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8年08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8年08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從「心」究竟的康復 愛最究竟的康復和究竟的康復療法的介紹雷久南
《預防之道》
受傷的貓康復的過程-提供人做參考  雷久南
《自然生活》
全球永續發展計畫SDGs 周妙妃
人與土地圓滿的愛 回向 
《新書推薦》
十二感官應用篇 呂理瑒 
《心靈湧泉》
快樂的活著 潘定凱 
從奇蹟康復的手談宇宙的成功法則  邱麗惠
《專題報導》
音缽療癒課程分享 趙麗蓮 
《也許你想知道》
佛陀的過去與現在(二十三) 潘定凱
《心得分享》
胃潰瘍的康復    Rita
《未來醫學》
尼古丁對人的影響?素食和肉食?(1/2) 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2018年課程
美國閉關活動 雷博士
台灣音缽活動黎安‧菲利普老師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快樂的活著
快樂的活著

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說,我們比起古時候的人,有著太多的進步與享受。例如,電力,洗衣機、電冰箱、自來水。都為現代人節省了許多的勞力和帶來了巨大的方便。古時候沒有抽水馬桶,所以當時的人,不論他如何的尊貴富有,因為沒有抽水馬桶,廁所一定比現在臭,就算你是皇帝也不例外。古時候也沒有現代的汽車與平整的道路,所以古時候就算是皇帝,他的交通也不可能比現在舒適和快速,更別提高速鐵路與飛機了。而隨時都能給我們乾爽涼快的冷氣也是另一項古時連皇帝也無法享用的科技。古時候也沒有電視、電影,現代的電腦科技,不論我們心中想像任何現實或超現實的影像,電腦幾乎都可以造出幾可亂真的版本讓我們眼睛可以見到,滿足我們的想像。總之,現代人的感官享樂是遠遠的超過了以往皇帝所能享受的一切。

但是這些超越了古時皇帝的享樂似乎並沒有讓現代人更快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覺得這樣還不夠好,還不足夠讓我們覺得快樂。

古人已經告訴我們,要快樂,首先,就是要知足-「知足常樂」。因為,實情就是,「有求皆苦,無求乃樂」。「當你有所求」-只要這個要求無法滿足,就一定會苦,也就是有期望就難免有失望,所以只要無所求,快樂自然就會出現了。

如何知足常樂呢?在現代,看似很困難,因為現代是一個已經進步的時代,一切的方便都認為是理所當然,所以沒辦法知足。現代也是個富裕的時代,為了鼓勵人們消費,市場上本來就充斥著許許多多的選擇。工業化又再根據這市場需要,不斷發明、製造更多更新的產品吸引人們購買,讓人們有更多的選擇。也就是整個大環境在培養你、訓練你、洗腦你,讓你不知足。50年前的人們想到的可能只是吃飽就好,50年後的現在,不但當然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甚至要升級到食品評論家的等級。在穿著、居住、日用方面都是這種「精益求精」的情形。於是富有的人追求一種更高等級的生活,不夠富有的人,在每天看到媒體報導這些富有的人或是名人生活的方式,也變成認為這就是人生應該追求的目標,所以努力的要變成富有的人,才能夠享受那些富有的人能夠享受的東西。人們在媒體日夜洗腦之後,就認為這是人類應該要追求的人生目標,於是人類真正的目標就被忘記了。

人類真正的目標是什麼呢?就是超越動物。動物是根據本能而生存的,人類則有能力思維,超越這種動物慾望的本能。

我們若願意觀察就會看到動物與人類都有慾望,但是動物的慾望只是為了生存,所以動物不會要多於他物種生存所需要的東西,但是也不會思維善惡禁止自己取得需要的東西。人類則不同,人類也有動物求生存的慾望,但是我們更進化,會想要求更多。這種想要求更多的慾望,用在好的地方,就是我們想要比動物更好,想要超越動物,有人性,於是在發起慾望的同時,有能力考慮是否對其他生命有害,如果有害,就消滅這個慾望,如果有益,就增強這個慾望,發出行動改變現況。但是這個「想要更多」,如果用在不好的地方,就變成不是因為需要,而是因為想要,可以貪得無厭,完全只為自己,不顧其他生命的福祉而完成自己貪婪的慾望。

現代人的慾望到底有多大呢?可以從這些年來,對最富有的人的定義看出來。比如說30年前可能認為百萬富翁(美金)就是很偉大的富翁了,但是現在呢?要十億萬富翁,才算是偉大的富翁。也就是人類的慾望在這30年之間,成長了一千倍。

我們累積這些財富到底有沒有用呢?我們已經看到有名人,或是名人的妻子、兄弟姊妹在擁有巨大財富的同時,因為疾病離開了人世,所以他們完全沒有機會享用這些財富。

我們也可以看到,不論你有多少的財富,能夠負擔如何昂貴的山珍海味,當你吃飽了,再好的東西你也吃不下去了。不論你有多巨大的宅院,你躺下來也不過就是七八尺的長度。所以,不論你的財富是多麼龐大的數字,你個人感官享樂上真正能用到的其實也只有一點點。但是我們的心量可以無限,換句話說就是貪心可以無限,所以龐大的財產或是龐大的權力,可以給一個人滿足感,但這其實是虛幻的。

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古來的典籍早已在數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不論是佛經還是老子的道德經,都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其實是我們自己在「有」跟「無」之間交替閃爍而造出來的假象。是我們不斷的累積各種「妄想」-就是本來沒有但是我們自以為有的東西-而漸漸地造出來的。我們妄想著「有無」交替就是一種生死,於是建立了生死。再根據生死建立記憶與思想、感受、然後有了物質、肉體、金錢、權力等等。是我們從無到有,不斷的累積這些不同的體驗,重複再重複、累積再累積各種妄想與體驗,而漸漸的造出來自認為就是真實的假象。

史丹勒博士也用現代的言語,說明了我們所謂的現實世界,其實是腦和神經系統為我們製造出一個影像的世界,然後我們就活在這個影像世界之中。「影像的世界」是什麼意思?就是說這其實是一個假象,因為這並不是真實的情形。

目前這個偉大的「影像的世界」,其實就是我們共同記憶的過去-這個涵容一切宇宙歷史的記憶之海-就造成了我們現在所在的現實世界的影像,然後我們再根據我們的自我意識來轉譯這個記憶庫的內容,投射出屬於我們個人的小世界影像。所以我們現在所見的整個世界-宇宙、國家、家庭、社會、個人所面對的一切,其實都只不過是過去經驗累積而成的影像,是累積的經歷和所受的教育投射出來的。但是既然我們在這世界中感覺很真實,我們當然可以把一切當真的,然後在其中努力有計畫地追求財富或是追求心靈的滿足或是任何我們想要追求的東西。

不過,要追求就要注意到一件事。大部分人都沒有注意到,今生的努力並不一定在今生結果,所以造成心中覺得失望與不平。這情形就好像種樹,需要種子、陽光、昆蟲或風傳粉、澆水、施肥、照顧,缺任何一項都結不出好果子,而最重要的就是時間,你必須等樹長大才能看到結果。

例如美國首富,比爾蓋茲的財富,主要原因是來自他的微軟公司與當時的電腦業巨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簽下了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專賣權,但是當時他的公司並沒有個人電腦作業系統這個產品,為何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會與他簽約呢?根據報導是他的母親在慈善機構結識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的好友指定要用比爾蓋茲的公司。比爾蓋茲後來買了另外一個公司發展完成的作業系統而成就了他微軟的電腦王國。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真正努力做出產品的人並沒有得到最大的回報,也許會讓我們覺得不是很公平。但是我們如果用剛才所說的種果樹的例子,我們就可以明白一個人得到財富,其實並不完全是這一世的努力。有很多其它隱藏因素,造成了這個結果。隱藏因素其中之一是,來自前世的布施。我們可以看到比爾蓋茲很明顯的仍然保有他布施的習氣。所以他除了是最富有的人之外,也是目前最著名的慈善家。而布施很明顯的也是他母親的習氣,因為她在慈善機構的因緣,才為比爾蓋茲鋪好了這一生的道路。用中國古人的說法就是世世代代父母的「陰德」-用肉眼看不到的福德,庇佑了子孫。但是現代的教育法是史丹勒博士說的太早教孩子機械式的物理因果律,就是以水波為例,教學就是計算後浪推前浪,但是真正海面的波浪不是只受到某一種力量而造成的,是在其下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與未知的力量所造成,人類的歷史事件也是如此。在孩子還有著對過去、對非物質世界的直覺感受的時候,就教他們看不到過去、看不到非物質世界的物質科學教育,等於提早洗腦,於是造成許多人,因為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就將這些隱藏的力量影響著一切的實情,都歸類到迷信的領域。

這個「陰德」的實情就好像地下如果沒有金礦,不論你如何努力挖,也挖不出金子。但是這個挖的功夫也不是白費,你還是可以種植農作物等待收成。所以如果挖到金礦對你而言很重要,那麼你現在該做的事就是努力的布施-造出未來的金礦,所以在未來你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財富。

等到你布施成為了習慣,不是再為自己未來的財富或未來的心靈快樂而布施時,這個時候,就是你真正快樂的開始,因為你已經無所求了。無所求的時候,你就離開了束縛,你就自在了,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其實世間的一切都是這樣運作的-過去生的心念與行動(會成為你今生的習氣),加上今生的心念與行動,得到你今生應該收成的果報-這個果報包括了你會見到的人、遇到的事和其中所有的苦與樂。

所以,地球是風調雨順還是天災頻繁,政府是賢能還是腐敗,家庭或工作環境是和樂還是衝突,追根究底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例如,我們是生在一個賢能的政府還是腐敗的政府的時代,這其實都是我們自己修得的果報。如果政府無能,我們要問自己是否也有無能-該做不做,能做不做的時候。如果政府很腐敗,我們應該問自己是否也有腐敗-想藉著某些關係管道得到利益?也許他們的腐敗是百分之百,而我們的腐敗是百分之二十,只是我們不覺得這百分之二十很嚴重而已,那麼我們有一個腐敗的政府乃是必然。如果看起來目前政府的政策改變,剝奪了我們的利益,這其實表示我們在這個時間點只應該得到這樣大的利益,因為福德足夠的情形就是你很容易得到利益。福德不夠就是你要拼命操勞才能得到利益,在福德不夠的情形下,就很容易看到好像各種努力都徒勞無功。當然,我們所做的努力其實都不會白費,只是無法立刻收成而已。而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候,願意放棄眼前的利益,藉著這個機會,好好的反省改變自己,多做善事,累積福德,因此改變未來,就把這一件看起來不好的事,轉成了未來真正快樂的根源。

所以要得到世間的快樂,就是要明白世界是一個迴圈所有我們做的事都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本來是一顆圓的卵子,地球太陽系都是個圓形、是個迴圈,就是在說明這個道理。既然會回到自身,我們就要提醒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造成別人難過痛苦,所以這種難過痛苦,就不會在未來,回到你自己的身上,還有「己所欲,施於人」-讓別人好過,這個好過,就會在未來回到你自己身上。所以想要未來的財富,你就要布施給別人財富。因為這樣子你就把你的財富存在「天上」-存在未來,存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就是「陰德」-用肉眼看不到的福德。

至於要得到真正的,超越世間的,快樂,就是要放下我們對世間「快樂」和「苦」的標準,也就是不再用「怕苦」來背書你的「快樂」。就像有一句流行話「有錢不一定快樂,但是沒有錢你一定不快樂」這句話如果我們仔細思維,就知道它是用錢來束縛你的快樂。錢魔在背後奸笑的洗腦你,令你把錢做為你快樂的標準。想想,除了我們自己,有誰能規定我們的快樂必須跟錢綁在一起呢?

印地安人在看到白人的只為錢不顧大自然之後流傳下來的這句話,恰恰是以上那句話警醒的解答-「當最後一棵樹被砍倒,最後一隻魚被補了,最後一條溪流也被毒染了,你們才會明白,你沒辦法吃錢過日子」。

所以我們就是要願意仔細思維,不再人云亦云的跟隨錯誤的知見,生出智慧,解開這類自造的束縛。一旦你做到了,一般人所謂的「苦」,就沒有辦法束縛你了,當你脫離了「苦」和「樂」的束縛,「有」和「無」的束縛,這才是真正的快樂,真正的自在。

(未完待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