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1996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1996年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開啟自我康復的潛能雷久南
預防之道
自我康復美瑞雅.瑞絲利(Mariette Risley)
吃出健康
冬天該如何吃雷久南
從現代文明談新新飲食(續)姜淑惠
專??題 過敏兒的曙光──請聽我說
關懷孩童體質?改善下手處姜淑惠
十年沈疾出火宅姜淑惠
十年來的回憶蔣宜君
生機飲食救了我林謙佑
養生智庫
漫談骨髓移植孫起元
開心有方
他需她要(續)威勒(畢友)哈利 (Willord, F. Harley, JR) 著;嚴世芬譯
如何解決生活上的問題(續)和平朝聖者 (Peace Pilgrim) 著; 雷久南譯
專訪
一位美國第四代農人、養牛企業家的覺悟雷久南
維護自然
自然無毒清潔劑Annie Berthold-Bond
書摘
還我健康約翰.羅彬斯 (J. Robbins) 著; 嚴世芬譯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還我健康 Reclaiming Our Health

還我健康 Reclaiming Our Health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廣大而富饒的國家,那兒的人民很容易掉落懸崖。他們跌到山谷後,有時傷得很嚴重,很多人往往因此而喪失生命,於是國家的醫療機構針對這個情形而做了以下的應變措施──他們在懸崖的谷底,放置了目前所發展出來最精密、最昂貴的救護車隊,以便及時將那些掉落懸崖的傷者送到最現代化的醫院,接受最新醫學科技的治療。他們說:「當人民的健康瀕臨危險的時候,為了急救生命,任何代價也在所不惜。」

沒多久就有人提出,應該以更好的補救方法來防止這個不幸事件的發生,比如在懸崖頂端圍上欄干來防止人們掉落懸崖。然而他們發現,他們提出的這個構想完全受到忽視,救護車的司機對這個想法不表贊同,製造救護車的人也沒多大興趣,在這行業裡已建立起威信與聲望,並且靠它吃飯的人更是對這個建議嗤之以鼻。醫學界的權威人士以無比的耐心跟人們解釋說:「這個問題遠比他們所想像的要複雜許多,架鐵網的建議聽起來似乎蠻有趣的,但太不切合實際。像健康這麼重要的事,如果交給外行人來辦,是不妥當的,應該讓學有專長的醫學人士來處理,他們抱著無限的希望,只要有足夠的經費,假以時日就能從遺傳基因學上精巧地設計出不會因為從懸崖上掉下來就瘀血或受傷的人。」

因此沒有人圍籬,日積月累,國家終於發現他們花在救護車、醫院及高科技醫療設備的經費直線上升。事實上,他們在醫療服務上的花費,比有史以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開支都要大,這些錢,如果不是用在救護車及醫院的話,大可以用在社區服務、寬敞的住宅、教育及健康食品各方面;由於治療病人的花費不斷上漲,愈來愈多的人花不起錢看醫生,無家可歸的人數激增,飢餓的人比以前更多,家庭也由於種種的壓力而破碎,由於這些因素,再加上將國家資源用在不當的地方,使得人們所感受到的沮喪與失望都藉由暴力、幫派及市內暴動等等現象來發洩。

愈多的人從懸崖上掉下來,這個局勢就愈發緊張,於是產生更大的壓力,導致更多的錢傾入研究工作,想找出可以治療傷者的藥方,當有人指出這個方法到目前為止都是徒然無功,並詢問究竟是否有可能找出真正的答案時,研究界藉由廣大媒體的渲染,讓身穿白衣的人手抱掉落懸崖的孩子屍體向質疑的群眾請求道:「不要把我們革職,我們離最後的目標已不遠!」。

當一些受害者的家屬試著在懸崖頂設立警告標誌時,他們反而因非法越界而被捕;當一些比較有遠見的醫師開始認為醫學界應該公開警告人們避免掉落懸崖的危險時,來自有權有勢的工業界代表立刻宣告這些人只能算是健康警察,企圖降低他們的身份。於是,激烈的交戰一波又一波地興起,在不斷的妥協之後,醫學界終於屈服而發出了警示的通告,他們的警告是這樣寫的──任何已經因為前幾次落崖而雙手雙腿都摔斷的人,以後往下摔時,千萬要小心落崖時的技巧。

──雖然這只是一則寓言,是捏造的醫學神話。

從醫學神話中醒過來
我和在這個社會中長大的許多人一樣,從小就對這則醫學神話深信不疑,認為一切都是真的,相信自己的健康全靠醫生、藥房與醫院來維繫。

我從來也沒想到疾病有可能是一個傳達訊息的方式,或者說,我們身上的各種體驗,不論是健康或生病,都可能提供機會使自己對身體有所瞭解;我從來也不知道自己有能力去追尋一個能夠提供身、心、靈各方面都健康而且充滿活力的生活方式;我從來也不了解自己的選擇與生活方式會對生活品質的體驗產生這麼大的影響,我從來也不曾想像真正能使我們痊癒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

多年下來,我深切地體會到,雖然醫生和醫療技術在健康照顧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他們卻不知道健康的最終祕訣。如果將下列各個因素考慮在內,就不難知道這些因素包括我們吃何種食物?是否做運動?如何運動?如何將個人內心的感受適切地表達出來?對生活持有何種態度?居住的環境品質如何?

最複雜的醫學科技醫療
如今健康已不再是醫藥科技獨美的天下,很多人都在學習如何才能與自己、與大自然及彼此之間相處和諧,這真讓人釋懷。

這個社會的醫學神話往往讓人誤解,以為重點在治療而非預防,因而產生大幅度的健康醫療危機。目前一般人對美國醫療界都相當的失望與沮喪,醫生或病人彼此都覺得被利用,沒有被當人一樣地看待,年復一年,美國與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差距愈來愈讓人感到尷尬與不安;美國花在維持健康上的錢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然而也是唯一一個在工業社會中,不能為每一個公民提供最基本健康制度保證的國家,愈來愈多的美國人──根據上次的估計是四千二百萬人──沒有健康保險;在誤診的控訴上,也領先全世界,但在嬰兒死亡率、平均壽命和其他用來測量人們健康的指標上,卻都遙遙落後。

在紐約,每一千個嬰兒中就有十三點三位在一歲生日之前死亡,而在中國上海,同樣的情形,卻只有十九位;在上海,人們的平均壽命是七十五歲半,而在紐約,白人是七十三歲,有色人種只有七十歲。上海是一個第三世界中人口極度擁擠、國民平均所得僅三百五十美元的城市,每人每年花在醫療上的費用只有三十八美元,而每人每年花三千多美元醫療費的紐約卻比不過上海人民的健康紀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上海人多半把他們醫藥的經費用在疾病預防及基本的健康照料上,上海的老年人受到相當的關懷與敬重,而且他們不像美國人那樣,以高脂、肉類為主要的食物。

美國的醫藥界長期使用藥品、手術及其他高科技,以治療取代低花費的預防措施,最明顯的一點在於他們完全不重視食物及營養在健康上所扮演的角色。一位俄亥俄州飲食療法協會的會員近來曾如此說:「醫院是美國少數幾個餓死人也不會被注意到的地方。」一般美國的醫師,在其四年的醫學院期間所選擇與營養有關的課程,一共只有二個小時,而僅四分之一授與學位的醫學院要求學生修營養學分,而在此同時,麥當勞則陸續在醫院內設立分店。

危機健康的危機
我們都知道,美國醫療系統正處於巨大危機的悸動之中,許多人在面臨這個危機時,都感到無比的震撼與絕望。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是,這個巨變、動亂與失調的現象,是否本身有它存在的目的?是否會反而因此引導我們走向康復的大道?這個醫學上的極度危機有沒有可能暗藏轉捩點,正好做為個人及社會一個史無前例的根本改革良機?當醫療制度崩潰時,有沒有可能針對社會及無數個人的生命而帶引我們走向更好、更健全的治療方式?

愈來愈多的人看清自己不能再坐視自己的健康,而僅憑醫療制度來拯救我們,停留在消極、旁觀的立場。我們終於覺悟到,「越多的錢、愈好的科技愈能帶給我們健康」的這個想法是多麼地錯誤並具破壞力;「專家比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與生命」,其實這是多麼失當而有害的看法。

目前醫學的危機足以對許多人心中所持有的看法挑戰,使我們覺醒,帶引我們通往更滿足與圓滿的生活方法。我們開始看出,醫技與成藥不見得能對我們所有的疾病提供滿意的答案,而將醫生的處方吃下肚,往往也不是免除痛苦的最好方式,如果不想依賴既昂貴又消減人性的制度,我們就得另找一條可以信賴並有所依憑的出路。愈來愈多的人正選擇自身本具的自然療法智慧為依據來醫治疾病,並且在食物選擇及其他私人抉擇上,也同樣以所相信何者能帶來最健康的結果為其取捨的標準。

在打斷我們對醫療制度盲目的信任之後,目前的危機則迫使我們對自己負起責任,而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該如何做才能擁有最好的健康與最佳的治癒方式?要怎樣過日子才能獲得並保有幸福?在那些情形下而活有其價值?而在何種情況下,其它的方法會比較合適?如何才能使自己不再依賴冷漠的體制,而能對真正發諸自我的痊癒能力更具信心並保持連繫?

許多人將注意力轉移到該如何有恆地為自己做些事,慢慢地建立自己的健康,並滋養身心,不再忽視身體所需,一旦疾病來臨時,不會盲目地求諸醫生,希望他能治好自己的病。我們學到,健康與情緒的起伏、心理的變化、具性的福祉都互相交織,緊緊結合不可分隔,並漸漸了解所謂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不僅僅是降低膽固醇或血壓就可以解決的事,它真正的意義在於喚醒我們內在強而有力的再生能力,它表示以我們整個的生命來擁抱覺醒的喜悅與和平的恩賜。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