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2年05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2年05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抖掉僵硬,吐出壓抑,活出開心自在雷久南
自然生活
帶我們的孩子種菜──校園農耕中學習永續自足的生活(3-2)周妙妃
童年王國
耕讀──華德福教育在食育方面的實踐胡偉和
心靈湧泉
師心佛心雷久南
靈性詩篇——第三篇歸無所得法(二十七)
心得分享
走出憂鬱、痛苦的方法邱麗惠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二十四)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帶我們的孩子種菜──校園農耕中學習永續自足的生活
 

校園農耕中學習永續自足的生活(三之二)

前文提到了我們目前的生活方式消耗地球資源太多太快,所以造成了全球性的問題,包括地球暖化、森林減少、水質土壤惡化、物種消夫、糧食供需不均等等,背後其實是盲目追求虛幻的經濟成長與進步所帶來的人心惡化。

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無法支持我們繼續下去。有心人要開始學習永續自足的正確觀念,落實在生活上,勿以善小而不為。

永續自足的生活,可分三個面向考量:地球能源、資材、人力。日常生活要以這三個資源,而非僅用金錢成本數字,為考量。

如前文舉例:地球能源方面,有效運用太陽能和木材比使用電力和瓦斯來得永續自主。現今的國際貿易,將本地可以生產的農漁牧作物遠從世界另一端送來的供應方式,是消耗地球能源的最大殺手。它將破壞森林、土地、水源、物種、和我們的健康。

資材方面,減少建造工廠、道路、都市、車輛,及減少消費,都可以減少地球資材和能源的消耗。

人力方面。永續自足的生活,並不是要開倒車回到過去沒水沒電的原始生活,而是要由現在往前走。內在是時時審查日常生活對地球資材和能源的每一筆「消費」,養成以地球資源(而非金錢)為成本的思考習慣。外在是運用我們比以前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尋求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

舉例來說:住家太熱,裝冷氣機是不得己的,因為一臺泠氣機背後隱藏著工廠、石油、車輛、電力等地球資源。所以,為了讓住家較舒適涼爽,可以進一步上網查永續自主的居家資訊,或跟學校、社團學習綠建築的知識。進一步運用對氣候、風力、建築、植栽的新知和過去老祖宗的智慧,在屋頂做棚架種爬藤植物防哂,西邊種植物並加上窗簾擋住西晒;在南和北邊把窗戶加大,並在底樓和頂樓開通風口造成煙囱效應,增加風的流動。減少泠氣機的使用,甚至可以不裝,改用較省電的電風扇就夠了。

所以永續自足的生活方式可說是積極因應未來的方法,是一種不同的思考方式,也是一種不同的生活習慣。

以金錢為成本的考量方式,讓我們的食物充斥了殺蟲劑、塑化劑、瘦肉精等污染的威脅。享受天然風味和營養的食物竟然如此不可得、我們只在這些不必要的添加物含量多少上面妥協。

現今食物有許多安全的問題,實在跟經濟學上所謂「成本」的考量大有關係。大型的經濟貿易僅注意貨幣數字的高低,,所以一方面要賣出更多的商品,一方面又要壓低開銷成本。為了「要馬兒肥」,所以要在短期內不顧一切的製造出可以銷售的美麗商品,所以使用殺蟲劑或有害添加物;另一方面「又要馬兒不吃草」,所以降低食材的品質,漠視農人和勞工的付出,又爭取政府的獎助。

目前的經貿方式不但把食物當作商品,也把人物化了。雇用的人是「成本」,消費的人是「獲利」。至於永續自足的未來所考量的環境破壞恐怕不在這些企業的收支報表上。我們的三餐是可以安全營養又永續自足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自己種菜,與人交換分享,加上選用鄰近鄉鎮生產的其它產品。食材不但當季新鮮,也不消耗儲藏、運輸等資源,何不試試改變自己的生活呢?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讓孩子從小就有永續自足生活的正確觀念,學習生產食物,瞭解地球資源的來源與去處,珍惜物資,懂得循環再利用,養成關心環境、自我負責、照顧他人的好習慣。

◎從校園農耕中培養永續的生活習慣—

美國的哲學和教育家John Dewey 說過,孩童天生是由做中學習。生來好探險,好操作工具,好建造物品,也好歡樂。

父母和老師帶孩子們學珠算、學鋼琴,也可帶他們播種、施肥、採收和烹飪。教他們在房孵豆芽、教他們在窗台、在屋頂種菜種果,帶他們採收烹煮食用。童年的記憶會影響一個人終生,他們會知道食物的來源,會辨認安全的食物。長大後,如果他們從事農藝就是農夫、園藝家和營養師;有些可能成為藝術家,筆下一定充滿自然界繽紛多彩的植物與動物;或者有些看到農耕受到氣候影響,成為觀察天文氣象的科學家;也或者有些看到植物在不同土地的生長情形而成為改良土壤的專家,或者復育森林的工作者。如果不是從事相關職業,也知道敬畏自然界的力量。

◎在學校學農耕

教我們的孩子種菜要讓它生動有趣,就如其它才藝一般。讓我們的孩子個個具有生產食物的技能,像教他們過馬路綁鞋帶那麼基本,如使用電腦一般普及。在學校校園規畫一個小農場,可當作學習永續生活的戶外教室,讓孩子們動手、觀察、體驗,讓他們從做中累積經驗。它的好處多得數不盡:

1.
由食物的種植與製作過程,認識營養安全的飲食內容。

2.
孩子能觀察到自然環境的變化,以及和動植物的關係。課程還能加入文化、數學、藝術、社會、工藝、建築等實作課程。

3.在戶外工作中養成快樂的性格與健康的身體。

4.
在分工與團隊合作中建立親蜜的人際關係,孩子有歸屬和認同感。由參與中激發創意,獲得解決問題,規劃設計的經驗。

5.學校和孩子的家庭及社區連結。

6.培養未來的工作技能和興趣。等等

◎一個校園農耕的例子

在澳洲布里斯本有所公立小學的老師在20年前和學生建立了很成功的例子,以下是她的自述:

一九九二年時,我的(三、四年級)學生要求在學校一處偏遠角落種植樹木時,我建議他們建造一塊小菜園。當時我以為那只是個小課程,不過是個小農園,給他們種種一些植物而己。

結果,這個意外的練習改變了我的教材也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我們實踐了由小孩主導的學習課程。過程是這樣的:

孩子們成功建造了一塊小菜園,種了蕃茄和草莓後。我贊同他們再擴大,我們請人在土地挖了幾個坑,種了幾棵果樹。孩子們種樹時,用有機質做土表覆蓋,給果樹命名,並且立下誓約要好好照顧它們。接下來,順其自然的,一個個想法變成實物,一一被實踐出來。例如,我們覺得做個稻草人會讓農園看起來很有趣,於是做了稻草人。挖個小水池也不賴,於是挖了個小水池。養雞是個大決定,考驗了我的能耐,但我們真的設置雞籠,開始養雞。接著是灌溉系統,是班上一個男孩子設計,並和同夥裝配完成。計算那些配管和灑水量等也成了我們的數學教材。有個女孩在花園邊的牆上做了美麗的版畫,標示了這個農園的名稱和功能。它被命名為「食物森林」,將用於種植可食用的植物。

其它班級的孩子也來觀望與玩耍,我們班的孩子於是建立了一些參觀規則。我有時要提醒他們與人分享,要歡迎來拜訪的孩子。但是因為我們班的孩子負責盡職的維護,讓這花園的歸屬非常清楚,所以其它班級的孩子也很尊重並遵守規定。

我的孩子們成立了一個一週一次的會員大會,報告農園的進展,提出新想法作討論。每次有了新決議時,我的工作就是把它化為課程教材,一起學習,一起實踐。譬如,為了購買更多的植物,我們舉辦了募款抽獎活動,也學到了計算損益表,財務計劃等。還有一次,他們叫了3立方公尺的土壤,學到了體積的概念,並且實際上看到了這個體積有多少,這就是現實的體驗。

學年結束時,這個食物森林擴展到一千平方公尺,孩子們舉辦了成果發表會,他們又學到了寫報告,演講,及如何舉辦發表會。孩子們全心全意參與這學習的過程讓家長和社區驚訝讚嘆,孩子們也對他們的努力充滿了成就感。

對我來說,我獲得了許多新經驗。我看到孩子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分工合作地實踐了他們設計的方案。他們共同探險,學習新的技能,並且逐漸熟悉,變得善巧。我讓孩子主導,彼此合作。每天我們一起計劃當天的工作內容,我們在農園裡工作,但大部份是在教室裡學習由農耕所衍生的課程。我們示範了一個小農園也可以是一個成功的教學和學習場所。學生是課程的主角,他們付出全部的能力,包括體力、智力、投入許多情感,透過實作經驗,其成果遠超過課堂的考卷成績。他們制定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校的生活,並且透過和老師的合作証明了他們的能耐。

我個人非常感恩這段經驗,在退休前那段與孩子創造食物森林的時光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滿足與成就。

◎一個澳洲昆省推動校園農耕得獎人的演講

我以為帶孩子們種菜會很困難。有機菜園似乎太靜態了,無法吸引他們學習,我怕孩子們看不到立即性的變化會枯燥無聊。剛開始我緊張又缺乏信心,結果完全是多慮了,孩子們熱心投入,出乎我的意料。

校園農耕的成功因為農園是實實在在的,可彌補現代人對大自然的運轉沒概念、沒時間、也沒人指導的缺憾。它可以真實的看到那些在教室、網路和書本所敘述的環境與健康問題,永續自足的生活方式和社區合作等議題。孩子們在簡單活動中可以看到、聽到、觸摸、實作、認知和理解。

孩子們對每週學到的新知充滿騖喜。他們學會照顧環境、土壤、水和植物、學會回收循環再利用。他們學會堆肥,學會復育土壤,學會把所有花園裡不要的廢棄物變成有的用的產物。

只不過幾個禮拜後,他們就品嘗到了各式可以食用的作物,並與家人朋友分享,發覺風味絕美。它所花費的僅是持續的每次一點時間的照顧,及事前良善的規劃。—(三之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