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也許你想知道(十三)-地球的任務
也許你想知道(十三)-地球的任務




地球是一個奇特的地方,它有礦物、植物、動物組成的自然界,我們就是自然界中動物類的一種分支。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界,但是在自然界之中,已有了我們人類所需的一切。我們人類為了自己的需要或慾望,對自然界,不論是礦物、植物、動物,都是予取予求,毫不憐惜,而且認為我們是它們的主人。也就是人類認為自然界是一個以人類為主的世界。雖然自然界有了我們人類所需的一切,但是這還無法滿足人類的情感與慾望。為了讓自己覺得偉大,人類創造偉大的建築物,偉大的王朝,也製造了偉大的戰爭。為了戰爭,人類也製造了巨大的戰爭用的機器,如航空母艦,同時也催生了精密科技。為了滿足情感需求,人類發明了各種人際關係,也發明了各種控制人際關係的方法。為了避免心念無聊,人類創造了各種玩樂的方式。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情感與慾望。情感與慾望來自我們能夠思想的功能。因為能思想,我們可以用思想來創造、來行動、來滿足慾望。但是,我們也可以用思想來限制、來控制我們的慾望。如果不擇手段滿足慾望,就會被人認為是惡人。如果知道如何限制自己的慾望,並且想辦法滿足他人的需要,這樣的人,就會被認為是善人。人類就是這樣善惡的綜合體,也是思想與情欲的綜合體。我們可以用思想提升自己,也可以用思想來滿足情欲,沉淪自己。

所以地球就是如此一個有情有想的世界。是有情有想的人類的神識所造出的一個世界,讓我們可以在其中,選擇走情的路,或是走想的路。例如男女愛情,如果昇華了,就變成友情。友情再昇華,就可以變成廣大無私的慈悲。地球就給了我們一塊地方,讓我們可以練習這種昇華。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沉淪,例如男女愛情,在貪愛之下就會沉淪為色情與縱慾。

史丹勒博士也說了,地球其實就是人類的大靈體的展現,它有它的任務。它的任務就是將這種情愛,轉化成為超然的愛。這是史丹勒博士在講《新約聖經》《約翰福音》時所說的。《約翰福音》講的是約翰所見的耶穌一生的事蹟,依據史丹勒博士所見,耶穌與佛陀乃是同一個靈體示現,因為他們對人類無私的愛,所以他們能以肉體的方式代表人類高層的靈體(這高層的靈體也就是基督教所說的神),讓高層的靈體降到這肉身之內,帶領著人類走著那進化之路。史丹勒博士在此演講中說明了經文中許多不為人知的密義,在第三講中點出了地球的任務。翻譯如下,以饗讀者。

地球的任務

約翰福音第三講 一九○九史丹勒博士講於德國卡爾賽市(Cassel)

昨天我們看到了約翰福音的前幾句話之中所隱藏的深奧內容,我們現在應該可以對這觀察做摘要,依據基督教密教,這本福音書的作者指出了,遙遠的過去,人類世界出現之前的創世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那「神言」或「神聖造物者」(Word/Logos)。

譯註:在中文版《新約聖經》中,「神聖造物者」被譯為「道」。《約翰福音》的前幾句如下:

約1:1在太初,就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約1:2這道在太初與神就是如此。

約1:3萬物是藉著祂造的,離開了祂,就無法被造。

約1:4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類的光。

約1:5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無知於這光。

約1:6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

約1:7
這人來,是為了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而信。

約1:8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

約1: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約1:10祂在世上,世界也是藉著祂造的,世界卻不認識祂。

約1:11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

約1:12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約1:13
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肉體的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的意志生的,乃是從神生的。

約1:14
「道」進入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滿了恩典與真理。我們見到他的榮光,正是天父獨生子的榮光。

地球在經歷古代土星期(地球的古代各期請見《靈性科學入門》),「造物者」就已經是一個造物力量,當我們的地球經歷太陽的存在期,祂就成為「生命」,而地球經歷古代的月球狀態時,祂就變成「光」。在神聖的靈性力量的影響下,地球在三個行星狀態進化過程中,人類這種創造物在他的進化上就發展到了有人類自我意識穿透其中,地球就進展到了我們現在的這個行星。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個創造物,就像是一種種子,是從古代月亮期來到了地球期,得到了一套肉體,但這是得自於神聖、原古的「造物者」。而乙太體或生命體則是得自於神聖的「生命」。星芒體則得自於神聖的「光」。在這個創造物的最深處,在地球上的生命過程中,那自我意識本身的光,現在已被點燃,這三層的人體本質,肉體,生命體和星芒體,變得能夠對自己說「我是」於是,也可以這樣講,我們可以將地球的進化,就是「我是」的進化就是人類這種族的自我意識的進化。這個「我是」,這種全然自我意識的能力,是在地球人類的進化過程中緩慢漸進的發展出來的。我們必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人類進化是如何進行的,也就是說,那自我,全然的自我意識,是如何緩慢漸進的在其中漸漸地顯現的。

我們地球進化有一個階段被我們稱之為古代利馬人(Lemurian或翻譯為利穆里亞人)時期。大致上而言,這是我們在地球上擁有今日外形的生命的最早時期。然後,我們可以說這是第一次自我意識,人類的真正內在,進入了這個有三個體星芒體,乙太體和肉體的肉身。後來就是亞特蘭提斯時期人類大多居住的在亞特蘭蒂斯大陸,一個形成了今日大西洋洋床區域的古大陸,這大陸是在巨大的亞特蘭蒂斯洪水後陸沉的,幾乎所有的人種都保留了這項大洪水傳奇事蹟的記憶。在這四體和諧共存的情形下,人類繼續投生經歷了後亞特蘭蒂斯時期一直到今日。如剛才所說,我們的靈魂實際上是在利穆里亞時期首次投生在三體之中,包括了肉體,乙太體和星芒體的身體,我們也已經學會了認識它們。在此之前的情形將留待以後再考量。如果我們希望考量進化的整個過程,那我們就必須回溯到很遠的過去,因為人類的進化是非常緩慢漸進地達到目前存在的狀態的。

從靈性科學的角度來看,秘修主義是如何稱呼我們「目前存在」的狀態的?它是稱之為一種「意識的狀態」,就是現今的人從早上醒來一直到晚上入睡之間所擁有的一種狀態。在這段時間裡,藉著他的身體感官,他看到周圍的物體。從傍晚時分,當他睡著了,直到次日醒來的清晨,他沒有辦法看到周圍的景象。為何會如此?我們知道,這是因為在白天,在目前的進化條件下,真正的內在人類,即自我意識體和星芒體,都是在物質界的肉體和乙太體內。換句話說,它們是在物質世界之內。因此星芒體和自我意識可利用肉體器官的聽覺和視覺在物質世界內看與聽,觀察物質的東西。從晚上我們睡著直到早上醒來,自我意識和星芒體都離開了物質界而在星芒界。在那兒它們是與肉體的眼睛和耳朵分離的,因此,就不能觀察周圍的一切。

白天清醒和夜間睡眠這種交替的狀態,緩慢漸進發展出來了。這是當人首次以肉身方式出現時的古代利穆里亞期當時的情況尚未如此。當時的自我意識和星芒體在一天中只有非常短的時間處於肉體之內,完全不像現在那麼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因為人在身體之外的時間較長,進入身體的清醒狀態僅有一段很短暫的時間,所以在利穆里亞時期的生活與我們的體驗是相當不同的。我們在晚上沒有夢時的無意識狀態,是緩慢漸進發展出來了。白天和夜間意識的時間分配在利穆里亞時期是非常不同的。那時大家仍然擁有一種遲鈍的天眼的意識,在夜間,當他們走出肉體進入靈性的世界,他們可感知周圍的靈性世界,雖然沒有像我們目前在白天看到實物那麼的清楚,我們不要將當時看到靈性世界的情形與現在的夢境做比較。現在的夢境狀態只像是那古代的天眼最後剩下的發育不良的殘餘物。不過,當時所見的影像與今日在夢中所見影像相同,但對當時的人而言這些影像有很真實的意義。讓我們弄清楚這些影像的意義。

在古代,人類,在二十四小時生活中只有非常短時間的清醒意識(比今日短得多),看到外界實物是非常昏暗,好像包在薄霧中。今日看清楚實物的能力是很緩慢的發展出來的。當時,他看到了初見的肉體,籠罩在霧氣中。就像我們迷濛的晚上,在街上走,看到街燈外包圍著一層光霧,或光場。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但是,這就是人類第一次看到肉體在他身上浮現的情形,而當他睡時,他並不會沉入無意識中,但在他的睡眠意識中,影像會浮現,是有色彩和外形的圖像。那時在他周圍的世界,若與今日的夢中世界來比較,今日最生動的夢也只不過是一種當時影像的微弱、昏暗的迴響。這些影像表示了某些在他的環境中心理和靈性的東西。當時,在他開始走他的地球之路,當他在晚上遊蕩時,他靠近了一個對他有危害的生物,並非像今日看到的情形-例如,他並非看到獅子以獅子的外形接近他-但他看到有顏色和形狀的影像浮現,並且會本能地告訴他自己,這是對他有危害的,是會吞噬他的東西,是他必須避開的東西。這些都是一些會發生在他心理和靈性方面的真實影像。所有屬於靈魂和靈性的東西,都會在夜間看到,進化就是這樣進行,人類緩慢漸進地沉浸在自己的身體內的時間越來越長。夜晚於是越來越短,白日越來越長,他在肉體內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夜間天眼的影像就越來越退失,目前清醒的意識也就越來越浮現。

但是,我們別忘了,真正純正的自我意識,是要在地球上生活才能獲得的,也只能經由沉浸入肉體中才能得到。在此之前,人類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感覺到他是神聖靈性生命存有的後裔的一部分。仍然有著一套遲鈍的天眼,他感覺到自己是神聖靈性意識的一部分,神聖的自我意識的一部分,就像手掌感覺自己是肉體組織的一部分。他還沒辦法對自己說「我是」,而會是說「神是」還有「我在祂之內」。

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證據說明有一個非常特殊的使命是保留給地球的,地球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三個早期階段,土星,太陽和月亮。不要以為我們可以將不同的行星的生命條件並排來比較,認為各行星有相等的地位。神聖的創造並非就是重複以往已經存在的事。每個行星的存在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使命。我們的地球的使命是讓在地球上進化的生命都修持愛的原則到最高境界。當地球已經達到了其進化的終點,愛應該徹底地瀰漫地球了。讓我們清楚地了解這句話:地球就是為了愛的進化而存在的一種行星的生命狀態。

在靈性科學中,我們說古代的月球期是在地球期之前。這個古老的月球,以進化的行星階段而言,也有一個使命。它當時並沒有進化愛的任務,但它是智慧的行星或宇宙。在我們的行星達到了我們目前的地球狀態,我們的行星已經經歷了智慧的階段。一個很簡單也可說很邏輯的觀察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就看看在大自然中所有的創造物。如果你不是只用理解力,而是用你的心和靈魂的力量來觀察,你就會發現在大自然中處處都充滿了智慧的印記。我們說的這種智慧,是一種在萬物基礎深處的一種靈性物質。隨便你在自然界中觀察一切,你就會發現它的存在。舉個例子,大腿骨,你會看到,它不是純粹一塊固體物質而已,它是由一群精細交織的支撐體安排成了一個了不起的結構。如果我們試著去發現在此骨骼構造的法則,我們會發現,它所遵循的法則是,要能夠用最少的材料產生最大的力量以支撐人體的上部。我們目前人類的工程技術還沒有先進到像那統領一切的智慧可以建造出這樣一個高度藝術的結構。人類除非到進化的晚期是不會擁有這樣的智慧的。神聖的智慧充滿整個大自然;人類的智慧將只能逐步達到這種境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智慧會在從內在得到神聖智慧流入地球的智慧。正如智慧是在月球期準備好的,我們就在地球上隨處可見,所以愛,地球進化期正在準備它。如果你能用天眼回頭看古老的月球期,你就會看到當時智慧並非隨處可見。你會發現許多東西仍然缺乏智慧。是在整個月球演化期漸漸地將智慧印記到了外在的世界。當月球全面完成了它的進化,本來並非無處不在的智慧就充滿瀰漫了萬物。內在的智慧是第一次出現在地球上在有自我意識的人類身上出現。這種內在的人類智慧必須是漸進開發的。

正如智慧是在月球的進化中完成,以便現在此智慧能在萬物中見到,所以以類似的方式愛也是如此進化。在利穆里亞時期,愛的出現是首先以最低層次的,感官的形式出現,但在地上生命的過程中,它會變得越來越靈性化,直到最後,當地球已經達到進化的終點,整個存在將變成瀰漫著愛,就像今日的瀰漫著智慧,而這將通過人類的活動來完成,如果人類能完成自己的任務。

然後地球將進入未來的行星狀態-木星期。在木星上遊走的生命,就像人類是在地球上遊走的生命,就會發現所有創造物都發散出愛,這就是那曾是地球上的人類自己在地球上生命的期間置入地球的愛。他們會發現愛在萬物中,就像我們今天發現智慧無處不在。如此一來人類就是從自己內心進化愛,就像他們現在是一點一滴地在進化智慧。那現在剛開始在地球上存在的偉大的宇宙之愛,將會瀰漫萬物。唯物的心識不相信有一種宇宙的智慧,只相信有人類的智慧。如果人類能不帶偏見的考量進化的過程,他們就能夠看到在地球進化期的開始點所有宇宙的智慧都早已先進到人類智慧只能尾隨其後。在以往那些日子當命名比今日更為精確的時代,那種活躍於人類身上的主觀智慧是被稱為「智識」的,以便與客觀的宇宙智慧有所分別。人們沒有注意到,他們在地球上生命過程中所發現(發明)的一切都早已在月球期的生命時代由神聖靈性生命們植入人心了。讓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我們在學校灌輸孩子說人類發現了造紙法是如何偉大的進步!但黃蜂已經在數千年前就會造紙了,打造蜂巢與人類造的紙是完全一樣的物質,而且黃蜂的造法也完全相同-差別只在於這就是它們生命生活過程的一部分。黃蜂的靈體,黃蜂的群體靈,乃是神聖靈性物質的一部分,是在久遠久遠以前就是紙的發現者了,比人類發現造紙法要早得多。

人類,其實,一直在宇宙智慧的幕後摸索前進。原則上而言,所有人類在地球的進化過程中會發現發明的東西都已經存在於自然界了。但人類能真正給地球就是愛,這愛是會從最感官方面的愛發展到最精神靈性化的愛。這就是地球進化的使命。地球就是愛的宇宙。

        (未完 下期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