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1994年8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1994年8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琉璃光養生世界新展望雷久南
現身說法
從大悲大喜到無爭隨緣何清華
預防之道
如何排除身毒 
預防勝於治療姜淑惠
開心有方
先天自然功──「樂功」 
吃出健康
高能量食物吃出健康 
風味十足的沙拉 
現身說法
我的重生不是奇蹟邱惠促
養生智庫
五台山八部功 
調經先調肝上海--茹炳生
耕種自然
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劉向春
有機農耕聽聞記
有機農耕問答專欄 
預防之道
邁開健康的腳步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調經先調肝

調經先調肝


婦科經病治療大法中早就有「調經先調肝,肝疏經自調」一說,它突出了肝臟對婦科疾患的重要性,在婦科經病的治療中總括需進行幾方面的治療,諸如理氣血、舒肝氣、健脾和胃、補腎、補益心脾。但對經病在行經前的治療應首推舒肝理氣為重要了。

肝主藏血,又司血海,肝氣喜條達而惡抑鬱,以愉悅舒暢為順,以憂恚鬱怒為逆。肝氣條達,血海就寧靜,經脈流暢,月事按時而下,若肝氣鬱而不達,血行不暢,則會發生月水後期,經前乳脹,臨經腹痛諸症,而如鬱而化火,迫血妄行,則又會經行先期或經水過多。又如肝氣逆亂,導致血也亂,血海蓄溢失常,可使經期先後不定,經量或多或少。還可導致脾胃受傷,氣滯鬱結,導致皮膚表面經絡血液堵塞瘀積,出現面疹,手疹之患。本文介紹婦科疾患臨經嘔吐和月經性面疹兩例,是從肝論治婦科疾患的稀少病例。

臨經嘔吐
肝乃剛臟,性條達,喜疏泄,如若情志不舒,不能遂其條達之性,盡其疏泄之能,則氣滯鬱結,出現胸肕悶脹不寬,乳部脹痛,日久肝氣橫逆,木壅侮,脾胃受傷,《靈樞經‧經脈篇》謂︰「是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因此有此種病證者常伴痛經及嘔吐頻作,病情拖延年餘導致形容消瘦,面色不華。

徐越紅 女性 年二十四歲 未婚
患者十四歲初潮,即伴有痛經,後拖延若干年,症未見癒。近一年來,經前有頭眩胸悶,納杲神瘦,乳部作脹,經來時常嘔吐,發作時胸脘不舒,臉色萎黃,全身乏力,經淨後即恢復正常,每月隨經行而發。

初診,一九八九年五月,診時經水適臨,面黃體弱,精神萎頓。據述︰「經行前每餐飲食食後即全嘔吐出外,直至黃水吐出,身體軟弱無力,復有胸悶腹痛,小腹冷感」。診其脈虛弦,舌苔薄白。摸其手,冷而不暖。症屬木鬱剋土,脾胃虛弱,治用疏肝健脾,理氣溫中之法。
制香附9g 陳艾6g 蘇藿梗(各)9g 廣鬱金6g 炒白朮6g 煨木香6g 橘葉核(各)6g 砂仁3g(後下) 川楝子9g 炮薑2.4g 玄胡索6g 茯苓9g

上方服參劑後,嘔吐即停,諸症均瘥。乃囑於經前預兆期再服上方參劑,以期鞏固療效,後又隔三月追訪,未見復發,至今已四年整,結婚生育一女,未見再復發,獲得滿意療效。

該病症治療之法即為金匱要略中治肝實脾法,牢記「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教訓,培土泄木,生克制化。肝鬱兼有脾虛,當先實脾,使脾不受邪,御木之剋。必以溫補腸胃為主,艾、附薑、木香等溫中健脾,調整腸胃;砂仁、白朮、藿佩梗等氣味芳香,醒脾悅胃,增進食欲;鬱金、川棟子、玄胡索等理氣行滯,制止經痛;橘葉核為治乳脹的專葯,能行肝經氣滯,通絡消結;茯苓調補腸胃。該方不僅能制止嘔吐,兼能調經治療痛經,如兼有腹脹積食等症,還可加入消積之品,如沉香麵、谷麥茅、焦內金、炒枳殼等;嘔吐劇列者則薑半夏亦可酌用;實為治脾為先,疏肝為佐之典型也。

月經性面疹
肝乃剛臟,性條達,喜疏泄,又司血液的貯藏與調節,遏抑則痛。難於疏泄而成鬱積,木鬱則氣滯,氣為血帥,氣滯則血也滯,氣血阻滯,面部末梢經絡首當其衝,患者的面部本頗敏感,復因氣血鬱滯而溫熱內蘊,所以在月經將臨時出現面部搔癢起紅疹的症狀。

石素珍 女性 年二十五歲 未婚
患者近兩三月經來時除腹部脹痛外,更有一特殊現象,即是面部頻起紅疹,僅發癢無泡和流水,經淨後即退,近兩月來每月如此。

初診︰一九九二年五月四日,察其體格頗為結實,面紅氣旺,據其自述,上次經水為上月九日來,現又將屆臨,已有預兆,感覺脅脹胸悶,按其腹則略有作脹,切脈為虛弦,舌苔薄黃,面部紅疹較多,又述發作時搔癢難堪,并夜寐不安,證屬肝木鬱結濕熱內蘊,治用疏肝解鬱,養陰補血兼清熱之法。
生熟地(各)12g 生首烏15g 當歸9g 丹皮9g 玄參9g 白蒺藜9g 殭蠶9g(後下) 川紅花4.5g 甘草6g 茯苓9g 白朮9g 桂枝3g 釣藤12g 蘇梗9g 合歡皮15g 柴胡4.5g

服後胸肕較寬,腹部作脹轉好,服後經水即來。此次腹脹也緩,面部亦未起疹,僅見少許紅點,也未有劇癢之感。復宗上方,再連服三劑,後經貳個月之觀察,病情已好轉,而且面部紅疹再未見發作。葯貴中鵠,奏效頗驗。

治療此病需先做思想說服工作,解除鬱悶情緒,然後服葯,事半功倍,處方以逍遙散(集成方︰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薑、薄荷)為主,化其鬱,清其熱,而其中朮、苓又有理濕的功能。至於加桂枝,則根據仲景當歸四逆湯(當歸、桂枝、芍葯、細辛、大棗、甘草、通草)而來。桂枝性味辛甘溫,能橫走四肢,溫經通絡,治痛風。去皮膚風濕,配當歸、生地養陰補血、極有效。蓋取其溫通四肢之功。而本症為氣血鬱滯,面部末梢經絡循環受阻而起,用釣藤,不僅清肝熱,而且也能解除面部末梢的敏感,復用蘇梗、合歡皮等……,以理氣行滯,解鬱寧神,用上述處方後,面部過敏現象不再發作,經來腹脹亦已好轉。

上述兩例均為肝氣鬱結,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注意疏肝宜避辛燥之慮,因為肝鬱治從疏肝立法。常用葯如柴胡、鬱金、青皮、陳皮、枳殼、香附、鳥葯、蘇梗、川棟、延胡、木香等,方劑如柴胡疏肝飲、逍遙散等。肝為剛臟,宜柔而不宜伐,理氣葯物大多辛溫香燥,不利肝體,如用量過大,或使用過久,或配伍不當,往往耗損陰血,甚至進一步化火動風,促使病情增劇,「香燥成脹,辛熱成痛」。對於氣滯初起,病情較輕,症見精神抑鬱,胸悶不暢,胃納不香者,一般用蘇梗、鬱金、陳皮、佛手、砂殼、枳殼、桔梗、白蒺藜等芳香舒氣之品,若氣滯較重,症見胸脅脹痛,氣滯胃痛,氣結腹痛,以及積滯痞塊者,則用香附、青皮、柴胡、木香、枳殼、枳實等辛宣破結之葯,而在放用辛宣理氣葯物的同時,要注意肝臟生理的特性,凡屬氣滯而兼陰血不足者,在疏肝解鬱的前提下,必伍柔肝養陰之品,以防耗傷陰血。如配的白芍,當歸、麥冬、杷子等養陰柔肝,多獲佳效。

其次,在使用疏肝解鬱之法時劑量宜輕。肝氣鬱結為臨床常見,并可誘發多種病症,如脅痛、胃痛、月經不調等,應施以疏肝解鬱法治之,因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屢易引起陰虛陽亢的病理變化,而疏肝解鬱葯又都屬於辛散傷陰之品,故運用時應根據身體情況斟酌劑量,使其恰到好處,勿令傷陰化火,如用於疏肝解鬱的柴胡,應以輕量為當。又如逍遙散中的薄荷,痛瀉要方中的防風,可助發鬱遏之氣,符合《內經》「木鬱達之」之葯用量均宜偏小,適可而止。

上述兩病案,均為筆者親自診斷與用葯配伍治療之實例,雖經諸先師及名家醫案之啟迪指教,但能收到較為滿意之效果,實為萬分欣慰,也使本人深感學用之重要;進一步深究醫理、葯理之規律來指導臨床,使醫技得到精益求精。中醫婦科和中醫其它科別一樣,學習運用必須遵循一步一個腳印,看好一個病型,總結一個醫案,才能真正學到本領,才算掌握醫學才能,否則僅僅是「書本知識」束之高閣,遠之千里。

一九九三、四、五 清明於上海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