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4年02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4年02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福利地球的良心企業雷久南
預防之道
防治骨質疏鬆:良心買賣雷久南
白血病的預防與重見光明深心
自然農耕
從土壤學觀點談農業現代化(三)  雷通明
養生智庫
天地精華的妙用悅靜
光譜色療陳惠慈
自閉症、腦炎和疫苗注射Tedd Koren,D.C. 陳螢蓁譯
心靈湧泉
靈性的詩篇-第二篇 超越生死門 之十三(續)潘定凱
和平使者生平自述——珠璣集 俞靜靜合譯
童年王國
兒童教學第七講(二)(續)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 潘定凱譯
吃出健康
素寶寶的最愛——素寶寶媽媽食譜密笈大公開謝美芳、曾紫玉、金翁瑩瑩、賴立惠、葉女士、陳念慈
現身說法
腦中風的急救法邱文珠
喚醒系列演講
三文魚兒要回家約翰‧羅賓斯陳瀅口譯 寧傑筆錄 洪美卿文字整理
新書介紹
愛——最究竟的康復 序 探測錘測量技術 序雷久南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從土壤學觀點談農業現代化
從土壤學觀點談農業現代化

國內農業現代化-科學化、藝術化

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說過中國要「迎頭趕上」。中國的科技起步比西方晚,比西方落後是不容諱言的。要是老跟在別人後面走,恐怕很難追上,更難超越他們了。要是能將他們走錯路的經驗做前車之鑑,不再跟著別人走彎路,而能看清路線,直線前進,不但可趕上,還能超越,這就是迎頭趕上。農業發展,就是一個好例子。

美國目前農業生產方式的主流,仍舊是「化學式」及「工廠化」的,一般被稱為Chemical或Conventional農業,由於這一方式的生產,引起了上述各項問題。為了保持農業永久性,維護人類的健康,今天在美國,已有人在研究實行各種不同生產方式。從名稱上來看,除了引用最多的「有機農業」一詞之外,茲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尚有下列幾種:Alternative、Bio-dynamic、Biological、 Ecological、Low-input、Natural、Permaculture、Regenernative、Sustainable。今年一月間出版的一份農業雜誌報導說:Little氏即將出版一本有關Conservation Tillage的書,作者將美國的農業發展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在三十年代之前,算是老式的生產方式;第二期是三十年代後到現在的化學式的農業;第三期是現在正開始的以Conservation tillage為主,採用前述非化學性的各種生產方式的一部份。Little氏的看法,當然不能代表全美國農業界的意見,但至少讓我們看到美國化學式農業已在改變方向了。我還得重複講一句:美國現代化的農業是經過多年的考驗,才慢慢走向找尋新的出路。

也許有人會問:美國的科學不是很發達嗎?他們能夠登陸月球,為什麼他們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還會發生問題?還要另找方向?這一問題的答案,相當複雜。我只能就這幾年摸索的一點結果,提供尚未成熟的一些看法,供有心人士參考。更希望大家互相切磋討論,這也是一個關係我們自己與子孫後代的重要問題。

近代科學發展的主流在物質科學,對於物質現象的了解及應用,可說已到達相當高的程度,登陸月球,就是一個例子。但是科學家對生命科學的了解還很有限,因此生物科學的發展遠不及物質科學。有人說二十一世紀科學的主流將是生物科學,因為科學家所追求的就是人類還不了解的知識。儘管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已能製造形形色色令人眼花撩亂的新奇產品,但是還無法完全用人工製造出一株小草。所謂試管植物與試管嬰兒,還得從細胞開始,這是生物科學的範疇,而目前科學家對生物科學的知識有限。一位農業雜誌主編在編輯土壤學家Albrecht的文集時,追憶他生前一再提到法國Voisin在他的《土壤植物與癌》一書(一九五九出版,已譯成五國文字)中的一張圖,顯示了生物科學知識是如何的貧乏。我現在根據該書的英譯本,繪印如下:

「My philosophy of biological science-compare with the works of the British pioneer of soil science, 」 Sir John Russell, speaking in London in 1958: 「While we have learnt a lot in the last fifty year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e have learnt is that the part of nature that we do not know is infinitely greater than the little bit of it that we think we do.」

「我的生物科學哲學觀-有如英國土壤先驅科學家羅素爵士一九五八年在倫敦所說:過去五十年中我們曾學到許多東西,最重要的是,獲知我們對大自然還不知道的部份,較之我們以為已知道的一點點而言,是無比廣大的。」

上圖說明中提到的Russell爵士,學土壤的朋友們大都知道他的大名。科學愈進步,發現對生物科學的知識實在有限。農業生產的基礎在生物科學,因此,農業研究從科學立場來看,在基本上就受了限制。

農業研究不但在基本上受了限制,大多數的農業研究者在觀念上也受了物質科學訓練的影響,而以物質科學(嚴格說來應該是古典的物質科學)的觀念來從事農業研究。這裡只能做簡短的說明。古典的物理學,到了牛頓可說是集其大成。由於牛頓的偉大在於科學上的思想(簡單說來,整個宇宙就是一部大機器),這不但籠罩了物理學和其他的科學,甚至社會科學的思想概念,都跳不出他的掌心,生物科學也不例外。一直到近代物理學在研究原子核的構造時,因應用牛頓的力學碰壁之後,才慢慢建立了一套近代物理學的理論,而其他的科學也開始跳出牛頓的掌心。好些學者都在摸索其他的途徑,也提出了不少新的假說或理論,但本文無法一一介紹。其實一般人忘了牛頓自己說的話,他說面對著知識的汪洋大海,他不過是一個小孩子在海灘上撿到了幾顆美麗的小石子而已。這不正是前面Voisin的圖嗎?

由於受牛頓機械宇宙觀的影響,一切事物都被當做機器來處理。機器是由許多零件組成,零件組合起來就是一部機器,也就是說,一件事物的全體等於各部分相加的總合。因此,一般受科學訓練的人長於分析(Analysis)而短於綜合(Synthesis),進而影響整個社會器重「專才」而漠視「通才」。Carrel氏在他的名著《Man, the Unknown》書中對這一觀念有所批評,茲錄其原文如下:

「So far, scientific workers devoting themselves, within a minute field, to prolonged study of a generally insignificant detail, have always been the most favored.  An original piece of work, without any real importance, is considered of greater value than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an entire science.   Presidents of universities and their advisers do not realize that synthetic minds are as indispensable as analytic ones.  If the superiority of this kind of intellect were recognized, and its development encouraged, specialists would cease to be dangerous.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art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whole could then be correctly estimated. 」

「至今,科學工作者僅致力於他們所喜好的極小範圍內,貢獻一些平凡而瑣碎的研究。他們從事一些說來並無具體重要性,卻認為比全部科學智識更有價值的卓越工作。大學校長及其顧問們,並沒有體會到綜合性智慧和分析法智慧之間的不可或缺,如果這種智慧的優勢能被確認,則對科學的發展將有所鼓勵,而專家們亦不致造成危害,如此一來,組成成分在整體組織中的重要性,方能正確予以評估。」  (待續)

由於近代物理學領先,其它科學跟進,逐漸跳出牛頓的機械觀念,慢慢建立了有機體的宇宙觀念。兩者最大不同點就是部份(Part)相加,並不等於全體(Whole)。因此,至少綜合與分析同等的重要。由於牛頓的影響深遠,現在還有好些人仍是跳不出他的範圍。Carrel氏在一九三五年說的上面一段話,到今天還沒有多少改進。農產品--「植物及動物」固然是生物體,農業的基礎--「土壤」也是有生命的有機體,整個農業生產應該屬於有機體觀念的範疇。然而一般從事農業研究工作者,大多仍受物質科學訓練的影響,而為機械觀念所左右。我不禁又要再引用Carrel書中的一段原文: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chemistry are indispensable but not basic sciences in the researches concerning living organisms.  They are as indispensable as, but not more basic than,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 for instance, to a historian.  They are not capable of constructing the concepts specific to the human being .......  The biological workers of tomorrow must realize that their goal is the living organism and not merely artificially isolated systems or models. 」

「數學、物理、和化學對研究有生命的有機體而言,雖都是不可或缺的科學,但並非基本科學。此等科學之不可或缺,有如對歷史學家而言,最多也不致超越語言或文字而已。此等科學不能建造特定適用於人類的觀念。……未來的生物科學家,必須體認其努力的目標為有生命的有機體,而不僅是人為的分離體系或模式。」

將上文中的有機體改為農業,生物科學家改為農業科學家,Carrel的話不就像是針對農業說的一樣嗎?

科學對農業發展在很多方面確有貢獻,這是不容置疑的。我想說明的是:由於生物科學--農業科學的根基還不穩固,再加上一般農業研究者受物質科學的影響太深(包括我自己在內),農業的生產不能「完全」依賴科學。這幾年來,我看到美國化學農業發展的後果,假如(我說的是「假如」)認為那是科學化的結果的話,使我想到古人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在農業上,我不禁要說「盡信「科學」,不如無「科學」了。

WHAT ONE DOES NOT KNOW

人們所不知道的

WHAT ONE KNOWS

人們所知道的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