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0年02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0年02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光彩你我 光彩生命雷久南
養生智庫
重新思考癌症雷久南
自然農耕
醒一醒,我們快沈了!周妙妃
自然生活, 自然建築
來自亞馬遜的聲音——自然與生命的原初法則王品涵譯
從空地到綠之屋俞靜靜
生機建築百寶箱俞靜靜
心靈湧泉
靈性詩篇——第三篇歸無所得法(十八) 潘定凱
回家的路——2012和你我的極限朱嵐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心得分享 研習摘要
全光譜色彩的運用陳慧慈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十五)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醒一醒,我們快沈了


醒一醒,我們快沈了!

我們都注意到了全球氣候有些反常,新聞常報導著:「這場歐洲風雪是近80年最大的…」、「澳洲各地乾旱嚴重…」、「二○○九年中國的洪水呈現︿次數多、量級大、漲勢猛﹀的特點…」。偶而會有些特別專輯提到:地球石油快用完了…、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面臨砍伐危機…、第三世界小孩需要食物、乾淨飲水與教育…等等世界其它角落的問題,但都僅僅 20 秒鐘就過去了。環境的、全球的、和人類生存有關的,都不敵購物台整日的轟炸、萬能名嘴的高分貝以及帥哥美女的劈腿傳聞,台灣人民忙著拚經濟,還要澄清政治立場。新聞媒體最多的還是政治、經濟、社會、娛樂等等的報導。

關切全球環境與人類的人都可歸納出我們這艘叫「地球」的小船有那些危機,這些危機是緊密關聯,互相影響的。這些危機有:一,全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因為人們排放太多溫室氣體。二,石油天然氣等地球資源愈來愈少,因為人們消耗太快。三,人類淘汰太多無法再利用的垃圾。四,人們不珍惜水源。五,人們生產的食物不安全。六,人類有消費惡習。七,土地利用與保育不佳。八,生態環境惡化。九,基因改造等生物科技可能帶來大災難。十,動植物物種基因消失太多太快。奇的是這些危機就像濺進船內的水,讓小船載浮載沉,坐在小船上的「地球人」卻還在敲鑿船底。

全球各國政府每年會聚集某國,針對環境問題開會,試圖分派一些任務,然後期待各國回家去做家庭作業。去年十二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哥本哈根會議(COP15)在全球關切與憂心之中於丹麥舉行,是歷年訴求與衝突最大的。會中卻在地球該允許暖化2 度或 1.5 度;以及各國應排放多少二氧化碳等等議題上盤旋。最後,12 月 19 日在該帶頭減低危害的美國和中國未能做出承諾之中草草結束了。

地球暖化太快、自然災害將更猛烈、許多物種將消失、石油能源將耗盡等等與人類存亡有關的討論都不了了之。大部分國家吵著公平問題;許多政府只擔心限制排放二氧化碳會危及工業,影響其經濟成長;但對許多小島國家的人民來說,二氧化碳排放以致地球暖化意味著他們的家園將被海水淹沒,他們將流離失所,成為氣候難民(目前己有小島居民因海水上漲,無法耕種芋頭主食而全部遷離)。

面對目前全球暖化,能源日益稀少的情況,全球或可歸納為幾種反應。第一種只求無止盡的成長,迷信科技,認為地球資源絕對不會耗盡,認為自由市場和科技總會找到出路。這一類的支持者也包括各大工業國、石油企業及採擴、電力公司等。他們消耗各種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氣、鈾礦等,把廢棄物、垃圾、毒素排放到環境中。有些甚至認為全球氣候異常與地球暖化不是人為的。

第二種基本上還是相信資本主義的成長美夢,認為「綠色」能源可解決資源耗盡的問題。支持者包括許多太陽能、風力、生物燃料的公司。第一種和第二種根本上還是消費主義,人們生活不需做太大改變,能源危機和氣候變遷的問題只要丟給政府和公司機構就好了。

還有第三種悲觀主義者,認為能源危機和氣候變遷沒有辦法改變。經濟發展、人口增加、資源消耗會延續;人類將面臨經濟崩潰、戰爭、暴力、大飢荒。但他們認為那些是政府和國家的事,與個人無關,他們僅為個人和家庭生存做準備。

面對目前全球性的這麼多的危機,我還想再加上一個,那就是國家、政府、財團信用度不佳。所以,我們個人和小團體需要更獨立自主才能確保國家、政府和財團是為人們福址做事。個人和小團體的力量要發揮,才能改善我們這艘「地球船」的其他危機。

個人的行為真的能改善全球的狀況嗎?石油的開採利用不過是人類歷史近 200 年的事,地球一切己變成靠石油推動,國家、政府和財團都在追求「經濟成長」和「全球化」,人們喜好消費,相信媒體,變成習慣,因而導致大規模的氣候災難和全球人類的不公平。我們必需降低石油使用、生活過得更簡樸、減少購買、以社區為單位,分工合作,學習自給自足。我相信由每個人的覺知與行動可改善全球的狀況。

以我這小小的個人來說,我在學習,也在日常的食衣住行上演練著不增加地球負擔的功課。我喜歡帶著購物袋和盒子去我們鄉下的菜市場買菜,買菜時跟小販和週邊的人聊聊塑膠袋泛濫造成的污染問題。我不喜歡去大賣場。現在的大賣場都宣傳環保,不提供免費塑膠袋。若自帶環保袋,在結帳櫃台只可省下一個大塑膠袋,台幣 2 元。但買回的食品每一樣都有包裝紙、塑膠袋或保麗龍盒,我的菜錢大概有一半是浪費在這些包裝材料以及電力、泠氣、裝潢、人事管理等等費用上。大賣場販賣許多加工食品,製造這些不知成份的「食品」和事後處理垃圾所耗費的能源和所產生的廢棄物和二氧化碳,會增加地球暖化。我不想加重全球的能源危機,也不希望地球溫度再上升,造成更多乾旱、海嘯、嚴寒、酷熱,導致他人受苦受難,所以我喜歡去傳統市場,沒事還可和小販聊聊家常。

就每日三餐來說,目前的農牧漁業全靠機械和石油推動,包括機械的製造、化學肥料和殺蟲劑、砍伐森林、運輸、包裝等等。知名的生態學家David Pimentel指出,目前的工業化農作和食物供應方式,產生 1 卡路里食物竟然要耗費 10 卡路里石油,每人為食物每年要消耗 10 桶石油,工業國能源消耗中有 17% 是為了食物。所以在食物上我們可以改變的是:

1.吃少一點,自己烹調。目前每人每年約食用 90 公斤食物,以供應每天三千六百卡的熱量,但大部分人只需二千五百卡就足夠了。吃少一點,但品質優良的食物會讓我們更健康,減少醫療費用,又可節省約三分之一的能源。所以少去吃「吃到飽」的餐飲,它只會讓我們付出更多。

2.改變飲食,不要吃過度消耗石油能源的食物。像市售飲料、零食、速食、和再製食品等,其製造、包裝、冷藏∕凍和運送都耗費大量能源。例如,我們可以自帶飲水,因為各種店家為販賣利潤極高的冰涼飲料,有幾百萬台冰箱在運轉耗能,時時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我們何必把飲水的安全交給污染地球的化學工廠呢?

3.改素食,或至少減少吃肉。素食僅耗費一般飲食二分之一的能源。畜牧業養殖除耗能外,其排泄物也是地球暖化的重大元兇之一。改吃素食對身體與心靈的健康有莫大的好處。

4.購買在地的有機食物。儘量食用附近有機農生產的蔬果,加入支持社區農業的採購組織(Community Supporting Agriculture, CSA)。加入CSA有三個好處:一是減少了食物運送,減少石油消耗;二是CSA可以免去財團剝削、也避免了財團仰賴機械、化學藥品等浪費能源的生產模式;三是可鼓勵有機農夫,尤其現今有許多富有理想和責任感的年青農夫,值得大家支持與鼓勵。

我認識一個從事CSA的年青人,他由有機農收購各種當季新鮮的農產品,分配在紙箱中,當日就送到配貨商店,由會員自行取回。短短一年,已有將近十個配貨點,約 100 個訂戶。他的有機農有通過有機認証的,也有由他送樣品檢驗合格的。他是城鄉規劃與研究的博士候選人,開始做有機農和消費者的媒介是為了給太太和未滿週歲的女兒買新鮮、健康、安全的食物。結果由順道幫鄰居朋友採買,發展成今日的CSA組織。他本來是想學種菜的,卻因為開始CSA,讓許多人吃得更安心。我覺得他最大的貢獻,是鼓勵了許多小型有機農,讓他們可以繼續從事有利大眾與環境的耕種方式。認識他到現在,我還在想取什麼名字可以嬴過他,因為他的CSA名叫「大王」菜舖子(www.buylocal.tw)。但是大家不要都跟他買菜,找找自己住家附近的CSA,支持自己的農夫。或許你也可以成立一個CSA,服務鄰居和社區。

5.學習保存食物。買了在地、當季的又便宜又新鮮營養的食物,可學習(或購買)加以醃製或乾燥,避免購買市面上長期冷藏∕凍的食品。如此可支持在地農業,免去財團們浪費石油的銷售方式,也更保障自己食物的安全。

6.開始種菜。由小規模開始,不要放棄,累積經驗後,你會發覺自己種的菜有多好吃。

其它可以減少消耗石油的方法很多。在交通方面,儘量使用公共運輸工具。腳踏車現在己非常普遍,各種相關設施也在增加中;走路對身體好處多多。買小型車並儘量共乘,可減少許多石油消耗。有個朋友,要求自己待辦事項三件以上,交通不便,才使用汽車。

在房屋方面,臺灣天氣濕熱,讓住家通風和涼爽可節省大量的空調費用,減少許多能源浪費。住家要有南北對流的通風口,北邊來的風是涼∕冷的,所以夏天可把北邊門窗打開引進涼風,南邊打開增加對流;冬天把北邊門窗關上,僅在南邊留一小窗,就可保持溫暖又有新鮮空氣。南部有許多透天的三樓或四樓住家,夏天通風可在一樓北邊引進涼風,頂樓南邊留一開口或屋頂裝個自動旋轉通風煙囟管(可塗黑吸熱)。熱氣會上升、冷會下降,如此就可增加通風和涼爽。北邊的房間比南邊和西邊房間涼爽,所以夏天時,可把消磨最多時間的房間設在北邊。冬天時南邊和西邊房間較溫暖,可設置幼兒和老人家的房間。下午太陽西晒時會讓屋內像烤箱,所以西邊可裝上厚布簾或木板等隔熱窗廉。澳洲布里斯本氣候和台灣差不多,許多屋子會在西邊窗外裝上隔熱板。西邊可種樹或在外牆種上爬牆植物,以擋掉高熱。屋頂花園可省掉不少空調費用,少用許多能源。

家裡減少使用電器,不使用時把插頭拔掉。早睡早起也可節約能源。我有朋友說以後國內旅遊就好,在近郊走走也不錯。甚至有朋友說要少生一個孩子。

學習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日用品,並使用天然材料;學習自己修理或改裝家裡的小物件;和朋友鄰居交換物品或技術。

學習新知識,參加與節能和環境保護有關的活動或社團。譬如: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http://toaf.org.tw;大地旅人earthpassengers.org;合樸農學市集www.hopemarket.com.tw 等等許多團體,都是值得學習與參與的。

現今各種用品都含有許多石油原料:衣服、鞋子、眼鏡、牙刷、電腦、飲料瓶、藥物、家具、地毯、化裝品…。減少消費,不要使用「消耗品」或「立可丟」的商品,更不要因促銷便宜就衝動購買。

美國的環保人士Annie Leonard 錄製了一個有關消費背後故事的影帶,己分佈全世界,建議大家觀賞與思考。(www.storyofstuff.org)。它談到人們為了物質享受,大財團為了利益,人類如何開採、製造,銷售,消費及處理癈棄物的真相:

開採自然資源時,砍伐森林、污染水源、剝削第三世界、消耗大量能源。

製造日常用品時,加入了許多化學品。成品所含的毒性大多未經測試,己知有害也照樣使用。當然這些工廠會被大財團設置在低成本,沒有工作保障和環境保護條文的國家;雇用的是己被剝削自然資源的第三世界廉價勞工;有毒的產品和排放物最後到達全世界的消費者(我們)手中。

銷售就是用最低成本獲得最高利潤。我們都知道工讀生一個小時只賺 80 元,肚子餓時要自己付錢買泡麵和茶葉蛋吃,但是生意人還常叫苦說人事成本是他們最大的開銷。我們買東西時,大概知道物品的製造一定有原料、工廠、人事、運送、展示等成本,但大多人大呼「怎麼可能這麼便宜!」,然後就高高興興買回家。背後是誰在付出代價呢?是那些被剝削的第三世界廉價勞力和自然資源,生意人叫它成本外部化。

消費,也就是經過廣告媒體的美女俊男催眠下,我們被騙、被搶、被逼,但絕大部分是自願去做的事。美國有個統計:人們購買的商品半年內僅留下 1%,其它都壞了、丟了或送了。現在替換最快的商品大概就是手機了。年青人要炫要新功能,大部分人因為替換免費至少每兩年換一次,也有很多使用沒幾個月不是銀冪就是按鍵有問題。大公司利用媒體,指揮消費者往東或往西,買下一堆馬上要丟掉的東西,叫做「人民消費指數提高」,和「經濟成長」。奇怪的是看不見的綠燈會亮起,大家會跟著媒體喘一口氣,覺得輕鬆不少。

處理廢棄物方面,焚燒會釋出戴奧辛等劇毒污染空氣,掩埋會污染地下水。回收讓大家安心不少,但實質上,我們丟掉一份垃圾,上游己產生了 70 份廢棄物。目前物品設計不夠完善,可拆解回收再利用的比例有限,其過程也會消耗能源。回收是不夠的,只有停止消費才能停止消耗能源與自然資源。

所以當前我們的消費習慣就是在追逐媒體和財團宣傳的「經濟成長」、「進步」、「時代潮流」之中養成的。但媒體和財團並沒有告訴我們,我們花的每一毛錢跟消耗資源、地球暖化等等全球危機有很大關聯。

環境在惡化、資源在減少,但我們還來得及應變,有覺知,改變習慣,停止敲鑿船底,我們才能把濺進船內的水慢慢勺乾。讓我們把個人和小團體的力量發揮出來!

*www.earthwatch.org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