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 籍的Patrik Baboumian是創世界紀錄舉重大力士,他的紀錄是一千二百二十四磅,當時他已素食10年,蛋奶不吃的全素5年,他常被問起,「不吃肉怎麼能夠有像牛一樣的力氣?」他反問一句: 「你有看過牛吃肉嗎?」這位大力士是二○一九年的一部電影The game changers(改變遊戲規則者)其中介紹的一位,其他還有創世界紀錄長跑健將和代表美國參加奧林匹克的運動員和打拳冠軍的,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吃全素的,他們在改吃以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種子後,體力、耐力、身體修復能力大有進步,主講者是一位訓練傑出拳擊者教練,訓練受傷之後在復原的六個月休息時,他積極的尋求讓身體修補的方向。無意間他看到羅馬的鬥士是吃全素的,這個發現出乎他意料之外,到底肉食使身體強壯的錯誤觀念是來自哪兒?他一步一步的追蹤,發現錯誤的觀念是由一位醫學者傳出後,後來雖證明是錯誤的,但已收不回來了,加上商業的廣告造成人們普遍的誤導,如當初香菸廣告一樣誤導,連一些運動員都被誤導,當他們覺醒,認識真相後,許多改吃植物性的飲食。 為什麼運動員吃植物的食物,身體修補快速,體力耐力大增?其中一個原因是動物性的蛋白質會引起血管發炎現象,包括來自蛋奶的動物性蛋白質,這是為什麼只吃植物的所有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發病率最低。 動物性的蛋白質也是來自植物性的蛋白質,但經過吃動物所得到的蛋白質中間僅得到六分之一的價值,吃「二手貨蛋白質」對自然生態、森林土地、水源是一絕大的浪費,非洲、南美一些原始森林的砍伐破壞,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吃「二手貨」的肉類、蛋和奶。 僅僅改吃植物性的食物,是能最快速的恢復個人的健康、生態的健康和地球的健康,很多人看了The game changers後,進一步想知道這些出色的運動員是怎麼吃的?網站上也提供三餐的建議和介紹一些食譜,這些建議是適合西方人的口味,比較國際性。 中國吃法比較適合中國人的口味,但也可參考他們提供的建議,做一些調整。 主要是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根、莖、葉、果實、花、種子不需每天都吃到,但在一星期之內能吃到最好。 現在看看The game changers 三餐的建議 早餐四個選擇 1.麥片(其他粥類:小米粥、蕎麥粥等),植物性的奶、核果種子、香蕉、漿果類如桑椹、藍莓等等。 2.全穀吐司、麵食類、豆類如印尼豆腐、酪梨、香蕉、低糖果醬。 3.豆腐、植物性的炒蛋(如豆腐做的,印尼豆腐、蔬菜、植物性做的香腸)。 4.高蛋白精力湯(植物奶加植物蛋白粉加香蕉/漿果),也可加核果核果醬、植物酸奶、青菜類如芥蘭(kale)、波菜。 中餐 的建議 1.全榖類麵包十豆腐/印尼豆腐十酪梨。 2.炒豆腐/印尼豆腐/植物做的高蛋白食物十青菜類。 3.豆子類十番茄十蔬菜類。 4.咖哩豆子/豆腐/印尼豆腐/素肉十蔬菜類十醬。 5.豆子麥餅/豆子十全穀飯十根類蔬菜(蕃薯等/南瓜類),十菜(蕃薯/紅椒或青椒/洋蔥)十香料十全穀餅。 兩餐之間點心的建議 1.精力湯。 2.素食早餐穀類、核果種子、香蕉、獎果類。 3.乾果類的混和零食:核果種子乾果。 4.精力乾果丸子:核果種子和水果乾打碎做成的丸子。 晚餐的建議 1.麵條/全穀飯/十豆腐/印尼豆腐/植物材料做的素肉十蔬菜類。 2.炒豆腐/印尼豆腐/植物材料做的素肉十青菜。 3.豆子濃湯(Chili)大紅豆或其他豆類十番茄十蔬菜。 4.咖哩:豆/豆腐/印尼豆腐,植物材料做的素肉十蔬菜十醬。 5.墨西哥包餅:豆類十全穀飯(糙米/小小米)十根類菜(蕃薯/南瓜類)十蔬菜(蕃薯/青紅椒)十香料十全穀餅。 以上是取自The Game Changers 的網站上,僅供參考。 我 去年五月的創辦人的話 :「愛您的肝寶寶」…建議中午之前最好不吃脂肪較多的食物,雖然是植物性的。 如果覺得需多吃一點油脂時,可以依他們的建議,運動員的食量較大,所以這些建議不一定適合不耗體力的人的食量。看個人的情況做調整。 根據「醫療靈媒」書中的建議,兩餐之間滋養肝的點心是水果和蔬菜的搭配,如芹菜和椰棗或香蕉。肝可以立刻利用新鮮蔬果的葡萄糖。 中國文化傳統是以植物為食物的來源,對植物的調理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只是近年來,城市裡外食的人很多,傳統文化幾乎要失傳了,再加上習慣用的材料都來自黃豆,需學會燒其他的豆子,好比墨西哥常吃黑豆、斑豆、回鍋炒豆(Refried beans),中東一代吃埃及豆做的丸子和芝麻醬、蠶豆也是常用。 豆子要先泡水,泡兩天中間換水一次,這樣才能泡掉漲氣的多醣類,再放一兩天豆子會發芽,高壓鍋煮或蒸豆子是最方便的,壓力上來後10分鐘就熟了,之後再依口味調味,如果是煮豆子湯可以將菜類和豆子一起煮。 最近我發現一個非常省時間的燒法,經過泡透的豆子用攪拌機打成像米粒大小高壓鍋蒸10分鐘,沒有高壓鍋蒸要15~20分鐘。這就是華北東北一帶的小豆腐。 我請在東北有親戚的家人打聽到在濟南日照一帶小豆腐的做法,黃豆泡水泡透,去水和花生(豆子四份,花生一份)磨碎顆粒比小米大一點,蒸熟,再拌進野菜如蒲公英、薺菜、灰菜再蒸5分鐘即可食用,可當主食或副食,也可包在薄餅裏吃,當地薄餅是用番薯粉做的。 我利用手上有的材料品種古老品種豆子(Anasazi bean)泡水兩天中間換水一次,用攪拌器打碎,大小如米粒般,高壓鍋蒸10分鐘,吃時拌進香菜、檸檬皮、鹽,口感和味道特別好。任何豆子都可以用這方法做,多留一些在冰箱冷藏或冷凍,隨時可以做菜,像利用豆腐、豆乾、豆包、干絲一樣方便,因為是自己做的,可以選用祖傳品種的豆子。 小豆腐可以做豆丸子夾三明治、包餃子、包子、壽司、披薩、素漢堡等等,涼拌就很好吃,加切細的薑絲、蔥末、香菜、醬油、麻油、味噌、芝麻醬、五香粉、核果醬等等。 這兒介紹幾個普及的國際菜 (一)墨西哥的回鍋炒豆(Refried Bean)可以夾餅和配飯吃。 斑豆(Pinto bean)、黑豆、Anasazi bean,大小紅豆都可 3杯小豆腐 2~4湯匙油(椰子油或冷壓芝麻油) 兩茶匙小茴香粉Cumin 鹽少量、香菜、胡椒調味,低溫用油或水炒香小茴香,半分鐘加進小豆腐,幾湯匙水炒成像豆沙一樣,如果太乾,再多加一點水,灑上鹽、香菜、胡椒即可吃。 (二)小豆腐菜丸子 三杯小豆腐,任何豆子三杯,切細的菜,如芹菜、白花菜、紅蘿蔔、芥菜、炒半熟,一湯匙樹薯粉或蕃薯粉加一點水調稀,薑末、蔥末、醬油、鹽、味噌等將所有材料拌好,形成小丸子或大丸子,蒸幾分鐘或悶著鍋內幾分鐘,吃時放在炒熟的青菜類上面,可澆一點醬汁,傳統上用黃牙白,但任何青菜都可以。 (三)中東埃及豆醬Hummus可夾三明治,沾餅或菜吃,也可包在生菜葉內吃。 三杯埃及豆小豆腐(其他種豆子都可) 6湯匙芝麻醬(tahini) 一大把香菜或西洋西洋香菜切細 6湯匙新鮮檸檬汁 二分之一茶匙鹽 適量小茴香、紅椒粉,將所有材料拌好,放在蓋緊的瓶子儲存在冰箱或立刻食用。 (四)印度的綠豆或黑豆 三杯綠豆或黑豆小豆腐 平衡所有體質的香料: 一茶匙薑黃粉、一湯匙小茴香、一湯匙芥菜仔 mustard seeds、(咖啡色較暖,火性體質用一茶匙) 一湯匙檸檬汁或酸柑汁、油兩湯匙 低溫用油炒香香料加進小豆腐和檸檬汁,和幾湯匙的水,悶5分鐘到10分鐘,吃時可灑上切細的香菜和適當的鹽。 綠豆和黑豆偏涼,火性體質的人不需特別加暖性的香料,風性和水性體質的人需加上暖性的香料才容易消化,最常用的有薑、胡椒、小茴香、芥菜子。 (五)五香豆 五香粉(一湯匙八角、一湯匙茴香、一湯匙花椒、二湯匙小茴香、二湯匙肉桂) 五香粉的材料打成粉,混好保存在瓶子裡,一次不要做太多,以保持香料的香氣。 三杯小豆腐(任何豆子)、三茶匙五香粉、兩湯匙椰油或冷壓芝麻油、鹽少許、味噌兩茶匙、香菜,低溫熱油炒香五香粉、拌進小豆腐加少許水悶5分鐘,加鹽和稀釋的味噌,拌進切細的香菜即可食用。配飯或餅,也可和清蒸蔬菜一起食用。 祖傳品種豆子的補充說明 所有祖傳品種的豆類是最滋補和最適合我們吃的,需待我們去發現、認識和推廣。 好 比台灣有台灣品種的黃豆和其他豆子,中國內地有祖傳品種的黃豆和豆子,美國原住民保存下來最著名的是Anasazi bean 有上千年耕種歷史,是在克羅拉多州西南角落 Mesa Verde 崖洞裡泥土屋中發現的,原來的居民不知去向,但他們留下的豆子成功的種植出來,Anasazi(古老的意思)豆:紅、白斑色容易消化,而且比較不脹氣,另外還有Bolita bean 從南美引進也有七千年歷史,還有Zuni族的 Zuni bean,是金色的斑豆,這些都出產在有豆子世界首都之稱的 Dove Creek. 這些在平常超市看不到,一定要向當地農人郵購,我發現在冬天吃不到當地的蔬果時,如果吃當地生產的古老品種的豆子就能滿足身體所需,在燒煮豆子要注意用香料才容易消化,特別是風性和水性體質的人,一些暖胃的香料如薑、蔥、花椒、八角、小茴香、肉桂、丁香、茴香、胡荽(芫荽)等等與豆子一起燒,中國人喜愛的五香粉有通氣的香料,有時也會加入丁香,比例可以依個人的喜好和口味做調整,我所提供的比例是以能量上測出來的,但不是一定要如此配方。 祝大家吃的香、吃的滿足、吃的地球健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