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1997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1997年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當東方、西方、北半球、南半球相逢時……雷久南
吃出健康
稻米香、小麥甜、雜糧肥雷久南
消費者教育系列
認識身邊的化學藥劑雷久南
認清Atrazine真面目葉綺蓮譯
專訪
專訪米麗安.哈士巴德  美瑞亞.瑞麗絲(Mariette Risley);曾紫玉譯
養生智庫
生病——是超越的開始邱麗惠
心靈湧泉
琉璃人的故事(三)此事與風水無關──能量測量  潘定凱
書摘
見萬物全像之真像——摘自《全像投影的宇宙觀》一書 Michael Talbot著; 潘定凱譯
還我健康——置之死地而後生?  約翰.羅彬斯(J. Robbins) 著;嚴世芬譯
現身說法
從家園種出有機的蔬果蘇建源
讀書心得
《新世紀農耕》讀後感雷通明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新世紀農耕》讀後感

人與土地圓滿之愛
《新世紀農耕》讀後感


從事土壤研究工作一直是我的興趣,三十多年來,對於農業發展關切之情未曾稍減,鮑伯農耕課程結集而成的《新自然農耕》一書,閱後內心感觸良深。

我曾兩度去鮑伯的農場拜訪,與他十分投緣,彼此有機會做深入的交談,在讀過這本書之後,益發欽佩他對土壤與生物由衷的愛心與對大自然深入的觀察。

表面上看來,愛心似乎與科學無關,但反觀牛頓與愛因斯坦這兩位頂尖的科學家,卻不難發現他們都有很高的宗教情操,這也正是愛心的流露。當年,愛因斯坦有位物理界的摯友過世,他曾寫信安慰摯友的妻子,文章中洋溢著無限的宗教熱忱,在此特節錄他尊重與愛護生命的兩段話:

「我的看法是,僅以素食生活態度對人類性情所產生的生理效應就知道這將會對人類命運產生極有利的影響。」

——一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寫給「素食展望」的一封信

「人類是屬於整體的,這個整體我們稱之為『宇宙』,人類卻受時空所限,將自己思想與感情的體驗與其他事物分離——這是一種意識上的視覺迷糊,這種迷惑有如牢獄,使我們受限於個人私慾,將關愛拘限在少數幾位最親近的人身上。我們必須要能將自己從這個牢獄中解脫出來,將慈悲心放大來涵蓋一切有情眾生與大自然的整體美。即使無人能夠百分之百做到這一點,但為達到這個所做的努力,其過程本身就是自我解放的一部份,而且是內心安寧的基石。」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由《紐約郵報》轉載

當代美國物理學家Victor Weisskopf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系主任,退休後協助羅馬天主教皇致力於和平運動的進行。他曾親身參加美國原子彈發展與製造的核心工作,最後反對核戰而力主和平,他認為人類文化的進展要靠慈悲Compassion與智識Knowledge兩大支柱來維繫,若是所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者都有此共識,以愛心為出發點,則其研究成果將會有利於人類,而不致於像今日因科學發展反而帶來許多「惡果」。從事生物及科學研究的學者更應如此,不要拘限在實驗室的數據中而忘了自己本是自然的一份子。

近年來研究者受社會環境與人為因素的影響,將研究領域傾向於追求個人知識的突破而埋首於實驗室及書籍中。由於遠離了對自然界的觀察與體驗,於是對它也無法深入的認識與瞭解。近代在科技上的發展,著重於追求更新更好的技術,卻往往忽略了獲取實驗數據的準確度。我們無法將整個自然界拿來做實驗研究,而只好以取樣的方式,抽取其中極小的一部份,而採樣的準確度完全有賴於我們對自然界觀察瞭解的程度。

這有賴工作者切身參與、親自觀察、收集正確數據,才能減低研究成果對自然界整體認識的偏差。我個人認為一位優良的科學工作者,應該具有慈悲、愛心及對大自然深入的觀察與體驗。鮑伯正是這樣一位不折不扣的實踐者,以愛心對待一切動、植物及土壤,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這本書將能為有興趣從事農耕的人提供寶貴的資料。若能有機會親自參觀他的農場,看他如何將火雞廠的劣土改善成沃土而出高品質、高能量的農作物,就知道所言不虛。

此書不同於一般農業書籍,因為這是作者二十多年來親自耕種的經驗之談,言人之所未言,例如他提到能量對作物的影響,不是一般書籍可以得到的。近年我對能量有深濃的興趣,因此對他看法頗有共鳴。真正學農的人,若能秉持客觀的態度,以另一個角度來探索問題,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突破,讓我們一起為現代的農業盡我們每個人應有的職責。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