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1998年2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1998年2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開心的童年 健康的成年雷久南
吃出健康
高能量食譜蘇雪文郁
專題
關懷系列(五)——物必自腐而後蟲生姜淑惠
醫院行腳記——當抗生素罔效時的迷茫姜淑惠
消費者教育系列
認識身邊的化學藥劑 乾洗劑──高氯酸乙烯和甲醛  葉綺蓮譯
開心有方
簡樸人生和平聖朝者(Peace Pilgrim)著;俞靜靜譯
養生智庫
康復你的心靈美瑞亞.瑞麗絲(Mariette Risley)著;曾紫玉譯
心靈湧泉
琉璃人的故事(四)未來的主人翁──華德福教育系統與音語舞潘定凱
書摘
前世今生來世——摘自《靈性科學的啟蒙》第七講<人的業力之運作>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著;雷久南譯
窺視隱藏的心靈世界——序《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雷久南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未來的主人翁—沃道夫教育系統與音語舞

琉璃人的故事(四)
未來的主人翁——沃道夫教育系統與音語舞


馬克.艾伯索(Mark Ebersole)是沃道夫教育系統(Waldorf Schools)的音語舞(Eurhythemy) 教師。

沃式教育系統乃是由二十世紀初期的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1861~1925年)所創辦。史丹勒提出了人類智慧學(Anthroposophy)的理念,這一套理念至今仍主導著這個以心性(或靈性)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系統。這個教育系統與其他教育系統有何不同?這必須由史丹勒所見到的世界與人不同說起。

史丹勒因為見得到人類肉身之外的能量層次,指出了人類共有四個身體,這四個身體分別為肉身(Physical body)、空間之身(Etherical body)、星芒之身(Astral body)及靈性之身( Spirtual body)。人類初生時只是肉身出生,其他三個身體則由初生之時起依次逐漸與肉身整合。這整套整合的程序在大約二十一歲左右完成。兒童「自我」的觀念也是隨年歲增長而增加,青春期尤其明顯的漸漸感受到自我與人不同。馬克特別舉例說有教學報告指出,殘障兒童在七歲以前並不覺得自已與別人不同。在他教音語舞的經驗人中也觀察到,小孩子跳音語舞沒有任何身體負擔或心理障礙;青春期(約十四至十五歲)時不但身體變重,不好意思做大動作,各種批判的心或判斷能力也在此時產生;十七至十八歲則漸漸的接受了自己與這個世界;二十一歲時靈性之身成熟,我們可以說,這個時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類(按:史丹勒一生的演講翻譯為英文的有數十本,希望將來能詳細介紹)。

當然,這四種身體可以說是各司其職,都非常的重要。一般人見不到除了肉身之外的身體,但這三個非肉身的身體對能量層次非常的敏感,所以,我們成長時的能量環境會深深地影響我們的肉身及爾後的一生(如易發怒的父母或老師所產生的發怒的能量會由「空間之身」感受到,兒童肉身的血液循環系統及新陳代謝系統便會依據這種發怒的訊息發展成熟)。因為了解到人類這四大身體之互相運作與人類身心靈發展的重要關係,所以,史丹勒當然有完全不同的觀點來看幼兒及青少年的教育。

而音語舞為沃式教學中的一項課程的原因之一是史丹勒很重視呼吸訓練,這是因為星芒之身的成長與人類神經系統的整合和呼吸之間有非常重要的關係。音語舞是以身體姿勢來表達「音」的感覺,或者也可以說是「音」以身體的姿勢呈現出來,於是無形在韻律中達至呼吸的訓練。當然,音語舞的內涵還不止於此,我們先簡單介紹馬克在教課時的一些內容。

舞時以身體表達「輕」與「重」的感覺為始,光是輕的一種表現,舞「輕」時觀想光。舞「重」則觀想大地重而暖,並觀想心如大地一般平廣。因為世界上許多東西都是輕與重的組合,例如建築物,即是屋頂為輕屋柱為重。

舞出各種自然界的形狀。「正方形」:例如鹽及一種水晶的結晶都是完美的立方體,人的身長與兩手伸展時等長,我們可以說人身也是完美的正方形;「五星狀」:許多花皆是五星狀,蘋果的中心是五星狀,所以這些礦、植物的完美形狀在人身上皆可以找到,也可以用姿勢來表達。

一群人圍圈共舞,想像是大家共同組成一朵花同時開合,並感覺與周圍的人共為一體。

舞英文中的母音(基本音:阿ㄟ咿喔嗚),母音是心發出來的聲音,子音則來自外界。當然,不同的民族都有它不同的基本音,用母音來表達情感,去感覺每一個音在發出音時的聲源及方向(例如「嗚」有未知、未來的感覺,是向前走的音)。

用舞步表現「地」、「水」、「火」、「風」這宇宙中的四大元素。

舞步中觀想「美」在自己的前後上下,並觀想環繞在美中結束。

當我們在舞中混合感情,用舞表達欲望、病、苦、輕鬆或丟棄的感覺之時,馬克問大家是否能自我覺知這些感覺要取自生命力才能表達。他也提到,我們的四種身體與地水火風這宇宙中的四大元素有密切的關係:肉身像「土」像「地」,是重的;空間之身是一種生命力,是輕的,像「水」。植物因為只有這兩種身體而沒有耗費能量的其他身體,所以生命力強,不斷向上生長。

而動物和人才有星芒之身(靈魂),但大部份動物無自覺性,一切動作只是立即反應五官所接收的資訊,這是因為星芒之身有重複及狂野不定的特性,就像「風」;人則有自覺性(靈性之身),人的思考力很強,可以超越情緒,可以不需遇境生心,也就是人可以用覺性來控制狂野的星芒之身。我們可以說靈性之身像「火」,這種火與溫度的特性也解釋了為什麼溫血動物在情感上優於冷血動物。例如獅子(溫血動物)就比蜥蜴(冷血動物)較會照顧自己的幼兒。我們也可以見到意識層次越高的生物生命力就愈弱(再生能力愈弱,愈無法再生),這就是為什麼植物的再生能力強,低等動物的再生能力也強(例如壁虎可以自斷其尾而再生)。

馬克特別要我們體會身體舞動時,你的靈魂也感覺到了。我則想著,當我們的心試著用身體表達地水火風這宇宙中的四大元素,是不是等於我們的心在創造世間呢?

提到「心」,馬克指出,現代科學都強調腦部的功用,認為它是思維情感願力的中心。有趣的是,你想一想,當你要用身體的姿勢語言表達「這是我」的時候,你會指著自己的頭部說「這是我」嗎?大部份人是不是都會按著自己的心說「這是我」呢?所以史丹勒在人類智慧學中指出,「心」才是人類真正的、靈性的中心。真正的真理也不是由「腦」來決定,而是由「心」來感受。他也強調如何將腦與心結合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在創造一個完整的人這一點上,沃式教育注重給予兒童一個良好的環境。兒童生命中,前七年的生命力大多用於發展身體。他的病、他的五官所接收的訊息都是形成他身體的元素,所以兒童的母親連在掃地時是以愛心掃地還是以憤怒掃地都非常的重要,因為兒童的模仿會將當時的情緒也同樣模仿進去。純淨美好的言語也是創造兒童身體的重要元素。當然,各種生活中的動作,包括燒飯、清洗等都對兒童有很大的影響。最糟的是不動,所以電視最糟,因為小孩要看、做,這是為什麼現代許多孩子每天在看了數小時電視後又變成「過動兒」。兒童需要呼吸訓練、需要重複的動作(例如兒童喜歡重複聽某一個故事)。馬克解釋了為什麼沃式教育中注重「呼」、「吸」的調配,就像有人突然間問你一個問題,你會專心,這是吸氣,回答後放鬆則呼氣;聽寫是吸氣,講故事則是放鬆的呼氣。在唱歌時大家呼氣,全班學生在快樂中合而為一。「笑」因為會呼吸許多空氣,所以對身體是非常好的。如果教育中都是吸的訓練當然是不好的。

在沃式學校中,兒童的一天就在韻律呼吸與教學融合中度過。例如,在韻律舞中以唱歌跳舞學習九九乘法表,全班一起跳舞,還有丟沙包,也訓練兒童畫與故事相關的插圖(這是訓練專心)。最後是講故事、念短句詩篇、感恩、吃點心,然後下課。學習呼吸是在課程中自然發生,有專注(吸),有放鬆(呼)。基本上,沃式教育七歲前不灌輸知識性的教育。在兒童換牙後通常表示他已準備好學習知識,當然,每個小孩呈現他準備好與否的方式不一樣,這裡所謂的準備好是指生命力已經不再需要全然用來發展肉身,而可以將多餘的能量用來學習。所以這裡要強調的是我們需要用生命力來學習,如果過早教育對兒童是有害的。在本世紀早期有特別早教育孩子的傾向,史丹勒說這種提早教育的副作用要在生命的晚期才看得出來。這些天才兒童因為情感未同時進行,他們從未成為「天才成人」,馬克說,有一個有名的例子是一位天才兒童於四十二歲死去,當時已經全身鈣化,等於是過早老化而亡。

沃式教育中一至八年級都由同一老師教育,如此才能真正的了解每一個孩子。因為,史丹勒說,人們為了學習為了進步(有些事情唯有在地球上才能學到)在地球與非物質的靈性世界中來來往往。於是沃式教學法中老師的責任就在如何幫助小孩走上自己該走的路,小孩是走著自訂的步伐,老師只是幫助他除去障礙,開啟她或應有的智慧。但這個小孩的靈魂必須要適應這個新的肉體,唯有完整的肉體發展及愛的滋養才能發揮靈性及一切其他性的圓滿狀態。所以這整個教育系統就是希望能提供一個完美的環境讓兒童成長與學習。在沃式教學的理論中,不論殘障、智障或天才兒童,他們的靈魂是一樣好,不論天才或智障都應該與同年齡的孩子在一塊。沃式教學法中,天才當然也會受到老師特別教育——多給予教材,但他仍屬於這個團體。所以沃式教育系統雖有既定的教學目標,但並不強迫小孩吸收,重視每一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但也注重他們與團體的互動,不會過份注重自我而在成長後反社會。

「故事」則在沃式教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故事不但啟發兒童,並同時訓練道德判斷力和價值觀。許多故事在他青春期時雖會讓他們覺得可笑,但卻是他們心靈的寶藏。因為故事就像圖畫的語言,將印在他的腦海中陪伴他度過一生。而且許多故事是有很深的涵義的。比如灰姑娘的故事是說她在惡劣的後母及姐姐的待遇中並未失去自我,經過奇遇與困難在美滿的婚姻中結束。而史丹勒則說這是抽象的表示一個人的不同面,是一個靈魂表現的各種面。我們離開了純真的靈界,就好像離開了真正的母親,來到困難的人間(後母)。我們有著自私、欲望的特性(惡劣的姐姐)。每個人都有心中的王子(我們的靈性),我們經過找尋於是找到了王子,結婚(與靈性結合為一)。所有的童話都是王子與公主結婚,表示著靈性的結合。有的童話甚至有非常詳盡的描述,像灰姑娘的玻璃舞鞋也有特別的涵義,鞋子象徵我們的肉身,我們再度來到地球,重新適應這個肉身,再度好好用這雙鞋站起來成為完整的自我。童話故事就像圖形的語言是以心來感受,不是用理性去了解。因為兒童全是用心來感受,成人則習慣用腦去分析去了解,所以除非有人好好的向你詮釋,你絕對不會去想這些故事的靈性深義,而兒童則會說這就是象徵「我」的一幅圖畫。同樣的,大家熟悉的螞蟻工作、蚱蜢不工作而無法過冬的故事也是一樣象徵了自己的各種不同面。但在沃式教育中,講故事就是講故事,不會向小孩詮釋故事的涵義(這一點很重要)。

在西方的沃式教育中,伴隨著兒童成長的故事有《聖經》舊約、芬蘭、日耳曼童話(英語系的童話)、古代歷史文化的故事,一直到現代史。當然,這些故事的安排都有其靈性成長過程及文化上的涵義。若沃式教育在東方社會中,當然就會有適合東方文化的故事。

馬克說我們在用故事或例子教育孩子時,要盡量用他能見到能理解的東西來教育,並注意要讓他體會這世界是完整、完美的,他舉一個例子說明這一點。有一個孩子和叔叔一起看日落,他說:「太陽睡覺了。」但他叔叔是學科學的,馬上向他解釋不是這樣,說日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等等。他因為喜愛這個叔叔也不加辯解,但回家後,他還是問他爸爸說:「太陽還是有睡一點點覺吧?」所以你可以告訴他「太陽睡覺了」,他長大後自然知道太陽不會睡覺。所以小孩愛狗愛貓是愛著他們可以了解的世界,這是他可以相關相連的世界。但你若教他恐龍這個恐龍那個,他是不會了解的,因為這不屬於他的世界。

課程中有家長提出七歲前是否施予道德教育的問題,並指出目前美國的教育因為強調自尊,每每有降低要求標準來滿足學生自尊的情形要如何解決。馬支的回答是,教育分為兩大類「威權式」或是「愛的教育式」(令小孩自我覺知),在七歲以前不灌輸兒童知識並不是不教「請」、不教「謝謝」,道德類的教育是應該的,要利用機會教育。這些請、謝謝也是一種韻律,是靈魂的韻律。而在個人的自尊訓練上也有兩種方式,一是言語的鼓勵,但這是來自外在的。而沃式教育則讓學生做各種工作,當完成工作時的滿足感所產生的自尊是來自內在的,而且同時訓練了腦心手的合一。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般認為純屬運動或藝術的舞蹈常你融合了靈性和教育的觀點後會是怎麼樣的不同。我們也看到了一位音語舞教師可以純粹只是一位舞蹈教師,但當你有了靈性和教育的融合後,你可以是一位教育家,也可以是一位靈性的道師。我衷心的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受到像這樣的、以靈性為主導教育的滋養。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期許這些未來的主人翁為世界、為地球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