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6年05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6年05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神識是不死的—瀕死經驗和死後溝通的研究結論雷久南
童年王國
七歲以前都在「玩」(上)曾紫玉
心靈湧泉
靈性詩篇一第三篇歸無所得法(之三)潘定凱編譯
維護自然
你我共同串起「環島的千里步道」邱麗惠
重新認識我們的土壤(上)周妙妃
書摘
來自天堂的問候真心
能量之舞Leslie Kenton 著  周小麗譯
胎內記憶蔡美鳳譯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
心得分享
以「意念」重塑「美好的未來」邱麗惠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重新認識我們的土壤




 



 重新認識我們的土壤(上)



周妙妃



現代大部份的人都住在都市裡,很多人一輩子沒摸過泥土、涉過小溪。小時候大家跟泥土關係較密切,現代人的腳與泥土隔著各式建材,還教育小孩遠離泥土,認為土壤是骯髒帶菌的。

但是我們是依賴泥土存活的,動物(包括人類)需要依賴植物才能生存,而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土壤決定生長植物的品質,土壤中養份充足,我們也會獲得豐富的營養;土壤污染了,生長的植物也遭污染,食用植物的我們也會遭殃。

現今,我們常談論農藥的可怕,能食用有機食物變成一種流行,學習種植自然生長的蔬果,也成為現代人的流行話題。有機種植首先要養成健康的土壤,有機園丁都知道照顧好土壤,就能種好植物。土壤健康,動物、人類都跟著受益,所以要好好善待你的土壤。那麼要如何照顧土壤?我們首先要認識土壤,然後才知道如何養成優良健康的土壤。

 

理想的土壤

理想的土壤是一個物種豐富,生態平衡的世界。富含腐植質,深棕色、質輕、團狀,容易耕作。它能留住水份,又能排出多餘水分留下空隙讓空氣通過,居住著活躍的眾多微小動、植物和蚯蚓。理想土壤內的世界是活潑、生動、變化無窮的。

 

土壤的組成

土壤是岩石分子、水、空氣、和有機物質的混合物。平均是45%的岩石分子, 25% 空氣, 25% 水和 5% 有機物質。有機物質含量愈高土壤愈肥沃,現代土壤恐怕有機質含量不到 1%,定期加上有機材料就是照顧土壤最主要的工作。好的菜圃應有 30 公分深的表土,富含有機質及小生物,岩石分子比例適中,分子間有適當空隙。

 

土質

指土壤中粗細岩石分子的組合,由較粗的砂粒,中間的砏粒到最細的黏土粒不同粗細分子組成。理想比例是 40% 砂粒、 40% 砏粒、 20% 黏土粒。岩石分子週圍可吸附水份,水中有溶解的養份。分子間的空隙可通氣,空隙太大,譬如較粗的砂粒之間,將留不住水和養份;空隙太小,譬如黏土地,植物根部無法伸展和呼吸。

用手指搓揉土壤就可粗略了解土質:粗粒感如海灘細砂的是砂粒,滑滑的是黏土。把土壤和水搓揉後,捏成條狀:黏土含量高者可捏成長條狀而不分散,砂粒多的會分散無法拉成長條,一般土壤分子依比例不同而介於其中。花園不同地點土質可能不同,多做幾次就可比較出不同地點的分子比例。

在家簡單的土質測試方法:準備一個高罐,放七分滿的水,加入三分的土壤(撥開土表,由上往下取出土壤樣本。不同地點分開測試),上蓋後用力搖動混勻後,靜置一段時間。水中土粒因粗細不同而分層,最下面會有小石粒,由下到上分為砂粒層、砏粒層、黏土粒層,然後是水,最上面可能還飄著半分解的枝葉,看各層高低就知道你花園土質的比例。我們很難改變土質,但可加有機質改進土壤結構。

 

土壤結構

土壤分子凝聚在一起的方式叫土壤結構。把土表雜物刷開,取一把濕土,可看到土壤分子聚集的情形:良好的土壤結構有適當比例的砂、砏、黏土,和有機質結合成輕質膨鬆的團狀。

 

土壤中的空氣

健康的土壤需要空氣。植物根部在土壤內呼吸,土中豐富的小生物也需要呼吸,土中特殊細菌可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成植物可用之型式。所以土壤分子間要有適當的空隙讓空氣流通。

 

土壤中的水份

良好的土壤可含住植物生長所需的水份(及水中所溶解之養份),並排掉多餘的水,大部份植物都喜好排水良好的土壤。

不同地點土壤組成可能不同,排水效果也不一樣。在家可在大雨後觀察排水的情況。如果土壤含砂較多,排水太快,植物會常枯萎,顯得垂頭喪氣。如有大雨後就形成小水塘或幾天的爛泥巴表示排水不佳,土壤內的小生物無法生存,植物根部浸水後會蒼白、腐爛、掉葉、缺乏活力。

 

有機材料

土壤內分解中的動、植物殘骸含有重要的植物養份,分解後的穩定有機質叫腐植質,優質土壤的棕黑色就是由腐植質而來。它們像海綿一樣能把水份和養份留住讓植物根毛吸收,能把岩石分子聚集成團狀,把土壤變得鬆軟肥沃。潮濕氣候及豐富的土中微生物群可分解有機質,累積較多的腐植質。炎熱乾燥、較少植物生長及太多耕作則會降低土壤內的腐植質。臺灣氣候溫暖潮濕,物種豐富,但大多數土壤中缺乏有機質和微生物群,所以腐植質含量幾乎沒有。

 

土壤生物

土壤內有細菌、黴菌、放射菌、螞蟻、甲蟲、蜈蚣、蜘蛛…-,土壤中的生物族群愈豐富表示土壤愈健康。蚯蚓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它們和各種小生物在土中鑽洞,讓水和空氣到達植物根部,蚯蚓排出的糞肥更是植物最易吸收的養份;土中微生物能分解有機質,轉化成植物可吸收的型式。土壤就是這些小生物們的家,它們在裡面出生、成長、覓食、繁殖、死亡。它們依賴土壤,獲得食物及庇護,最後死亡,成為土中養份。

 

土壤養份

土壤中的養份會持續地流失:隨著雨水(及過度澆水),或自然地分解殆盡、或被作物吸收…。植物跟我們一樣,每天都要吃飯,要餵飽你的植物就先給予土壤充足的養份。土壤有了有機質,土壤生物族群才能繁殖,逐漸達到相生相剋的平衡,其生態平衡至少要半年至一年以後才建立,如果你才開始有機種植,相信土壤的養份不夠,可先使用有機肥料,同時要把補充土壤有機質當成習慣。有機農業認証單位及環境關懷團體都有合格製造廠商資料,可購買到雜項堆肥及禽畜糞堆肥等有機肥。市政府環保局、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也有廚餘堆肥販賣。在開始種植前幾週就拌入有機肥,種植中可每幾週施加一次補充養份。

 

土壤酸鹼度

土中養份大多在中性時才能被植物吸收:例如酸性時氮和硫無法被吸收而鹼性時鐵和鎂無法被吸收。植物有其喜好的酸鹼度,大多數蔬菜喜歡中性到微酸性,有機土壤都是中性到微酸性不需調整,每年施灑一次石灰即可(石灰可中和酸性,凝聚土粒)。

 

如何增加土壤肥力及產能

表層覆蓋有機質

有機園丁都有一個好習慣:隨手把身邊的有機綠色廢棄物回歸給大地。綠色廢棄物來自廚房(果皮、菜葉、茶葉渣、插花材料…),花園、陽台(修剪枝葉、過季花草…),巷口、馬路(落葉、…)。只要是植物,均含有來自大地的養份,均應回歸土地。我們可以持續地直接把材料堆放在土地上,當作土壤的表層覆蓋物。

空地、大樹下、安全島…,不需供給大量養份的地方,可覆蓋樹皮、椰殼、木屑等腐化緩慢的有機材料。這些表層覆蓋物可保護土壤免於風吹日晒雨淋、防止水份蒸發、豐富土中小生物、腐化後釋出養份、改善土壤結構。

使用自製有機肥料

我們也可以把綠色廢棄物醱酵堆肥完成後,再施放於土壤中。每一個家庭每天製造的廚餘數量龐大,正是製造有機肥的好材料。剛開始做堆肥,可購買堆肥醱酵菌;或者帶回幾把森林或山中河流邊的肥沃土壤;或者跟有機園丁朋友要點他的堆肥,作堆肥時層層灑一點菌種,可加速作用。如沒有現成菌種,耐心地照顧,堆肥醱酵菌族群也會逐漸形成。

新鮮材料尤其果皮等開始分解醱酵時常會有果蠅等昆蟲盤旋,對人無害,堆肥後期自然消失。預防方法可用較多的土壤掩埋堆肥的材料。

製作簡易堆肥︰

小家庭的陽臺,準備大花盆及泥土就可作堆肥:一層泥土、一層綠色廢棄物,再泥土、綠色廢棄物…,灑點水保持濕潤,泥土中的優良勞工(豐富的微生物)自然會把綠色廢棄物分解成有機肥。家庭中的綠色廢棄物大多含水含氮量高,分解迅速,夏天高溫,兩週就可分解完成。開始分解後,會排出水份,如使用不排水的容器要翻動通氣。水份太多時,厭氧菌滋生,會在分解有機質時排出臭氣,此時只要加些泥土吸掉水份,再翻鬆通氣,幾天後臭味自然消失。

如果材料極多,用下方可排水之大容器,把材料如前述步驟堆好,放幾個月即可。偶爾灑點水,你也不用翻動,當然翻鬆的話可加速作用。

(下期續)

理想的土壤富含腐植質,暗棕色、質輕、團狀,容易耕作。布里斯本的家。

把泥土濕潤,搓揉成條狀,容易斷裂表示沙粒含量高。

土壤剖面:表土層的肥沃對植物生長非常重要。日本。

我家土壤沙粒含量高。

有機菜園用稻草覆蓋土壤,省水、增加養份、改善土壤結構、好耕作。布里斯本。

用大花盆就可做廚餘的堆肥。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