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問:我想請問您有關提早發育的問題,我的女兒今年上一年級,胸部已開始發育,身高和體重也比同學高很多,我想知道為什麼會提早發育,她生活正常不偏食,陸陸續續住中國約二年,非基因改造的黃豆製品,例如豆漿、豆干、豆腐等讓她吃沒關係嗎? 她每晚上床很難入眠。 答:妳女兒的發育情況在美國已愈來愈常見,大環境的改變,食物生產方式的改變都是原因。一般飼養的牛、豬、雞、魚所吃的飼料大都是基因改造的玉米、黃豆等。為了讓動物生長快速,飼料裏會添加生長激素和抗生素,這些飼料完全不自然,動物吃了之後雖長的快,但是”虛肥”,有時雞因長的太快,骨骼無法支撐,很多雞有骨折現象,人吃進這些動物的屍體,也吃進去不健康,和生長激素及抗生素的細菌。在發育中的小孩特別會受傷,一方面得不到身體所需的滋養,一方面中毒,使內分泌混亂,基因是中國醫學中所說的”精”,基因改造食物,也改造了食物的”精”,人吃進去也傷了人的”精”。 我猜想在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吃進這些不健康的食物,現在我能建議的是讓小孩子完全吃有機天然素食,不要再吃可能有含生長激素的肉雞魚等,牛奶黃豆製品也避免,黃豆就是非基因改造的也要小心,如果少量吃,一定要先發芽,可以吃黑豆做的豆漿等,現在美國黃豆品種不是中國老祖先吃的,胺基酸分佈不平衡,但如發芽就還可以。 難以入睡與環境中電磁波有關,要作防電磁波的措施,請看最近幾年的創辦人的話,如五月開啟慈心迎接二0一二,也可試用色彩光照,使身體恢復平衡,紫紅色光和綠色光有平衡作用,頭部是內分泌的總司令,用綠色光來平衡,紫色光照胸部和腹部,睡前用紫羅蘭色光照前額,能幫助入睡(請參看”全光譜療法”一書) 也教小孩做調氣,確定每個光輪是開的,常到森林中散步運動吸氧氣、吸取大自然的精氣,能出汗更好,許多毒氣能從汗水排出。祝福您 問:我有位侄女的女兒,她只有兩歲已經被醫生證實已患上糖尿病,血糖升至十多點,現每天要打 4 次Insulin。請問這孩子的父親在她還未出世前就失蹤,不知是否因此而造成對她的傷害? 答:母親懷孩子時的心情對胎兒的健康有影響,如果父親失蹤母親一定很傷心。擔憂或思念,思念會干擾脾(胰)經。出生後母親的心境也會影響孩子,孩子的氣與母親的氣是一體的,母親如果能用所介紹的方法清除思念、憂傷,對孩子健康會有幫助。 問:十二歲的男生還尿床,是什麼原因?如何治療? 答:尿床與腎臟有關,而腎臟又與恐懼有關,如果從保腎和清除恐懼、創傷兩方面下手,也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注意在臥室內沒有電腦、電視、電器,床不是彈簧床(金屬容易吸微波),床不能靠近插頭等等,這些都會干擾腎。 問:嬰孩產後,患上嚴重黃膽病,需要如何急救及應付? 答:在美國的醫院會用藍光照嬰兒,急救用藍燈泡或藍色光片照都可以。 問:五歲小孩,每天早上喝了奶過後就嚷肚子痛,但過後就沒事了,是什麼原因?(差不多每天都有這問題) 答:東方孩子一般缺消化乳糖的酵素,因為中國人傳統上是不喝牛奶的,因此會有肚痛、瀉肚,甚至於腸出血的反應,你的孩子明顯的是不適合喝牛奶,不要再給他喝了(現在市面上的牛奶都經高溫消毒,更難消化)。 問:請問2歲兒童要怎樣吃素才可以健康? 答:琉璃光二○○五年雜誌五月和八月都有詳細介紹如何餵養小小孩。依你現在居住的馬來西亞的氣候和生產的食物可以選擇容易消化的穀類、菜類、水果類和瓜類等。小孩子因為還能直接從大氣中吸取能量,並不需吃很多,只要是自然沒有加工讓他多有一些選擇,依他的喜愛反應來判斷。每次試吃 一種看反應如何,一次種類不要太複雜。平常大人口味重,對小孩來說是太甜、太鹹、太辣等等,小孩的舌頭還沒有被麻木,所以不能以大人的口味來選擇。在熱帶地方新鮮的水果可以多給小孩,如木瓜、椰奶、椰子水也很好,穀類如薏仁、糙米、紅米可以煮粥或奶,瓜類可以清蒸壓泥,如冬瓜、義大利瓜、黃瓜、南瓜、番薯也很好,避開有點毒性的植物,如茄子、青椒、馬鈴薯。豆類如果是新鮮的也可以煮熟給小孩,量要少。每一個地方都有其特別食物,可以問問老人家的經驗。 問:嬰兒出生後將分別在不同時段打預防針,而目前已出現六合一的預防針,而且小兒科醫師也推薦給家長們,這樣綜合性的預防針是否會對嬰兒有任何傷害或副作用? 答:在防疫針沒有普及之前,全世界所有流行性小兒病症早已大幅度下降,只要教育水準提高,公共衛生改善,生活條件改善這些疾病都在消失 中,相反的防疫針本身引起許多後遺症,特別是健康不佳和營養欠缺的情況下預防針會引起發燒自閉、過動、殘廢,甚至於死亡,早年當澳大 利亞開始為土著的孩子注射防疫針後,二個嬰兒有一個死亡,他們飲食中欠缺維他命C,防疫針會引起發燒、感染現象,體內缺維他命C時是 很危險的,更何況現有三合一、六合一的防疫針,嬰兒受害更嚴重。在自然成長中,孩子不會同時接觸三種或六種兒童傳染病,更何況一般在 六個月之前,嬰兒身體是不能產生抗體,所以才需一而再的注射。打預防針與現代人體質較弱和慢性病的普及有直接關係。 |
||
回本期目錄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