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21年08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21年08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和諧頻率共振的應用雷久南
《自然生活》
堆肥小冊(五)—實用的各式堆肥方法周妙妃
《書籍介紹》
靈魂的歷程與歸宿(六)俞靜靜
《華德福教育》
教師實作指南第二講(1/2)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心得分享》
活水器及EM1 對我及家人的幫助  邵久珍
《也許你想知道》
《金剛經》說什麼(三十六)潘定凱
《未來醫學》
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六十一)-人類與宇宙的關係(11)人類身為宇宙創造力的交響曲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活用養生智庫精華》
活用養生智庫精華應變非常時期
提升靈性利益地球上的生命
雷久南
琉璃光超時空康復課程琉璃光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教師實作指南 第二講(1/2)
教師實作指南 第二講(1/2)
教師實作指南 第二講(1/2)(1919.08.22)

《教師實作指南》是史丹勒博士對華德福教育《人學》講座的教師實踐說明

本期提要

感官對外界的同感遭遇到神經系統的反感的反映於是才有五官的覺知,

大腦也參與反映就給了這種遭遇一個心中的影像。同感與反感的相遇還產生了人類的言語。

大腦則用理解言語來配合這情形。言語中的同感是母音—表達了感受,反感是子音—表達了外界的物體。

某一族群的語言代表了這族群對這世界事物認知的方式

所以了解語言要從這個觀點來看,就不會受到字典的限制。

現在我們要更全面的細講昨天只講了概要的內容。你會從我們所說的看到,即使在教學的細節上,也有很多需要轉化和更新的地方。

想一想我一個小時前向你指出的(請見《人學》第二講)。如果你想一想我所講的,你會發現人類有三個內在的聚焦點,在每個聚焦點內,同感與反感相遇了。我們可以說,同感與反感甚至在頭腦中相遇。我們可以提要性的簡化說明一下。想像在頭部的某個部分,當感官的覺知進入時,神經系統最先被打斷,它們就會遇到來自這個人的反感。這個例子展示了我們必須如何重新審視整個人類的每個系統。感官活動本身,本質上是一種細膩的肢體活動;它發生的方式是這樣,同感支配了感官,神經系統發出反感來迎接它。在視覺活動中,眼睛的血管會產生一種同感。反感則在其神經系統中流過這種同感。這就是「看見」如何發生的方式。

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在此刻,在人類的中心部分,同感和反感之間發生了第二次相遇。同感反感也在那裡相遇了;於是,在這中間的系統,也就是胸部區域,是另一個同感反感相會之處。此時,整個人都活躍起來,因為當同感與反感在胸部系統相遇時,我們有意識到這情形。但我們也知道,這種相遇的表現方式其實就像是這樣—當一個印象出現時我們很快的回應,一種沒什麼思考的快速反應,是一種直接針對感知到威脅的迴避、本能的行為。這種比較屬於潛意識的反射也反映在大腦和靈魂中,就讓這整個情形有了一種影像的本質。我們會給那些在胸部(呼吸和韻律系統)中因同感與反感相遇而發生的事情,伴隨相關的影像。結果就是我們不再認得出這情形其實是基於同感與反感的相遇。在胸部發生的事情與人類的整體生命密切相關。有一種同感和反感的相遇,與我們的外在生命有著非常重大的關聯性。

在我們的整體人之中,我們發展出了一種變成了「同感」的活動。我們令這種「同感」在我們的胸部組織中不斷與宇宙的「反感」活動相互作用。這些同感和反感活動的相遇所表現的就是人類的言語(說話)。大腦則是用我們對言語的「理解」來相配這種同感反感的相遇—所以我們理解了所說的言語。從根本上說,在說話時,胸部有活動,在頭部也有同時進行的活動。不過頭部的活動淡化變成影像,胸部的活動則真實得多。事實上,當你說話時,你有一種持續的胸部活動,你藉著頭部活動給這言語一個伴隨的影像。很明顯,言語是基於同感和反感活動的持續韻律,就像「感受」一樣。言語最初也是起源於「感受」。我們用知識內容或影像內容去伴隨「感受」的方式導致言語的內容與思想內容相同。但唯有我們真正了解言語是植根於人類「感受」時,我們才能理解言語。

事實上,言語是以兩種方式植根於人類「感受」的。其一,它是基於人類藉著「感受」的生命帶給這世界的一切。我們在感受中給世界帶來了什麼?讓我們看看一種清楚的感受,這清楚感受的細微本質—例如,驚訝或驚奇。只要我們還待在這個小宇宙—就是人體與靈魂之中,我們就會有驚奇的感受。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種宇宙聯繫—一種可以與這種驚奇感受的細微本質聯繫起來的宇宙關係—這驚奇就會變成了o的聲音(註:德文五個主要母音:aeiou如下表)

主要母音 中文發音
a
e
i
o
u

o的聲音實際上是當我們內心被驚奇所吸引時,在我們體內運作的呼吸。因此,你可以將o 視為一種驚訝的表現。

晚近以來,觀察這世界的外在方式多認為言語只與外在事物有關。如果問:「聲音之間有何關係,還有它們的含義在最初是如何產生的?」沒有人意識到世界上的一切都會給一個人的「感受」留下印象。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非常模糊,以致於這印象是在半無意識狀態。但是,我們不會發現任何帶有o音的字所描述的事物是沒有引起任何驚訝的,無論這驚訝是多麼輕微。如果你說「烤爐」(德文ofen),你就講了一個包含o音的字,因為烤爐之內的某些東西會引起輕微的驚訝。

言語就是這樣的植根於人類「感受」之中的。感受將你與整個世界聯繫起來,你就給整個世界「聲音」,以某種方式表達了這些感受的聯繫。

通常,這些事都是被表面觀察的。例如,有人認為言語是模仿動物吠叫或咆哮的方式。基於這種信念,著名的語言學「bow-wow理論」斷言所有的言語都是模仿。這樣的理論很危險,因為它們是部分正確。學狗叫,於是說「bow-wow」(帶有「ow」表達的感受細微本質),此人是進入了一隻狗的靈魂狀態。這個聲音並不是根據那個理論形成的,而是把自己放在狗的靈魂狀態,以一種不那麼直接的方式形成的。另一個理論認為,每個物體都包含本來稟賦的聲音,例如,就像鈴鐺有自己的聲音。所謂的「叮咚理論」就是從這個假設產生的。這些,事實上,就只是理論而已。但是,除非我們認知到言語是表達了我們與周圍物體形成的感受聯繫的世界,我們是無法理解人類的。

我們也傾向於對與空性有關的「空」的或「黑色的物體」有一種細微本質的感受。這種對於任何與黑色有關的事物的感受是恐懼或焦慮的感受。這是表達在u的音中。

驚嘆和仰慕的感受細微本質是在a音中表達出來;這是一種對充滿,對一切白色、明亮,與白度與亮度有關的感受,還有對有關亮度的聲音的感受。

當我們覺得我們必須避開外部印象或以某種方式遠離它來做自我保護時,如果這種感受是一種抵抗感,它就是在e的音中表達。這情形的相反感受,即朝向某物或接近某物並與之結合的感受,就是在i的音中表達。

這些就是主要的母音。我們稍後會講細節,包括雙母音。還應該考慮另一個母音,它在歐洲語言中出現的頻率較低,但是表達的內容比其他所有母音都強。如果你試著找出一個包括了 a、o和u 一起發聲的母音,這首先表達了一種恐懼的感受,然後是對恐懼的認同。這聲音表達了最深刻的敬畏。它在東方語言中出現的頻率特別高,表明東方人能夠產生極大的敬畏和崇敬,而在西方語言中卻沒有這種聲音,因為敬畏和崇敬並不常見於當地人們的靈魂中。

這樣,我們現在就有了母音表達了內在靈魂心情的大概景象。所有的母音都是表達了內在靈魂的衝動,來自對事物的同感。

即使我們害怕,這種恐懼也是基於一種內心秘藏的同感。如果對某物沒有隱藏的同感,我們永遠不會害怕它。但是,在審查這些問題時,你必須記住,我們會比較容易觀察到o與驚訝有關,u與恐懼和焦慮有關,a與仰慕和驚嘆有關,e與抵抗有關,i與接近某物有關,以及aou是敬意。然而,你觀察這些聯繫的能力可能會不清楚,因為會很容易混淆來自「聽到」聲音的感覺細微本質和「說出來」的聲音的感覺細微本質。這兩者是不同的。要知道我所列舉的感覺細微本質的情形,也包括了藉聲音所傳達的訊息。當你想藉著聲音傳達某種訊息給某人時就屬於這情形。如果你想告訴別人你害怕,它是用u音來表達的。當你自己害怕和當你想用u的聲音來激起別人的恐懼時,這兩者是不同的細微本質。當你試圖在另一個人身上激起恐懼,是在迴響你自己的恐懼,例如,對小孩說:“u—u—u”(註:發音「霧霧霧」嚇小孩的聲音)。考慮到言語的社交情境這方面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有考慮,你就會很容易看到這一點。

此處的感受是一種純粹的內心靈魂過程。這個靈魂過程,特別是基於同感的效應,會與外來的反感相遇—這是透過「子音」而發生的。當我們聯合一個子音和一個母音時,同感和反感混合在一起,舌頭、嘴唇和上顎讓自己感覺像是會擋開避開事物的反感器官。如果我們只用母音說話,我們就會不斷地臣服—事實上,我們會與事物融為一體,極端的無私;我們會對周圍的一切展現出最深的同感,並且只有在,例如,當我們感到害怕或極恐懼的時候,才會因為同感力的細微本質而有所退縮。甚至我們的退縮也會包含一種同感力。母音與我們自己的發音有關;同樣的,子音則與事物有關,事物是從子音發聲的。

因此,你知道了我們必須將母音視為感受的細微本質,而我們發現子音f、b、m等是對外部事物的模仿。因此,昨天我向你展示 f 與魚的關係時,是正確的,因為我模仿了魚的形狀。一定可能追溯子音都是對外部物體的模仿,而母音則是人們對事物的感受細微本質非常基本的表達。因此,我們可以將言語視為反感和 同感之間的衝突。母音中總有同感,子音中總有反感。

我們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看待「言語」。人的胸部究竟是表現了什麼樣的「同感」,因而令胸部可以鎮住「反感」而頭部只能跟隨著它走?它的幕後根本乃一種音樂性的,超越了某些界限的東西。音樂性乃是其基礎,它超越了一定的限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超越了自己,超越了音樂性。換句話說,只要言語包含母音,它就包含了一些音樂性的東西;只要言語包含子音,它就有一種雕塑性或繪畫性的東西在內。言語是一種真正的綜合,是音樂與雕塑元素在人類中的真正結合。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語言具有一種潛意識的細微本質在其中,不僅表現了個人的本質,也表達了人類社群的本質。在德語中,Kopf(頭)在整體意義上表達了渾圓的形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僅用Kopf來說人的頭部,也會用來說包心菜頭。在德語中我們用Kopf表達了外形。羅馬語則不是表達頭部的形狀。在其中我們發現testa這個字,它表達了靈魂領域的某些東西。Testa 表達頭部是「見證人」,能作證和識別。所以這個「頭」字來自一個非常不同的基礎。它一方面表達了心中的「同感」的感受,另一方面,它表達了與外部世界的「反感」的融合。

現在,讓我們試著弄清楚主要母音方面的差異。在Kopf 中,o 與驚訝有關。靈魂對任何圓形事物都感到驚奇,因為圓形本身與所有引起驚奇的事物都有關係。在testa中,e與抵抗有關。這種感受的細微本質在「能作證」或「見證」是頭的一種特質之中得到了很好的表達。例如,如果要見證,你就必須堅持己見和抵抗對方的說法;否則,你就會與對方的說法混淆不清了。

如果你將這些事情列入考量,你就會從看字典解釋的抽象概念中解脫出來:看字典解釋的抽象概念就是—這個語言是用這個字,那個語言是用那個字。

(下期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