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靈性詩篇第三篇 歸無所得法


靈性詩篇 第三篇 歸無所得法(之六)
(續上期)
「慶喜啊,我現在將這二種妄見比較說明,讓你明白能知道,凡所有見,皆是虛妄,能見到虛妄的就是真見了。」

「你看那些別業妄見的眾生,看到燈光中五色的圓影,這個境界乃是見的人眼有翳病而見到的,並不是燈色造成的。如果明白了這都是虛幻,就不會再去計較這圓影是因燈而有,還是因見而有,或是離燈而有,或離見而有了。」

「以你為例,你的眼見到山河國土及所有的眾生,這其實都是無始以來的見病造成的。這就是本覺妙明真心中『能見』的這種功能稱為『見分』,和『所見』的『相分』- 因為是所見的相,所以稱為『相分』,所起的境界。這兩者實際上都是沒有它們自己的本性的,與前面所說有眼病的人見到燈中五色圓影的情形是相同的。覺悟到了『見分』與『相分』,也就是『能見』與『所見』都是虛妄,這就超越了一般的見聞覺知了,便不是妄見了。所以你見到我或見到自己和世間的十類眾生,都是真見中的見病。如果沒有這種見病,就像眼睛沒有病的人是不會見到燈有五色圓影的,就不會有自、他、人、我、聖凡等種種的差別了!所以沒有見病的真『見』,事實上是連『見』的這個假名也不該有的。」

「而在『同分妄見』中共同見到同樣現象的眾生們,其實就像是一群有同樣眼病的人共處一國,所以見到了同樣的境界,這也是無始以來的見病所生出來的境界。所以在此國土中的眾生共同所見,就是『同分妄見』,而在宇宙其他國土中眾生所見不同的境界,對我們而言,就是『別業妄見』了。不論如何,都不過是清淨的眼中有了翳病所見到的五色圓影罷了。」

「於是,眾生就在各種混雜的『和』與不混雜而互相依附的『合』,還有由『和合』生出的『非和合』中的和、合二像中,莫名其妙的受著生死輪迴。如果能遠離由這些和合與不和合的境界,自然的就滅除了枉受生死的因,而回歸到不生滅的本性即本心,清淨常住不動的境界。因為不論你說『真見』是與明或暗『和』,或是『真見』與明或暗『合』,或它是『和合』或『非和合』,你都可以用前面我所講的我們這妙明真心,也就是『真見』,它是離『是』『非』二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的方法推論出這些立論都是不正確的。」

「慶喜啊!你還不明白一切的浮塵幻化等相,都是在當處出生,隨處就滅盡了,這些相雖是幻妄,但它們的本性都是來自我們的妙明真心。所以不論是色、受、想、行、識,這遮蔽了光明本性的『五陰』;或是眼、耳、鼻、舌、身、意這些能取入前塵的『六入』;還有與『六入』也就是『六根』相對應的六種外在境界,稱為『六塵』,『六根』與『六塵』內外相合稱為『十二處』,『十二處』就是『色與見』『聽與聲』『鼻息與香』『嘗與味』『身與觸』『意與法』;再由內六根,外六塵對立而生出的『六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各各劃分疆界,稱為『十八界』;這一切不過都是在因緣和合時,有了虛妄的生,在因緣別離時,又有了虛妄的滅。其實,豈知這一切的生滅去來都是『如來藏』,也就是我們的妙真如性,為何叫做『如來藏』呢?因為這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雖有生滅,本性是不變動的-這就是『如』。而本性雖不變,又可隨緣幻化-這就是『來』。這四種名相,其實不過都在我們這一心中。這一心,包容了一切-所以稱做『藏』。它有『常住』的特性,它包容了一切的時間,不生不滅,所以是『常』,它也包容了一切的空間,不去不來,所以稱為『住』。為何說是妙真如性呢?一切的法理都不離這一心,所以是『妙』。這心歷經宇宙生滅而不會壞,所以是『真』。此心不因眾生往返生死而有所動搖,所以是『如』。也不因眾生沉溺煩惱而更改分毫,所以稱為『性』。那麼在這真性常性中若要求『去、來、迷、悟、生、死』,都是不可得的。」

「那麼,慶喜,為何說『五陰』本來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呢?」

「首先,以我們的身體有生、老、病、死,外在的器世界有生、住、異、滅的『色陰』而言。譬如,有人用本來清淨的眼睛,看著晴朗的天空,晴空中本無所有。而這個人卻不知為何眼睛瞪著不動,瞪累了,眼睛於是昏花,就在晴空中見到群花亂舞。色陰幻現的身體與外在世界,其實也就像眼睛累了,見到了空中的花一樣。因為你看,這花既不是從空中生出來的,也不是由眼睛中生出來的,所以你知道它並不是因緣所生。但它離開了空和眼也無法生出,所以你又知道了它也不是自然生出的。所以你要明白,色陰是虛妄的,它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其次,以眾生因身體接觸而生苦樂感受的『受陰』而言,譬如有修禪的人,在定中,因全身調適,所以不知苦樂而忘卻了身心,但若出定後,不知為何以二手掌在空中互相觸摩,於是在二手掌中就虛妄生出了澀滑冷熱的相,而受陰的認為有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等九界的聖人與凡夫,其實就像二掌相摩,虛妄生出的澀滑冷熱等相。而這些虛幻的觸覺,既不是從空中來的,也不是由掌中出的。因為若從空中來,而空涵蓋一切,為何手掌接觸時,身上沒有感覺呢?難道空會選擇觸覺的位置嗎?若是從掌中出的,應該一掌就可生出觸覺,又為何要等二掌相合才能有觸覺呢?所以你知道,這觸覺並非因緣所生。而離開了空與二手掌,它亦無法生出,所以也不是自然而有的,因此你應該可以明白了,與觸塵相對的受陰是虛妄不實的,它非因緣,亦非自然。」

「而能思考與想像的『想陰』呢?則是譬如有人,談到酸梅時,口中就生出口水,想像自己站在懸崖邊緣時,足心就感到酸澀。九界的聖凡,因為這想陰而對各種境界生了取捨、憎愛的煩惱,其實就像這聽人說梅,口中水出的情形是一樣的,因為這口水即不從梅子生出,也不是由口中生出。若是從梅子生出,就不需要有人說了才生出口水。若是由口中生出,那就應該是由口聽到而生出,為何是用耳聽到才生出的呢?如果是由耳聽生出,那為何不是耳中流水呢?所以同理,想陰是虛妄的,非因緣,亦非自然。」

「而念念相續不斷,驅役自已造作各種善與不善的業,而招引了生死苦果,為一切生滅法的基礎的『行陰』呢?則是譬如暴流波浪相續,但前波滅,後波生,後浪不會超越前浪。行陰的念念生滅,沒有止息,前念滅,後念生,就像這暴流。九界聖凡就這樣的念念相續,執著有『我』的存在,於是在自己喜愛的法界中,受著不同的生死。這種情形與暴流其實是一樣的。」

「而這暴流的流性,不是由空中或水中生出,也不是水的本性,但離開了空與水也不會生出,所以你可以明白,行陰的虛妄,非因緣,亦非自然。」

「最後,『識陰』的虛妄,就好像有人拿了模仿好音鳥的外形而造的上面有兩個孔的瓶子,把這兩個孔塞起來,以為裝滿了虛空,拿著瓶子遠行千里去進貢他國。眾生因為自己對『我』、對『法』的執著,把本來周的如來藏性,區隔在身內成為識陰,這就像是把瓶子的兩孔塞起來。眾生認此識性為實我,於是讓業牽著自己流轉於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等六道;這就像是自以為裝滿了虛空,拿著瓶子遠行千里去進貢他國。識陰障礙了眾生的情形,就是如此。而這瓶中的虛空,既不是從發足之地而來,也不是從到達之處而入,如果是從發足處來,那發足之地就應該少了一瓶虛空,若是由所到達之處進入,那麼開瓶時應該有空從瓶中傾到出來。也就是我們的識心本無方所,不是在彼處死亡,在此處投生時,有所出入。所以識性即藏性,本無去來,所以你應該明白,識陰本來虛妄,非因緣,亦非自然。」

(下期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