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9年05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9年05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自然送終——新生命的開始雷久南
自然送終——後事在家辦雷久南
吃出健康
酸鹼平衡的飲食(下)雷久南 曾紫玉整理
養生智庫
跟黴菌有關聯嗎?(三)陳瀅
自然農耕
我們就是吃這樣的蔬菜水果長大的嗎周妙妃
理想國
心靈湧泉
靈性詩篇——第三篇歸無所得法(十五) 潘定凱
邂逅真我朱嵐
只是當時已惘然潘定凱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心得分享
遇見藥師佛——我的身心靈經驗分享深心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十二)—人智學解析食物與氣體的關係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只是當時已惘然

只是當時已惘然

念佛偈 白樂天
余年七十一 不復事吟哦 看經費眼力 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 一句阿彌陀 行也阿彌陀 坐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箭 不廢阿彌陀 日暮而途遠 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淨心 但唸阿彌陀 達人應笑我 多卻阿彌陀
達又作麼生 不達又如何 普勸法界眾 同唸阿彌陀


觀游魚 白樂天
遶池閒步看魚游
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
我來施食爾垂鉤


義山看著友人知道自己喜愛白老的詩句,特意抄來送他的這兩首白老的新詩,想來白老近日一定是專心念佛,但是不知道他請自己去盤桓幾日,是有什麼事。 到了白老家,發現他以往的伎妾都不見了


白老出來後,開門見山的說「義山,我請你來是因為我夢見你會寫我的祭文,所以想跟你聊聊。」
義山回答「白老,我看您精神挺好。怎麼提到祭文去了?最近我才拜讀了友人抄來的你兩首新詩呢!」
白老「唉!以往吟風詠月,其實都是浪費生命。你將來寫我祭文的時候,請不要著墨於我的詩文。文字上的追求,其實都是眾生苦的根源,只是一般人不知道這是苦,所以還刻意的追求。」 義山「為什麼文字上的追求是苦的根源?」
白老「文字上的追求,是心中執著了特定的文字,如果見到不合己意的就起煩惱了。你以前不是修道嗎?老子也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可見『有』與『無』是相對而生的,就像『苦』『樂』是相對而生的,所以有好詩就『樂』,沒有好詩就『苦』,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義山「那要怎麼樣才不是自尋煩惱呢?」
白老「不追求就不煩惱了,回歸本來就不煩惱了。」
義山「什麼樣是回歸本來?」
白老「回歸本來就是回歸本來清淨無染的心。就像《十三州志》中望帝的故事。你看望帝他自行讓位,後來化為杜鵑,泣啼『不如歸去』。人們說這個故事是說他想回歸王位,真是冤枉了古人。化為杜鵑乃是自在之意,不如歸去是勸世人回歸自己的來處,而不是回歸王位。」
義山再問「那麼白老您寫的唸阿彌陀和回歸本來有何關係?」
白老回道「念佛是我們淨心的入門方法。非常方便有效,可惜大家不當一回事。我曾問過鳥窠禪師『如何是佛法大意?』
他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我說『三歲小兒亦道得。』
他說『三歲小兒亦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我當時一聽,如雷貫耳,感觸良多。自己蹉跎一生,在詩酒中迷糊度日,就是聽聞的多,真修的少。所以心不能做主,就讓外境做主,外境一變,心情就變,無謂的在心情起伏中苦了一生。你看我寫琵琶行時,不聞絲竹之聲也苦惱,聽聞絲竹之聲也悲哀,不是自尋煩惱是什麼?」
義山「可是一般不是說念佛是求生淨土嗎?」
白老「是的,求生淨土與回歸本來,對我而言是同一件事。你看《莊子。齊物論》中說,不知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如果我是莊周,那本來清淨的我,就是蝴蝶了。也就是,生時是現莊周的相,死時是現蝴蝶的相,如果看明白這一點,就無所謂生死了。但是我們所作所為,還是如影隨形,所以我才寫念佛偈,勸大家念佛,自淨其意。」
義山道「難怪白老您提起祭文毫不避諱,顯然您是看破了。您說夢見我會寫您的祭文,是怎麼一回事?」 白老笑著道「也許只是夢,因緣是否真是如此,也尚未可知。但顯然你是有緣人,我請你來其實是這本我手抄的楞嚴經想相贈於你。希望你也有緣,能得法益。」
義山於是謝過白老,又在白府盤桓了幾日,與白老談論了一些當時佛法昌盛時的現象。
義山「白老,您對現在有人說供養佛教法會是買福贖罪的看法如何?」
白老「佛所說法,講究一個『覺』字。知道造作惡業有罪要贖,是『覺』的第一步。但是不改習氣,繼續造作惡業,只想借用別人做法事來替自己贖罪,這是沒有繼續走『覺』的道路。買福贖罪不是不可能,也不是沒有用,但是這都是世間有為功用,並沒有解決根本的身心不清淨的問題,能得到的利益是很小的。就像有人會利用人心的無明,在佛法中求財,或求名,或求權利,沾沾自喜以為自己聰明,所以也不是求不到,只是沒來有的污染了自己的心,最後都是自作自受,這些都是心中不肯『覺』的無明,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義山「白老您對現在大家喜愛談前世來生的看法又如何呢?」
白老「『欲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如果見到自己的前世,就改了習氣,那也不錯。如果習氣不改,繼續造業,那就是『欲知後世事,今生作者是』。如果看來看去,習氣不改,或是甚至執著前世的風光,而弄得瘋瘋癲癲的,那就是只看到了一個『迷』字罷了!總之,談玄說妙,沒有真修,都是無用的!」 義山「說到『玄』,那天白老提到,『有無』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經上說,有無『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古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您的看法如何?」 白老「同謂之玄的這個玄,是指生出「有無」的「覺知性」。有無是「二」,它們的同出處是「一」,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中『一生二』的層次,所以這還未究竟,也就是看破了生出「有無」的「覺知性」都還未究竟,還要玄之又玄的往上走到『道生一』的層次,才是眾妙之門。這修行層次在楞嚴經上講得更仔細,不過,意義是相同的。」 如此說道談佛,相聚甚歡。爾後,告別回家,回家後也沒把這些事放在心上。
會昌六年,白老過世,官方也沒請他寫祭文,於是他想只是白老的一個夢罷了。
沒想到大中三年,真的有人請他寫白老的墓誌銘,他才覺得與白老走前的相見,可能是有些意義的。他也就依白老交代的,刻意不提他詩文的造就。
大中五年,義山妻子病逝,葬禮上還得與人勉強應對,心裡真是說不出的難過。
葬禮完後返家,心情依舊鬱悶。於是又回到馬廄,牽了馬車,想去附近的高原上,看看夕陽,散散心。到了山巔,見到美麗的青藍色的彩霞,心情好了不少。夕陽讓他想到了白老琵琶行中遲暮的美人


今年歡笑復明年 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 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 老大嫁作商人婦
想至此,不禁問道為何人間的美麗或歡笑似乎都如此短暫呢?還有為什麼大家都是年少時不明白要珍惜,老了才慨歎暮去朝來顏色故呢?
就這麼一想,駐足才一會兒,天色就暗下來了,彩霞也都黯然失色了。令他不禁感嘆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於是無奈的驅車回家。回到家,點上蠟燭,看著蠟燭流下的淚花,想起杜牧的詩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不禁又感嘆,妻子一生為他受的苦、流的淚,現在好像蠟炬燒盡了,淚才結束,真是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 難道人生非要如此不可嗎?
看著自己解不開的苦痛,想起白老走之前的灑脫,於是取出白老抄的楞嚴經,讀了起來。
讀到「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汝與眾生,亦復如是。」他不禁取出了自己那把久已失調的錦瑟彈奏了起來。想起古人說的錦瑟本來五十弦,慨歎自己也快五十歲了,糊裡糊塗的蹉跎半生,自己這個樂器到底算不算發過妙音呢? 在繼續彈奏中,想著經中文句,他忽然有了一些領悟。經中說的「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說我們將澄清似百千大海廣大無邊的真心,棄之不顧,卻將自己這個在人間偶然浮現的一個水泡,視為一切,在其中患得患失。如果人在天地之間,天地就像一把琴,自己只是弦上偶而奏出的一個音,那又有什麼好患得患失的呢?如果活著能不為自己流淚,而為天下蒼生流淚,那麼自己所流的淚,是否也能像海蚌流的淚,能為人間化作美麗的珍珠?想到自己的不得意,此時才似乎有點明白,就像藍田中的玉,如果有緣成為人們手中美玉的,在日照下才會生煙,玉若未熟,日照亦不生煙。千里馬也要遇到伯樂,才是它出世的時候。李白如果一生得意,大概就沒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這樣為後人稱道的詩句了。如果說每個人在世為人,都是天意,那麼自己這個人人看似不稱意的一生,意義也許就是在為人間留下詩詞了﹗ 再想起白老提醒的莊周夢蝶和望帝杜鵑的故事。他忽然有一種解脫的感覺。他想著經中所說的真是不錯,我們這樣迷惘的過著,不想醒覺,整天在苦的日子和求樂的心,或是樂的日子和求延續的心之中打轉,官場的相爭則是在弱肉強食和冤冤相報中流轉,可以說都是被一個執著的「情」字害的。但是活著的時候不想改變這種執著於「情」的迷惘,來生又想要去追憶以往看自己的前世,真是除了一個「迷」字之外,還能看到什麼呢?就這樣生生世世迷迷糊糊的過著,真是冤枉。如果隨時隨地都能清清楚楚的看著「生也是夢,死也是夢」,既然都是夢,又要去哪裡找「得」「失」或「生」「死」呢?如果依莊周之意,走時才真的是「蛹化為蝶」,是「自在」之日。那真是「不如歸去」啊﹗ 看著自己對情的執著,似破非破,亦悲亦喜。於是,他提起筆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詩句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