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7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7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有善良的心是最大的福報雷久南
《養生智庫》
地邪氣改邪歸正
能量從直流還原到交流
雷久南
《自然生活》
我們來把廚餘變成青菜-3周妙妃
吃的和諧
根、莖、葉、花、果、種子 
雷久南
《華德福教育》
人學--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程第九講(上)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專題報導》
疫苗的真相(一)  俞靜靜
《也許你想知道》
覺性與佛法和人智學
史丹勒博士如何講佛陀的出生  
潘定凱
《心得分享》
《琉璃光》與我
媽媽糖尿病的康復
宇心
《未來醫學》
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四十六) 介紹(一個沒有癌症的世界)三之三 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人學-《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第九講(上)
人學-《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第九講(上)

如果你將這些有關成長中的孩子的正確知識去充滿你的意志和感受,那麼你就會教得很好。

一種教育本能就會在你內心被喚醒,你就能夠將這個充滿了意志的兒童發展知識應用於你工作中的不同領域。不過這種知識必須要是很真實的知識,就是說它必須立基於對現實世界的真正了解。為了真正了解人類,我們已經從靈魂與靈性兩方面來考量了人類的特質。重新溫習一下,我們若從靈性角度了解人類,就必需考慮到他的意識的不同層次,並且明白,我們的生命,從靈性層面而言,主要是在「醒覺」、「做夢」和「睡眠」的過程中來回交替。人類生命中的不同事件,都可以說是發生在「完全清醒」,「做夢」或「睡眠」這三種狀態之下。然後我們再試著觀察整個人,從靈性到靈魂再到肉體,以便總結這些觀察,再來決定如何對待成長中的孩子才是最健康的。

你知道,人生中主要的教學和教育期乃是前二十年。

這段時間,又更進一步分為三個時期。

直到換牙前,孩子有一種特質,表現在他們想要當一個「模仿」的生命。孩子會試著去模仿他在環境中所看到的一切。從第七年到青春期,則是孩子不論是他想要「知道」或「感受」或「立志」去做的一切,他都會想從一個他所認定的「權威」之處得到。只有在青春期之後,孩子才會有渴望要經過他個人自己的判斷來建立他與世界之間的關係。因此,在對待小學學齡的孩子時,我們必須記住,在這個年齡,他們從生命的最深處渴望著正確權威的示範。如果我們不能在這個時段正確掌握我們的權威來教,那我們就會是很糟的老師。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對人類生命的靈性特質有一個概觀。我們已經從許多不同的角度說明了。人類生命的整體活動包括了,一邊是「思維認知」,另一邊是「意志」。「感受」則處於兩者之間。

在思維認知方面,人類的任務就是,在出生和死亡之間,漸漸的將思維認知充滿邏輯,也充滿能讓他用邏輯的方式思考的一切。然而,身為教師,你必須將你所知的邏輯保留在幕後。因為邏輯,當然是一些非常學術科學的東西,它必須經過你對邏輯整體了解的氣質帶給孩子。也就是作為老師,你必須對邏輯瞭若指掌。

當我們在運用邏輯時,也就是運用思維認知時,其實是分成三個部分的活動。首先,在我們的思維認知中,我們一直會下結論。在日常生活中,思維是用言語表達的。如果你審視言語的組構方式,你會發現,你是在不斷地形成結論。這種形成結論的活動乃是所有人類活動中最被意識到的。人是無法用言語中表達自己的,除非他不斷地發表結論。也不能理解另一個人對他說的話,除非他不斷的得到結論。學術邏輯通常拆解了出現在普通生活中的結論,從而在一開始就歪曲了他們。學術邏輯不考慮每當我們看任何一件事情時我們形成結論的事實。假設你去一個動物園看到一隻獅子。當你覺知到獅子時,你首先會如何?首先,你將你在獅子身上所見的,帶到你的意識之中;只有經過這種帶入意識之中的過程,你才能了解你覺知到了獅子這件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在你進入動物園之前,你學過了有著這種你現在看到的獅子的外形和習慣的生命是一種動物。這些你在平常生活中獲得的知識,你將它們帶入了動物園。然後你看著獅子,發現:獅子正在做你所了解的動物所做的事。你把這一點與你帶來的生活中的知識作連結,然後你形成判斷:獅子是一種動物。直到你形成了這個判斷,你才能理解「獅子」這個特定的觀念。在生命中,你形成的第一件事是「結論」;第二是「判斷」;最後一件事才是「觀念」。當然,你並不覺知你在不斷地進行這種過程的活動;但唯有經過這種活動,你才能過著一種有意識的生命,令你能夠藉著言語與其他人類溝通。通常我們會認為我們是首先形成觀念,其實並非如此。在生命中,我們是先下結論。實際上,如果我們在到動物園時還沒有「獅子」的觀念,而只是將我們這種對獅子的新覺知加進了我們其他的舊經驗之中,那麼我們在動物園中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出結論。我們必須清楚,當我們去動物園看獅子時,這只是在整個生命場景中的一件事而已。我們不是在去動物園看獅子時,才開始生命的。我們只是把這件事連接到以前生命中的一切,以前的一切隨時都在生命中扮演著它們的角色。另一方面,我們在動物園裡體驗的一切,我們也會將它們帶入往後的生命中。如果我們現在想想整個過程,獅子最先是什麼?首先,它是一個結論。稍後,獅子是一個判斷。再稍後,也是最後,獅子才成為一個觀念。

如果你打開邏輯教科書,特別是老式的邏輯教科書,你大概會發現一個特別著名的結論:所有的人都是凡人,約翰是一個人,因此,約翰是個凡人。約翰當然是在邏輯方面最有名的人物。這種將三個判斷分離的情形「所有人都是凡人」,「約翰是一個人」,因此,「約翰是凡人」,其實只會發生在邏輯教學中。在生活中,這三個判斷是交織在一起的,因為生活是以思維認知的方式進行。當你遇到約翰時,你總是同時做出這三個判斷。你把所有三個判斷都包括在你對他的看法上。因此,結論已經存在,你只是用這正式的「結論」做出了這個判斷「所以約翰是凡人」。你最後就有了「凡人約翰」的具體觀念。

這三件事-結論,判斷,觀念 - 存在於思維認知之中,也就是活在的人類的精神中。他們是如何的活在人類精神中呢?

為了健康,我們只能讓結論活在人的精神中。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在「完全有意識」的狀態時,結論才是健康的。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稍後會看到。

因此,如果你只是讓孩子們強記「完成的結論」,你就毀了孩子的靈魂。我現在所說的,對教學至關重要,待會兒會詳細解說。在華德福學校,你會有所有學齡的孩子與他們以前得到的教育成果。其他老師已經教過這些孩子,你會在孩子身上看到這些結論、判斷和觀念的教育成果。你也必需要讓孩子們回憶他們所知道的,因為你不能重新開始教每個孩子。我們學校的特殊情況就是我們沒辦法從小教起的慢慢建立學校,而是必須各年級都要開班。你會在你面前見到這別人教過的孩子的靈魂,你一開始就要小心,避免強迫孩子從他們的記憶中找出以往學到的完成的結論。如果那些完成的結論的在他們的靈魂中記憶太深,那麼最好能讓這些記憶沉睡,並在現場教學時試著引領孩子們自行提出結論。

判斷,當然也是在完全清醒的生命狀態下培養出來了。然而,判斷可以沉入到人類靈魂深處而在該處人類靈魂是處於夢狀態中。我們絕不能讓結論沉入靈魂的作夢部分,但是判斷可以,我們對世界所做的判斷都會沉入作夢的靈魂。

這「作夢的靈魂」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已講過,它比較屬於「感受」的本質。當我們做出判斷,過著日子,我們是帶著判斷應用於世間萬事之上。不過,我們是在感受之中帶著這些判斷,意思是「判斷其實是一種習慣」。你教導孩子們判斷的方式就是在建立他們靈魂的習慣。你必須完全意識到這一點。因為我們說的「言語的句子」就是「判斷的表達方式」,你對孩子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給孩子靈魂中的「習慣生命」(譯註:意思是「習慣」是有生命的,活的,可塑造,可改變的)增添了一塊新的基石。因此,具有真正權威的老師應該意識到,她或他所說的將會成為孩子們靈魂習慣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現在從判斷談到觀念,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發展培養出的觀念會下降到人性的最深處,以靈性上而言上,就是沈入了「睡眠的靈魂」(靈魂的睡眠部分)。觀念會下降到睡眠的靈魂,而這睡眠的靈魂就是不停地對身體運作的靈魂。覺醒的靈魂不會對身體運作,作夢的靈魂則是在有限的範圍內對身體運作,會創造出身體的習慣。然而,睡眠的靈魂則是直接地對身體的外形運作。當你創造觀念時,也就是當你提供判斷的結果時,你就藉著睡眠的靈魂直接對孩子的身體運作。當一個人出生時,肉體已大致完成。靈魂最多只能改善這個遺傳已經提供的內容。雖然如此,它確實還是改善了它。我們經歷世界,看到人們,看到人們有明顯的面部特徵。這些面部特徵是什麼?這些特徵包含了童年時期教育所種下的所有觀念的成果。所有灌入小孩靈魂的觀念,從成熟的人的臉上向我們發光,因為睡眠的靈魂已經遵從了靈魂所留下的觀念而在成年人的面相上留下了痕跡。在此處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教學的成果。經由建立觀念,我們的教學就直接在此人的身上留下了印記。 (下期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