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4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4年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前人種樹 後人吃果及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生活觀雷久南
養生智庫
探訪來自海洋的生命元素張毓珊
瞭解營養補充品梅博士
自然生活
食物森林-5周妙妃
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三)史丹勒博士
心得分享
感恩的神奇力量邱麗惠
滌塵除舊迎新心-身心健康小秘訣守真
心靈湧泉
從喜悅中創造 從欣賞中提升雷久南
也許你想知道(八)潘定凱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三十四)-史丹勒博士談疾病與死亡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三十四)
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三十四)

上一期中我們見到了疾病和死亡的原因,其實這些事,對我們而言,都是「苦難」,那麼苦難的源起又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我們想要有生命、有意識。所以想要享受生命,就一定要享受苦難。如果能有這樣的觀念,就比較能夠以開放的心,接受一切苦難了。這也是史丹勒博士的演講,講於疾病與死亡的源起之前,同樣譯出,以饗讀者。

苦難的源起(1/2)史丹勒博士柏林,一九○六年十一月八日

當人們看看自己的生命,當他審視自己,並試圖探討生命的意義和重要性,他會發現生命之門的門口站著一個顯著的代表性人物-有一部分可說是警告性的人物,也有一部分是完全難解的謎樣人物:「苦難」。

「苦難」,與我們想講的下兩個演講「邪惡」,「疾病與死亡」息息相關,對人類而言,似乎如此的深深植入生命,與生命中一切大問題關係緊密。因此,苦難的問題,似乎從遠古以來就佔據了人類的生命,每當有人類想要估算生命的價值,並找到它的意義,人們就首先會想認識到苦難和痛苦所扮演的角色。

在幸福的生活之中,「苦難」的出現就像是安寧的破壞者,降低了生命中的快樂和希望。越是看重生命中快樂和幸福的人,就越會感受到「苦難」-這個安寧的破壞者。不然要如何解釋,像希臘人這樣對生命充滿喜悅和歡樂的民族,在希臘繁星點點的美麗天空,會有這樣一塊黑暗之處,升起睿智的西勒諾斯(Silenus希臘神話的森林之神,也是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導師)的說法?西勒諾斯在訓練狄奧尼索斯(Dionysos希臘神話的酒神)時問他:「對人類最好的是什麼?對人類最好的就是人不要出生,如果他一旦出生,那麼第二最好的就是在出生後很快就死亡。」也許你知道,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德國哲學家)就是想讓大家了解古希臘精神中悲劇的誕生與這句話的關係,以指出苦難和人類在苦難時的悲傷,是如何的在希臘的智慧和藝術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另一個,也沒晚多久的古希臘諺語。短短一句,卻閃爍著智慧之光,說明世上的痛苦和悲傷不是只有扮演著一種不幸的角色。就是我們在最早期的希臘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os)所說,「在苦難中生出了知識」。在這兒是兩者相會,其一,「苦難」,毫無疑問大部分人類都想要將其抹殺,而再來看其二,「知識」,卻是生命中的最高財富之一。

任何時代的人們都相信,他們必須認識到,生命和苦難深深的交織在一起-至少對在我們這地球上的現代人和較高等的生物的生命而言是如此。因此,在《聖經》開端的創世的故事裡,「善惡的知識」和「苦難」是如此緊密的彼此結合在一起。然而,我們也看到,另一方面,在《舊約聖經》的觀念中,在悲傷的黑暗中,也有著隨之而來的充滿光明的黎明。當我們研讀有關這個問題的舊約中創世的故事,很顯然的苦難和罪惡被相提並論,苦難被視為是罪惡的後果。在現代的思考模式之下,在全世界的唯物主義觀無處不在的情形之下,很不容易了解為何可以在罪惡中去尋求苦難的根源。但經由靈性的研究,與回溯到更早時代的力量,就不會認為相信這種連繫是毫無意義的了。下一個演講我們就會看到,是有可能看到罪惡和苦難之間的連繫。對於古代猶太人而言,他們無法解釋苦難的原因。但我們看到,在這種將罪惡和苦難之間的拉上關係的觀點的中心,就是那顯著的主角-約伯(見《舊約聖經》約伯記)。這個角色,是要告訴我們,或者可說是想要讓我們看到,苦難和難以言喻的痛苦是如何的可以與一個完全無罪的生命拉上了關係,怎麼會有並非應得報應的痛苦和苦難折磨。我們在約伯這獨特的悲劇角色的意識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是苦難折磨與人類的另一種連繫,令人類更崇高尊貴的另一種連繫。苦難的出現,就成為一種測試,是一個往上超昇,往更高境界發展的根本。

~~~~~~~~~~~~~~

《舊約聖經》約伯的故事 摘要如下:

故事的主角,約伯,在當地算是首富,虔誠的信神。

有一天,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旦也來在其中。

神問撒旦說:「你從那裡來?」撒旦回答說:「我在大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

神問撒旦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

撒旦回答神說:「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給他一切所有的麼,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

神對撒旦說:「好吧!我將他交在你手中,但是不可傷他的性命。」

於是撒旦從神面前退去。後來撒旦令約伯喪失一切財產,但他仍然沒有犯罪或埋怨神。所以就有了下一段故事,對約伯更重的打擊:

又有一天,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旦也來在其中。

神問撒旦說:「你從那裡來」撒旦回答說:「我從大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

神問撒旦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你雖激動我攻擊他,無故的毀滅他,他仍然持守他的純正。」

撒旦回答神說:「人會以皮換皮,只要能保全性命,情願捨去一切。你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咒罵你。」

神對撒旦說:「好吧,我將他交在你手中,但是不可傷他的性命。」

於是撒旦從耶和華面前退去,擊打約伯,使他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

故事後段,約伯繼續維持對神的信心。直到三個朋友來看他,因為認不出他而大哭。約伯在極度痛苦中,才開始詛咒自己不如死了算了。朋友安慰他,但是他一發不可收拾的繼續抱怨神的不公。最後旁邊一位年輕人,忍不住站出來批評約伯的沒信心。並說了「神藉著苦難令人自在,藉著禍患開人耳目」這類的話。

之後,神就真的向約伯示現,說明以人類的智慧,完全沒有造物的能力,那又如何能以這種智慧,來懷疑造物主所做的事呢?約伯於是悔過,而神也就恢復了他的狀況,令他更富有、長壽、善終,算是一個喜劇收場。

~~~~~~~~~~~~~~~~~~~~~~~~~~~

在這個約伯的悲劇中「苦難」完全不需要源起於罪惡,它本身就可以是一個源起,因此,從這苦難再進入的下一階段生命,代表了人類生命更完美的階段。所有這一切,都離我們的現代思維有點遙遠,受現代教育的大眾的通常想法裡與這種想法找不到什麼連繫。不過,你只需要回頭想想你這一生,你就會看到完美是如何的與苦難往往同時出現,以及人類其實一直都覺知到這一點。這種意識就會在我們今天要在靈性調查之光照耀下的思維形成一座橋,也就是說,有了苦難和靈性之間的一種連繫。

還記得在某些悲劇中,那悲劇英雄矗立在你眼前。詩人引領著英雄,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苦難和充滿苦難的衝突,直到他的痛苦達到了最高點,終於在肉體的結束之下,解除了痛苦。然後觀眾的心靈裡,不但同情悲劇英雄,並悲哀於竟然可能有這樣的苦難。但看起來似乎在這苦難景象中,人類得以超昇,得以堅強,他已經看到苦難沉入死亡,死亡帶來了保證,保證戰勝了痛苦。是的,甚至戰勝了死亡。沒有任何藝術可以像悲劇一樣的,能夠將這種人類最崇高的勝利,他的最高力量與悸動的勝利,他的本性中最尊貴的悸動的勝利,如此莊嚴壯麗的帶到我們面前。當意識在這場勝利前已經體驗了痛苦與苦難,當這些戲目一遍又一遍的在劇院裡的觀眾眼前演出,我們就是仰望著大部分現代人類仍然會感受到的所有歷史進化的最高事實。當我們仰望那劃分了我們的年代表的偉大歷史事件-基督耶穌所帶來的救贖-才會擊醒我們,那令人奮起,令人向上,將勝利的希望植入人心的事件,乃是來自世界有歷史以來所見的一切苦難。這種偉大的「基督的世界」的感受,深深割入人心。這些感受對許多人而言,乃是生命的希望和力量,保證了有一個永生,有一個戰勝死亡的勝利。所有這些支持向上的感受,都源於一種人類全體對苦難所見的景象,一種降臨於天真無罪的人的苦難,一種沒有因個人罪惡而引起的苦難。

所以,我們在此看到了,人類的意識中最高的元素,也是連繫在苦難之上。

而當我們看到這些東西,不論大小,浮升到表面,看到它們實際上是如何形成了整體人類本性與意識的基本要件,那麼在在某些方面看來,苦難確實好像與人類最崇高的部分有所關聯。

這只是為了指向人的靈魂中一個基本的悸動,它不斷的確認它的存在,就好像苦難的存在是一件非常值得安慰的事。如果我們現在更親密的進入人類的生命中,我們會發現它給我們一些現象,示現了苦難的意義。我們必須在此指出這現象,也許看起來無所關聯;但是,如果我們更仔細地檢視人類本性,我們將看到,這種現象也是指出了苦難在某些方面的意義。

再次想想那種藝術-悲劇。唯有詩人的心靈開放,超越自我,學會去感受別人的痛苦,讓自己的靈魂承擔陌生人的痛苦,才能升起。現在,再將這種感覺與另外一件事比較,當然不是與一個喜劇來比較-因為那就沒有什麼好比的了-而是與另一種在某種意義上也屬於藝術的東西,就是那種畫出了嘲笑諷刺畫的心情。這種情緒,或許是嘲笑和揶揄,在漫畫角色中畫出了他人靈魂中的心情與外在行動。讓我們試想,在我們面前,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認為某事件或人是悲劇性的,而另一人則認為就像嘲笑諷刺的漫畫。這並非只是一個比較,並非只是那悲劇詩人和漫畫家的靈魂跑出來,越變越寬廣巨大的一個景象。不過,這種靈魂的擴張對靈魂而言究竟透露了什麼?就是-了解到另一個人。就是因為經由想像自己的靈魂承擔他人的痛苦,一個人就能夠了解另一人的生命了。但如果一個人想畫諷刺畫就一定要做什麼?一個人一定不能進入他人的感受之中,一個人必須要高於這個層次之上,除去這感受,將自己驅除這感受,就是漫畫的基礎。沒有人會否認,就是經過悲劇的慈悲於是變得能深刻理解對方的個性。而諷刺漫畫則是那漫畫家的個性。我們於是知道了,這些畫所表現的都是那畫家的優越感,小聰明,觀察力,與幻想力,而不是那被諷刺者的特質。

如果我們已經看到無論如何,苦難在某些方面是與人性深層的某些東西相連相繫,那麼我們也許可以希望,經由了解人的真正本性,苦難和痛苦的源起也變得更清楚。

我們在此所代表的靈性科學,它的源起可說是來自一個事實,那就是,所有的存在,它的起源都是來自靈性。比較唯物的觀點則認為,靈性只是感知到創造的一種加冕、一種尊貴化而已,是從肉體的本質所產生的成果。

在過去的兩場演講(一九○六年十月十一日和二十五日,前者沒有翻譯,後者是《血液在秘修上的重大意義》。),它說明了我們如何在靈性研究之光的照耀下,我們得看那完整的人類-肉體或身體,還有靈魂的人與靈性的人。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眼睛看到的,經由感官感知的外在,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那個部份,對靈性研究而言只不過是是人類的第一個成員-肉體。我們知道,就其物質和法則而言,這是與無生命的物質界共通的部份。但我們也知道,這個身體會有生命乃是來自我們所說的以太體或生命體。我們知道這一點,這是因為對靈性研究而言,生命體不是臆測,而是事實,是可以在人類沉睡中的更高感官再度被開啟之下看到的。我們看待人類的第二部分,以太體,是與植物界共通的一部分。我們認為星芒體是人類的第三個成員。這是同感與反感、渴望和激情的負載者,是人類與動物共同的部分。然後,我們看到,人的自我意識,他能對自己說「我」的能力,是人類的本質的最高元素,是人類與其他存在不共有的部分。我們看到「我」的升起,就像是其他三體,肉體,以太和星芒體所開的花朵。所以我們看到靈性研究一向都指出了這四個體的相關連繫。畢達哥拉斯所說的「四元本質」就是這四層元素,肉體,以太體,星芒體,我或自我意識體。那些對靈性科學有更深入了解的人,就知道「我」會對自我修持而生出來,靈性自我(或思量智),生命靈(或覺智),靈性人(或大我智,以上名詞都請見《靈性科學入門》)。

這是再一次講這些,讓我們可以以正確的方式定位自己。因此,人類對靈性研究者而言是四元體。現在來到真正的靈性研究,以靈性之眼看到了眾生背後的一切並穿透到存在的深層法則,與純粹的外部觀察法是完全不同的。站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人,我們也說化學和物理定律必須是身體的、生命的、感覺,意識,自我意識的基礎,這是事實。但是,當我們以靈性科學深入穿透存在,我們則看到,事情正好相反。意識,看似來自身體,在現象上感覺似乎是最後生出的,對我們而言卻是源起的創造元素。在萬物的基礎,我們感知到了有意識的靈性。因此靈性研究者會認為這個問題毫無意義:「靈性從何而來?」永遠沒辦法問這樣的問題。只可能這樣問:「物質是從哪裡來的?」對於靈性研究而言,物質乃是來自靈性,只不過是變緊密的靈性。

作個比喻,想像容器與水。想像一部分的水冷卻,直到它變成冰。現在,什麼是冰?它就是水,另一種形式的水,在固體狀態的水。這就是靈性研究對物質的看法。就像水與冰的關係,靈性與物質也是如此。冰只不過是水產生的結果,物質也只不過是靈性產生的結果,就像冰會重新變成水,靈性也能再次從物質化為靈性,可以從物質開始進行變化,或者逆轉,物質也可再次溶入靈性。

因此,我們看到靈性在永恆的循環。我們看到靈性流經整個宇宙,我們看到物質的生命從中產生出來,變緊密,從另一方面,我們再次看到,生命們造成固體的再次蒸發。在今日所有環繞我們周圍的是物質的東西,乃是靈性流入變硬的情形。在每一個物質的生命中,我們看到了硬化的靈性。就像我們只需要用足夠的熱量將冰變成水,我們也只需要將足夠的靈性給我們周圍的生命,就可以更新其中的靈性。我們講靈性的重生,它流入物質,在其中硬化。這也就是星芒體-喜歡不喜歡和慾望與激情負載者-在我們看來並不是能從肉體存在中生出的東西,而是就像活在我們之內的生命的同樣的元素,是有意識的靈性,經由人類生命的過程,以元素的方式流過整個世界,並再次從物質中被溶解。看起來像是最後出現的東西,也同時是在最初出現的東西。「它」生出了肉體,同樣的也生出了以太體,這兩者都是在達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後,似乎從其中新生了出來。

這就是靈性研究對這一切的看法。現在,這三個成員-我們用文字只是為了要說明-以三個不同的名字出現給我們看。我們認為物質有一定的外形,以某種方式呈現在我們的外界。我們會講外形,講物質的形狀,講在外形中出現的生命,最後是在生命中出現的意識。所以我們講起來好像三個階段:肉體,以太體,星芒體,然後也是三個階段:外形,生命,意識。只有從意識中才會生出自我意識。我們今天不會講這個主題,是下一次講座再說。

人們一向以來,特別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思考過很多生命和其起源的實際意義。現代自然科學已經能夠在生命的意義和本質上給了一些線索。但是,有一件事,最近的自然科學已經接受此事有一段時間了,是靈性科學也一再闡述的事實。就是:在物質界中的生命與無生命基本上的區別,就是在於其成形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生命只會出現在一個比無生命的境界更複雜的結構中。你也許知道,生命的基本物質,是一種白蛋白物質,如果說它是「活蛋白」應不為過。這活蛋白與死蛋白的基本差異就是一項特性:活蛋白一但沒有生命就開始瓦解。死蛋白,例如是一個死雞蛋的情況下,在相同的條件下完全不能維持新鮮。這就是活物質的基本特質,一但生命已經離開它,它就再也不能維持整體狀態。雖然我們今天不能再講更多有關生命的本質,但是有一個現象可以指向某種與生命深深的連繫的特徵。這是什麼特徵呢?就是活的物質這種特出的,一但生命離開了它,它就解體。想想一樣已經沒有生命的物質,它就腐爛,它具有消散的特性。那麼,生命究竟是做了什麼事?它就是要一次又一次地抵抗解體,才能維持生命。這就是生命中「賦予青春」的元素:它要不斷抗拒在它的物質中會發生的事。物質中有生命就是:有對抗腐爛的能力。將生命與死亡的外部過程作比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生命過程沒有死亡過程的某項特徵-會自我解體。死亡當然更不會一直拯救物質抵抗腐爛,令自我免於腐爛。因此,生命的不斷更新抗拒本身物質的腐爛,這就是「意識」與「物質(肉體)存在」的基礎。

這並不是一種口說無憑的解釋而已,如果你看不到這過程不斷持續的進行,那就是口說無憑。你只需要觀察一樣活的物質,你就會發現它不斷地從外界取用物質,將其合併到自身,因為它自身的部分會不斷被毀滅,這就是生命不斷工作抵抗毀壞的過程。所以事實上,以上所說的就是現實世界的狀態。

丟棄舊物質,再造新物質-這就是生命。但生命,它還沒達到感官感覺的層次,還沒達到意識的層次。是一種幼稚的想像,令許多科學家對感覺有了錯誤的觀念。以植物而言,必有生命,但他們說也有感覺。如果有人說,因為許多植物有外部刺激就會關閉它們的葉子和花,這就是他們有感官的感覺。那麼人們也可以說,藍色石蕊試紙,它因外部刺激變為紅色,也有感官的感覺。我們也可以說化學物質有感覺,因為它們會對某些影響作出反應。但是,這是不夠的。要有所謂的感覺,對刺激的反映必須是來自內心的。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講意識、感覺和感受的第一個要素。什麼是意識的第一要素?當對世界進一步的調查,我們將自己提升到下一個更高的階段,並嘗試理解意識的本質,我們不是立刻就講到底,但無輪如何還是覺得靈魂有了一點點曙光,就像我們剛才可以稍微解釋一下生命的本質。只有在有生命的狀況下才會出現意識,它只能從生命中升起。如果生命由明顯毫無生氣的物質中升起,因為物質的組合是如此的複雜,以致於它無法保持自已不壞,一定要靠生命來防止持續衰敗,於是在生命中,「意識」看起來是以一種更高層次的地位出現。每當生命不斷地毀壞,一個生命站在生命和死亡之間的關口,生命受到隨時從有生命物質到消失的威脅,於是意識就升起了。而就像物質中,如果沒有瀰漫著生命,它首先就會分解,所以現在,生命,在我們看來,如果一個新的原則,意識,不被加到其中,它就會消散。所以我們只能說這樣來了解「意識」:就像有生命之處,是為了要有某些更新的過程,因為沒有這些過程物質就會腐爛,同樣的,有意識之處,是因為要有意識去一次又一次的更新,否則生命就會死亡。

不是每個生命都可以以這種方式從內心更新自己。如果是從自己更新自己,這必須是已經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了才可能。只有生命是內心如此堅強,它一直在內心背負著死亡,才能喚醒意識。或可說「如果不是每一刻的生命之內都有死亡,就根本不會有生命的存在?」你只需要看看人類的生命和記得在上一講中說:「血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液體」。人的生命不斷從血中自我更新,還有一個聰明的德國心理學家說,人類有個「分身」,他不斷從這分身汲取力量。但血,還有另一種力量:它不斷創造死亡。當血液中已經在身體器官內存入喚醒生命的物質之後,它就再帶著摧毀生命的力量到心臟和肺。流回肺部的東西對生命是有毒的,令生命不斷的滅亡。

當一個生命能夠對抗瓦解和腐敗,那麼它就是活的生命。如果它能夠讓死亡升起並不斷的轉化這個死亡成為生命,那麼意識就升起了。意識是我們遇到的所有的力量中最強的。意識,或有意識的靈,就是能走出死亡的力量,這必須是在生命之中創造出來的,能不斷的令生命一再升起。生命是一個有關外界和內心世界的過程。不過,意識,則是一種只與內心世界有關的東西。一個只會從外部死亡的物質是不會成為意識的。只有能在自己的內心創造死亡和克服它的這種物質,才能成為意識。因此,「死亡」-是一位很有天份的德國神學家曾經說過-不但是生命的根源,也是意識的根源。

當我們了解了這個連繫,那麼我們就只需要睜開眼睛看一切現象,就會了解「痛苦」的根源了。所有這一切產生了意識的,都是來自痛苦。當生命示現在外界時,當生命,空氣,溫暖,冷遇到一個活的生命,那麼這些外部元素就會對它起作用。但只要它們只是在它身上起作用而已,它們只是被這活的生命取用,就像只是植物承載著內部的生命過程取用外界,這樣就不會有意識出現。意識的生起是要這些外部元素都與內心生命相反抗而有破壞發生。意識必須來自破壞生命。沒有部分的死亡一束光就不能穿透一個活的生命,這個產生意識的過程是不能只用刺激的方法產生的。但是,當光穿透生命的表面,產生局部的破壞,打破了內部的物質和力量,那神秘的過程就會升起。這種過程是以一種非常確定的方式在在外界中隨時隨地的發生。自己想像一下,世上的智識力量群上升到了某種層次,在該處,外部光線和外界空氣對它們而言是外來之物。它們只能與外物暫時的和諧相處,然後這情形結束,反抗出現。如果你可以用靈性之眼追隨這個過程,那麼你就可以看到,當一束光線穿過一個簡單的生命,那表皮就被轉化,出現一個小眼睛。那麼,在物質中的第一次閃爍的光芒是什麼?這個微細的破壞示現了什麼(因為這束光就是一種破壞)?疼痛,其實也不過就是一種對破壞的表達方式。每當生命要對抗外在自然界,破壞就發生,更嚴重的,就製造出死亡。從痛苦中,生出了意識。那創造了你的眼睛的過程,就是一個破壞性的過程,如果它已經能贏過大自然,而大自然已發展到了人類的階段。但它只抓住了一小部分,用這個破壞和部分的死亡,它就可以造出對外界的鏡像,反映外界,我們就稱之為「意識」。因此,在物質內的意識,乃是生於苦難,生於痛苦。

  下期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