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2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2年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消災延壽提升靈性的飲食-外婆的廚房食譜序雷久南
自然生活
有機耕種有益地球環境周妙妃
心靈湧泉
靈性詩篇──第三篇歸無所得法(二十九)潘定凱
心得分享
音缽療癒課程分享趙瑞蓮
我如何將學到的運用在生活中黃惠株
也許你想知道
也許你想知道(一)-史丹勒少被人知的觀點潘定凱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二十六)餐叉勝過手術刀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歸無所得法有(之二十九)
 

歸無所得法有(之二十九)

有情有想生凡塵情想均等生凡人

升天登仙人人愛無人願下風火輪

嫌貧愛富是紅塵嫌苦愛樂是凡人

苦樂雙無登聖諦歸無所得正覺成

 

導讀

本期主要說明「識陰」這個最後遮蔽我們的清明本性的障礙。如果執著於此處,就會有哪些情形發生。基本上,都是認為識陰已經清淨,再配合自己一些知見上的執著,而無法破除這最後的障礙,達到究竟的地步。也說明了其實成佛就是把自己的執著全部脫除,所以是「歸無所得」-「回歸本來,並無所得」的一件事。我們神識的運作,基本上是如下圖的情形,第八識會留存所有眾生所作所為的一切,所以我們其實隨時都與一切眾生相連一氣,只是末那識的我執沖淡了這種知覺。而我們就是藉著這些有粗有細的神識去執著,粗的執著「有我」,為了滿足欲望而去造業,細的執著「無我」,厭世與寂滅涅槃。以佛來看,這些都是不得真正的解脫。成佛就是將這些「識」轉為「智慧」,並善用這些智慧。

續上期

還有,這種已修證得正知見,止觀定慧均等的善男子,因為他們凝明正心,十類天魔無法藉機惱亂,他們因此能窮究了十二類生的根本。但在觀這種行陰幽隱清擾、圓徧一切、為動相之根元的特性之中,於行陰目前存在,但色受想三陰已滅的狀態下,認為現在又出現行陰的「有」,可能表示以往三陰的破滅也是假相。但是見到三陰滅去的「無」,也有可能表示行陰的「有」是假相,並非真的有,這樣的自己想出一些問題並互相破解,於是升起一種顛倒妄想,墮入認為死後一切皆非的外道理論。在色受想之中,見「有」破了,變成「非有」。行陰在以往三陰未破時是「無」,現在遷流不息,所以是「非無」。如此循環思維,「非有」「非無」這四陰,就有八種「非」的情形。隨意取得四陰中一緣,都可以說是死後,非有相,非無相。又思量行陰遷變的特性,心中認為開通悟解了,就是有無二法皆非、虛實二法皆無所措置。因此就計度思量,死後一切皆非,尚未顯現的識陰亦在昏暗之中,沒什麼可講的。於是,就墮落入外道的理論,迷失了菩提本性。這就稱為第八種外道:是以顛倒心,建立了一種認為在五陰中,死後一切皆非的外道理論。

還有,這種已修證得正知見,止觀定慧均等的善男子,因為他們凝明正心,十類天魔無法藉機惱亂,他們因此能窮究了十二類生的根本。但是在觀這種行陰幽隱清擾、圓徧一切、為動相之根元的特性之中,若在三陰之後的行陰滅後歸「無」做計較度量的人,就會墮入認為世間七種層次的生命都歸向斷滅的外道理論。不論是計度在欲界的人與天人的身體的滅去,或是初禪欲盡的滅去,或是二禪苦盡的滅去,或是三禪極樂的滅去,或是四禪極捨的滅去。就這樣循環推理,由欲界至無色界共七層次的滅去,滅了不再回復。就這樣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入外道的理論,迷失了菩提本性。這就稱為第九種外道:是以顛倒心,建立了一種認為在五陰中,死後皆斷滅的理論。

還有,這種已修證得正知見,止觀定慧均等的善男子,因為他們凝明正心,十類天魔無法藉機惱亂,他們因此能窮究了十二類生的根本。但在觀這種行陰幽隱清擾、圓徧一切、為動相之根元的特性之中,若在三陰之後的行陰,滅後又生的「有」做計較度量的人,就會墮入認為世間生命五種層次都歸涅槃的外道理論,或者是以為「欲界」就是真正轉苦為樂所依之處,這是因為觀見圓明之相而生出愛慕之故。或者認為初禪心無苦,二禪心無憂,三禪極悅隨順,或是四禪苦樂雙亡不受輪迴生滅之性,都是涅槃。將仍有煩惱的有漏禪天,當作已修成無為的境界,將以上五處認為是勝妙清淨所依的安穩之處,這樣循環推理,認為這五處就是佛的究竟涅槃之處。因為這樣計度五種涅槃就墮落入外道的理論,迷失了菩提本性。這就稱為第十種外道:是以顛倒心,建立了一種認為在五陰中,誤以為以上五種情形就是佛所證之涅槃的外道理論。

慶喜,以上十種在禪定中的狂妄見解,都是行陰的妄想與禪定止觀的用心交互相爭而有了這些自以為是的悟解。眾生通常都是冥頑執迷,不忖度思量自己究竟才下了多少功夫,就在遇到這些境界之下,將執迷認為是悟解,不認識自己的程度,而自稱已證聖果。在大妄語的罪業下,又自造落下無間獄的業報。所以你們應該將如來所說言教,在我入滅後的末法時代,為眾生宣示這些義理。不要執著,而令自己的心魔造孽,如此便能保持覆護修持者,令邪見消滅。教他們的身心,都明白覺悟真實的義理。在無上菩提之道上不會分枝走入歧途,不要讓他們心中想要得少為足,為他們標指出修成為大覺佛陀的清淨道路。

慶喜,這位善男子,修持正定,行陰銷盡的,他在世間依著行陰幽清擾動之相,與有情無情共同有份的這種生滅的機制就突然毀壞破裂了。這種生命的機制就像漁網的綱線,衣服的鈕扣。那麼,必需藉著多次投生於各種生命來償還酬答以往所造惡業的這種深隱脈絡就此斷絕,從此不再感應業果。此人可說是在涅槃寂滅的天空即將大放光明、完全覺悟。就像雞鳴的時候看著東方,就會見到已有曙光的精色。此時六根入空入靜,不再馳逸奔跑於六塵之中,內外皆清湛光明,根塵脫節,不再有根入塵境。不僅能深深通達十二種類生命投生的元由,而且能觀著元由,仍執持著本元妙心,不再感召十二類生的業果,在十方界中已經見到十二類生的共同識陰之體。真精妙色不再沈隱,已發現真妄和合而成的幽秘「識陰」。因為仍為識陰所遮蔽,所以稱為「識陰區宇」。

如果在這十二類生的感召處已經見到共同識陰之體的同時,繼續努力,銷磨六根之門,成就它們本來圓融合一共同開合的特性。令見聞覺知的六根都能互通互用。在微細煩惱皆除的清淨狀態下,此時十方世界及身心都像琉璃一般內外明徹,這就稱為識陰銷盡,這也就能超越眾生最初執持著「識陰」,在本來沒有「同」與「異」的狀態中,成為第一個異物,而能從之產生生命,稱為「命濁」的混濁狀態。

觀察它的原由,乃是在似有似無的幻妄虛無狀態下,一念不覺,以妄為真的顛倒妄想,就是造成「識陰」的根本。

慶喜,你要知道,這位善男子,窮盡了行陰入空,已經識陰將銷盡要還本歸元了。行陰的「生滅」已滅盡,但是在識陰的「寂滅」上,尚未圓滿其精真的妙明。不過他已經能令六根的隔礙全消,也能與十方十二類眾生覺知相通相合,若再用功,便能進入圓滿的本元之性。但若將識陰現前的境界當作了歸元之處,並將此識陰視為真正常住的本因,對這情形生出勝妙的悟解,此人就會墮入將妄想所歸的識陰視為真正常住本因的錯誤執著。於是黃髮外道所說的這個「識陰」就是究竟,而且是從古早冥漠之處就已經生出的理論,就成為此人的伴侶。迷失了菩提正道,亡失了以往正確知見。這就稱為第一種狂解,是心中自以為識陰現前就是所得勝境,修成的果就只是以識陰為歸元之處,違背遠離了圓通和涅槃的法門,變成了外道的種類。

慶喜,另一種情形就是這位善男子,窮盡了行陰入空。行陰的「生滅」已滅盡,但是在識陰的「寂滅」上,尚未圓滿其精真的妙明。但若將識陰現前的境界當作了歸元之處,並將這識陰認為是自己身體,於是認為盡虛空界十二類眾生,都是從我身中流出的。做如此悟解的人,就會墮入我能生眾生而眾生不能生我的執著。此時居於色界天頂自認為生出一切眾生的大我慢天王,就會現身而成為此人的伴侶。迷失了佛的菩提正道,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就稱為第二種狂解,是心中自以為能生能為。所以修成的果就是自以為能造作一切。違背遠離了圓通和涅槃的法門,變成大慢天,認為「我徧布圓含一切」的種類。

還有可能就是這位善男子,窮盡了行陰入空。行陰的「生滅」已滅盡,但是在識陰的「寂滅」上,尚未圓滿其精真的妙明。但若將識陰現前的境界當作了歸元之處,並將這識陰視為自己應該歸屬依靠之處,就會懷疑自己的身心皆從識陰之中流出,十方的虛空也都是從識陰中生起。就將這識陰宣發外流之處,當做了自己真正常住之身,以為這就是不生不滅。這種還在生滅之中,就過早的以為已達到常住不動。如此既對不生的定義有所疑惑,當然對生滅之義就也同樣會迷惑。將這安住在沈迷之境當作是勝妙悟解的人,這種人就會墮入執著於識陰現前就是「常住」,而自己和識陰中流出的萬物就是「非常住」。這樣子大自在天就會成為其伴侶。迷失了佛的菩提正道,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就稱為第三種狂解。是將識陰認為是生出自己的本因,而歸依於識陰,修成的果就是錯妄的計度,違背遠離了圓通和涅槃的法門,變成了顛倒計度識陰為圓常的種類。

還有可能就是這位善男子,窮盡了行陰入空。行陰的「生滅」已滅盡,但是在識陰的「寂滅」上,尚未圓滿其精真的妙明。如果以目前的能知觀於所知的識陰,而見到這識陰似乎徧布圓含一切,以此知見做出悟解,就認為十方無情的草木也是有情,與人無異,將「草木生成人,人死就成為十方草木,人與草木,無所分別選擇,有情無情,都是有知」認為是自己勝妙的悟解。這人就會墮入執著無知為有知。這樣子,那種認為一切皆有知覺的外道,就成為他的伴侶。迷失了佛的菩提正道,亡失了正知正見。這是第四種狂解。是計度識陰圓徧一切且有知於草木萬物,修成的果就是虛謬的認為一切有知,違背遠離了圓通和涅槃的法門,變成了將無情亦認為有情,顛倒知見的種類。

還有可能就是這位善男子,窮盡了行陰入空。行陰的「生滅」已滅盡,但是在識陰的「寂滅」上,尚未圓滿其精真的妙明。如果此人已經能夠令六根圓融,在六根可以互相共用的清淨境界中已經可以隨順自在。而在識陰能圓融變化發生一切之中,對火的光明,水的清淨,風的周流,塵土的成就之中,對這一切起了貪愛崇拜之心,將這四大的色塵,當作一切的本因,認為四大常住。這人就會墮入執著於四大是能生,因四大而生的一切是無生。於是那些勤勞用心役使其身來侍奉崇拜水火,想從四大中求出離生死的外道教義,就成為此人的伴侶。迷失了佛的菩提正道,亡失了正知正見。這是第五種妄解,是計度崇拜事物可以修成正果,而將心執迷於事物之上,建立的是錯妄的求生死的因,所求的就是錯妄希求的果。違背遠離了圓通和涅槃的法門,變成在物中求心,顛倒修行轉化之理的種類。

還有可能就是這位善男子,窮盡了行陰入空。行陰的「生滅」已滅盡,但是在識陰的「寂滅」上,尚未圓滿其精真的妙明。如果是在識陰將破的圓明境界中,妄計此湛明中的虛無之相就是令自己能將以往那一群幻化的陰境滅除的大涅槃境界。於是將這種自以為是的永滅現象為自己所歸依之處,依此生出勝妙悟解的人,就會墮入執著於將這無可歸的識陰虛無,當作究竟歸依之處。於是無想天,那些執著於空境者,就成為此人伴侶迷失了佛的菩提正道,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就稱為第六種妄解就是以虛無心為圓滿修成的果就是空亡的境界。違背遠離了圓通和涅槃的法門,變成以斷滅為究竟的種類。

還有可能就是這位善男子,窮盡了行陰入空。行陰的「生滅」已滅盡,但是在識陰的「寂滅」上,尚未圓滿其精真的妙明。如果是在識陰的看似圓徧常住的境界中,錯妄的固執於肉身會與識精圓明一樣常住。長壽不逝,生出如此自以為勝妙的妄解的人,就會墮入執著於貪著不該貪著的肉身不滅境界。於是長壽仙人之類求長命者,就成為此人的伴侶。迷失了佛的菩提正道,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就稱為第七種妄解,是執著於本命根元,而建立了要固守幻妄色身的修行因,於是就趣向了長戀塵勞的果。違背遠離了圓通和涅槃的法門,變成了妄想延長壽命的種類。

還有可能就是這位善男子,窮盡了行陰入空。行陰的「生滅」已滅盡,但是在識陰的「寂滅」上,尚未圓滿其精真的妙明。若是看到在識陰中自己生命與眾生生命互通無礙,但卻因此想要留住塵勞,恐怕塵勞銷盡,己命不存。於是便在此刻依著心力,令自己坐在蓮華宮中,廣化七種珍寶,多增美女,恣情縱欲,放任其心。對這種情境生出勝妙的悟解,這人就會墮入執著於將非真的境界視為真實。於是造作塵勞與之結縳的外道便成為此人的伴侶迷失了佛的菩提正道,亡失了正知正見。這是第八種妄解,是以發出的邪思為修行因,於是建立了令塵勞熾盛的果。違背遠離了圓通和涅槃的法門,變成了貪戀塵勞的天魔種類。

還有可能就是這位善男子,窮盡了行陰入空。行陰的「生滅」已滅盡,但是在識陰的「寂滅」上,尚未圓滿其精真的妙明。如果在這命根的圓明之中,能確實分別苦集滅道中的滅、道二者之精細與苦集二者的粗鄙,在其中疏通決擇,明白苦集為偽,滅道為真。世間一切都是因果互相酬答,於是只求真修而得離苦的感應,但是見「苦」於是知道要斷「集」,欲證「滅」則需修「道」,但這是違背真心清淨,證道後並無「苦、集、滅、道」的究竟佛道。這些人於是一旦到達滅境就休止,不再前進了,並認為這就是最殊勝的悟解。這種人就會墮入定性聲聞,那些無聞比丘,未證自認為已證,具有增上慢習氣的人,就成為此人伴侶迷失了佛的菩提正道,亡失了正知正見。這是第九種妄解。圓滿其精細但求寂滅感應的心,於是修成趣向寂滅的果。違背遠離了圓通和涅槃的法門,變成纏縳於空境的種類。

還有可能就是這位善男子,窮盡了行陰入空。行陰的「生滅」已滅盡,但是在識陰的「寂滅」上,尚未圓滿其精真的妙明。如果在六根圓融互用無礙境界中,於清淨覺明心中,發心鑽研深妙的滅境,而就在此處決定入寂滅涅槃而不再前進,認為這就是最殊勝悟解的人,就會墮入定性獨覺。那些緣覺、獨覺,不迴心修佛道,只求寂滅者,就成為此人伴侶。迷失了佛的菩提正道,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就稱為第十種妄解,圓滿獨覺入滅的情形,恰巧吻合其心中想修的境界,於是滅盡習氣,只成就了令心精湛明徹的果位。違背遠離了圓通和涅槃的法門,變成了不求達到度化眾生的圓通境界,只求覺到圓明境界的種類。

慶喜,這十種禪那進境,在中途或狂解或妄解,都是因為依著迷惑的心,在尚未修證滿足的情形下,生出了滿足的心。這都是禪定之心與識陰互相交戰,才有這種果位。眾生通常都是冥頑執迷,不忖度思量自己究竟才下了多少功夫,就在遇到這些境界的因緣之下,各自以心中以往所愛的習氣,迷惑了自己內心,而將這種修行過程中休息之地,作為畢竟的安寧歸心之地。又再自稱已經證足了無上菩提,這樣又成犯了大妄語,在落入外道邪魔為伴侶後,其所感的福業銷盡,就墮入無間地獄。或是守住聲聞緣覺的果位,不求增進。

你們即然存心要秉持修成如來的佛道,就要將此法門在我入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明白這些義理。不要令他們見魔,自作沈淪的罪孽,才能保護禪修者,消滅其接觸邪緣的機會,令修者身心入佛知見,從開始到最後成就,都不會遭遇歧路。

這個法門,是以往,在過去世中,數不盡的世界生滅次數以來,有如微塵般多的如來,都是依此法門而得心開意解,得到了無上佛道。

識陰若是銷盡,則你現在的六根就能互用。在這互用的靜定中,繼續精進,就能進入等覺菩薩的金剛乾慧地。圓明的智慧,精妙的真心在,此過程中發揚教化,就像清淨琉璃內含寶月,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和菩薩所行的金剛十地,等覺菩薩的圓明境界,而進入如來所證的妙莊嚴海。此時便圓滿了菩提正覺的道果,但是菩提是眾生本具,因修行而顯露出來,並非從外得到。其實只是回歸本性,所以是「歸無所得」。

這些經驗也是過去的先佛世尊們,在止與觀中,以妙覺辨明分析各種微細魔事而流傳下來。魔境現前之時,如果你已經認得出,就能洗除心垢,不落入邪見的陷阱。色陰中的魔事會銷滅,受想二陰的天魔會被摧碎,其中的大力鬼神,亦喪魂逃逝。魑魅魍魎的迷惑,也無法生出。一直證至菩提,完全圓滿。也不會想要迷悶於如聲聞緣覺次等的出塵,而願意增進修行至佛的大涅槃。如果末法世代的愚鈍眾生,不知道修禪時的魔事,也不知佛的說法,但卻樂修正定,你怕他們會與邪魔成為同道,就要一心勸他們持我所說的楞嚴咒。如果不能誦也要寫於禪堂或帶在身上,令一切諸魔不能妄動。你應常恭敬欽崇這十方如來究竟修持進入佛果的最後垂示的修習規範。

慶喜即從座上起身,先頂禮表示欽奉佛所教誨開示,憶持不忘。再於大眾中,問佛而道:

「如佛所說,五陰的現象中,五種虛妄都本來是妄想心,我們平常未蒙如來仔細開示說明這五陰,那麼這五陰是同時銷除,還是次第銷除?而這五重陰境,它們之間的界限又在何處?只願如來宣發大慈悲,為大眾說明,令大眾心目清明。此開示也可以作為將來末法世代一切眾生的正法眼。」

佛就告訴慶喜:「真心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都是因為妄想生起的緣故,而錯妄的滯留於色受二陰的生死,或是滯留於如塵垢般的想、行、識陰的迷惑中,甚至生成了我們生存的這個虛空的空間。這個元本的覺性是妙明精真,幻妄的生發出了五陰與世間。就像以前所說的演若達多先生,他把自己的頭搞迷惑了,卻去追逐自己的影子。這虛妄本無真因,但眾生又在妄想中認為有因有緣,於是建立因緣的名稱,沈迷在這因緣之中的外道,又認為這五陰是自然而生。那虛空,看起來確實存在,但也是因幻妄而生。所以因緣自然,都是眾生的妄心計度。慶喜,如果我們真正知道妄想所起之處,才可以說妄想的因緣究竟是如何。但如果妄想的根元其實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無所根元,你還要去說妄想的因緣,根本就沒有這回事!何況是那些根本不明白這情形,而推論說是自然的人呢?

所以如來在此,向你說明,五陰的本因,同樣都是妄想。你的肉體成因,就是父母之欲想而生,而你若在未投生的中陰身時,心中無想,也就不能來到父母胎中。所以眾生都是在「想」之中,傳續生命。如我先前所說,心中想醋的味道,口中的唾液就流出來了,心中想到站在懸崖,因害怕,足心就會有酸澀之感。但是其實並沒有懸崖,也沒有醋。你的這個「身體」,是你認為絕對不會與「虛妄」同類的東西,但你的口水怎麼會因為談到虛妄的醋而流出來呢?所以你就應當知道,你現在的色身,其實就是堅固的欲愛之想,而造成堅固肉身的第一種妄想。

受陰,則是依以上所說的,心想臨懸崖高處,就能令你的形體,真正感受到酸澀。這是因為想的緣故,牽動受陰生起,再牽動色身的肉體。所以你現在會感受到順或逆,損或益,在兩種相對的境界中驅來馳去,這就是那雖然「虛妄」,但我們卻自以為我們能「明白」的「感受苦樂」的境界,稱為虛明妄想的第二種妄想。

想陰,是由你的想念思慮,役使你的色身,身體其實與思想念頭並非同類,但是你的身體為什麼會隨著念頭的驅使而做出種種取用外在境像的事?這是心生意念,而身形就隨意念而去取用與念頭相應的事物或境界。而這情形,醒時就是思想意念的心,睡時就是各種夢。也就是你的念頭一起,所有虛妄的煩惱情欲就隨之搖動。這就是能令心念與色身融通的第三種妄想。

行陰,是生滅變化的原理,它不停留,不斷在暗中運行遷移。令你指甲頭髮暗中增長,令你漸老化而氣銷容皺,如此日夜交替。但你都無法感覺到它的運作。慶喜,這行陰如果不是你,為什麼能令「你」的身體變化遷移。但如果說行陰是真實的,為何你又感覺不到它的運作?所以你這念念生滅變化不停的行陰,因為深幽難見,所以稱為幽隱的第四種妄想。

你那看似純精明白的識陰,如止水般湛然而不搖動,於是說它是恆常不變。但是識陰如果真的是真精無雜,應該不容妄習在其中發生,那又為什麼你會在以往看到一樣奇特的東西,經過數年後,已經完全不記得了,後來又再見到這東西時,以往的記憶就都回來了,完全沒有忘失?所以這看似精了湛然不動搖的識陰,其實是在念念之間,都在受著第七識的薰習,不斷的暗中刷新記憶,根本不是你能籌算思量的。慶喜你要知道,這種看似湛然的狀態,其實並非真的湛止,而是像急流的水,看似恬靜,而是流得太急看不出來,並非沒有流動。如果沒有這各種妄想的根元—「第八識」的存在,怎麼會有我們出生來領受妄習的情形發生呢?除非你的六根能開合互用,這種妄想的情形就沒有一刻停歇。所以你現在這種見聞覺知的本性,就是一直在其中受著薰習。在這精了湛然之中,混合著似有似無的虛罔之相的,就是這種凡夫顛倒的執著它為命根,聲聞獨覺又顛倒的執著它為涅槃,雖有微細的顛倒,但又混合真精的,稱為顛倒的第五種妄想。

慶喜,這五種我們執受的陰境,就是由五種妄想所造成。你又說想知道,這五陰的界限是如何界定的。

色陰,是以「色」與「空」這兩者,以界定色相的有無。所以色相為淺,空相為深。要修盡了色與空二者,離色相,亦離空相,才算是出離了色陰的邊際。

受陰,則是以「觸」與「離」這兩者,以界定受相的有無,觸相為淺,離相為深,要修盡「觸相」與也遠離了有所離的「離相」,才算是修盡,出了受陰的邊際。

想陰中,則是有念的「記相」為淺,無念的「忘相」為深,要修盡「記相」與「忘相」二者,才算是出離了想陰的邊際。

行陰中,「生相」為淺,「滅相」為深,要修盡「生相」與「滅相」二者,才算是出離了行陰的邊際。

識陰中,進入看似清淨湛然不動的識陰的「入湛」為淺,修到入無所入,六根無所分別,相合為一的「合湛」為深,要修盡「入湛」與「合湛」才算是出離了識陰邊際。

你又問這五陰是一併銷除,還是有次第的逐漸銷盡?這五陰的本元乃是一層疊一層而生起的,最初虛妄的「生」是因為識陰才有的,然後有生滅、思想、感受、色相,如此的造就了五陰,所以要滅除五陰就從最外層的色陰開始。在銷除上,修行的道理,屬於「理」相,可以立刻明白,也就是「頓悟」,在你悟時,不明白的道理就除盡了。但是貪瞋痴的習氣是屬於「事」相,無法立刻除盡,要以戒律的修持而逐漸有次第的滅盡。我早已用手巾打結的例子告訴你了,怎麼還不明白,還要問呢?

你應該將五陰妄想根元仔細研究,令心開通,以傳示將來在末法時代的修行人。令他們知道五陰六識虛妄的道理,而自生厭離之心,知道有涅槃這條路而不會貪戀三界。

慶喜,若有人以徧滿十方所有虛空的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般多的諸佛,承事供養,時時刻刻皆如此,心無虛度,你認為以此人施佛的因緣,所得福量是否很多呢?

慶喜回答「虛空無盡,珍寶無邊,以往有眾生只施佛七錢,捨身逝世之後,都獲得轉輪王的王位,何況是現在以徧虛空,徧佛土的珍寶布施,所獲的福量真是盡此劫數,思量計議也無法算得出,如此福報之大,那裡還有邊際。」

佛告訴慶喜「諸佛如來,都不會說虛妄言語,如果有人,罪業深重,曾犯殺盜婬妄四重戒,還有十項菩薩戒,所感業報,瞬息之間即墮無救地獄。而且此方世界壞滅了,還要寄生他方受報,甚至窮盡十方無間地獄,全都經歷。若此人能在一念間,能將此法門在末法中開示末學,這人的罪障,就隨著此念而消滅。將其要受地獄的苦因,變成安樂國,得福會超越前面那位布施的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乃至算數譬喻都無法形容的地步。

慶喜,如果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則其福報如以我說法,盡此世界生滅,廣為宣說,也無法說盡。如能依我教言,依教行道,則必定直成菩提,不會受魔擾之業。

佛說完這部經,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一些世間天人與阿修羅,其它各方菩薩,聲聞緣覺二乘等聖人、仙人、童貞入道的修行人和初發心者及護法大力鬼神,都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全文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