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6年05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6年05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神識是不死的—瀕死經驗和死後溝通的研究結論雷久南
童年王國
七歲以前都在「玩」(上)曾紫玉
心靈湧泉
靈性詩篇一第三篇歸無所得法(之三)潘定凱編譯
維護自然
你我共同串起「環島的千里步道」邱麗惠
重新認識我們的土壤(上)周妙妃
書摘
來自天堂的問候真心
能量之舞Leslie Kenton 著  周小麗譯
胎內記憶蔡美鳳譯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
心得分享
以「意念」重塑「美好的未來」邱麗惠
本期目錄 下篇文章
寶貝您的肝愛護您的環境

瀕死經驗和死後溝通的研究結論:
神識是不死的

馳名世界的生死學專家Elisabeth Kubler-Ross醫生(羅素醫生)一生中獲得十八個學府的榮譽博士學位。她打破了美國醫學界不談死的沉默,也帶動了醫學界對臨終照顧的重視和生死邊緣的醫學科學探討。許多醫生繼續她所開始的工作,並且有國際學會專門研討生死問題,其中之一是國際瀕死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ear Death Studies(LANDS ORG)。羅素的生平多采多姿,她出生瑞士,是三胞胎的頭胎。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後,她立刻到波蘭去協助醫療人士,拯救許多面臨死亡的人,她看到了許多人死亡和瀕死邊緣的人,也因此下定決心正式學醫。後來因為嫁了一位美國人,才放棄在瑞士的行醫工作,搬到紐約,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精神病院工作,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下,她感到很孤單,因此對這些精神病院的病人,她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寂寞。她與病人情感上打成一片,真誠相待,很久不說話的病人開始說話,二年後,幾乎全部病人都康復出院,她體會到真情的溫暖是最好的藥,接著她到芝加哥一所醫院工作,繼續做精神輔導的工作。

有一天四位神學院的學生,想向臨終的病人學習,請羅素醫生為他們安排,她就這麼開始了對死亡的研究,與這四個學生一起的研究變成了一門課,後來多至五十位醫療人士來旁聽他們與臨終的人的訪談。這些累積的經驗,讓她寫下第一本暢銷書,On Death and Dying談死和死亡的過程,她親自陪伴了上千人面對死亡和收集來自世界各地二萬個例的瀕死經驗。她肯定的是:沒有死亡,因為神識是不死的。她用蝴蝶脫繭來比喻死亡的過程,蝴蝶是神識,繭是身體。她也肯定沒有一個人是孤獨而死的,包括死在外太空的太空人和死在沙漠中的人。通常最被愛和最愛的意識會來迎接,也許是已死的親人,或宗教所信仰的如耶穌、聖母瑪利亞、阿彌陀佛等等或守護神。

羅素醫生是從許多陪伴重病或重傷的案例中得到的結論。

有一次她陪伴一位全家車禍後重傷的小孩。媽媽已死,哥哥在另一醫院,小孩在臨死時會變得非常平靜安詳,她已熟悉這個過程,她問小孩有什麼感受。孩子說:「一切都好,媽媽和彼得(哥哥)已在旁等候。」孩子並不知道媽媽已死,連羅素醫生都不知哥哥已在十分鐘前死亡。在瀕死的經歷中很多人看到已死的親人。很小的小孩會看到不認識的祖先,救活之後會指著照片認出。小孩子有時會看到還未出生的弟妹。

有位小女孩說,她看到了弟弟,那時她是最小的孩子,母親是不可能再生育。沒想到過了幾年媽媽真的生下了一個弟弟。

羅素醫生發現死亡過程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神識離開身體,此時腦波和心電圖是平線。離開身體後進入第二個階段,此時是靠心力,盲人可以恢復視力,殘廢的人看到自己是完整的,啞巴和聾子可以說可以聽。一些患有多元性硬化症的病人在瀕死經歷後告訴她:「我又可以跳舞了。」她曾以盲人(眼瞎十年以上)為研究對象,當他們有神識出體的經驗時,可以清楚的看到身邊的人所穿的衣服或領帶的色彩。

這個階段是沒有時空的,可以依心念立刻到任何地方。一個戰士也許在亞洲死亡,但可以想到母親時立刻到紐約,有些人突然看見一個遠方的親人出現在面前之後,會接到電話或電報告之親人死亡的消息。

第三個階段是一生的回溯。這是個超時空的回溯,地球上的時間也許僅幾秒鐘或幾分鐘,但心識的感受是多度的,不僅是重新再經歷每一句話、行為和念頭,同時也感受到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和念頭對其他生命的影響,在回溯時會感受到心識之間的連接。有些人會發現自己一生的重點完全錯誤,例如:對物質上的追求,競爭是偏差的行為,而生命最重要的是在世間留下更多的愛。

繼羅素醫生之後,又有許多其他人對死亡和瀕死做研究,這些研究都一再證實了羅素醫生的研究,其中最受人囑目的是心臟科專家Pim Van Lommel,在荷蘭十個醫院以 344 個心臟休克被搶救回來的人做研究,他發現其中 18%的人有瀕死經驗,這些人中 50% 知道自己死了,或是有正面的情緒反應。30% 有經隧道的感覺,看到天堂景像或遇到已死的親人, 25% 有離開身體的感覺,與「光」的溝通或看到彩光。8% 感受到生死的邊緣, 13% 的人有一生的回溯,愈接近實際死亡的人有愈深的體驗,在Lommel醫生的案例中,有位人士在瀕死時看到自己已死的祖母(或外祖母)和另一位不相識的男士。這位男士以非常關愛的眼光看著他。十年後在他母親臨終時才告訴他,他是婚外情的孩子,父親是位猶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送出德國後來死了。當他看到生父的照片時,才知道那位不認識的男士就是他。

Lommel醫生在做完這項研究後,深信意識是不死的,他也放下了醫生的工作,致力在荷蘭收集研究這方面的資料。國際瀕死研究協會的網站有他的文章www.lands.org,瀕死神識不死的另一資訊來源是死後的溝通,羅素醫生分享以下的親身經驗,這個故事促使Bill Guggenheim做人死後溝通的研究,多年前羅素醫生在生死研究工作上遇到困難,她已下決心不再主辦生死學的講座。那天講座後,她陪著一起合作的牧師走到電梯,開口要提出她的辭職,這時她看到一位面熟的女士站在旁邊等著和她談話,她怎麼也想不起那女士的名字,那位牧師也想不起。但當那牧師走進電梯後,這位女士走過來說:「羅素醫生我回來的原因是我有重要的事要和你談,我們可以去你辦公室談二分鐘嗎?」羅素醫生一邊走回辦公室一邊想,是不是我有幻覺,因為她想起這位女士,是已死了十個月的一位病人。她故意伸手碰她,看她皮膚是熱是冷。她有點透明但看不見身後的東西,走進辦公室後,Schwarz太太說:「我回來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謝謝你和Gaines牧師對我的幫助,第二是請你答應我不中斷現在的工作,現在還不到時候,當將來有其他人接手的時候,你才可以停。我們會幫您的忙。」羅素醫生的科學訓練佔上風,故意要求她寫個字條給Gaines牧師,當羅素醫生點頭答應時,她就不見了。Bill Guggenheim受這故事的啟示,與前妻花了七年的時間收集了三千個死後溝通的實例,他想繼續收集其他文化的死後溝通。

有瀕死經歷的人都有很大的改變,Kenneth Ring博士總結以下的改變:

(1) 珍惜生命的一切,包括平凡的經驗。

(2) 完全接納自己,掃除以往的自卑。

(3) 真心的關懷他人。

(4) 尊重所有的生命和大自然。

(5) 不再追求物質生活,知道那是虛假的。

(6) 失去競爭的意願,關懷更重要。

(7) 靈性上不斷的自我提升。

(8) 喜歡學習。

(9) 有明確的使命感。

(10) 失去對死亡的恐懼。

(11) 相信死後生命的延續。

(12) 相信宇宙中有超然的能量,有些人稱為「神」或「光」。

這些人往往也更敏感,如對電的敏感,有些有特異功能。有些完全改行做利益社會的事。他們知道人活著是為了多付出一些愛,心識的能量是延續不死的。羅素醫生認為當人不怕死時,這世界上不會有戰爭,當人們知道神識不死,而且死時需面對自己一切生前所做的,有這樣的認知時,人活著的生活方式也會有改變。

 

由於以上的種種案例,因而啟發我們也想收集中國文化中,死後與親人或朋友直接溝通的例子,和瀕死經驗,歡迎讀者將這些經驗寄到各地琉璃光辦公室,並請留下連絡方式,以方便進一步的調查,真實姓名我們將會保密。

參考資料:

1. www.lands.org

2. On Life After Death, by Elisabth Kubler-Ross, Celestial Arts, 1991.

3. Lessons from the Light: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 Near-death Experience, by Kenneth Ring. Moment Point Press, 1998.

4. The Complete Idot's Guide To Near-Death Experiences, by P. M. H. Atwater with David H. Morgan, Alpha Book, 2000.

5. Hello from Heaven, by Bill Guggenheim. www.after-death.com
本期目錄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