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7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7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有善良的心是最大的福報雷久南
《養生智庫》
地邪氣改邪歸正
能量從直流還原到交流
雷久南
《自然生活》
我們來把廚餘變成青菜-3周妙妃
吃的和諧
根、莖、葉、花、果、種子 
雷久南
《華德福教育》
人學--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程第九講(上)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專題報導》
疫苗的真相(一)  俞靜靜
《也許你想知道》
覺性與佛法和人智學
史丹勒博士如何講佛陀的出生  
潘定凱
《心得分享》
《琉璃光》與我
媽媽糖尿病的康復
宇心
《未來醫學》
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四十六) 介紹(一個沒有癌症的世界)三之三 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我們來把廚餘變成青菜-13
我們來把廚餘變成青菜-13

前面兩篇文章已經很詳細的敘述了堆肥的原理與方法,小至家庭可在屋頂和陽台做的花盆堆肥法,大至農場和有機資材處理公司的大型堆肥設施(windrow turners,https://youtu.be/eCrCGWwBZIg),把生活圈內的有機質垃圾循環成可利用的資源,就可大量減少垃圾。減少了有機質垃圾連帶的減少了塑膠袋使用,個人減少了處理垃圾的力氣和時間,社區也減少了垃圾車和焚化廠的製造與營運,減少焚燒減少了能源消耗也減少了空氣和土壤及水質的污染,在處理廚餘垃圾的過程當中,人們也會逐漸覺察個人對環境的影響。

開源與節流

要改善環境需要開源與節流同時並行。少用垃圾袋,少用冷氣,少物欲,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減少地球的負擔,可以說是節流的方式。

過去對垃圾減量有3R(Reduce,Reuse,Recycle)之說,就是:

1. Reduce(減少)。想想小時候的玩具到那兒去了,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生活可以很簡單。

2.Reuse(重複使用)。注重物品的品質,耐用的東西都可重複使用,價格稍高但有數倍的使用時間。例如買不鏽鋼水桶可以用一輩子,但塑膠水桶只能用幾年,而且碎裂後無法完全分解。

3. Recycle(回收再利用)。回收物品不止可以交給垃圾車或環保團體,自己也可動動腦,把垃圾變形為生活或裝飾用品,所以又稱為Repurpose(其它用途)。後來,3R逐漸延伸為8R,增加了Refuse,Repair,Rethink,Redesign,Rot。

4. Refuse(拒絕)有害環境物品。拒買是消費者最大的力量,可強迫製造商改變。我上菜市場都自己帶盒子,籃子和袋子,拒絕塑膠袋包裝。幾年下來攤販們已習以為常,跟我說越來越多人會自己帶容器,很多婆婆媽媽們看了對我說這個好,以後她們也要這麼做,個人的行動也可以影響很多人。

5.Repair(修理)。可以延長物品使用的年限,增加人類的技能。

6.Rethink(再考慮),去購買之前先想想是否真的需要,該物品的目的是什麼,有無可取代或借用方案,多考慮一下,能減少衝動的購物欲望,就能減少買了不必要的物品,製造大量垃圾。

7. Redesign(設計新觀念),企業設計物品時以搖籃到搖籃(cradletocradle)為原則,當該物品不堪使用,拆解後的各元件可作為其它功用或者分解回歸大地。

8. Rot腐化,現今我們的生活用品有很多是塑膠製品,它是石油的副產品,使用時效短,不堪使用,損壞後卻又無法回歸大地成為肥料,反而一再碎裂成為塑膠微粒,進入海中生物和土壤裡的小生物體內。它們會吸附多氯聯苯等有毒物質,也會吸附微生物例如霍亂菌,弧菌等,隨著洋流散播全球,造成危害。其它的物品也常由金屬製成,它們和石油都是地球的有限資源,都要省著用。使用天然有機的質材製品才是可再生的,只要消耗量和產出平衡,就可永續下去。

節流之外也要開源

開源的方式包括種樹,生態池,有機種植,人際關係等等。

前兩篇提到了把廚房裡的廚餘和社區裡的枝葉轉化成堆肥,把腐爛長滿黴菌的有機垃圾變成暗棕色鬆軟芳香的黑金,看它們隨著時間轉變,看裡面各式各樣小動物忙碌的生活著,就已經是很有趣的活動了。接著要利用黑金拿來種菜,像變魔術一樣,把小小的種子變成翠綠的青菜,四季豆,番茄,冬瓜等。腐敗的廚餘竟然可以轉變成餐桌上充滿活力的佳肴,再也沒有比這過程更奇妙更令人滿足了。

更多人種菜的好處

人人多多少少種一些蔬菜的好處實在數不盡,它可以減少農地負擔,免運送,免冷藏,可以減少種植的土地,運送和賣場的能源消耗。種菜也是種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鎖住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氣體,減少能源消耗,也減少環境汙染。在都市裡種菜更可降低熱島效應,可節省冷氣使用。

而減少農地使用面積,可保留更多的土地種樹,更完善水土的保育,良好的土壤和樹木可吸收更多的溫室氣體,冷卻地球。

人人種點菜對水資源的保育也有好處。農場的用水非常大量,而一般家庭的中水(洗手,洗菜,煮麵的水)保留下來,就可用來澆菜。

循環有機資材成為堆肥,增加土壤的品質就是有機的農法。有機耕種的土壤可以涵水,其中豐富的生物群可以分解有害物質,淨化水質。

在住家附近種的蔬果總可以在最完美的時機採收,在最嫩最甜或是等到在欉成熟時新鮮現採,所以營養和活力滿分。至於食物安全問題,食物的里程數問題,和食物排碳量的問題-還有問題嗎?

營養,安全,愛環境之外,荷包也可省下不少,自己食用之外,可以交換或販售。

種菜是健康的休閒活動,可以在戶外運動流汗,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從小嬰孩到老人家到病患,只要調整菜園的設計,每一個人都可輕鬆的享受種植的樂趣。

最近受到重視的綠食育或是食農教育更深入到學校裡,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種菜和烹飪,影響深遠。

家庭堆肥之後,好戲上場

前面提過用花盆和蓋子當廚餘桶,層層加土壤就可以把廚餘變成堆肥。廚餘會腐化減少,所以可以再繼續加廚餘,一個花盆就可以消化不少有機垃圾。最後約八分滿就加滿土壤,然後再等兩週就可播種,用另一個花盆處理新廚餘。播種後等種子發芽再長根,下面的堆肥已完全腐熟,養份也沒有流失。小苗可以一部分移植到其它菜圃種植,然後隨著菜苗生長做疏苗,剪下的幼嫩青菜可當生菜沙拉,最後留下的等長大些再採收,如此就可連續供應新鮮蔬菜。

種蔬果的花盆要盡量寬,深度在50公分內因為植物的根需要空氣,水和養份,土壤表面才是根叢分佈最多的位置。種瓜果等較大型的作物,因為花盆總是不夠大,根部受到限制,所以植株不會很大,收成也較少。種植時要注意多施肥和澆水。

在屋頂種菜可以減少太陽直射,對建築物和都市的冷卻大有幫助。屋頂上的防水層做好了,花盆可以有很多選擇,買夠大的容器,或用鐵絲網圍住,內舖不織布,面積大可以種更多樣的作物。用不織布做的移植袋也可當花盆。

住在透天厝或只有小小的院子,除了種菜也可以種水果,木瓜就是最不佔地方的水果了。雖然空間不大,小型果樹只要配合修剪的技術,可以食用又可以觀賞,樂趣無窮。我有一棵釋迦自己在牆邊長大,於是我把它修成一面釋迦樹牆,節省空間。木瓜和釋迦的旁邊都放著我的廚餘桶,它們都是吃廚餘堆肥長大的,沒吃過其它肥料。

住在透天厝常常只有方寸之地可以耕種,我以為只能種小型的果樹,但是我在台南一條街道看到一家屋外種了一棵芒果樹,一時驚為天人,馬上向前左右前後為它照了幾張相。這明星擋住了西曬的烈日,馬路上的噪音和灰塵,主人的汽車就停在樹下乘涼,樹上還掛了許多的芒果,相信枝條樹葉裡可以找到不少鳥巢,樹蟾,蜘蛛,我這偶像實在是都市綠化樹種的好榜樣。

在屋頂種菜還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就是某些病蟲害的危害大為減少。通風,陽光足所以病蟲害少只是其中原因,我的經驗裡有幾個活生生的例子:一是老鼠會在菜圃裡打洞,根叢懸空的菜苗會長大才奇怪,而屋頂的菜圃裡底部就是水泥屋頂,要打洞除非它們有牙醫駐診,所以屋頂的蔬菜都可以好好的長根長葉。二是爬到屋頂的絲瓜幾乎沒有瓜實蠅產卵,可以一條接一條的連續結果幾個月直到季節結束。長在地面搭棚架的絲瓜呢,能不被瓜實蠅產卵以致整個果實腐爛的可說幾近於零。三是幾位住在市內住宅區的朋友們在他們屋邊或附近空地種植的芒果樹都可以完整無缺的結果成熟,輕輕鬆鬆就有在欉黃的芒果食用。反觀我,我必須辛苦的一個一個,一個一個的套袋,芒果們才有機會逃過飢餓的浮塵子和果實蠅吞噬。同樣是芒果樹,照顧的心力卻有這麼大的差異,怎不讓我扼腕呢,或許我應該搬到都市去住。

所以在都市裡種植蔬果不但自己有新鮮安全的蔬果,可以減少農耕用地,也可以減少農地噴藥破壞自然生態。

都市農園

在住家的陽台和屋頂就可以收獲不少。如果不夠,住家附近或許有都市農園可以擴張版圖。都市農園可以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交換蔬果,種子,技術,食譜等等。用心規劃與設計,都市農園可以比公園更漂亮。我們在種植可以食用的蔬果時,別忘了美化我們的菜園,增加一些藝術品,加入會開美麗的花的植物(例如萬壽菊,金蓮花等,它們是蜜蜂和益蟲的食物,根部可驅害蟲)提供多種功能,讓我們賞心悅目。美麗的菜園可以美化都市,改變「種菜就是雜亂」的印象,設置都市農園才會受到歡迎。

農夫市集

有機蔬果除了自己種植自己食用,也可到農夫市集購買和販售,鼓勵支持小農,如此才會持續有人加入有機種植的行列。在農夫市集擺攤的蔬果都是新鮮採收,來自附近地區,有機種植的農夫對環境議題都較敏感,除了不用殺蟲劑和化學肥料,也較關心基因改造和保留品種的議題。除了到農夫市集,也可向小農組成的社區支持型農場(CSA)訂購,也是購買有機農產品,支持有機小農的方式。

校園農耕

在學校推廣食農教育是向下紮根的工作,學校也是推廣食農教育最適合的地方,因為學校有許多閒置的空地,也有很多有機資材,還有很多熱心又精力旺盛的孩子。堆肥和種菜都要花點力氣,看到成果也需要時間,正好讓孩子們出力出汗,下課了到菜園溜達觀察堆肥和植栽生長的變化。

在澳洲有個校園菜圃基金會(StepheanieAlexander,KitchenGardenFoundation),總辦公室在墨爾本,至今已成立17年。基金會有訓練學校老師和志工的綠食育課程,讓他們回到學校把食農議題帶入課程裡,包括堆肥,種植和烹飪。

學校課程裡把種菜這事併入教學,從農耕可以學習土壤,森林,生物,氣候,水文,數學,建築和觀察,孩子們在戶外合作工作中就是體育和社群活動,自然環境的美和美化整理菜園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藝術美學修養,而烹飪課可以讓孩子盡早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知道如何為自己和家人烹飪營養的餐點。有老師和志工的監督,加上良好的規範,孩子們從小就會使用鍋爐和刀剪,養成負責勇敢的態度。綠食育是知識也是生活技能。

城市生態化

都市增加植物覆蔽率,是近來為減少地球暖化所提出的方案之一。都市加強綠化不要只種些生長快速卻沒有多大用處的植物,可以種植多功能的樹種例如可以固氮的樹種,枝葉,花和果實都可做為小動物食物的樹種,在交通較繁忙的地方可種優良的木材當建材,可食性的或是提供藥材的植物可以種在巷弄裡,成為香蕉巷,木瓜弄,芭樂街,或者混合種植叫食物森林大道,地面可種植葉菜類,茄子,蔥,薑等等。有了多樣性樹種,就會引來鳥,蜂,蛙,蝴蝶等等小動物,生態系統就建立起來了。

當都市生態化變成一個生態都市,住在都市裡就像住在生態農場,每一個人都是農場的主人。上街,到學校,去工作,處處是綠樹,花,蔬果,小動物,每個角落都可坐下來欣賞美景。那麼還需要假日逃離都市,老遠塞車去鄉下的生態農場,結果只換得幾個小時的幻想,然後再開車回到自己不喜歡的都市嗎?

移民去外太空要等多久,有多少人能去,外太空的生活將有多艱辛枯燥,仔細想想就知道答案。與其坐著幻想,冀望虛擬的未來,何不老實耕耘,從改善身邊環境開始。把身邊的環境改造為理想中的生態城市是非常可行的,先學習知識,建立思想觀念,行動就會隨著改變,未來的理想世界不虛幻,所需要的就只是大家現在一起來努力。

循環,循環,循環

這三篇文章敘述的是堆肥與種菜的方法,它們是一不是二。在自然界裡物質都是分解,再生,分解,再生,循環不息,本是如此,無法分開。觀察自然,隨順法則,順勢而為,讓物質流動運轉,善加利用,才是永續的生存之道。




用土壤覆蓋廚餘有機垃圾。


堆肥之後覆土播種。


疏苗幼菜採收當生菜沙拉,最後留下一些苗,長大再採收。


花盆種瓜果要多澆水施肥。


屋頂種菜的容器盡量大。


木瓜很適合小空間種植。


貼著牆長的釋迦樹牆。


多功能的芒果樹:遮陽,擋噪音和灰塵,愛車停車位,還有芒果。


有機種植的農夫對環境議題都較敏感,也較關心基因改造和保留品種的議題。(攝於澳洲墨爾本的農夫市集)


春天某一天的收成。


校園菜圃基金會的總辦公室裡,一群老師正在討論新課程。(攝於澳洲墨爾本)


社區農園要種菜,要交朋友,也要賞心悅目。


學校,公園,巷弄空地都有樹,有花,有可食用的植栽,把都市生態化。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