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3年5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3年5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覺悟生命的真諦,創造醫學的奇蹟 一個真實的故事雷久南
預防之道
在SARS風暴中,我們能做什麼雷久南等
心靈湧泉
靈性的詩篇-第二篇 超越生死門 之十(續)潘定凱
和平使者生平自述-第二章 和平使者之路(續) ( Peace Pilgrim )俞靜靜譯
欲知世上刀兵劫
有關吃素的幾個問題潘定凱
童年王國
兒童教學 第六講(續)魯道夫‧史丹勒 潘定凱譯
新書介紹
黃昏爺爺在我家謝美芳
健康生活百寶箱
我家中的常備物曾紫玉
現身說法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有效微生物群EM菌陳玉珠
自然農耕
飽滿的稻穗.透澈的關懷方慧民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飽滿的稻穗.透澈的關懷

飽滿的稻穗.透澈的關懷-記「新世紀農耕」之旅






序曲

千禧年的元宵節,北加州冬雨綿綿,空氣中盡是寒意。天未亮,便與幾位志趣相投的朋友趨車趕往Sonoma的鮑伯.康那德(Bob Cannard)農場。「新世紀農耕」如此豪氣的研習主題,似乎隱含無限地可能、無限地創新。雖然,途中乍現曙光,但彩虹瞬間即逝,到達農場時,冬雨沈浸下的泥濘、蕭條景象,真讓人不知該將心中對「創新」的明亮期待置於何處。站在簡樸的農舍前猶豫時,一位粗獷的農夫從穀倉後迎了出來,那般地自信、從容,令人有見到武俠小說中埋名山林的隱士的錯覺。農舍內,爐火上燉著青草茶,溫暖似傳統社會中祖母的廚房,大家圍著爐火、喝著熱茶趨寒,陸陸續續,學員也都到齊了。

從心出發

「學習第一要務應從心開始。」「從心出發,與植物真實地連結。」「提供給植物生命最多的選擇,讓其發展生命完全的能力。」「農夫是植物的支持者,就如鳥吃植物,然也其排泄物下於植物含著疾病訊號的葉子上,或根莖土壤上,為其治病。」「人本來有能力看出整個自然的完整,就如鳥一般地去幫助植物。可是,人因內在的飢渴、不滿足的心,而破壞了這個連結,這個完整性。」「人甚至以為可以管理(如: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這些植物、蟲害、及至整個自然。」「如果人只想從大自然吸取,而沒有回報大自然,那只會越來越貪婪。……如果,每個人都開始瞭解這關係,給植物自然、滿足,人也就能夠自然、滿足。」鮑伯農夫開宗名義即誠摯地與我們分享那問題的核心。

原來,參加這次研習營,只是一個單純的心念,懷著傻氣的唐吉訶德騎士的浪漫精神想為地球做點什麼。但是,這金髮的美國農夫卻以他深入生命的農場體驗將無情眾生(大地、自然、植物……)與我的心靈世界連接起來。如風中奇緣(Pocahantas)這個電影中的那首歌-風的顏色(Colors of the wind)歌中那耐人尋味的旋律,in a circle, in a hoop, that never ends……(一個圓圈,一個循環,永不中斷)在大自然的脈動中,我哪配當騎士啊!我應該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踏實地實踐那完美的圓中不可缺的一點。親愛的母親,請原諒我們的自大、無知,願我們能尋回直覺,不再努力控制、分析,而能自然地融入這圓滿的天地之中。

植物的生命史

鮑伯農夫握著兩株植物自雨中閃入教室,以熱切的語氣與傳神的肢體動作由根、莖、到葉細述說著每個階段的可能。已與泥土緊密連結的根,快樂、堅定地展現它的滿足;莖上有幾個小葉子卻已搖搖欲墜,犧牲自己,只為成就其上已見氣象的花、葉;再細看,不同葉片,不同的色澤,不同的蟲痕……,述說著不同日子的故事,我們有如親眼見到它在大自然中努力的過程。此株的一生歷歷在前、淋漓盡致。一向,歷史,是一部書、是一張年表、是一位細心母親的日記,從來沒想過歷史是可以這麼一目了然的呈現。鮑伯農夫的細膩與植物的坦承,為我開了一扇窗,讓我看到一個新奇、寬闊的世界,受這震撼深深地感動,竟濕潤了雙眼。往後的日子,在路上、在園中,常常望著植物,總覺得看到一部歷史,看到一株生命,似乎可穿透文明的障礙(柏油路、砌牆……),看到那植物無言地展現它的過往與現在。

透徹的關懷引領實踐

「植物無矯飾地將其成長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應以如養育一個孩子的心去瞭解它。」「用你的感覺去養育孩子(植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鼻子去聞,舌頭去嚐,身體去觸摸你的孩子(植物),然後用你的心去瞭解他們。」「如果你只用理性、科學的知識來看,你將很難體會風吹玉米田的聲音、欣賞一顆花椰菜的滿足、植物的優雅、新舊的比較、以及它與土壤的緊密相連…」「用你所有的、完全的能力、你的直覺…,去真正觀察植物的反應」「我可以告訴你我的方法,但是你需要去找出你自己的方法。」鮑伯農夫語重心長地敲響暮鼓晨鐘:

You may not put textbook between you and your child!

(你千萬不要把教科書放在你與你的孩子之間)

You may not put doctor between you and your disease!

(你千萬不要把醫師放在你與你的疾病之間)

You may not put teacher between you and your life!

(你千萬不要把老師放在你與你的生命之間)

You have fully responsibility of your garden, your life, cultivate yourself as you cultivate your plant!

(你對你的園圃、你的生命有完全的責任,耕耘你自己就如同耕耘你的植物。)

字裡行間,你可看出那箇中法味?經上佛陀所言,展現在一個西方農夫身上,他以他實際的行動與堅持實踐了出來。

「你的園圃中最好的老師就是害病的植物。」「看到有病植物不要急著去殺蟲,而是去觀察、關心它為什麼不開心。做一點處理,看它有無開心些,而且,要持續地做。要想盡辦法找出讓其健康成長的方式,不要輕易放棄,即使一株失敗了,但整個農場、整個大地卻可能因而成長。」「你們對植物還太陌生,需要學習觀察,一段時間之後,便可如我一般,即使坐在飛機上由高空往下看,仍可感受下面土地、植物的健康、匱乏、蟲害……,也知道該如何幫助它們、給什麼食物。其實這很簡單,因為:我的精神靈性都與植物一起成長,而你也可以發展出這樣的精神靈性。這沒什麼特別,每個人都會有,只是你們還沒發展出本具的能力,只要你要,你就可發展出來。」「二十五年前,我來到此地,這是個污染很厲害的土雞場,當時,我必需每天給土地營養,今日,我無需再做額外的工作,只要一撒種,植物便會自然成長,因為土地的能量已夠。」「只要在我們社會中,有一群人做些改變,事情便能更好,這是個很深的承諾,需要長期的努力,是自然運作過程的真理以及人對自然的信心。」

在一席懇切地精神洗禮之後,看見鮑伯將這一切落實到農場上每一株草,每一棵植物,他以身體力行實踐他對植物柔軟慈悲的心。對學員問的每一個細瑣、實際的問題,他以樂觀瀟灑的心,簡短有力地提供解決方案,從他堅定的語氣中,你會感到他對土地的愛,對植物的信心。他說:「對園圃如養孩子,是長時間的承諾,而非過後就忘的一時靈感。」聽他如數家珍般地訴說每種植物的特性,並如何將它們安排成一個互相幫助的圓滿菜園、果園。自然的新舊輪換,生死交替,在他眼中是那麼平實。感受他對土地、植物無盡無止的關懷,心中響起一首慈濟的曲子,是證嚴上人的靜思語-「清靜的蓮花,無染的愛,飽滿的稻穗,透澈的關懷。」也唯有「透徹」才能形容他那樣地盡心。

田野教學

趁午後雨勢稍小的空檔,鮑伯農夫帶領我們親身體驗其新世紀農場。踩在芳香的泥土上,走過小丘高的堆肥,欣賞、觸摸充滿生機的植物,空氣中彷彿傳來民歌手李建復高亢的歌聲……歸去來兮,田園將蕪……何時,能擁有如此飽滿的田園?能與大地有如此緊密的連結?鮑伯農夫說:「在我的園圃中,隨時都有兩種作物,一種給予大自然,另一種留給人類。」那樣地生存與共、那樣地和諧樸實,不禁再一次哼唱:in a cirle, in a hoop, that never ends……(一個圓圈,一個循環,永不中斷……)

後記

漣漪

匆匆過了一年,在家中力行鮑伯農夫所教,有時,還會有一些朋友來家中做有機泡菜、做堆肥。對於老媽的「認真」,孩子們早已習以為常,但我心中卻總希望他們也能有這種飽滿的感覺。二○○一春「新世紀農耕」又再次舉辦,試探地問外子Max與兩個女兒,他們居然同意參加。很希望在他們去之前,能給他們一個心理準備,讓學習能更深入,上一篇心得實在是最好的橋樑,可是要兩位ABC(在美國出生的華人)看這樣的中文,實在太為難他們了;我只好幫他們錄在錄音帶中,就這樣讓他們聽著「飽滿的稻穗,透澈的關懷」驅車前往。

三天研習營回來,以前常怨老媽小氣,現終於能欣賞那是儉樸。外子更是接手後院的堆肥計畫,於是,常常在週末,我們家後院就會出現 務農的矽谷CEO(執行總裁)除非出差不在城裏。自從由鮑伯農夫的農場回來後,外子的週末是與後院有約的挖土、堆肥、照顧植物……從未斷過。剛開始還閃過幾次腰,我還得幫他推拿善後。漸漸地,越做越順手。歷經數次創業的驚險,有時在週末忙於農事後,會用一種平靜的語氣說:「真踏實!從照顧土地,到看到新芽,CEO的雲霄飛車心情常會在這後院撫平、心安下來;能真正相信一枝草、一點露,天地間到處是養份。人,總有活下去的機會……。」

喜歡歷史故事、古琴樂曲的老么偉庭是心中有個宇宙的小男孩,在後院根本是如在母親懷中的無拘無束。因而,只要老爸需要幫手,他就扛起鋤頭、拿起鏟子,挖個大洞;只是,對異味敏感的他,對下一步驟——倒入廚餘,至今仍是敬謝不敏,一溜煙,又到別處玩了。告訴他,去年來探望我們也跟著做堆肥的外公,一到這個步驟,一定也大口吐氣。母子二人笑成一團,他的心也安了。我知道,只要他歡喜地與自然做朋友,有那麼一天,當他長成一棵大樹,他定能全然地保護自然,每個步驟都不缺席。

兩個女兒從農場回來後津津樂道,有趣的是,她們在田野教學時,竟是在玉米田中徜徉嬉戲,一面聽著鮑伯農夫講課。問她們他講了什麼,卻也都答得頭頭是道。能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學習如何回饋、反哺,那景象真美。

老二萱萱本來就是個時時悠遊於後院楊柳樹間的沉思型女孩,鮑伯農夫的課讓她與自然的連結更緊密輕鬆。偶爾,會看到她提著小桶子、拿著小鏟子,在院子裏晃來晃去,翻土?種花?給樹木清理?……從廚房望出去,與她的眼神不期而遇時,看到輕鬆、恬靜、及篤定寫滿她的臉龐,給她一個微笑,母女間的相知,無須言語。上禮拜放學回來,她告訴我:「自然課要做環境計畫,題目是:如何協助大環境,老師要我們做計劃,看如何在家中做堆肥,如何節省水電,以及如何做資源回收。可是,老媽,我們家都已經在做了啊!所以下個月我要去後山幫忙清小溪。」看一向沉靜的她調皮又自豪的神情,真為她高興,她的世界又擴展了一大步。

前一陣子,老大致芸開心地轉述她與一為慈青的對話給我聽(這位慈濟青年知道我們家力行清貧樂的生活)。「你們家過的這麼辛苦,你習慣嗎?」「還好啊!」「你在市場或店裏看到那些點心不會想要買嗎?」「不會啊!習慣了。」「你爸爸如果發大財,你們還會這樣過日子嗎?」「應該會啊!我覺得很好。因為,過這種生活不用擔心。」聽到正值青春期,極需同學、朋友肯定的大女兒能有這樣的堅持,心中好欣慰。 與孩子們在一起時,心中常會盪漾著一首美麗的歌——孩子的夢——


芳香的泥巴
田裏的泥鰍
孩提的歡樂
我們曾擁有
清澈的溪流
成群的魚游
嚮往的故夢
何日再重遊
給奔翔的羽翼
更多的自由
給明天的大地
一片綠油油
讓山林的呼喊
盡情地唱歌
讓未來的孩子
視野更遼闊
————2003.4.18 方慧民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