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序 就在您翻閱這本書的瞬間,不知道有多少的電磁波及音波從我們的身體穿越而過,然而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卻無法知覺到它們。對於自己和家人的內心世界,或許也隱藏著許多還沒有被您覺察出來的真相。在職場上,客人的一個眼神所釋放出來的信息可能比他說了半天的話還要多上許多。無論是口語或是肢體動作,語言雖然被當作主要的溝通工具,但是在這些語言的底層卻隱藏著更多而沒有被聽見的內涵,感覺,它可以幫我們「看見」隱藏在身體裡的心意;在生活中所發生的某些事件就如同疾病的症狀一樣,感覺,它讓我們「看見」隱藏在病症底下的問題根源。 為何我們要花費一本書的篇幅及時間來談感覺?某位朋友在去年買了一輛裝有倒車攝影的新車,他才開沒幾個月就發生兩次倒車時把車燈撞破的情況。他開車已經二十幾年,以前從未在倒車時發生意外,如今有了清晰的螢幕顯示之後反而撞況不斷!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在開車時除了視覺之外,還需要觸覺的延伸輔助,但我們卻因為電子裝置的普及而不自覺地捨棄了一些感官能力。現在,我們只是想要透過感官的探討來拿回原先就屬於自己的一些本能。 沒有人會懷疑父母對孩子的疼愛,但為何父母的「關心」到了孩子身上卻變成「擔心」?全家人要出門參加喜宴,女兒卻在房間裡花了一整個早上的時間化妝而讓老爸等得不耐煩,這個氣到底要算在誰的身上?父親節的時候女兒好意買了一台自動掃地機給老爸,為何老爸卻一再跟女兒抱怨那台掃地機有多麼難用?兒子跟父親明明就住在一起,兩人卻只能透過手機簡訊來溝通,該怎麼辦? 本書以將近一百個實際的生活案例為主軸,再從中解說各種感官的運作及應用,這樣的編排內容適用於團體討論,也適合一個人閱讀。在此建議您可以另外準備一本筆記簿寫下自己對於案例內容及延伸探索的心得或感覺,這有助於您更清楚看見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物並能活用感官去應對。真心期望這本書可以成為陪伴您看見問題並協助您解決問題的一位摯友。 推薦序黃孔良 與12感官結此緣份是由幾位參加華德福師資培訓的家長因上過12感官課程之後,他們與內人和研究生談及想要更深一步了解內在感官而起。研究生中有人熟識《內在感官》的作者,同時也是《十二感官》一書的譯者呂理瑒先生;他們再經幾次的討論後決定於宜蘭礁溪開辦「內在十二感官」的公益性講座,我也有幸得以參與此課程而有緣認識多元的內在感官。 課堂中對12感官的認識 首先,在課堂中認識到我們所熟知的五種感官(觸覺、嗅覺、味覺、視覺、聽覺)之外,人類的身上還有七個不常被運用到的感官(生命覺、動覺、平衡覺、溫度覺、語言覺、思想覺及自我覺)。其次,講師呂理瑒先生為了讓學員可以觸發內在感覺並能活用感官,在課堂中以生活案例和實務應用為主,使參與者容易深刻體驗自己內在感受的同時,也能藉由此課程進行身心靈覺察、療癒及成長。其他的發現是,在課堂中體驗到並且認識了內在感官的豐富性與多元性時,更方便覺察和感受自己當下的狀態,也更容易了解自己的情緒、思想、信念、價值觀的流動與設限,而更有機會選擇改變與超越。 內在12感官課程應用於樂活養生照護產業領域 內在感官課程的體驗與認識後,深感其價值可貢獻及應用在樂活養生照護領域,而將此課程銜接於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所承辦之宜蘭縣學習型城市計畫的推動內容。該計劃於106年的規劃中有部分是在發展「能學習養生」、「能學習促進健康」等有益於身心靈健康之樂活養生內涵,而推動各式不同專業人才培訓課程,即將「養生促進健康」的認識與實務操作融入培訓課程內,以期能結合學習型計畫的專業人才及在地資源的整合,推動在地化健康學習與服務之養生樂活實踐,促進在地樂活養生之觀光產業升級。在推動這些培訓課程內涵的選定中,也考量了如何於日常生活中提升覺察能力,以開啟更多元、廣闊的視野而對身心靈整體之養生及促進健康有所貢獻等相關的主題時,其中之一就選定以12感官為主要內涵之「內在感官與覺察」課程。我有幸得與地方專家人士再次於此課程中互動多元的內在感官。 對本書誕生的感謝 感謝呂理瑒先生能將「內在感官與覺察」課程的相關教材整理成書且得以出版。在生活節律、社會多元等皆快速發展的現代環境,即人心標準愈趨向外求,愈容易導致內在感覺失衡而生壓力的現代生活裡,相信本書的內涵能提供如何解套內在情緒與壓力的本質方法,本書的誕生是讀者的福氣、也是探究身心靈成長與樂活養生實踐者的福氣。 ◎十二感官應用篇 琉璃光出版 每本定價280元,請參考封底裡彩色頁 呂理瑒 博格國際公司負責人 宜蘭縣學習型城市計畫培訓課程講師 中央大學企業導師 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十二感官》譯者 《內在感官》作者 黃孔良 現職‧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副教授 學歷‧ 日本北海道大學工學院系統資訊科學研究所腦功能工學博士‧日本新潟大學醫學院 病理研究所/腦研究所統合腦功能研究中心腦功能解析醫學博士 經歷‧佛光大學樂活生命文化學系助理教授‧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日本新潟大學腦研究所統合腦功能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外國協力研究員 ‧國際氣功養生聯盟理事‧台北市丹道文化研究會總幹事‧丹道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執行長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