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0年8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0年8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預防「大」病從調理「小」毛病開始雷久南
吃出健康
美味又健康的夏日飲食龔麗卿
消費者教育系列
乾木白蟻波利雅娜.萊因德 沈靈 譯
維護自然
續命的石粉 土壤的秘密(讀書摘要)曾紫玉
心靈湧泉
靈性的詩篇潘定凱
步向內心安寧之靈性人生 (和平使者生平自述)和平使者 著; 俞靜靜 譯
大氣之歌何瑞德; 周慧菁譯
養生智庫
觀想佛光除病法如夢
現身說法
琉璃光養生研習營瑣記謝瑞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靈性的詩篇

靈性的詩篇


靈性是什麼,一般的定義是超越了物質或超越了身心的就歸類於靈性的範疇。也就是大部份人都同意這是屬於宇宙的、超越一切的力量。我們可以姑且說是我們的心與整個宇宙的關係。

因為是見不到、摸不著的,所以大部份人認為與自己無關,或認為只是喜歡追求非物質、形而上的人們創造的一種癖好。也有人認為是虛有的或迷信的。尤其在近代,西方工業革命後,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可以說是到了極限,對科學的崇拜也到了幾乎迷信的地步。認為現代科學無法了解、証明的就是迷信。

所幸物極必反,在人們追求物慾到極限之後,發現科學和經濟的進步並不能給自己快樂,反而無比的空虛。於是轉而找尋一個離苦得樂答案。這一股靈性覺醒的力量,不論在東方或西方,都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於是有關這類的書籍和活動都明顯的增加。

其實真正的答案,古來的許多聖哲早就說過了。而這些有關靈性的文字,可以說都是非常優美的。因為它們表達的本來既是這個宇宙中真善美的根源。如果我們客觀的來觀察、來分析,我們應該也可以發現靈性才是一切的根源。我們若想要治病、要康復、要斷煩惱,必須找到問題根源;由此下手才有可能解決我們的問題。

希望能以我淺薄的見地,介紹這些古往今來有關靈性修持的文字。也希望大家都能由聞、而思、而修,而達到離苦得樂的境界。我想這也是這些文字的本來意義。

第一篇
生死一夢間

人生如夢思夢涵
來是偶然去必然
只因不明浮夢義
百千萬人徒往返

欲出凡塵亦不難
身心不動既出纏
若能了曉如來義
一超三界永不還

人生如夢,在中國,可以說是一個流傳已久的觀念。若真的有如夢的人生觀,對世間的一切,自然就會看的比較淡。近年來,西藏密教的西藏度亡經之廣泛流傳,也讓許多人對人生、對生死的看法有很大的改觀。這部經典可以說是有天眼,可以見到人死後靈界現象的修行者所做的記錄。

近代,在西方也有這樣一位人士,那就是生於奧地利的史丹勒博士。他以他天賦的天眼觀察靈界的現象。再以他自己科學的背景,用科學的方法,來說明解釋他的所見。同時也以西方基督教(此處並不是指基督教派而是指以基督教義為主的所有教派)的背景,以他所見解釋聖經、解釋靈性之發展和靈界之現象。史丹勒所說的一切,佛陀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就已說過,而且更為完整,更為究竟。連史丹勒本人在靈性修持上的境界。都可以在佛經中見到佛陀的說明。

史丹勒博士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靈界的現象,寫了許多書,作了許多演講,並不是為炫耀自己的天眼或教你得到這些神通。而是苦口婆心叫大家要信-有靈界、有輪迴,並教了修持方法,希望受到科學教影響,「眼見為信」的現代人,也能如法修持見到靈界的現象,並以所學為人類服務。這一篇是史丹勒博士所著「秘修綱要」(An outline of esoteric science)中講睡夢與死亡(Sleep and Death)的一章。

依史丹勒所見,人有四大身體。既屬地的肉體,屬水的生命體,屬風的星芒體(情緒體)和屬火的自我意識體。

我們睡時,肉體和生命體留在床上,星芒體和自我意識體離開身體。但生命體並未離開肉體,如果生命體離開肉體,肉體將會分解。睡時星芒體離開,所以一切的苦樂悲歡,表達心意的能力都隨著星芒體離開。

而睡覺,不一定是累了才睡。例如我們聽講時睡著了,這是為什麼? 這是靈魂的兩種狀態,其一把自已完全交給外界的感官印象所控制。其二是由身體的本性所控制。若在第一種狀態時會自動累積想進入第二種狀態的欲望,疲勞是我們想享受身體自然現象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如果說累了想睡,不如說想睡所以累。因為靈魂可以用願力來讓自已進入任何一種狀態,所以如果外界的印象令我們覺得無聊時,我們可以自已令身體想睡,以享受身體的自然現象。

肉體靠生命體之維持得以生存,生命體是肉體之塑造者,但生命體是依據星芒體給的模型來塑造肉體的外形。就像蓋房子,需要建築師的心所造出來的基本模型。這個心中的基本模型,是我們看不到的。當我們醒時,注意力放在外界,於是產生很多外界的印象或影像,這些影像事實上會干擾生命體維護肉體之外形。如果我們的心志情緒所產生的活動都是能夠正確的令星芒體剌激生命體的活動,則就不會產生這種干擾。不過這種干擾卻是人類之所以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什麼呢?史丹勒並未說明,不過佛陀說過,有情生物的四種出生方式:濕生,卵生,胎生,化生(變化而生)其實都是妄想而生,如果妄想沒了,也就不生了。

醒時星芒體活動是在肉體內,而睡時它則是在體外活動。醒時,肉體及生命體又把它「吸」回來肉體內。我們都知道肉體若沒有外在的世界(沒有地球沒有宇宙)則必然毀壞。所以肉體事實上是屬於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星芒體也有一個屬於它的外在世界,但在醒時,它在一個不屬於它的世界內。經由肉體器官,星芒體可以感受、接收外在的世界,但是前述肉體之模型必須是星芒體在它自已的世界時才能接受得到的訊息。睡時,星芒體接受這另一個世界(生育萬物的詳和世界,也就是靈界,這個世界是我們維持肉體模型之本源)的訊息影像,所以星芒體在我們睡時回到靈界,將這種詳和氣氛的能量帶回肉體。

睡著有夢是醒與睡著無夢的中間狀態,夢中情景與現實有時混淆一塊是為什麼呢?例如,睡時夢見一個孩子掉到懸崖下,正在傷心懊惱,醒來才發現是一幅畫掉在地上。這是因為星芒體與肉體分開,但是又與生命體相連,所以沒有了肉體感官來詮釋外在的世界,便會有許多與外在世界有關但無法解釋的怪夢。若星芒體在睡時與肉體生命體都分離了,則我們便會進入無夢狀態。

而死亡則是不但星芒體與肉體分開,連生命體也與肉體分開,當肉體獨立存在時就成為屍體,必然分解毀壞;這是自然的內在力量所趨使。

生命體在死時跟著星芒體離開肉體,最後生命體會與星芒體也分離。只有生命體仍維持著與肉體同樣的形狀時,它才有辦法與星芒體連在一塊。若其已無法維持這種形狀,就會與星芒體分離。當星芒體與生命體相連,便類似星芒體仍在肉體內,令星芒體無法在靈界有任何新的體驗,但它有著這一生經驗的記憶,因為生命體與其相連所以這些經驗記憶影像就成為人死後所現的「一生之回溯」。如果我們能超越肉體的障礙,則我們在一生中任何時刻應該都可以見到這種一生的回溯之影像。

在活著的時候,也有極少數的狀態下會有這種生命體與肉體分離的狀態,例如過度驚嚇時(如快要淹死時)就會有一生回溯的影像出現。但是生命體在此時必需與星芒體在一起才會有這種所謂的「瀕死經驗」的出現,若生命體在過度驚嚇時與星芒體分離,則人們就會失去意識就像睡時無夢的情形一樣。

死亡會讓我們見到自已的靈(或靈性),在生時,這個「我」的神識完全受肉體及生命體之束縛。完全受著外在感官世界的限制而無法見到靈性的真像,睡時也是如此。因為在有肉體時,我們的星芒體的一切活動,不論在體內或體外,都是指向肉體的。

不過在死時,這個「我」首先會受到的「欲望」的擺佈。若「我」在生時沒有過度的欲望,則在死後便會完全的滿足於內在所生起的這個靈性世界。若是「我」在生時有過度的欲望,也就是超越了肉體及靈性本質的欲望,例如「我」可以渴望「好吃」的東西。這樣就超越了肉體需要食物及靈性需要吃的本質需求。如此一來當肉體不存在了,能夠享受「好吃」的工具 - 舌及味蕾等都不存在了,這種渴望便無法得到滿足,此時「我」便會有如同沙漠中沒水喝的人一樣的感受。

為了擺脫這種外界「欲望」之束縛,「我」必定得經歷一個淨化的過程,這些欲望在靈界是無法存在的,這些欲望於是就像被火化一樣的在靈界被消滅。我們生存在感官世界,乃是為了體會靈性的本質;任何超越靈性需要的感官類的享受,都等於是奪取靈性的生命。這種破壞性的後果,只有在死後沒有肉體的障礙及感官世界的干擾時才會顯現。這種火化過多欲望的過程,也許聽起來很可怕,就像一般所述的地獄之火的懲罰。但是史丹勒的看法則是例如我們愛一個人,超越了肉體感官之愛。這種超然之愛的感受,惟有在俗世的欲望被靈界之火燃盡了之後才會顯現。如果這樣看便不會有畏懼而會覺得滿足與安慰。

在淨化過程中,另一件事,就是我們會再度經歷一次這一生。但是過程是反過來,也就是從死前至出生。而一切一切,非靈性本質的,例如前面所說的非靈性本質的欲望,都會顯現在我們面前。而且我們會體驗到這件事情的另一面。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40歲時傷害了某一個人,不論是肉體或心靈上的,我們會重新體驗一次這件事。只是此時,我們體驗的不再是我們攻擊傷害別人的滿足感,而是對方受傷害時所受的痛苦。所以當我們傷人時,我們事實上也傷害了自已,只是這種傷害只有在死後才看得到。在生時,外在感官矇蔽了這一切。死後,在生命體離開時仍然被未淨化的欲望所遮蔽;在靈界淨化之火中,有靈界之生物就是以這種慾望為食物,這些靈界生物之恐怖是無法用感官世界的恐怖來形容的,因為我們不正常的情緒與慾望在靈界所現的形象也是比任何世間的恐怖的動物還要更為恐怖的。這個「我」於是感受到被帶往每一件這種事,以便翻出這種不屬於靈界的欲望,讓這種欲望被靈界之火燃盡。在我們如此燃盡一生的欲望後,就進入另一種生存狀態,只因意識才存在的那一部份星芒體於是解體。那麼「我」會帶著什麼走呢?「我」會帶著一生經由感官所得的,屬於靈性世界的經驗走到下一生,這便是我們一生在靈性上的收穫。

此時「我」便見到自己內在的世界,我們會見到,靈界其實是反映著人間的一切的。有反映一切物質的地界靈性生命,反映生命的水界靈性生命,反映感情的風界靈性生命,史丹勒特別提到戰場在此處反映的痛苦,還有反映思想的暖界靈性生命,我們在地球上所想的一切都可以在這裡見到。再往上是反映智慧的光界靈性生命。當然往上還有一層層的靈界,也就是說我們在地球上的所做所為事實上是反映著這些天界的靈性生命的。

而這些靈界的生命,便是我們未來一生的塑造者。在死後,我們便能見到這些創造的力量。這是我們在生時所不能見的。在此處,我們在靈界的生命幫助指導下重建星芒體,準備再度投生。重建時我們可以內在的感受到這一切,因為在靈界一切都是由內發生,由內感受的。接著我們再度穿上生命體,我們便離開了這種內在的見性,也就是在我們投生前再度失去了意識。

不過在生命體連上星芒體前,我會再度見到自己在前世所犯的錯誤,也就是有害自己靈性發展的所作所為。於是我們會自己安排在未來一生彌補對方所受的痛苦,事實上也就是突破自己在靈性發展上的障礙。所以可見我們的前世,事實上決定了我們未來一生的命運。這既是所謂「命運的定律」,東方古老智慧為這個定律創造了一個字就是「業 」(Karma)。

所以我們這一生中,若有苦有痛,我們可以(一)又怨又恨自哀自憐,或(二)告訴自己這是自己在前世中所肇的因,所以有現在有這樣的果。也就是說,如今所受完全是自己找來的。當然要能夠這樣想、這樣感受,我們得用最誠摯、最堅強的心來面對這一切。當我們面對一切的不如意能不斷這樣做時,便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力量,這種力量有著康復身心靈的力量,對生命的護持是全面性的 。

以上史丹勒所見許許多多,都與佛經所說的甚為相似。如渴望好吃而吃不到,就像佛經中所說投生於餓鬼道。受靈界之火的燃燒和見到靈界恐怖的生物就像是投生於地獄道。所以佛陀所教的戒律,也就是息滅貪、瞋、癡這些不當情緒欲望的法門,實在有它深遠的、慈悲的意義。(註:史丹勒本人是不認為有六道輪迴的,這一點佛陀也有所說明。在修行到某一層次時,因為天眼見不到八萬劫(劫: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一次生滅的過程)前後,所以認為人生人、鳥生鳥。但這種修持已經是相當高的層次了。)

我們也見到,宇宙是多麼的公平,我們所做的一點一滴,都逃不過自己的眼睛。到最後,都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報,今生做者是。」而我們若能了知這一點,將所有的懲罰,不論是世間的或非世間的,都如史丹勒所說,視為一種淨化、昇華的過程。靜靜的觀察自己的心,去體會這一點;我們也應該可以發現,世間沒有什麼不能原諒的人,也沒有什麼不能寬恕的事。

那麼,生也似夢,死也似夢,史丹勒又是如何的看待死亡呢?他了引用歌德(Goethe) 的美麗詩句「生命是自然創造的一種最美的現象,死亡只是它為了豐富生命而使用的一種技倆。」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