這種符合人性的氣氛包括有時間讓父母和新生兒之間及早產生親密聯繫。我們現在充分體認到營造這種尊重、支持的氣氛,同時把握在小孩即將出生剎那間父母的高度熱情,是多麼重要。

今天由於醫院不斷縮短產婦住院天數的情況下,這三位專注於這個領域的執業醫師和研究人員提出的建議也就愈來愈重要。我們最好仔細聆聽他們的建議。

 

〔布瑞佐登(T. Berry Brazelton, M.D.)為哈佛醫學院小兒科榮譽教授及波士頓兒童醫院兒童發展部創辦人〕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