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0年5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0年5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為下一代保留祖傳好品種雷久南
吃出健康
食物與身心的關係學理
童年王國
兒童教學魯道夫.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維護自然
星光、月光和士地的能量-------自然活力農耕點滴雷久南
聲波開花曾紫玉
小木箱大收穫曾紫玉
心靈湧泉
HELP WANTED! 徵求援助何瑞德(Arthur Hubbard)著;周慧菁譯
和平使者生平自述---------第八章:和平之道和平使者(Peace Pilgrim) 著;俞靜靜譯
養生智庫
琉璃人的故事(十三)--生命的喜悅--迎接新生命的人潘定凱
安祥的迎接新生兒---------家中生產心得謝美芳
從疾病的探討到生機飲食的實踐(續)花蓮門諾醫院外科主任蔡慶豐
如何自癒您的身體張智惠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生命的喜悅--迎接新生命的人

琉璃人的故事(十三)--
生命的喜悅--迎接新生命的人


身似琉璃 映徹三千世界
心如明月 遍照萬古長空

瑪莉.傑克生(Mary Jackson)、安娜.邦婷(Anna Bunting)和愛麗絲.雷文(Alice Levine)是三位共同工作的助產士。她們三個人,在過去將近二十五年內,在產婦家庭內接生了超過一千五百名嬰兒。

她們三人中最早進入這一行的是瑪莉。她在二十三歲時,就自己思維這一生要做什麼?很巧的,當時她有一個朋友在上護士課程,課程中有觀察生產過程的實習,朋友邀她一起去看,一看之下,她當天便決定這是她今生一生願做的工作,她觀察了當時的生產過程,覺得婦女在生產時不應這樣被對待。於是在決定後,就開始了她的學習過程。在同一位朋友的介紹下,她認識了一位幫人在家中接生過七千個嬰孩的醫生(Dr. Etting Hausen)和一位助產士(Louise Scott),她於是跟著他們學習。除了學習如何在家中接生(Home birth),她也曾前往法國向法國醫生米歇.歐丹(Dr. Michel Odent)學習水中生產(Water Birth),並將這種方法及歐丹醫師介紹到美國的婦產科醫學界。她也曾參與加州設計的一套助產士實做考驗法(Challenging Test)的成立。

然而,助產士這一項工作雖然有完整的執照法規,但現在似乎不為人知,好像成為歷史,而情形確實如此,因為目前全美只有六千名左右的助產士,數量可以說相當少。醫療當局的未加鼓勵及醫院的不願合作也許是這項工作似乎漸漸為人淡忘的原因。

一般而言,正統醫療系統不願與助產士合作的理由大多是認為家庭生產不安全。不過,事實上有許多統計資料顯示,在家生產由助產士接生的失敗率(嬰兒或母親死亡率)及須剖腹生產的比例都要低於醫院;而荷蘭在家由助產士輔助生產的比率更是更高達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所以,生產是否安全應該並不是決定於在醫院或家中,也不是決定於是那一種醫護人員輔助生產,而是決定於母親的健康狀況及心理、生理的準備和助產醫護人員的經驗及能力。

而選擇在家生產的婦女則多半是因為希望能在一個自己喜愛的環境中生下自己的孩子。她們認為家中沒有許多人及儀器,所以心情要輕鬆舒適得多。有一位女士提到,如果生產時間過長,醫院醫護人員已經換班,妳便無法得到同樣的人持續地照顧。

對瑪莉這三人而而言,她們則有更大的理由希望能提倡這種家庭內生產方式。因為在講求效率與利潤的今日工業社會,愛心與耐心的生育過程似乎已經是一種奢求,而一般人都未注意到,生產的經驗,事實上對產婦和新生兒的一生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因為生育本身就是非常有具有挑戰性的。產婦要面對生命,要信任自己的能力及幫助妳生產的人,並要臣服於生命中的不可知,所以生產很有可能會是改變產婦一生生命觀的經驗,而助產士則要細心,要有開放的心胸去了解產婦,要有照顧、關愛母子及照顧幼兒與母親的親密關係的心態。有研究顯示,如果嬰兒生產時是處於一個溫馨的環境,她(他)就會成為一個較溫柔的人,家中生產就是希望能提供產婦與嬰兒一個能放鬆心情,舒適、溫柔有愛而平靜的環境,以完成這一件影響母子一生的重要事情。

瑪莉講了一個較特別的經驗說明這種整體生產環境(包括地方、母親、在場醫護人員對母親的了解等等)的重要性。一位女士在懷第三個孩子時成為單親媽媽,本來她不想要這個孩子,後來她來找瑪莉當她的助產士,瑪莉最初拒絕她,因為母親不想要孩子這種心,便會容易造成難產。後來產期越近,這位母親說她已經完全接受這個孩子,瑪莉於是同意幫她接生;出生時,這孩子全身發紫,似乎活不下來,瑪莉在給他戴氧氣罩時,看到了孩子忿怒的眼神,於是叫他母親抱著他,說她愛他,孩子便膚色漸漸的轉紅。瑪莉說,一般醫院的做法通常是立刻剪斷臍帶,將孩子從母親身邊帶走,送加護病房。這樣的話,這孩子反而可能活不下來。

她們通常在懷孕後的第八周便開始與產婦接觸,做產前檢查與交談,因為她們要了解包括了生理、心理及靈性方面對產婦生產可能造成的影響。瑪莉說,難產時,通常問題所在都不是生理方面的,通常多是產婦的畏懼,也許是對生命,也許是對死亡,也許是因為劇痛而產生的畏懼,或是心裡太多事情,或過去的不好的經驗(如被性虐待)等。

在《選擇溫柔的生產方式》(Gentle Birth Choices)這本書中,記載著一段瑪莉所經歷的故事。故事中的產婦產道已經開五公分,雖然繼續有陣痛,但產道卻不再開,於是瑪莉決定帶她去海邊走走;兩人在海邊走時,敏感的瑪莉便問她是否心中有任何事讓她無法繼續開,產婦想想便說,也許是她一直沒有對她先生說她年輕時曾墮過胎,她怕她先生會因此較不愛她。瑪莉鼓勵她告訴她先生這個秘密;回家後,瑪莉於是讓她與先生二人獨處,在她告訴她先生後,兩人都淚流滿面。接著便是陣痛加強,他們叫瑪莉再來,一小時內嬰兒便出生了。

在問到瑪莉是如何能夠感覺到產婦的心時,瑪莉說,細心的觀察通常便能感覺到究竟是什麼事影響了順利生產。我想,她會這樣用心地去觀察,乃是她曾說,她在接生中享受到的快樂與喜悅是任何事皆無法替代的,她認為在工作中,在觀察產婦與先生與子女相處時,她也更為了解愛和學到如何去愛,能有更開放的心學習如何做一個母親和如何與婦女相處,她並寄望能在相處中給予她們力量。她認為細心的觀察及產前的交談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此才能對產婦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提議或幫助,讓產婦自行發揮她生育的本能。

所以她們三人在一九九○創辦了聖塔芭芭拉助產士(Santa Barbara Midwives)這個組織。除了生產的工作,她們也積極各處演講、製作錄影帶,希望提倡這種生產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種生產方式,也提供實習環境幫助更多的人進入這一行。最終當然是希望助產士與醫生醫院更能互相了解與合作,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在家生產這種福利,在需要醫生、醫院幫助時也能得到最好與最快的幫助(美國已經有醫院提供更家庭化的生產環境以降低生產的危險性)。

因為畢竟,不論是何時、何地、何人幫助參與生產這件事,它的目的應該都是一樣的──歡迎一個新的生命來到人間。想一想,如果我們是嬰兒,而且在被接生時是完全清醒的,我們希望有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和什麼樣的人來迎接我們呢?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