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23年02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23年02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尋找生存的空間一從個人信息層的保護到吃什麼雷久南
《殊勝修法》
咒輪的殊勝修法  雷久南
《養生智庫》
來自天上、地心額外的保護 雷久南
《自然生活》
推廣堆肥(7) 一自利利人(上) 周妙妃
《華德福教育》
《教師實作指南》第三講(2/2) 史丹勒博士講、潘定凱譯
《蔬食天地》
阿開的百香果南瓜塔阿開
《書籍介紹》
靈魂的歷程與歸宿(十二) 俞靜靜 
《也許你想知道》
《淨土法門》說什麼?(四十二) 潘定凱
《未來醫學》
未來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六十七)一人類與宇宙的關係(17) 史丹勒博士講、潘定凱譯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靈魂的歷程與歸宿(十二) 靈魂的歷程與歸宿(十二)

  胚胎在母體內,從受精卵開始,細胞不斷地分裂複製,長到多大時算是有生命?算是一個「人」?這不僅僅是生物醫學上的問題,更引發社會上爭論不休的墮胎議題。尤其在美國,這衝突更是尖銳。

  紐頓博士經由催眠主角的敘述,得到了一些我們前所未聞的訊息,並且相當一致,那就是,他從未有任何個案是靈魂在懷孕頭三個月便入胎的。也就是說,胎兒的頭三個月沒有靈魂與其結合。

  他同時也發現,在靈魂尚未入胎前,胎兒本身即有意識。亦即,靈魂有一個心識(mind),胎兒身體也有一個心識;靈魂入胎是兩個心識相結合,也是靈魂與身體合一。這是一個需要小心處理的過程。這個融合過程順利與否,會影響此人人生的初期、乃至於整個人生。記得有一本書裡面提到過,靈魂與身體是否結合得好,影響有些人的健康狀況。亦即,這代表「靈魂的自我」與身體之間認同的程度。確實有一些人,會有一種不太確定這個身體是不是代表「自己」的感覺,甚至在照鏡子的時候,一直覺得鏡中人很陌生。這與靈魂與此生的身體是否完全融合有關。

  人有兩個我(ego)?這個觀念紐頓博士最初也很難接受。但是經過了這麼多案例相似的描述之後,他終於相信了。若用來印證在我們平常生活上,例如面臨兩難的問題之時,有時會產生兩種聲音—你也可以把它解釋成理智與情緒—就是有一個我叫我去做,另外一個我說不要做。這會不會就是身體的心和靈魂的心在拔河呢?

  如果你曾練習靜坐,一開頭有很長的時間是在調伏這顆躁動的心。慢慢地培養出一點觀照力後,好似有另外一個心在看著那顆心猿意馬的心,妄念不停到處亂跑,而另外那個想靜下來的心就一直想把它拉回來。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有兩個心?很顯然,那個躁動的心是我們平常習慣用的、一直都在活躍思想的心,平常是它在當家作主。而另外那個想要靜下來的心,現在想要作主,要那個心聽話、安靜下來。是不是這樣呢?

靈魂與肉身合一

在住胎期間,靈魂會很小心的接觸胎兒尚在成長、脆弱敏感的大腦,慢慢與其結合。靈魂在決定入胎的時候,胎兒沒辦法自己選擇要不要接受這個靈魂。對靈魂來說,自初入胎的那一刻起,線性時間就開始了。至於是在母親懷孕的早期或晚期與胎兒結合,端視靈魂的個別偏好。我曾經有案例是,靈魂算好了時間,等到生產前最後一分鐘才入胎;不過這種情況極少見。我還發現,靈魂即使在母親懷孕早期就與胎兒結合,也會在此期間跑出子宮到處雲遊。

一旦出生,靈與肉體的結合就成為固定搭檔。於是在人體的自我(ego)尚在逐漸發展之時,這個不滅的靈魂便是其覺知的基礎。靈魂所帶來的靈性力量,含有那廣大無限心識的傳承。靈魂除了在死亡那一刻離體之外,也會在睡眠中、深層冥想靜坐中、或是手術麻醉期間出入身體。在嚴重腦傷和昏迷的情況裡,則靈魂離開的時間就更長。

靈魂的歷程/案例二十九(續)

紐頓:好的,我很高興你已經平安抵達,在新身體裡面了。說說胎兒多大了?

主角:五個月了(自從受精)。

紐頓:你通常都選在發育到這個階段來入胎嗎?

主角:我過去生⋯⋯來的時候都不一樣⋯⋯要看胎兒、母親,還有我的未來人生而定。

紐頓:依靈魂來看,孕婦如果因為任何原因而把胎兒墮掉,你會難過悲傷嗎?

主角:我們事先就知道胎兒能不能足月生下。沒有辦法生下對我們並不是意外。我們也許會待在旁邊,安慰那小孩。

紐頓:那麼,如果胎兒不會出生,表示你這個人生任務也同樣終止了?

主角:不是,對那個小孩來說,根本就沒有賦予完整的人生。

紐頓:有沒有可能,有的被墮掉的胎兒根本就沒有靈魂呢?

主角:那就要看他們發育到什麼程度了。那些很早就夭折的,通常根本不需要我們(靈魂)。

紐頓:假設胎兒會待滿足月,你知不知道其他的靈魂和胎兒之間的分合的習慣?

主角:(不假思索)喔,有些常常到處飄,進進出出胎兒的身體,一直到出生,因為他們覺得很無聊。

紐頓:你沒有跟胎兒在一起的時候都在做什麼?

主角:(開心笑)你想知道真相嗎?我告訴你,我—就是玩兒!在胎兒還不怎麼會動的時候⋯⋯這是出去純粹遊蕩的好時機。我跟同樣情況的朋友玩得很高興。我們在地球上跳來跳去,互相探訪⋯⋯還會去好玩的地方⋯⋯有些是前世曾經一起生活過的地方。

紐頓:離開胎兒的時候,你們是在天界的哪一層?

主角:還在地球上⋯⋯我們也不想太分心。我們遊蕩的地方大多在胎兒附近。我不想讓你覺得我們跟未出世的胎兒之間好像沒事可做似的。

紐頓:哦⋯⋯?

主角:(繼續)我忙著我這個新的心識,即使還沒有完全長成。一旦附到了小孩身上,我就得要令我的心識和它的大腦同步。我們是搭檔,必須要互相習慣。

紐頓:老實說,難道不是你的靈魂接管這個心識、並且令它聽從你的意願?

主角:你不懂,是融合。在我來以前有個⋯⋯空缺,而我來就填補了這個空,使胎兒完整。

紐頓:智能也是你帶來的嗎?

主角:我們是從現有的去發展。

紐頓:可不可以講具體一點,靈魂實際提供給人身什麼東西?

主角:我們帶來⋯⋯對事物的理解⋯⋯識別人腦所見的事相。

紐頓:你確定這孩子一開頭沒把你當作她心識中的外來物?

主角:不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是跟還沒有完全長成的心識結合。她當我是朋友⋯⋯雙胞胎⋯⋯會是她的一部分。就好像胎兒在等我來。

紐頓:你們在出生前會完成這個合一的工作?

主角:不完全,不過一出生我們就會開始互補。

紐頓:所以,這個融合過程是要花點時間的?

主角:當然,我們要互相適應。而且就像我跟你講的,我中間還不時離開這個腹中胎兒。

紐頓:那麼,有些靈魂在出生前最後一分鐘才加入胎兒,是怎麼回事呢?

主角:哼!那是他們的作法,我可不這樣。他們就得在搖籃裡才開始工作了。

紐頓:要到身體多大的時候,你的靈魂才不再離開小孩?

主角:差不多五、六歲的時候。通常是到了孩子開始上學的年紀,我們就能完整運作了。這個年紀以下的小孩,可以很大一部分放任他們。

紐頓:你難道沒有責任一直守著身體嗎?

主角:如果實際情況真的很糟—那我就會像子彈一樣射回去。

紐頓:你如果正在跟別的靈魂晃蕩玩耍,那怎麼知道?

主角:每一個腦都有各自的腦波模式—就好像指紋一樣。如果那個派給我們的嬰兒有麻煩,我們馬上就知道。

紐頓:所以,在成長早期—出生前以及出生後—你隨時隨地都在注意那個指派給你的嬰兒?

主角:(驕傲)喔是的,而且我也會注意父母。他們有可能在寶寶附近吵嘴,讓寶寶擾亂不安。

紐頓:如果發生,那麼你是它的靈魂你怎麼做?

主角:盡可能安撫孩子。藉著寶寶接觸父母,使他們平靜下來。

紐頓:舉一個例子,你如何接觸你父母?

主角:噢,就是讓寶寶在他們面前笑,用兩隻小手去戳父母的臉。這類舉動會讓父母更喜愛寶寶。

紐頓:你的靈魂可以控制嬰兒的運動神經?

主角:我就是⋯⋯我。我可以給控制動作的那部分大腦施一點力。有時候也可以把小孩逗笑⋯⋯我會盡一切力令這個派給我的家庭和諧。

紐頓:講一講在母親子宮裡頭是什麼感覺。

主角:我喜歡那種愛的溫暖舒適感。絕大部分時候是愛⋯⋯偶爾會有緊張。總之,我利用這段時間來思考跟計劃,出世以後要做的事。我回想起過去世在別的人身時,有些機會沒有好好把握,來激勵自己。

紐頓:那時候,你前世以及靈界的記憶都還沒有被失憶機制遮住?

主角:那個從出生以後才開始。

紐頓:嬰兒出世之後,能意識到自己的靈魂是誰,以及為什麼會來嗎?

主角:(停頓)小孩子的心智還沒開始發展,沒有辦法去思考這類的內容。但是它有這些知識的片段,有安慰的作用,之後便慢慢淡去。到了我開始講話的時候,這些訊息就深深地封鎖在心裡。理應如此。

紐頓:這麼說,你小時候還偶爾會閃過其他世的記憶?

主角:是⋯⋯我們會做白日夢⋯⋯小時候怎麼玩耍⋯⋯編故事⋯⋯有虛擬的朋友但其實是真的⋯⋯ 但是漸漸褪掉。人生的最初幾年,小孩知道的事其實比大家以為的多很多。

紐頓:好的,現在你馬上要出生了,你正在做什麼?

主角:我在聽音樂。

紐頓:什麼音樂?

主角:聽爸爸放的唱片—讓他非常放鬆—幫助他思考—我有點替他擔心⋯⋯

紐頓:為什麼?

主角:(咯咯笑)他覺得他想要個男孩,可是我馬上就要改變他的想法了!

紐頓:所以,這段時間你做了很多事?

主角:(堅定)是的,我忙著準備再世為人、開始第一個呼吸。這是我能安靜沈思下一世的最後機會。一旦出娘胎—可就是馬不停蹄了。

身體與靈魂的新夥伴關係

過去這麼多年,我所得到的有關靈魂與嬰兒夭折的資料,對於那些為了失去未出世的孩子而痛悔的母親,或許能給一些安慰。自願或非自願的墮胎及流產,都包括在內。只是有一點要注意,我的訪談內容裡面所提到由前世所產生的因果業緣,只是各個親子關係案例的個別情況。

首先要說明,我從未見過任何一例,是靈魂在母親懷孕的頭三個月就入胎的。靈魂為什麼不在頭三個月內開始這個複雜的合併過程,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個階段胎兒還沒有足夠的腦組織讓靈魂進行這件事。

宇宙心識的愛一直包圍著所有未出世的胎兒。宇宙存有的創造力,從來沒有和任何生命能量體分開。胚胎即使還沒有從永生的靈魂得到身分,也能獨立存活。如果母親在懷孕頭三個月失去小孩,都有愛的靈界力量盤旋在周圍 ,安慰媽媽和看著小孩。

肉體與無形心識互為搭檔,締造出一個完整的人類來到這世界。在童年早期,這個關係調適可能平順也可能顛簸。一輩子裡面,靈魂和身體之間相纏甚深,以致這雙重面貌令我們困惑,究竟何為真正的自己。

我們一向都把自我(Ego)當成「自己」(Self),認為是一種靈性的成分,個人經驗乃由此建立。這個心靈的自我便定義為靈魂;但是還有一個自我,是聽命於大腦的,大腦透過感官掌控行為和反應,而產生對外界的體驗。正是這個具有機能的器官—在靈魂到達之前就已經創造出來—靈魂必須在母體內與它結合。也可以說,同時有兩個自我在運作。從主角被催眠帶回選擇人生的環場,以及之後他們和胚胎結合的過程之中,此事顯而易見。身體和靈魂的夥伴關係,從胚胎期真正開始。

靈魂和新胎兒的大腦,顯然一開始是兩個分開不同的個體,之後才合成為一個心識。有人對我的「雙體」看法,或身與靈二元,有所困擾誤解,以為在這個不滅的靈魂活動的時候,身體的暫時人格就死了。其實,正是靈魂與身體的心協調一致,才創造出一個有獨特個性的我。

有一位第五級的靈魂所形容的附身過程,說得很明白:

「沒有兩個腦的構造完全一模一樣。初進入我母親子宮的時候,我輕輕的去碰那個大腦。我立刻就知道,跟這個大腦的溝通過程會平順或顛簸。在媽媽懷孕期間,我接收到她的情緒感受,比她的清楚思惟要多。我因此知道這孩子是不是父母原本想要的。這點對嬰兒將來一開始好或不好,有很大的關係。」

所有身體與靈魂的搭配,皆有其業因。並且,腦的智商高,絕不表示其靈魂成熟進化。會帶給資淺靈魂麻煩的,不是低智商,而是紊亂不理性的心智。

有一些身與靈的配合情況,確實造成人生裡的波折以及非常困難的挑戰。然而,在我整個執業生涯裡,只遇過兩個靈魂承認,他們發現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沒有辦法配合,而在胚胎裡要求換別的靈魂來。這兩個案例都是在懷胎第八個月之前,由另一靈魂來取代。不過,這種因不相合而在出生前換靈的事,極少發生,因為靈界的人生選擇場的功用就在這裡。

靈魂的歸宿/案例六十七

紐頓:講講你進入胎兒的心識是什麼情況,以及通常什麼時候進入。

主角:一開頭我覺得像是樁許配的婚姻。我是在第八個月的時候進入現在的身體。我比較喜歡晚一點進來,這時候腦子長得比較大,在合一過程裡能做的就比較多。

紐頓:晚期進入是不是也有缺點?我是說,你要面對的是更獨立自主的個體。

主角:有些朋友是這麼覺得,我不會。我想要在和小孩互相覺知更多的時候來對話。

紐頓:(裝傻好引出回答)講話—跟胚胎講話—你說什麼⋯⋯?

主角:(笑我)我們當然會跟小孩互動。

紐頓:一步步慢慢講這個過程。誰先講,講什麼?

主角:小孩可能會說:「你是誰?」我回答:「要來跟你玩的朋友,會成為你的一部分。」

紐頓:(故意激)騙人吧?你不是來玩的,你是來佔據這個心識的。

主角:噢,拜託!誰跟你講的?這個心和我的靈魂,本來就是創造了要在一起的。你當我是什麼入侵地球的外星人嗎?我以前所結合的胎兒都歡迎我,就好像知道我會來。

紐頓:有的靈魂的經驗跟你不一樣。

主角:是這樣子,我知道有的靈魂很粗手粗腳,就好像牛衝進瓷器店一樣橫衝直撞,過度急著想要開始。一下子太多直衝的能量就會引起阻力。

紐頓:你今生的胎兒,對於你進來覺得擔心嗎?

主角:沒有,他們懂的還沒有到能擔心的程度。我一開始先安撫大腦,我能立刻發出愛與陪伴的溫暖心念,大部分胎兒就接受了我,成為他們自己的一部分。是有幾個會退縮—就像我現在這個身體。

紐頓:哦,真的?這個胚胎有什麼不同?

主角:也沒什麼了不得。它的念頭是:「現在你來了,那我會變成什麼?」

紐頓:我倒覺得這很重大。本質上,這小孩已經知道,它的身分會依你而定。

主角:(耐心的)小孩開始自問:「我是誰?」有的小孩比較會意識到這個問題,有的則無。有一些會抗拒,因為對他們來說,我們是他們無生命之初的干擾—就像珍珠在牡蠣裡。

紐頓:所以你不覺得這小孩察覺到它要被迫放棄一些自主性?

主角:不會,我們靈魂是來給孩子⋯⋯個性的深度。我們能夠加強它的存在。沒有我們,他們差不多就像不成熟的果子。

紐頓:但是小孩子在出生之前能了解一絲絲這些道理嗎?

主角:它只知道我想要跟它作朋友,然後可以一起合作。我們一開始在簡單的事情上溝通,譬如說在媽媽的子宮裡面有什麼姿勢不舒服。也曾有幾次臍帶繞在脖子上面,我就讓孩子靜下來,否則可能因為亂動而搞得更糟。

我也替孩子出生作準備。對孩子來說,出生是個很大的驚嚇。想想看,被強迫離開溫暖舒適又安全的子宮,進到光線很強的醫院房間⋯⋯ 吵雜的聲音⋯⋯ 必須呼吸空氣⋯⋯ 被抱來抱去。小孩感謝我幫助,因為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對付恐懼,安撫這個大腦,保證一切都會沒事。

紐頓:那麼出生後,我猜辛苦的合併工作就結束了?

主角:老實說,我的合併工作還沒完成。我像是另外一個人一樣跟身體講話,一直到六歲。不要立刻就強迫完全融合會比較好。我們有一陣子就像兩個人一樣一起玩遊戲。

紐頓:我注意到很多小孩子會自言自語,好像在跟想像的玩伴說話。是跟自己的靈魂嗎?

主角:(露齒微笑)沒錯,不過小時候導師也很喜歡跟我們一起玩。還有你有沒有注意到,老人也常常自言自語?這是一種個人的方式,為人生另一端的分離作準備。

紐頓:整體來說,你對於又一次回來地球感覺怎樣?

主角:是一個恩賜。這真的是一個多重面貌的星球。當然,這個地方有心痛,但也有愉悅,還有不可思議的美麗。人類身體的造型與結構巧奪天工。每一個新身體都令我讚嘆不已,以這身體我能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尤其是一個最重要的方式—愛。

大約兩千四百年前,柏拉圖寫到有關輪迴的事,說靈魂必須經過忘川(Lethe),即失憶河(the River of Forgetfulness),河水會令我們忘掉對自己真正本性的記憶。

人死後,不是由宗教團體來評量此生功過,而是由自己的言行與價值觀而定。據我所知,靈界中多是衡量我們為別人做了多少,而非為自己做了多少。

在探索為何而生的過程裡,我們能隨自己選擇,能使用自由意志。人生路上,我們需對自己所有的決定負起責任,而不是把挫折和不快樂怪到別人頭上。

為了要讓此生任務能夠順利,我們應該盡可能幫助別人,助人就是助己。這人身並不是老天爺隨便給的。身體是靈界的諮詢導師為你挑選,並且在你都看過了他們提供的各個宿主身之後,同意接受自己現在這個身體。因此,你並非外在境遇的犧牲品。

我相信這世上每人都有一個自己的靈性導師。只要我們願意接受,靈性導師會對我們內心說話。固然,有的導師比較容易聯繫上,不過,每個人都能夠呼喚導師,他們也會聽到。

人生中沒有意外,然而,有些人會認為世事看似隨機無因,而生誤解。接著就覺得人生無法掌控、尋找自己的真諦沒有意義、反正怎麼做都沒影響等等。這個觀念其實與靈界秩序相違。若相信世事皆隨機無因,就會導致我們對事產生不正確的反應,不去思考其發生的原因。這種宿命觀,一味只說「那是老天爺的意思」或「這是我的業」,導致無所作為,並且喪失人生目標。

有所自覺,我們才會明白:原本以為的命運,其實有更高深的意義。業(Karma)隨著人生種種情況一路變化,是為了令我們能從中學習。「一切皆由本元主導」這個觀念,無需特意強調渲染。向外求靈性的人,等待死後與造物主合一;而向內求靈性者,則天天都感覺自己是一體(Oneness)的一部分。靈性的覺悟在安靜、內省、微妙的時刻出現,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最後,引用一位正準備離開靈界、來地球開始新人生的主角的話,我覺得很適合當作本書的總結:

「來地球就是離家,遠遊異鄉。有些事似曾相識,但大部分很陌生,尤其是那些無情的境遇,一直到我們熟習方止。我們真正的家,是一個絕對平和、完全包容的世界,有圓滿的愛。靈魂若離鄉,就不能指望這些美好情況還在身旁。我們在地球上追尋喜悅與愛的過程中,必須學習應對不包容、憤怒與悲傷。這一路上,我們不應該失去正直,不應為了生存而犧牲善,也不能對人產生優越或自卑的態度。我們知道,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裡,能幫助我們體會與感謝完美的真實意義。在下一世開始之前,我們祈求勇氣和謙遜。在逐漸覺醒的過程中,存在的品質也同時提升。這就是試驗我們的方法。我們的使命,就是通過這個考驗。」 (全文完)

註:麥可•紐頓博士,Michael Newton, Ph.D. ,1931-2016,美國心理諮商博士,催眠治療師。他累積多年執業經驗,開發出一套靈界回溯催眠法,並將數千案例中所述的人在兩世之中回到靈界的情形,整理出版了幾本書。本文為其最重要的兩本精彩部分之介紹。www.newtoninstitute.org “Journey of Souls” 一書之中文譯本書名為「靈魂的旅程」。 “Destiny of Souls”一書之中文譯本書名為「靈魂的命運」。均已由十方書出版社出版。本文中所引用之原文,並未採用此二書之中譯。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