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6年02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6年02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寶貝您的肝 愛護您的環境 雷久南
養生智庫
我們都愛用EM1(下)曾紫玉採訪
晒與愛滋病 Walt Woods, MardiGieseler著雷久南 譯
心靈湧泉
靈性詩篇一第三篇歸無所得法(之二)潘定凱編譯
維護自然
陽台煉金術周妙妃
預防之道
癌症與Vit B17(下)陳瀅
現代人避「輻」趨「福」之道(下)俞靜靜
在追求整體健康的路上如何選擇你的醫生格蘭.伍門醫師(Glenn D. Wollman MD) 潘定凱譯
心得分享
真言的神奇力量真如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
新書推薦
你有能力改變未來黃愛淑
四月的季節—如何以另類的方法教養出色的孩子謝美芳
琉璃光譜
我所知道的雷久南博士.梅博士邱麗惠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靈性詩篇 第三篇 歸無 所得法 之二
靈性詩篇第三篇
歸無所得法(之二)



有情有想生凡塵

情想均等生凡人

升天登仙人人愛

無人願下風火輪



嫌貧愛富是紅塵

嫌苦愛樂是凡人

苦樂雙無登聖諦

歸無所得正覺人

潘定凱

慶喜回答:「我是用心念與眼。眼見到了尊者勝妙的相,心中生出了愛樂的心,所以我才發心,願求出家不再於生死中流轉。」

尊者說:「如你所說的,愛樂是由心與眼所得,若不知道心與眼之所在,就不能降伏這種被外在的境界塵勞所影響的情形。就像國內有盜賊,國王要發兵討賊,得要知道賊窩之所在才行。現在我問你的心與眼究竟在何處?」

慶喜說:「世間不同的生命都是心在身體內,而眼睛在面上。因為色聲香味觸法這些塵勞所生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都在我面上,而能了知心則是在身內。」

尊者回答:「你現在坐在講堂內,講堂的林園是在何處呢?」

慶喜:「林園是在講堂之外。」

尊者:「那你在堂內,先見到什麼東西?」

慶喜:「我在堂內先見到尊者,再見到大眾,再往外看才是林園。」

尊者:「那你是如何見到林園的呢?」

慶喜:「這個大講堂,門戶都是打開的,所以可以遠觀到外面。」

尊者:「如你所說,身在講堂內,門戶洞開,可以遠見林園。有沒有人,見不到我,而只見到外面的?」

慶喜說:「不會有這樣的情形。」

尊者:「如果你說能了知的心在身內,那你應該先了知身內的東西,例如心肝、脾、胃、指甲頭髮生長、脈氣行走、筋肉轉動,你如何不知呢?如果連內部都不知道,又如何知道外部的東西呢?所以你說的覺了能知的心在身內是不對的!」

慶喜於是回答「尊者這樣說我明白了,我的心其實是在身外,就像燈光,如果在室內,應該先照亮室內再及於室外,既然我們見不到身內之物,所以心念應該在身外。這樣對不對呢?」

尊者回答:「我問你,你一個人吃飯,眾人會不會飽?」

慶喜回答:「不會,我一個人吃飯,別人怎麼會飽呢?」

尊者於是說:「就像在身外的眾人,如你所說能知之心在身外,所以心與身互不相關,那麼心知的身不能覺,身覺的心不能知,你說的心在身外,也是不對的。」

慶喜:「如尊者所說,心不見內,所以不在身內,身心又互相知道,不是分離的,所以不在身外,我現在想到了在一個地方。」

尊者問:「在那裡?」

慶喜:「這個能了知的心,不能知內卻能見外,我想是在「根」內,就像有人拿了琉璃碗蓋在眼上,你還是看得見,這個「眼根」一見就分別得出來。能知之心,見不到身內,就是因為它已在身根內的緣故。又能清明的見到外界,也是因為它是潛伏在根內的緣故。」

尊者:「如你所說,潛伏於根內,就像琉璃,這個蓋著琉璃的眼是否見得到遠處的山河,也見得到琉璃呢?」

慶喜:「是的,應該見得到!」

尊者:「你的心若同琉璃眼一般,既然見得到山河,為何見不到眼呢?如果見得到眼,則眼就變成了外在的境界山河,如何能有見的功能呢?如果見不到眼,又怎麼能說心潛在根內呢?所以這也是不對的!」

慶喜又說:「尊者,我又想到了,眾生的身體,腑臟在中,眼、耳、鼻、口等竅穴在外,有臟的是暗處,有竅的是明處,我見尊者,開眼所見是明,就是見到外處,閉眼見到暗,就是見到內了,這樣又如何呢?」

尊者就說:「你閉眼見暗時,暗的境界是否是對眼而說的呢?如果是對眼而說的,暗是在眼之前,又怎麼說是內呢?當你居於暗室中,一片黑暗,這是你的身內嗎?若你所說的暗的境界並不是對眼而說,便不能稱為「見」了。而且你若說合眼見暗是身內,則開眼見明時為何又見不到自己外在的面部呢?如果見得到面部,那心與眼應該都在虛空之中,又怎麼會說在身內呢?如果在虛空中就不是你的身體了,而我見得到你的面,所以我的心眼就是你的心眼嗎?而在虛空中的心眼若有知覺,則在地上的身體也有所覺,這樣你就有兩個知覺,不是成了兩個人了?所以你說見暗的就是你的內部也是不對的。」

慶喜說:「我常聽尊者開示:因為心生就有種種的法生出來,又因為法生出來,就有種種的心生出來,我想,這種思惟就是我的心性。它與任何東西合在一起就生出了心,所以不在內、外或中間。」

尊者:「如你所說,由法生而有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就隨之而生,那麼這個心是有沒有實體呢?如果沒有實體,如何與他物相合呢?如果有實體,當你以手摸身體了,這個能知的心是從內出來還是從外出來呢?如果是從內出來為何見不到身內了?若從外來,為何見不到面呢?」

慶喜回答:「見是用眼,心知道並不是眼啊!」

尊者回答:「若眼本身可以見,就像你的人是心,身體是講堂,門是眼睛,那麼是你(心)可以見到東西還是門(眼)可以見到東西呢?而且死去的人眼睛都還在,是否還看得見呢?如果還看得見,又怎麼能稱為死了呢?另外,你這覺了能知的心若是有實體,是一體還是多體呢?在你身上是遍布全身還是沒有遍布全身呢?如果心是一體,那手摸著一肢,四肢都應該感覺到才對。若非如此,則心是多體嗎?多體即是你有許多心,那你究意是幾個人呢?而心若遍布全身,為何摸頭時腳不會有所覺呢?而心若非遍布全身,則同時摸頭又摸足時,為何都有感覺呢?所以隨所合處,心就隨之而有也是不對的!」

慶喜:「我曾聽尊者與大智居士等談實相時,說心不在內,亦不在外。我想心因為不知內,所以不在內。而心與身互相知道,所以心也不是在外。應該是在中間,就是眼以色為緣,分別了色相,就生出眼識。眼有分別性,而色塵無知,眼識就生於其中,這就是心之所在。」

尊者說:「你的心若在眼根與色塵之中,這個心是一種或二種?若是二種,眼根有知,色塵無知,這是相對的,心如何生於中間呢?若是一種,那是否是一半有知,一半無知,又如說是中間呢?所以你說的生於其中也是不對的。」

慶喜又說:「尊者,我曾見你與大弟子們共同說法時,說覺知分別的心性即不在內亦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完全無所在,什麼也不執著的就稱為心。那麼我不執著一切,是否可以稱為心呢?」

尊者說:「你說覺知分別的心性全無所在,這個心究竟是有或沒有?如果無心那又有什麼「無所在」可以說呢?若是有心,則必有所在之處,又如何說一切無所在呢?所以無所執著就是覺知心也是不對的!」

此時慶喜辭窮,就在大眾中站起來,恭敬合掌而說:「我是尊者最小的堂弟,承蒙尊者慈愛出家,但是總是求多聞而不修持。不能破除魔咒,應就是不知真心所在的緣故,希望尊者開示,不止為了我,也為了那些無善心、惡知見的眾生去邪歸正,去惡生善。」

尊者就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因惑而造作惡業,又因為業而有了生死的苦果。或是修行的人不能真正的得到究竟而仍舊受微細的生死,甚至修成天魔外道。都是因為不知道「二種根本」錯亂的修習的緣故。就像煮沙想要成美食,就算經過了億萬次宇宙的生滅那樣久的時間也是不可得的。」

「那麼,是那兩種根本呢?其一就是,無始以來,令眾生在生死間流轉的根本原因,就是眾生認為攀緣心(攀附境界的心)就是自己的本性。其二就是,這無始以來究竟證悟的真心性,本來清淨。這個真妙的心性能夠生出一切境界,但是一切眾生只見境界,而不見境界之外的真心性。因為失去了光明照見的能力,所以日日與真心性為伍,卻覺知不到,而很冤枉的在不同的生命形態中流轉。」

「慶喜,你想知道出生死的路,我再問你一次。」此時尊者將手臂舉起,將手指握拳問慶喜「你現在見到了嗎?」

慶喜說:「我見到了」

尊者:「你見到什麼?」

慶喜:「我見到尊者舉臂握拳,以光明拳照耀我的心眼。」

尊者:「你用什麼見呢?」

慶喜:「我和大眾都用眼見。」

尊者:「你說用眼見,那你用什麼心知道我的拳照耀呢?」

慶喜:「尊者又再度問心之所在,我以這個能思惟追尋推理的就是我的心。」

尊者提高了聲音道:「不!慶喜,這不是你的心啊!」

慶喜嚇了一跳:「這不是我的心,那是什麼呢?」

尊者道:「這是以往的前塵境界,虛妄的想像,迷惑了你的真心性,所以你從無始以來至今生,就是誤認了虛妄的境界為真心而受輪轉。」

慶喜:「可是我心愛尊者相好而出家,不論做了多少善事或惡事都是用這個心。如果這個不是心,那我沒有心,不是與土木相同?不能覺知,不就是什麼都沒有了嗎?為何尊者會說這不是心呢?我很驚怖,我想大家也都疑惑,希望尊者開示。」

於是尊者摩一摩慶喜的頭以示安慰,再說:「我常說諸法之所以生都是心所現的,一切因果、世界及微塵都因為心而有了體相。慶喜,各世界中所有一切,包括草葉,要搜尋它們的根元都有體性,就算是虛空也有名字相貌,何況是這清淨光明的心,怎麼會沒有體相呢?」

「可是你若執著這能夠分別、能覺能觀能了知的特性是心的話,這個心應該是離開了一切色聲香味觸等境界仍有它自己的本性。可是你看,你聽我說法,這是因為有了聲音才能分別。沒有了聲塵,心就無體了。當修行時滅掉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寂靜、幽閒的境界時,這也不過是法塵的分別而有的境界。我並不是要強迫你承認你認為能分別的那個不是心。但你應該在自己心中,微細揣摩,這種固執不捨的妄心,若離開一切前塵,仍有分別的體性,才是真正的心。若是能分別的性,離塵就沒有了體相,這樣就只是前塵影事,而非真心。因為前塵不是永遠都在的,當它滅去,心也就沒了,這樣子無心又如何有修証究竟可言呢?」

「一切修學的人,雖在禪定上修證極高,但卻不能究竟,都是因為執著了這種生死妄想,以為是真實的。你的多聞不能證道,也是同樣的情形。」

慶喜聽到此處就流淚了,說道:「我自從發心隨您出家,常想著,應該不需要我自己辛苦修,尊者應該會賜我證悟。誰知我倆身心本來不能互相替代。我失去本心,身雖出家,心未入道。今天我才知道,雖然多聞而不真心修持,則與那些未聞法的人完全一樣。就像別人吃東西,我不會飽,是一樣的道理。尊者,像我這樣有見思的障礙,皆由不知心的寂靜不動的本性的緣故。希望尊者詳細說明,開我的道眼。」

尊者:「當然好,我希望你及一切的眾生,皆能因為如此而得到清淨心與清靜眼。」「你先回答我,當你見我拳時,拳是如何成的?你又是如何見的呢?」

慶喜:「你用手握而成拳,我用眼看到拳。」

尊者:「我得這樣說,有智慧的人也要因為譬喻才能開悟。譬如我的拳,若我無手就不成拳,若你無眼,則不成見。這樣的比喻你覺得如何?」

慶喜:「是啊!若我無眼,就無法見。以我的眼譬喻你的拳是相類似的。」

尊者:「你說相類似,其實不然。為什麼呢?沒有手的人就沒有拳了。沒有眼的人,並不會沒有見。」

「為什麼呢?若你在路上問一個盲人:「你見到什麼?」他一定會說,我眼前所見都是黑暗。也就是說,對他而言,色塵是暗的。但是他能見到黑暗的本性並未有絲毫缺失。」

慶喜:「那些盲人,眼前所見都是黑暗,這樣怎麼叫做能見呢?」

尊者:「盲人所見的黑暗,與有眼人在暗室中所見的黑暗,這兩個黑暗有無差別?」

慶喜:「並無差別。」

尊者:「若盲人忽然得到眼光而復明,能見各種色塵。如果這樣稱為「眼見」,那麼暗室中的人,忽然給他燈光,也見到各種色塵,這樣是否可以稱為「燈見」呢?如果燈可以見,那還可以稱為燈嗎?而且就算燈能見,那又與你何干呢?

所以啊,這個譬喻就是要說明-若燈能顯色,這樣能見到的是眼,而不是燈。

則眼能顯色,這樣能見到的稱為「見性」,是心的功能而不是眼。」(待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